首页 / 正文

八等品第四

佛告阿难。如来至真等正觉。何故赞扬菩萨八等之义。於此菩萨远于八邪获致脱门。而无所著不猗八正。度凡夫法立於道义。获致中正超于凡俗。愿立道慧不见得涂。出於邪迳常住正观。获平等迹离於贪身。愿住道义逮致佛身。除超人想常思佛教。等心一切远众生著。常处无猗诸法悉断。所以者何。法不可获身所崇力。离世俗籍慕度世典。获定法界不逮道法亦不离俗。释有无义。遵修平夷。舍断著想。去来现在。心念无殊。不得道意。所以者何。等志一切遵修普慧毒火刀杖不能危身。悉舍诸界致于佛土。不离诸道立无去来。道所往来辄弘大安。故曰菩萨涂不有祝所以者何。佛道则空是故无处。以无所住刀不向身。无能害者斯谓获安。適逮此行无学不学亦非所求。不得圣贤志未尝慕。以是之故。刀不能害身无能动遥一切道遵空分别空慧。刀不能害。用弘大慈愍。於众生得寂定界。逮澹然界。弘施非哀弃捐瞋恚。其行慈者,则发明慧。以慈化世成就大哀。不得人处厥慈具足刀不能伤。等於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于法界。平均之界道无若干。不兴识念无有瞋恚。离於调戏寂然无音。法界如此度诸所有。菩萨造行诸可专心。一切音声所至到处法莫有所奉不住终始。群黎所趣但音声耳。所为了了讲法化者,有无说想与其言也。以舍我想度诸音声。越于等邪。逮得是教。解一切法言音声耳。亦不获法。莫有度者,是谓八等。未尝慕著一切音声。佛於是颂曰:

以住於八等,逮致八解门。於八无所著,是谓为八等。越八凡夫行,得住於正议。不睹中间慧,是谓为八等。

超度俗夫行,得住于佛道。於是无所获,是谓为八等。远离众邪见,遵修於正见。获致平等道,是谓为八等。

以除於贪己,而立正圣道。逮致得佛身,是谓为八等。弃捐众生想,常志修佛行。平均吾我人,是谓为八等。

得越众生想,住於无所处。诸法尽逝过,是谓为八等。捐离於俗法,奉修圣正教。而致寂然义,是谓为八等。

所去为俗法,佛道亦如是,於此法无得,是谓为八等。言有一本耳,无有二元际。蠲除如此念,是谓为八等。

不处於中间,无志断著行。道慧如平一,是谓为八等。不得过去心,当来亦如是,平夷於现在,是谓为八等。

始无心所由,其发道意者,此心不可获,何缘如致道。以入无所著,如圣无可获。以故刀与毒,莫能危之者,

脱离於五道,众相之所由。具足於往返,是故谓无欺。道舍不周旋,所言音声耳。弃除诸响著,是故不自欺。

不得其所由,从来亦如斯。去来惟音身,但劝於学者,安化故有言,其安亦复空。以应如此学,故能不自欺。

菩萨所玩习,了学如此慧。一切无所断,是谓不自欺。彼不自贪己,设有利刀刃。不能加害身,莫有动摇者,

普慈於一切,乐道之大哀。捐除恚害心,利刀莫能加。设有欲害者,自计身空无。而致获佛道,刀则何缘伤。

逮得澹然句,弃除诸恶道。一切殃尽灭,刀刃不能害。成就於明慧,圣达无所乏。显耀逮佛道,以故刀不害。

欲界及色界,无色为三界。等同斯三界,是故不自欺。等种成正觉,不见名别异。无阴岂所净,清净远调戏。

入斯平等迹,故曰为菩萨。若著音声者,无离於五道。虽言至法界,讲其无所去。以逮不住忍,谓之为八等。

分别诸响应,讲说寂然法。无念非有名,故谓为八等。除释一切音,而得无声界。不著一切响,是谓为八等。

因声解诸法,一切法自然。诸法无有名,不见有度者,阿难我是故,赞扬正八等。义响而趣斯,是亦无所获。

佛告阿难。如来至真等正觉。叹美菩萨演八等声。斯议所趣权慧方便也。

猜你喜欢
  肇论序·僧肇
  第三十卷·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终南家业卷下(末)·守一
  卷四十三·赜藏主
  語錄卷下·铁壁慧机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欧阳竟无
  卷二百七十五·佚名
  大乘四法经(实叉难陀译)·佚名
  卷第十七·佚名
  人本欲生经序·道安
  罗湖野录上·晓莹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七卷·湛然
  第六 目犍连相应·佚名
   第五十七則 趙州什麼處是揀擇·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十八     休宁孙默编王士祯衍波词下中调蝶恋花和漱玉词凉夜沈沈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裯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絶连珠

  • 卷48 ·佚名

    陈造 赠赵秀才一首 平生心事钓渔舟,邂逅青衫映白头。 肯为功名戏雕虎,不留颜面对沙鸥。 露溥青盖高荷晓,风约黄陂小麦秋。 入眼斜川归趣好,此身何处不菟裘。 陈造 赠赵子野 长翁饮德腹为实,赵

  • 卷九十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九十五音乐笛赋           【周】宋 玉余尝观于衡山之阳见奇篠异榦罕节间枝之丛生也其处磅唐千仞絶谿陵阜隆崌万丈磐石双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其阴则积雪凝霜雾露生焉其东则

  •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四·柯劭忞

      严实 忠济 忠嗣 忠范 王玉汝 张晋享 好古 齐荣显 岳存 王德禄 信亨祚 毕叔贤 阎珍 孙庆 齐圭 秉节   严实,字武叔,泰安长清人,为人美仪观,略知读书,志气豪放,再施与。   太祖八年,大兵略河北、山东,已而北归。金东

  • ●王序·蓝鼎元

      从来军中不言文,非谓无用文地也;戎马倥偬,事机呼吸,何暇选言骋辞、为文章以名于世。虽然,固有之。古人誓师,可垂为经;号令条教,皆有文理。是以磨盾草檄,传为美谈;而傅修期上马击贼、下马作露布,先哲以英雄艳之。岂古人果大胜

  • 六四八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六四八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四年十月初十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交部察议,其余未

  • 儒林宗派卷十二·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宋诸儒博考王昭素聂崇义窦仪邢昺 孙奭 孔维孔宜 崔颂 尹拙田敏 辛文悦李觉崔頥正贾同 刘顔髙弁 和岘 刘羲叟孔道辅韩琦 范仲淹欧阳修刘涣【凝之髙安】 刘敞刘攽 孙复 石介陈襄 陈烈 郑穆周

  • 外集卷十三·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十三 宋 李幼武 纂集 吕祖谦 东莱先生成公 字伯恭先河东人後徙夀春六世祖申国文靖公自夀春徙开封今为开封人以祖致仕恩补将仕郎登隆兴元年

  • 李华传·欧阳修

    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县人。曾祖李太冲在宗族间声名最著,乡人谚语说:“同辈中没有超过他的。”太宗时,选拔为祠部郎中。李华少年时就胸怀开阔举止无拘,外表看若坦率,内心谨慎持重,重信诺,常常羡慕汲黯的为人。接连考中进士与宏

  • 选举一五·徐松

    发解真宗天禧元年正月十一日,南郊赦书:「开封府国子监曾经省试陪位举 人,将来科场,特与免取文解。」 六月五日,诏以西京奉安祖容圣,河南府旧举人特免将来文解。 二年十月三日,开封府发解官任布等上言,望依南省例誊录进士试卷,

  • 后叙·傅逊

    春秋左传属事后叙先圣王经籍虽遭秦燬而自西汉以后千数百年名儒硕士撰述叙纪巳汗牛充栋虽称博洽者亦莫能殚阅士生今世若无庸复有所益矣然事有剀要而于古遗焉其可漫焉而任其缺乎往嵗余以迁补与诸同籍聚晤京邸有谓袁仲枢

  •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佚名

    【原文】&ldquo;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①,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rdquo;【注释】

  • 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五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云何觉知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并馀十方无边世界。所有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

  • 大乘起信论卷下(实叉难陀译)·马鸣

    马鸣菩萨造大周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莫不皆依我见而起。若离我见则无邪执。我见有二种。一人我见。二法我见。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一者如经中说。如来法身究竟寂灭犹如虚空。凡愚闻

  • 论即身成佛·太虚

    ──十四年秋在庐山大林寺讲──一 绪言  二 破谬  三 显正  四 结论一 绪言  异生性人,自呱呱堕地,我执俱来,由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未尝暂离我执。远则田园舍宅,近则衣服饮食,莫不引为我所用;大则世界国土,小则

  • 卷第八·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八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世品第三之一已依三界分别心等。今次应说。三界是何。各于其中处别有几。颂曰。地狱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名欲界二十  由地狱洲异此上十七处  名色界于中

  • 三国志文类·佚名

    编辑人姓名不详, 60卷, 今流传有宋刊本(《四库全书》)。《柳河东集》卷21《柳宗直西汉文类序》一文说到《两汉文类》的编例。《三国文类》就是沿其例,采《三国志》之文上涉东汉末,下至西晋初,分类排比而成。全书分为23门:论

  • 四六法海·王志坚

    文总集。明王志坚编。十二卷。 收录魏晋至元代四六文(骈文)。仿《文选》体 例,分敕、诏、册文、赦文、制、手书、德音、令、 教、策问、表、章、札子、状、弹事、笺、启、书、颂、 移文、檄、露布、牒、诗文序、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