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語錄卷下

慶忠鐵壁機禪師語錄卷下

嗣法門人燈來編

機緣

問鐵書記大地是箇紅爐書記向那裡安置記云桐柏山與龍屋撕結師云嗄。

師問雙松昔日潤侍者如何是侍者事松云與和尚過杯茶來師云今朝松西堂如何是西堂事松云大眾不得亂語師云著。

師令二僧參趙州勘婆公案二僧下語皆同師云一得一失。

師問喻如侍者今首眾底有語驗人麼者云說似一物即不中師云恁麼則六祖不如你者作掌勢師朗聲云六祖者云作麼師與號曰佛喜。

眉山拈香辭師師歸方丈眉隨後作禮師云嘴尖先出頭眉云退己讓人萬中無一師呵呵大笑。

師入堂直日送香板與師師接得便打眉山云不得紊亂堂規師云老僧罪過。

師入堂見僧跏趺師云好座塔維那云應當恭敬師向前問訊一僧立師云好根木那云他是佛師云喚爾作佛得麼僧不對師云維那失利。

一僧臥次見師驀起師云做賊人心虛。

敏沙彌誦經次師云眼中常見如是經典只這便是謂復別有敏云和尚只須恁麼會師云離卻紙墨道將來敏云東邊風也不多師云這小師問善沙彌佛頭上因甚有人腳善云恭賀和尚師云何謂聻善云毘盧頂上行師云誰證據善指佛字師按塗字善低首師云這小師。

岫巖上座令僧持書至師接得擲地僧回舉似岫岫來作禮。

寶善每禮師以宰官服師云何不以居士身見我善與師索衣師云付囑有在。

師聞三目和尚歸寂封烏木箸子一雙後至骨身前舉起云嗚呼快事尚饗。

師問明行者甚處來者云鄉村來師豎起拳云還有這箇麼者云有師云因甚道有者云恰者又問和尚這裡還有這箇麼師云無者云因甚道無師云恰。

師到牛山云山在這裡牛在甚麼處自代云吽吽。

問答

師同僧行次話及玄要宗旨忽聞倒物作聲僧云是甚麼師云三玄三要。

僧問觀音文殊普賢三門意旨如何師指香云這是那一門。

僧問如何是聞聲悟道見色明心師云好。

僧問世尊睹明星悟道且道悟箇甚麼師云錯四十九年說箇甚麼師云錯末後拈花拈箇甚麼師云錯迦葉微笑笑箇甚麼師云錯錯。

僧問結制三旬今已滿望慈悲開示師以箸子橫榼上。

古秤叟居士訪師見勤舊持金剛子問云金剛與木梙孰是師云總不是叟云恁麼不消持得師舉手作輪珠勢。

僧問趙州佛之一字吾不喜聞是何意旨師云趙州二字吾不喜聞。

僧問如何是無漏業師云前不搆村後不貼店。

馬宣慰峭巖居士見師云弟子會得無相觀音師云在甚麼處士豎指師云卻有相了又云弟子最愛玄理師云何不走正路士云從來不行偏路師云適纔從那一門來士云東門師云又道不行偏路。

僧問孤峰獨宿時如何師云野豬馬鹿。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人遠話近。

僧問達磨面壁意旨如何師云他是異鄉人。

般若問九重鐵鼓如何一箭穿得師云鼓聻若作呈勢師云穿也穿也。

僧問如何是玄旨師云葫蘆葫蘆。

僧問如何是正法眼師云烏龜開夜市。

僧問生死到來時如何師云昨日晴今日雨。

頌古

七佛。

一二三四五六七佛多佛少佛無心多少無心云是佛趙州猶自不喜聞。

世尊拈花。

不為東風展笑顏機含此日露天斑靈雲豈是花驚眼只喜枝頭帶月圓。

女子出定。

文殊罔明釋迦三人眼裡生花女子何曾在定一堂鬧亂如麻。

世尊良久。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秖可自娛悅不堪持贈君。

文殊佛見法見。

佛見法見磨磐空裡轉二重鐵圍平地起孤堆穿衣喫飯非他事運水搬柴我自為喝一喝。

離四句絕百非。

問話打和招韓歸漢東廊鋪單西廊喫飯馬師父子是白拈漢。

再參馬祖。

揚聲止響掩耳偷鈴只知盡法那管無民耳聾也猿嘯和腸斷舌吐兮鵑啼帶血鳴。

無位真人。

天王惡發哩哩囉囉知恩者少負恩者多魙魙魙休休休手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見轉風流。

十智同真。

十指分明是五雙拳頭巴掌不成行倦來恰好鼾鼾睡萬事無經一夢長。

無夢無想主人公。

無夢無想主何處箇中消息無爾為翻身那管被單破普天匝地一聲雷。

曹山四禁。

天不覆地不載滅佛祖空世界狸奴白牯烏龜螃蟹。

仰鑽瞻忽。

橫看成嶺豎成峰遠近觀山山不同不得廬山真面目秖緣身在此山中。

九十六種圓相。

一箇圓時箇箇圓糊餅饅頭總一般一種多種商量也有甚南陽與仰山。

小塘提起袈裟。

料掉沒交涉提起袈裟角莆田百戲迎大家都是錯錯錯五花六綠用不著。

曹源一滴水。

借婆帔子拜婆年相逢喜起斷金蘭布得春風滿天下都盧不費些子錢。

佛事

為聚雲老和尚秉炬

以火炬向上云此是老人住世以火炬四面繞云此是老人垂手以火炬向下云此是老人圓寂今日不肖兒郎一齊燒卻且道如何報恩良久云蒼天蒼天。

應九

一三如三二三如六三三如九此老人語一二如三二四如六三六如九此某甲語某甲語兩句玄一句要老人語一句要兩句玄茲當應九之辰權作供養喝一喝。

百期

師於真前立定朗聲云和尚自答云作麼作麼復云這百期向甚麼處去來自答云甚麼處去來又云恭賀清安萬福自答云也不消得遂拈香作禮。

入塔

兩手擘碎虛空山龍水龍齊至昨日有人從峨眉來今朝卻向五臺去來亦任來去亦任去唯有兒孫最伶俐且道擘碎虛空何人補得捧靈骨入塔云還請先師證盟。

禮酆陵聚雲老人舍利塔

山不常青水不常綠中有不變黃金骨顯發聚雲光昭是處鐵壁兒郎親拜掃不用哀號不用痛哭惟含一點不白冤通身有口難分訴吾師慈悲伏惟圓鑒。

聚雲老人三周

一去十八甲子晴空白晝說鬼且喜今日重來撤下真前牌紙大眾知麼平山孝滿。

為聚雲老人掃塔

三角驢子頭戴角龜哥日午吞皓月無毛雞子滿空飛大蟲咬著蟭螟腳。

為聚雲老人設忌

二十年前冤家路窄徹骨徹髓難言難說昔時聚雲今朝慶忠宛同一日茲值僰蠻子放身捨命之期雖則粗香一瓣檢點將來也是淚出痛腸。

為灼然法兄掃塔

一直如弦一清如水破衲單瓢終身行履遺下這些虫豸惹得為弟底儘力扶起作麼生是扶起底道理好將悲願度群生莫向深山枯寂裡。

為寶光知庫舉火

知庫寶光專持金剛為眾不輟臨去吉祥良久攛下火炬云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為別峰上座舉火

昔時老僧夢撐逆舟渡汝而來汝今定時立刻辭老僧而去吾不負汝汝豈負吾還見麼攛下火炬。

詩偈

偶拈

鶴立松梢月魚行水底天風光都占盡不費半文錢

山居

枯樹雲充葉凋梅雪作花鄉關何處是心定即為家

石雲菴

雲石森森雲室開石雲結就巧磐臺眼中自覺低城市不負頻登有約來

住青山頂

世亂無容一衲栖優游信步入深蹊紅塵不到青山上朝暮唯聞野鳥啼

訪隱者

尋幽漫入野人家草徑羊腸路轉賒一曲薇歌聽不盡夕陽照處有林花

苦雨

野鳥有情舒翼少山花無語點頭多閒居沒事頻瞻望厭看溪雲水一河

寄石樓上座

浯江別去許多年今得聞於竺意禪空谷石樓皆任汝好將正眼續吾傳

囑眉山首座

一聞鐘響便歸來信是渠儂有意哉唱和不妨隨扣擊聲聲嘹喨震九垓

囑衡山首座

清清澹澹吉祥處懶懶疏疏無賓主學得一生閑快活坐在孤峰笑佛祖

囑三空監院

口毒眼空不值錢襤襂破衲惹疑嫌誰知一顆明珠在價重人天沒大千

囑三山首座

全身放下隱山隈頭角纔成喜兩開展轉由吾相分付雷轟電掣出潛來

囑喬松侍者

衣缽巾瓶不憚勞一身挺特見清操歲寒不改平生節白日青天萬億喬

囑汾陽後堂

問話答不來汾陽一笨漢隨老僧十年得見娘生面行住坐臥任蹉跎十二時中頻顯現不是冤家不是兒祖業田園分一半

囑般若上座

鐵鼓曾將覿面呈多年寂寂罕知音而今喜得和光箭直透當陽不露聲

囑慈祥上座

千里來問吾拍掌呵呵笑的的聚雲宗灼灼玄與要巴山路遙遙巴水波浩浩一回歸去來須解罵吾好

囑天長禪人專修淨業

根苗奇異迥非同不屬西兮不屬東節侯到時馨自若佛生一體有無中

示照明行者

高高山頂一束柴手攀肩荷任徘徊灰飛煙滅休云冷還許開爐待雪來

示祇園禪人

大事因緣路已正在在處處明功行時節到來理自彰領眾匡徒弘祖印

示慈修禪人

化緣纔罷又知賓驢事不臨馬事臨有口分明無說處緡蠻黃鳥是梭音

示龍墨禪人

漆桶不快渾身烏看是龍象嘴盧都一得水時增意氣興波作浪也之乎

示維監院初度

不說無生不有生四維上下絕疏親水源木本齊超脫只在當人一念真

囑應真知客

處處說法寫吾真問著低頭三不應撫背為汝安執事迎來送去莫疏親

示可中居士

無聲無臭立真機可中石火電光遲十聖三賢齊掩耳冬瓜瓠子解吟詩

囑扆恒禪人

相逢舉起一杯茶剖腹剜心說向他就中識得賓主句不勞彈指到吾家

寄別峰上座

別卻詩書掛卻冠芒鞋篛笠入深山多年不見通消息幾令吾儕憶懶菴

示拄杖禪人

朾朾柺柺在深林信手斫來伴老僧不獨扶橋歸皓月棒他衲子悟無生

囑桂輪侍者

阿難昔日侍瞿曇迦葉門前倒插竿本誓不違肝膽在三三兩兩度人寰

示雲石維那

白雲影裡怪石卻也頂天立地法筵龍象當觀一椎打得端的

囑野雲闍黎

棒喝施呈顯大機赤肩荷來無餘事因緣節侯有時彰裕後光前輝祖室

示少峨書記

筆尖圖岫圖島嶂疊層巒不老萬象中間獨露何妨八面之遶

囑童真書狀

十三名善偈於今是幾年珍重晴空日吾宗賴爾傳

囑弗也監寺

寶聖叢中獅子兒十年院裡步全威而今奮迅幾無畏吼向人天自有時

竺峰侍者獻除夕橘燈囑偈

無根樹上九燈傳果繫橘金枝葉鮮稍稍借力油燈火照開新舊樂人天

囑一喝王居士

亭謝雪消作麼作麼咄哉一喝無我無他泥裡水裡清香自若他時異日是好大哥阿呵呵嚼碎虛空休說破諦信斯言名曰擔荷

囑惺世妙德禪人

溈山會裡名鐵磨輪到末山不露頂而今驀直聚雲宗的的歷歷妙明惺

弔達本靜主坐脫

元來達本不曾生坐脫于今是假名露濕寒梅愁淚眼情傷為惜隔年人

囑一指侍者

自幼曾將一指陳四威儀句雅驚群他時莫負老僧望也要從頭舉似人

囑體如靜主

隱隱潛潛獨爪龍喜隨山峽透圓通而今安養慶忠缽雷雨風雲不見蹤

囑天峰上座

一聲霹靂徹雲間擊碎髑髏心膽寒大好轉身雄一步拳頭巴掌盡掀翻

囑惺徹維那住東明

法戰由來勝克賓罰錢出院事誰論徐徐湧起東明日照惺娑婆徹古今

囑三一禪人

三教座前曾觸忤直至而今切齒牙虛空有盡冤無盡願君迥出聖凡家

代囑覺樹禪人

|○、一二三三二一三玄同三要畢聚雲宗只這是今當付囑於汝未可忘卻我三目師弟聽吾偈祖庭秋晚要人扶竭力承當是丈夫濟世若能超藥上頂門鍼灸自然殊

囑玉溪禪人

早晚曾將一喝呈未明一喝可憐生若能深透喝中旨方是出頭上上人

別郡侯劉公

相逢不相識未可說深知為有護念心依依二載餘重來今卜別再會此時期唯喜治平月年年映柳谿

別爵臺養元譚公

滄桑世局幾會催事主勤王正可為唯有一瓢情不更四時掬水當啣盃

辭世遺偈

儘力難說出驢年想不來信口道箇偈非是強安排豐干子觀自在歸去來吽吽只當打箇瞌睡

復沈赤肩居士

三十年輕舟浪漫撒網垂綸無非欲求稱意而今鉤竿倦晚憩息治平佛法道妙不留胸中一橛五宗已曾忘卻閑來玩水觀山懶去勤眠熟覺種瓜培蔬喫飯穿衣鐵老漢之情形近狀大都若此外是更何長哉忽閱來翰獎譽懷慚學佛豎儒行言質直投機印可拈舉辯勘在吾徒三山手快舌輕而居士克齋肩赤膽大兩硬同時冤冤頭撞深入骨髓至云不敢混足顯奕之流傳寧可赤肩孤危之真脈然逆水之柁人苦其難順流之舟多樂其易居士不承其易而荷其難且曰悟不由渠心難自昧是誠信不欺直心道場入道之有張本也與老僧之心志一般與先聚雲之心志亦一般是我輩中人夫復何說如是如是居士自肯承當船來陸來拄杖子未必放過呵呵。

慶忠鐵老和尚塔銘

文林郎知新寧縣事嗣法孫沈廷勱性宗熏沐稽

首拜撰

蓋聞挹巨浸之波者無以測其淺深仰蒼穹之峻者不能窺其遠近是以妙門關鍵闢者實難覺苑淵深遊者未易況乎智周十地行圓四等法雨旦聚則浸灌被乎群萌慧日揚輝則光明耀乎末後道超百億化起大千至矣哉其慈悲攝誘之方神通影現之力殆莫可得而名言者哉我慶忠師翁鐵和尚者諱慧機大慧十五世孫蜀北營山羅氏子也生於名閥世膺三組之榮人盡貴遊代傳一經之盛翁少而徇齊長有殊相十行一目工羔雁於髫齡七滿八平現龍鱗於掌上人咸擬之木天一鳳翁固拒夫玉潤乘鸞天桃濃李付春風類西禪鼎之妙年辭偶木食草衣耽巖穴同釋迦文之十九踰城感苦器之易凋悵危途之難久掩關一室諸苦備嘗默坐垂簾神光每見迨抵忠南始遇吹萬大師瓢笠相從機緣有在當夫錫移白下蓬窗稿項堅同四誓之依比及缽返黃陵痛劄深錐會盡三頓之棒用能理窮象表思洞希微一踢禪床頓使百千粉碎三聲爆竹放出四喝機權於時乘命秉拂遂首僧寮識者僉謂開死眼以日月之胸靈古血以珊瑚之舌矣迨聚雲遷化之後正師翁繼席之年以如是人坐如是座以如是座坐如是人始聚雲而雲來而興龍而平都而吟翁獅子之座高等於燈王繼三教而雲集而太平而牛首而寶聖龍象之英蹴踏於丈室全提正令並挈五宗卷生死關於三要三玄勘盡法門英俊總人境法于四料四揀斬新特地乾坤十坐道場按莫邪於肘後千僧遶錫震塗毒於當軒挹其孤標聆其微旨莫不濯之止水銷以慧刀故能被物如霞偃風猶草公侯望塵而修敬宰官立雪以皈依組缽生華冠諸方而稱盛寶坊煥彩振雙徑以再興翁正錄外著有藥病隨宜慶忠等集皆衛道之書寓箴時之意雖慈受垂童行之訓長蘆示龜鑑之文莫以加茲永可法矣至於牙籤編椏玉管題蒲妙文字之化工得墨池之三昧偶爾遊戲曲盡精微則又人所共寶也翁生於萬曆癸卯十月念二日以康熙戊申九月念一日晨起沐浴至午趺坐訓勵法眾言訖遂逝先二日書遺偈凡請益問答笑談自如嗟夫寒雲凝而旦委松聲凄而暮哀生從這裡來楊柳春臨懸綠線死只恁麼去梧桐秋盡落金風遠邇贊揚四眾悲慕茶毘日雙睛不壞留眼目以照人天五色流珠表貞固以垂億祀靈骨重如圭璧鬚髮瑞現琉璃凡在睹聞共嘆希有昔者雙樹涅槃下舍利於金棺之火六種震動示奮迅於殑伽之河自古罕儔於今媲美翁得法龍象一十八人居士二人三山本師其第四也其餘孫裔等英靈輩出莫可殫紀越二月本師以書請銘謂(勱)叨忝法系遂以相屬顧惟不敏懼弗克辭則亦籍貞玟之微文少抒傾慕述生平之懿範永誌禪規云爾。

銘曰。

禪荒秋晚  道替多岐  有智者出

是大導師  導師為誰  大慧之裔

朝陽之孫  吹萬之嗣  十坐道場

無法可說  目演妙音  眉歌白雪

不影金鎚  覿體呈露  震激盲聾

人天得路  有縱有奪  立賓立主

峽水可飛  峨山起舞  敲鐘謝響

下載彌清  雲移虛白  天返故青

風吹不入  雨普咸滋  神足林立

白象青獅  徑山明月  繼者艱微

茲焉大振  無能晦之

附沈赤肩居士五家宗旨歌為師壽

五家宗旨如五指散為大悲千手臂一一指具五嶽形一一嶽中生萬卉一一卉萌千百枝是皆吾指難思議高人握來一掌中五指還如一指同諦觀此指指亦無方是吾宗正脈通粗禪棄之甘鹵莽口耳泥之成虛誑二俱可憐孰拯之即今唯有鐵和尚大慧源流一線傳眼如日月明百川日月眼萬古懸歌以壽之告法筵

鐵壁機禪師語錄卷下

猜你喜欢
  第四十二章 略究四部义·多罗那他
  法华玄论卷第二·吉藏
  历代法宝记·佚名
  卷第四十四·李通玄
  卷第五十四·佚名
  圣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显示真实相所开的三重方便门·太虚
  为什么要修学佛教·太虚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中·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佚名
  别行大般若经第七分第十六分序·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六·澄观
  卷十·聂先
  即非禅师语录序·即非如一
  卷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三十·彭定求

        卷230_1 【偶题】杜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

  • 台湾诗乘苏序·连横

    连子既成《台湾通史》之三年,益以其间撰为《台湾诗乘》一书。书成,属序于余。余惟诗之存亡,岂不重视其人哉?逊清三百年间,前后称诗者众矣。自渔洋、秋谷、愚山、初白诸子以来,各家流派,虽互有得失,然风骚坛坫,迭为主盟;独台湾以

  • 卷八十四·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八十四目录【起一百五字至一百六字】阳春曲【又一体】史逹祖梦横塘刘一止别瑶姬慢万俟雅言蔡伸望明河刘一止定风波【又一体】柳永西吴曲刘过期夜月刘濬

  • 天台续集卷上·李庚

    宋 林师蒧等 编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宋真宗混元为教合醇精视之无迹听无声唯有达人臻此理逍遥物外事沉防浮云舒巻絶常势流水方圎靡定形乘兴偶然辞涧戸谈真俄尔谒王庭顺风已得闻宗防枕石还期适性情玉帛簮缨非作重长謌聊

  • 第一百五十三回 宴中兴孙美瑶授首 窜豫东老洋人伏诛·蔡东藩

      却说曹锟贿选成功,正在兴头,不料奉、浙和西南各省,都已通电反对,兵革之祸,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因此直系大将吴佩孚,十分注意,凡由各省来洛的人员,无不详细询问各该省情形,以便应付。吴氏亦大不易。一日,忽报马济回洛,吴佩孚立

  • 卷第六十五·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列传第五十八逆臣(二)李成栋 金声桓(王得仁) 刘承胤 陈邦傅(传阙)孙可望(张虎、张胜、王尚礼、王自奇、方于宣、朱运久)李成栋金声桓(王得仁)刘承胤陈邦傅(传阙)孙可望(张虎、张胜、王尚礼、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五 叛臣传六·纪昀

    叛臣传金○金张觉【仅言】 耶律伊都伊喇斡罕国用安 时青张觉 【张仅言】 耶律伊都 伊喇斡罕 国用安 时青 △张觉 【张仅言】 张觉亦作瑴平州义丰人辽进士仕至辽兴军节度副使太祖定燕京时立爱以平州降改南京以觉为

  • 通志卷一百二十一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三十四上晋王祥【弟覧】郑冲 何曽【子劭遵】石苞【子崇 欧阳建 孙铄】羊祜杜预【子钖】陈骞【子舆】裴秀【子頠 秀从弟楷 楷子宪】卫瓘【子恒孙】【璪玠】张华【子

  • 史记集解卷三十四·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阼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马融曰召公以周公

  • 唐废帝本纪·欧阳修

    废帝,镇州平山人。本姓王,家世贫贱,母亲魏氏,年轻守寡,明宗当骑将时路过平山县抢到她。魏氏子阿三已十多岁,明宗收为养子取名从珂。长大后状貌雄伟,谨慎老实,说话少,骁勇善战,明宗很喜欢他。自从晋与梁在河上交战,从珂常立战功,庄

  • 许翥世·周诒春

    许翥世 字凤石。年三十二岁。生于山东日照县。父竹林。兄建世。已婚。本籍住址。山东日照县固子街。初学于山东试办大学堂。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授贡生举人。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伊里诺爱大学。习经济科。宣统

  • 人主第五十二·韩非

    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

  • 卷二十三·陆陇其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二十三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尧曰咨尔舜章总防 防引存疑皆云此章不必节节讨个中字盖厯圣相承虽只是一中然记者则未尝特把中字做个骨子也其説固是然亦安知记者不以中字做骨子也理既可通何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弘法品第十三   釋曰.已說求法.次應以法爲人演說.偈曰.   [一]難得復不堅. 愍苦恆喜施. 況以法利世 增長亦無盡。   釋曰.此偈先遮法慳。難得復不堅者

  • 遗教经论一卷·佚名

        天亲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顶礼三世尊  无上功德海  哀愍度众生  是故我归命  清净深法藏  增长修行者  世及出世间  我等皆南无  我所建立论  解释佛经义  为彼诸菩萨  令知方

  • 六门陀罗尼经论·世亲

        世亲菩萨造当知此陀罗尼经以六义故。说一慧圆满。二慈力清净。三自性清净。四令知他所作障。五摄一切菩提资粮。六彼果正智及真如也。复有异门。一于苦时摄取有情界。二于乐时摄取有情界。三于自断资粮障。四

  • 岸边的圣方济各教堂·司汤达

    《岸边的圣方济各教堂》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描写“意大利激情”的小说,教皇的侄媳康波巴索王妃表面冷漠、清高,谨守妇道,实际上充满了不可抑制的情欲。她与法国驻教廷的使馆随员,法国摄政王的私生子暗通款曲

  • 星槎胜览·费信

    中国古代外国地理游记。费信撰。明正统元年(1436)成书。原本前、后集2卷,后有改订本为4卷;近人冯承钧校注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费信(1388—?),字公晓,江苏太仓人,14岁时代兄为太仓卫戍军,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