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六法海

文总集。明王志坚编。十二卷。 收录魏晋至元代四六文(骈文)。仿《文选》体 例,分敕、诏、册文、赦文、制、手书、德音、令、 教、策问、表、章、札子、状、弹事、笺、启、书、颂、 移文、檄、露布、牒、诗文序、宴集序、赠别序、城 山序、记、史论、论、碑文、志铭、行状、铭、赞、 七、连珠、志、哀册文、吊祭文、判、杂著等四十 二类。卷首有序,概述魏晋以后四六文发展源 流、变化轨迹,指出各时期特色。正文前有凡 例。每篇之后,或笺注其本事、或考证其异同、 或胪列其始末。对研究四六文,颇资参考。《四 库全书总目》称“四六之源流正变,具于是编 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谓其为“四六中第一 善本也”。初刻于明天启七年(1627),有《四库 全书》本。清蒋士铨加以选评,成《忠雅堂评选 四六法海》八卷,有清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 1936年上海鸿文书局印行本。

《四六法海》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昭明太子集·萧统
  湛园集·姜宸英
  申斋集·刘岳申
  崇文总目·王尧臣
  晦庵集·朱熹
  忠正德文集·赵鼎
  养吾斋集·刘将孙
  雪楼集·程钜夫
  玉芝堂谈荟·徐应秋
  应斋杂著·赵善括
  皮子文薮·皮日休
  贩书偶记·孙殿起
  苦竹杂记·周作人
  烛湖集·孙应时
  默庵集·安熙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吴渭

    臣等谨案月泉吟社诗一巻宋呉渭编渭字清翁号潜斋浦江人尝官义乌令入元后退居呉溪立月泉吟社至元丙戌丁亥间徴赋春日田园襍兴诗限五七言律体以嵗前十月分题次嵗上元収巻凡収二千七百三十五巻延致方鳯谢翺呉思齐评其甲乙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六·王祎

    唐文宗皇帝开成五年春正月戊寅帝不豫杨嗣复李珏欲奉皇太子成美当国己邜左右神防军中尉鱼志仇士良立頴王瀍爲皇太弟废成美爲陈王辛巳帝崩于太和殿太弟即皇帝位癸未杀成美及安王溶贤妃杨氏【以新旧纪修】解题曰胡寅曰

  • 卷二十九·沈德符

      ○厄祥【黄河清】景泰五年正月,山西巡按御史何琛奏:黄河自龙门至芮城清同一色,此上至德所感,廷臣欲行贺礼。帝曰:此乃偶然,不必贺。按此即二年后英宗复辟休徵,而景帝之不受贺,见亦卓矣。其后至正德二年八月,而黄河又清,此年

  • 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三成化十八年春正月庚午朔 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群臣复诣文华殿庆贺 皇太子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辛未敕狭西宁夏延绥甘凉镇守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万历四年四月甲子朔 上躬享 太庙○乙丑应天抚按宋仪望唐炼皆言安庆卫军粮旧额四万石因减二万石济边不足支用乞将嘉靖三十三年原派应天等府米一万三千七百九十石并饶州府米八千六百三十六石南康府米四千四百六十八石

  • 九五二 署直隶总督英廉奏覆遵旨提审通永道李调元案内人证情形折·佚名

    九五二 署直隶总督英廉奏覆遵旨提审通永道李调元案内人证情形折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大学士兼直隶总督臣英廉谨奏,为奏覆事。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十二月二十七日奉上谕:前据英廉

  • 别集下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八 宋 李幼武 纂集 岳飞 信国武穆王 字鹏举相州安阳人靖康初隶宗泽军转武翼郎建炎初上即位上书忤用事者夺官寻诣河北招讨司效用与王彦不

  • 梁肃传·脱脱

    梁肃字孟容,奉圣州人。他从小勤奋学习,夏天夜里读书常常通宵达旦,他的母亲葛氏经常熄灭蜡烛阻止他学习。天眷元年(1138),梁肃选拔为进士第,调任平遥县主簿,升为望都、绛县令。他廉洁奉公,进朝任尚书省令史。后他被授予定海军

  • 卷三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四雍正三年七月上谕三十道初一日奉上谕年羮尧从前题奏西藏青海等处军功议叙文武官员多冒滥不实朕所深知今特施寛大之恩凡有军功议叙文武官员若系年羮尧任内冒滥题奏者无论已陞未

  • 卷八、明南渡三帝及监国鲁王·黄鸿寿

    顺治元年,夏五月,明史可法等奉福王由嵩监国南京。王神宗孙,福王常洵子也。时北京凶问至南都,诸大臣议立君,凤督马士英移书兵部、尚书史可法及侍郎吕大器,谓王于次序当立,可法以潞王常淓贤。持未决,而士英与诚意伯刘孔昭等密饬

  • 十三年·佚名

    (丁卯)十三年清康熙二十六年 二月2月4日○壬子,奉朝賀宋時烈疏論大義,且陳攻斥尹宣擧之狀,仍請待尹拯如初。上賜優批。〈原疏批旨見上。〉禮論以前,時烈所以待賊鐫時何如也?進善之擬,諉之以迫於時議而已,不成說矣。至於責《中

  • 张子语录跋·张载

    右张子语录三卷,后录二卷,无纂辑人姓氏,宋史艺文志、马氏经籍考、陈氏书录解题均不载,独晁氏读书志附志有横渠先生语录,卷数同,无后录。是本卷上首叶缺前九行,旧藏汲古阁毛氏。艺芸书舍汪氏迄铁琴铜剑楼瞿氏均未补得。余闻滂

  • 卷五·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五吴江陈启源撰王【变风】黍离集传曰黍苗似芦高丈余穗黒色实圜重案此乃今之芦粟【辨详总诂】非黍也陶贞白已有黍苗似芦粒亦大之语晦庵殆祖其说乎今北土自有黍其苗似茅高可二尺余一茎数穗穗散

  • 卷八·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八宋 林之奇 撰禹贡        夏书海岱惟青州王制曰凡海内之地九州州方千里孟子曰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此亦据大数言之未必九州之闲每一州之地方千里无赢缩多寡于其闲也如淮海惟扬州入淮

  • 卷九·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九性命类性命程子曰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自然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盖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

  • 道迹品第五·佚名

    佛复告阿难。如来何故。谘嗟菩萨为道迹乎。轨能通流至於佛心。菩萨住此诸所兴造。永无所立不进不懈。度一切法逮于佛流。不著仁慧非猗於法。无所著行而弗有处。具足妙行得获圣迹。精进菩萨其力坚强。心慈忍辱未尝懈担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七(末)·窥基

    沙门基撰化城喻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四。一者上中根类闻法得记。下根之徒犹未明解。故陈过去已结大乘之缘。并说现在小果化城之喻。陈往因令其证实。述今果令其舍权。遣生觉解方可为记。故此品来

  •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佚名

    全一卷。译于南朝梁代(502~557)。译者不详。又称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与庄严劫千佛名经、星宿劫千佛名经合称三劫三千佛名经。列出拘那提佛至楼至佛等千佛之名,并说明忏悔灭罪与称佛名号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