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即身成佛

──十四年秋在庐山大林寺讲──

一 绪言  二 破谬  三 显正  四 结论

一 绪言  异生性人,自呱呱堕地,我执俱来,由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未尝暂离我执。远则田园舍宅,近则衣服饮食,莫不引为我所用;大则世界国土,小则家庭社会,莫不据为我所有。究其立脚之点,实不外乎四大色身、或五蕴身、或六大身也。由有此四大色身为自我──身见──则一切所需求,惟限于此数尺形躯和数十寒暑之内者,谓是实际受用,舍此非其所愿。由此诸佛菩萨大权度生,就其执情,或夺而破之,或予而导之,要皆巧施之方便法,无高下,亦无定实;是以密宗有即身──数尺形躯──成佛,禅宗有立地──数十寒暑──成佛等语。异生不了此假名言句,即于五蕴身上起种种谬见,执为成佛,或见凡小魔外在此五蕴身上现神异相,固执其即身成佛之语,以为彼五蕴身已成佛,则大失诸佛菩萨说法之方便意矣。兹特引为一论。

二 破谬  甲、破执定肉身之变相为即身成佛之谬  凡起种种方便,修诸善业而进趣菩提者,惟此五蕴身;起种种谬执,作一切非法而堕诸魔外者,亦惟此五蕴身,以一切施作,皆不离乎身故。如人能由一方法修成一种禅定起神通,即可现出种种异相,若佛相、菩萨相、天魔、鬼神相等等。而传密教至日本之空海师,相传尝现毗卢佛相,于是彼宗徒牢执此为密宗即身成佛之谬据。殊不知若定执其肉身能现佛相为即身成佛,则诸精灵妖怪亦能现此种种之神异。昔日优婆鞠多尊者,以狗尸等幻为花鬘,魔王喜而挂之,丑恶难堪,力去不得,诸天亦不能去,乃复请尊者去之,尊者教皈依佛法乃为除去。魔王归依已,尊者问:汝曾见佛,能为我现佛相否?答曰:能。但尊者见时勿礼。魔时顿现相好庄严佛相,及具威仪诸圣贤相,尊者不觉即从礼拜,其相即隐;事出付法因缘传。可见天魔等亦能现佛相、菩萨相,若以其身现佛即是成佛,则:此魔应是佛,能现佛相故;如汝所执之宏法大师。复次、凡是五通之天仙、神鬼等,亦能现神异相,亦应是成佛;则汝所谓成佛,亦等于成天魔鬼神耳。然其身所以有此现相之能者,以由定发通故;盖一切凡外禅定,皆能现种种神变也。又、若以其身能现佛相谓之即身成佛,则木石能雕成佛相,泥土能塑成佛相,纸墨能画成佛相,则泥土、木石、纸墨、皆应是成佛;然此实不过仿造庄严之佛相,起吾人之诚敬而已。敬佛相犹敬佛名,非可执定名相为是成佛也。此等谬执,混同魔外,学佛者不可不破。

乙、破咒印加持各身分为即身成佛之谬  密教有加持五脏六腑等身分之种种咒印,谓可使现前肉身变为金刚佛体。当修此咒印时,口诵真言,手结密印,心观字种,加持一一身分。然由此令想见此身是法界诸法聚,而法界诸法亦不外我身,固未尝非一观行方便,若即执定此身已非凡体,已成为佛──即身成佛──,则为谬执。究之、此等行法,中国从来之外道教,亦多有之:如今之同善社等,静中观其身为后天八卦,先天八卦,乃至万物皆备于我等。稍有定力,亦能仿彿明见。延命健身,彼等计此为道,冀可成仙;密教若于此执定,与彼何异?故宜破除此种执情也。但此惟破其执,非破其法──咒印──也。

丙、破人佛之身同六大为即身成佛之谬  东密夸即身成佛为独具之胜义,诘其理由:则以众生身与佛身同为六大,人身为六大,佛身亦即六大,故即身成佛。据此以为理由,无异言人身是六大,牛身亦是六大,即身成牛;或人身是六大,屎身亦是六大,即身成屎也。盖法界、法性,生佛平等,依平等性,虽可言即身成佛,实则非自非他,非佛非生,荡荡无名也。且依本性而言,一切众生本来涅槃──本即不生──本来成佛,乃为大乘各家之通义,何独窃据为密教之特胜乎?若以一闻密教人身佛身同六大之言为即身成佛者,则彼身未闻密教之前,亦何尝不与佛身同六大乎?岂但与佛身同六大哉!亦未尝不与鬼、畜、矿、植同六大也!然则汝之成佛,亦与成鬼、畜、矿、植同,何足为胜乎?诸愚痴辈,横欲据以求胜,不知六大粗相,凡外同了,佛岂以具六大而谓之佛哉?若执定六大与佛同,谓之成佛,已不知佛为何义;佛且不知,佛云何成?是宜舍其谬执而就正贤哲者也。

三 显正  甲、身之定义与佛之定义  梵语伽耶,为积聚义,多法积聚谓之身,若世俗所云团体。身、有依持之义,如人身为六大、五蕴法所依止,能持之令不离散;然不仅现于人类及有情类,即一切法聚皆有身义,若名身、句身等。又、法性──即诸法实相──亦曰法身,为诸法所依根本,能持诸法故。唐译华严之入法界品,宋译华严为入法身品,可为明证。世俗惟称肉身为身,义有宽狭。佛为觉者义,具云:无上正遍之觉者,指清净五蕴或六大之和合假者。觉之性即法性,故佛三身:第一法性身,第二受用身,第三变化身──色等流身。法性身为诸法离言自性,生佛平等。受用身有自受用身、他受用身之别,他受用与变化身为度生所现。惟自受用身可正称之曰佛──无上菩提,与众生不共故。是为身与佛之定义。

乙、即诸法实相身本来圆满成就曰即身成佛──理即佛  因明立宗,依前陈后陈极成方可依以立为宗体。佛与身义既明,可进讨即身成佛义。诸法实相,虽为佛菩萨二空智所显,然在异生位无二空智时,亦无不恒遍存在,常为一切法根本,遍一切法,生佛平等,在佛为法性身,在异生称素法身,本来圆满成就,无欠无余,故曰即身成佛。此专就理性上言,依天台六即为理即佛。若会通大乘各宗,法性空慧可曰五蕴空寂法性身:以五蕴诸法本来空寂,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法相唯识宗可曰唯识如幻法相身:以唯识诸法本来如幻,唯识所明,亦不过破空有之执,显其原来如是之幻有而已。东密依六大明体,遍一切法,圆融无碍,而为一切诸法依止,如是一一诸法,亦皆为六大性相,本来成就,可曰六大无碍法界身。至贤首之一真法界身,天台三千性相身等,与诸法实相身、仅名词不同而已。于此理性,不问迷悟,土石瓦砾亦皆平等。此义、昔王宏愿居士与印光法师辨难,余尝发之刊第一年海潮音。

丙、彻悟此诸法实相身曰即身成佛──名字即佛  于前诸法实相身,三千性相身,五蕴空寂身,如幻法相身,六大无碍身等,各各教理名义,或从师学,或读经论,或从善知识参究,一一如理了解,悟同本来圆满成就之如实性,当下与佛无二无别。所谓‘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是谓名字即佛。前仅本具此理,尚未自知,此已如理了解,故与前理即佛有别。然此与通达位亦不同,通达位已由行断证,此不过由理解悟而已,天台谓之大开圆解。维摩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是谓即从诸法实相身而成如理了知佛。蕅益禅师尝自谓居名字位,故云:‘名字位中真佛眼,不知今后付何人’;亦可知今人能及此尚希也。此与禅宗或同或不同:或不同者,禅宗得此位之圆解,或已由行证工夫而当在观行位之上也。有此圆解而起圆修,自与无此圆解之支支节节等修行永别,所谓:‘圆人用法,无法不圆’,‘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至此位,即可据佛位,行佛事,故曰即身成佛。成佛信心决定成就,从此起、修六度万行,谓之直往菩萨,以无二乘之迂曲为直往,非不历诸菩萨行位。虽二乘断烦恼证真者,亦不及大解凡夫,所谓:‘神通妙用不及尔,说法还须老僧来’也。

丁、即悟修诸法实相身观行相应曰即身成佛──观行即佛  依前所成如实了解,再进以修习,口能读诵讲说,身能礼拜恭敬,意能分别观察,以至兼行六度,正行六度。在天台、依法华判为五品法师位。此所修行,与所悟理相应,是谓观行即佛。若密教之:口诵真言,手结印相,意观本尊、种子字或形相,陈设香花种种庄严供具,求与本尊三密交加相持,由此行人三密与本尊三密相应,一刹那相应一刹那是佛,一日相应一日是佛,是谓即身成佛──今日传法阿阇黎,最少须在此位;否则、为非法传授──。然此不惟密教有之,若天台止观,贤首法界观,念佛、参禅等各宗,亦莫不有之,惟下手不同耳。由圆悟诸法实相而修到相应时,都可于相应之一刹那,或一日、一月、一年中,曰即身成佛,是谓即悟修诸法实相身,成观行相应佛。此观诸法实相,观色身亦然故;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故。此观行相应曰即身成佛,故称为观行即佛也。此为观行初相应位。

戊、即悟修诸法实相身而获其效果曰即身成佛──相似即佛  由前如理了解所起观行功夫,获得定慧神通等效果,可曰即身成相似于佛具福智神通佛。此位法华曰六根清净位:眼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之色,耳能闻三千大千世界之声,身能变现种种神异,若宝志禅师等现诸神变。南岳慧思禅师,尝谓证居此位。日本空海阿阇黎修大日如来本尊,尝现毗卢佛相,亦当此位。前观行位得之于心,此能现相使人得见,对所成效果曰佛。亦可说:前理即佛为正因,名字即佛为了因,观行即佛为缘因,三因满足,至此位得相似于佛之相似佛果。相似云者:依教法起观行之所成就,未入通达位,亲证真如。故此中神变,与外魔凡小不同,全由圆悟所起圆观行力而致。近人执为密教独有胜义,足见其为谬执。

四 结论

由前破谬,衡之正理 (密宗各种事相行轨以教理诠释持为密教秘本) ,应得如下结论:

本具诸法实相身──与六大无碍身同──曰即身成佛。  依诸法实相身而大彻悟,曰即身成佛。  悟诸法实相身而观行相应,曰即身可佛。  观诸法实相身而现获成效,曰即身成佛。

(会觉记)(见海刊六卷八期)

  


猜你喜欢
  卷第十·佚名
  电告全日本佛教徒众·太虚
  重云晖禅师·惠洪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一(本)·窥基
  卷五百六十·佚名
  中观论卷第一·龙树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四·念常
  观世音持验纪下·周克复
  卷三·野竹福慧
  卷三十二·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三·王亨彦
  宗镜录卷第二十六·延寿
  大般涅槃经疏 第九卷·灌顶
  释迦谱目录·僧祐
  诸祖道影传赞题辞·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补注杜诗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补注杜诗三十六卷宋黄希原本而其子鹤续成之者也希字梦得宜黄人登进士第官至永新令尝作春风堂於县治杨万里为作记今载诚斋集中鹤字

  • 卷五十一·徐世昌

    吴铭道吴铭道,字复古,贵池人。有《复古诗集》。潘稼堂曰:“复古示余《滇海》诗,山川形胜,摹写如绘,才识志趣,卓荦不群。毅然以古为师,绝去近代卑靡纤巧之习,可谓能自树立者也。”雁峰山上酒送子去江东彭禹峰先

  • 提要·柴望

    【臣】等谨案柴氏四隠集三巻宋柴望及其从弟随亨元亨元彪之诗文也望有丙丁龟鉴已著录随亨字瞻屺登文天祥榜进士歴知建昌军事元亨字吉甫与随亨同举进士歴官朝散大夫荆湖防制元彪字炳中号泽曜居士尝官察推宋亡以后兄弟俱

  • 鸡肋集钞·吴之振

    晁补之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河流之所濡,一斛泥数斗。我庄当水穷,乃比石田瘦。尚无东陵瓜,况有南山豆。天雨不可期,且复鞭牛后。苏秦不愿印,乃在二顷田。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择高种苜蓿,不湿牛口涎。拙计安足为,朝往而暮旋。

  • 列传第十六 谢瞻 孔琳之·沈约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

  • 读礼通考卷六十二·徐乾学

    丧仪节二十五名号曲礼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注皆摈者辞也】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注皆祝辞也】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注畛致也祝告致于鬼神辞也曰有天王某甫某甫且字也不名

  • 卷十八·六朝(前赵、后赵、前凉、秦、燕、后凉、北凉)·蒋一葵

    【陈安】 〔成纪人。少慷慨,读书见许褚慕之,乃自字虎侯。〕 晋怀愍间,刘曜围陈安于陇城。安败,南走陕中,曜使将军平先率劲骑追之。安与壮士十余骑于陕中格战,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八十上·郑樵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三晋安平献王孚【子邕 邕弟义阳成王望 望子河间平王洪 洪子威 洪弟随穆王整 整弟竟陵王楙 望弟太原成王辅 辅弟翼 翼弟下邳献王晃 晃弟太原烈王瓌 瓌弟髙阳

  • ·抢窃案内杖徒人犯请先行锁礅议·丁曰健

    窃查闽省办理抢窃各案应拟徒、杖人犯,遵照前例锁系石礅,分别年限,均俟奉到宪批,将犯提禁锁礅起限。台属抢窃各犯,由道会同台镇审明问拟杖、徒汇入劫抢各案内具奏者,俟奉准部覆,始提禁锁系。重洋阻滞,动辄经年,或

  • 延寿·周绍良

    №延寿001【盖】无。【志文】砖。朱书。延寿二年□酉岁正门丙寅朔十二日丁□,□郎王伯*□□昌唐氏春□□十□,殡葬斯墓。(新疆考古所藏志,录自侯灿《解放後新出土吐鲁番墓志录》)№延寿002【盖】无。【志文】砖。

  • 张敬达传·欧阳修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小字生铁。年少时因善骑射在唐庄宗部下当厅直军使。明宗时,当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升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清泰二年(935),契丹多次侵犯边境,废帝派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任大同、

  • 卷九十八·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九十八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九十八>琖斚爵觚【觶角散說附】太宰祀之日贊玉幣爵之事【爵所以獻齊酒不用玉爵尚質也】祀大神示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贊玉几玉

  • 论语稽求篇卷五·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徳行节】史记弟子列传于受业身通者七十二人皆异能之士下即接德行顔渊至子游子夏三十字则此一节本统记七十二人中之最异能者非从陈蔡人也从陈蔡一时颠沛焉得奇才异能皆与其闲可以分门列部如此况此

  • 留锡和尚语录跋·虚舟普度

    留锡和尚示寂于康熙戊申越六年而始克梓其语录予读之终篇见其一字一句都从胸襟流露不假藻缋专用本色提持冲和纯粹无惭绝峭厉之色后世展诵者当想见其为人也凡为法语偈颂诗及杂文共若干卷内八识规矩颂注一卷嘉禾施王两先

  • 答某学生问·太虚

    问:佛教不婚娶,绝肉食,岂非使世界人类断绝,动物繁殖,将来人类世界,岂不变为禽兽世界耶?答:此于佛法中本不成问题,发此问题者,皆是佛法门外汉,乱猜门内事。若稍通佛法,决无此种疑问。如现在光孝寺所讲的是维摩诘经,维摩居士是学佛之

  • 成唯识论 第三卷·护法

    成唯识论 第三卷护法等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于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遍行心所摄故。触谓三和。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