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称赞功德品第八

尔时贤护菩萨。及宝得离车子。善商主长者,伽诃岌多居士子。那罗达多摩纳。水天长者与五百徒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即以五百上服奉覆世尊,复以多种供具供养世尊,心乐法故各以己身奉承如来。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是贤护菩萨。当於彼等五百徒众。而作义师说诸法要。教化慰喻令彼欢喜。以欢喜故彼辈即得随顺之心真实之心清净之心离欲之心。除诸烦恼无复盖缠。时五百人一心合掌。恭敬顶礼退住一面。尔时贤护。即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而能得此念佛三昧也。

尔时世尊,告贤护言:贤护。若菩萨摩诃萨具足四法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不著一切外道语言:二者不乐一切诸爱欲事。三者常不远离头陀功德。四者常厌三界诸有生处。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四法得此三昧。复次贤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读诵受持是三昧典。或时复能为他解说。现前即获五种功德。何等为五。一者一切众毒不能损害。二者一切兵仗不能破伤。三者一切诸水不能漂没。四者一切猛火不能焚烧。五者恶王县官不能得便。所以者何。由是三昧慈心力故。贤护。若彼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勤求是三昧时读诵受持是三昧时。思惟修习是三昧时。为他解释是三昧时。若有众毒及以兵仗一切水火恶王县官。能伤害者无有是处。复次贤护。假使世间坏劫之火。世界炎赫天地洞然。若彼受持此三昧典。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设令堕落大劫火中。三昧威神彼火即灭。贤护。又如■水能灭小火。如是贤护。假使持经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落彼火中。三昧力故大火随灭。若不灭者无有是处。复次贤护。若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经时。若彼恶王若恶官若劫贼若师子若虎狼若蛇毒。若能作障碍者无有是处。又设彼等行是经时。若被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鸠槃茶。若毗舍阇乃至一切非人能为障碍。亦无有是处。又若彼男子女人读诵经时。正思惟时为他说时。入三昧时行梵行时。若失衣若失钵。乃至有诸障碍事者,无有是处。唯除宿殃不可转者,复次贤护。若彼受持三昧经典诸善男子善女人辈。若患眼若患耳若患鼻若患舌若患身若患心复有诸馀种种患难。乃至命难梵行难者,亦无是处。复次贤护。若彼男子女人於此经中。得如是闻得如是见得如是知。如是具足已,若不值佛。若谤正法。破和合僧。背佛菩提者,亦无是处。贤护当知即彼持经男子女人。如上诸事莫能为碍。唯除宿殃不能转耳复次贤护。彼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经者,常为一切诸天称赞。亦为一切诸龙称赞。又为一切夜叉称赞。又为一切乾闼婆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阿脩罗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迦楼罗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紧那罗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摩睺罗伽之所称赞。又为一切人非人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四大天王之所称赞。又为一切帝利天王之所称赞。又为一切大梵天王之所称赞。如是乃至常为一切诸佛世尊之所称赞也。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经者,常为一切诸天爱敬。如是乃至常为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人非人等之所爱敬。又为一切四天大王之所爱敬。如是常为一切帝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之所爱敬。如是常为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之所爱念也。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以经力故。常为一切诸天守护。如是常为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及人非人之所守护。又为一切四天大王如是帝利天王乃至大梵天王之所守护。如是当为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悉皆覆护十方世界无量阿僧祇世界中现持法者,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以经威力故。一切诸天皆欲见之。如是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及人非人等皆思欲见。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如是一切忉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皆思欲见。如是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各欲见之。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以经威故。一切诸天常至其所亲见其形。令彼观睹如是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见其形随宜利益。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帝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等皆亲临视。如是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非但昼日或於梦中为现形像。自称名号摩顶慰安称扬劝发也。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虽未曾闻诸馀经典。以是三昧威神力故。自然有人来至其所。乃至梦中为其宣说。令彼得闻忆持不失也。复次贤护。我若说彼诸善男子及善女人。暂持三昧微妙经典所得功德。设经劫数终不能荆我之智辩虽复无穷亦不能说。何况彼辈闻此三昧依教修行如法而住也。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而说偈曰:

若人有能解释斯,诸佛大寂胜三昧。假令我今说功德,犹彼恒河取一沙。若能为他说三昧,水不能溺火不烧。刀杖毒害所不伤,王贼恶官不得便。

若能读诵三昧经,不畏一切恐怖事。如彼大蛇诸大毒,此等经力能灭除。若有受持是经典,不畏一切诸恶人。夜叉罗刹及诸龙,彼徒终无得其便。

若常守护供养者,便在兰若为朋类。师子虎狼诸兽等,犀牛豺豹及野干。若能护持此三昧,彼有威力不可当。远离一切恶心人,及诸夜叉啖精气。

若能解说此三昧,彼无诸病及障灾。所生报眼终不衰,言词清妙有大辩。若人证知深寂禅,身体雄健无众玻一生永绝诸恶色,後终不畏地狱道。

若有能读三昧典,诸天守护及龙神。夜叉罗刹与怨仇,彼虽恶临不惊惧。若能为他说斯经,人龙夜叉皆欢喜。诸天昼夜常歌叹,一切世尊爱若子。

若人为他常转读,一切法中无有疑。彼诸容色无等伦,岂於菩提有退减。若能转教诸众生,遭值恶王民人乱。时年亢旱穀价贵,终无受弊及饥荒。

若人解说此三昧,所有功德不思议。假虽魔尧诸众生,不能动斯一毛发。我前说彼持经人,众患恐怖及烦恼。彼终不能加损害,唯除往业先定殃。

若有护持於此经,是则於吾为长子。我已称赞於彼等,当来之世亦复然。若能护持如斯法,自应恒发欢喜心。

咸共宣通勿放舍,我今为汝如是说。

猜你喜欢
  华天因缘品第九·佚名
  唯物唯心唯生哲学与佛学·太虚
  怎样平世界两个不平·太虚
  药师经疏之二·温室经疏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九·唐慧琳
  第十七 第二伽陀集·佚名
  卷第一百五十六·佚名
  隱元禪師全錄序·隐元
  卷第三·费隐通容
  卷六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印光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三·佚名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四·智俨
  修行道地经卷第三·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八出 投胶·许自昌

    【绛都春】〔外野服上〕一方保正。喜今日共推。齿德皆尊。本分衣冠。随缘耕凿安时论。猛按着腰间霜刃。发于新硎。问何年遇事。铮铮感奋。劳生扰扰竟何能。鹏翅垂云不自矜。得剑乍如添健仆。肯教世路日兢兢。老夫郓

  • 提要·葛立方

    【臣】等谨案韵语阳秋二十巻宋葛立方撰立方字常之自号嬾真子丹阳人绍兴戊午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编杂评诸家之诗不甚论句格工拙而多论其意防之是非故曰阳秋用晋人语也其中如偏重释氏谓欧阳修梦见十王得知罪福后亦信佛之

  • 二集卷八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八十六古今体七十八首【己卯四】雩祭斋居疉去岁韵又逢斋宿一囬思今日多慙是昔时岂似春膏沾去岁正当雨泽叹愆期绸缪预计谷其涌剂酌先商政所宜【时发京仓於五城分粜命司事者不拘谷数不限时日俟

  • 初集卷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十三古今体一百五首【癸亥二】春冰皷鬯阳和金翼飞逡廵黑帝已收威曲池鹭立猜鱼负环浦晶明借日曦何处如归还有待无须驯至始知几独予惕若春冰涉图易思艰志不违梅

  • 浮溪集补钞·吴之振

    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溪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於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闻未开最有情。茅茨烟瞑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题张资政汝川图澹岩书堂昔人曾此结精庐,故老犹传井臼馀。今代子房来卜筑,要看圯

  • 第七篇 光绪宣统两朝·佚名

    ○第一章 载湉之承大统方载淳之初殁也,是日薄暮,内廷忽传出懿旨,令军机王大臣入议要政。于是咸趋伺。良久,始见那拉氏一人出,身穿轻便服,手携一淡巴筒,依坐位而立。诸王大臣乃进,敬问载淳病状。那拉氏尚含笑应曰:“皇帝无恙。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弘治六年正月丁卯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马诚齐世美分祭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四夷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七十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七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史记七十六 平原君赵胜者【胜式证反】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

  • 赵安仁传·脱脱

    赵安仁,字小喜,深州乐寿人。从小被俘。统和年间,任黄门令、秦晋国王府祗候。秦晋王逝世后,皇上授安仁为内侍省押班、御院通进。开泰八年(1019),安仁与李胜哥图谋逃奔宋国,被游兵抓获。当初,仁德皇后与钦哀后不和,钦哀暗中命令

  • 卷八·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八       婺源江永撰養老   嘉禮十三補凡養老五帝憲【憲法也養之為法其德行】三王有乞言【有讀為又又從之求善言可施行也】五帝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三王亦憲既養老而后

  • 卷七·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七 新安首源姚际恒着秦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评]未见一章。寺人之令。通韵。○赋也。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评]既见二章。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本韵。○兴也。下同。阪有桑,隰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六·函可

    门徒比丘 今庐 今又 重梓拈古世尊与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礼。难云:&ldquo;此是甚么人塔?&rdquo;世尊云:&ldquo;此是过去诸佛塔。&rdquo;难云:&ldquo;过去诸佛是什么人弟子?&rdquo;世尊云:&ldquo;是吾弟子。&rdquo;

  •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中国古代本草学著作。陶弘景约撰于南北朝南齐永元二年 (500) 前后。本书是南北朝时期全面整理注释《神农本草经》的著作,历代无刊本,现仅存隋唐时期写本残卷2种,其一出土于敦煌,存卷一 “序例”部分,曾于1915年题名

  •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寇才质

    十卷。金寇才质(生卒年不详)撰。寇才质认为老子之经,章章有旨,且深且远。又以为前人诸家《老子》之解,多荒诞无稽,互起异端,殆越百家,纷纭肆辩,徒以笔舌为功,虚无为用,失古道本真。认为只有庄列文庚四子之书是得老氏

  • 北征事迹·袁彬

    明袁彬撰。1卷。彬。字文质,江西新昌(治今宜丰县)人。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南扰,时宦官王振擅权,挟英宗北征。彬以锦衣卫校尉扈驾从征。“土木之役”与英宗同被瓦剌军所俘,随侍左右,次年,与英宗同被送归。是书记其与英

  • 史记疑问·邵泰衢

    三卷。清邵泰衢撰。《史记》成书后,班固议其宗旨,刘知几议其体例,而邵泰衢引异议一一论断。如说《高祖本纪》里,解纵罪人,坦然回沛,与情理不合;李陵得里言杀匈奴万余人,太夸大了,等等。《疑问》参审勘察,比较准确。《史记疑问》

  • 节孝语录·徐积

    一卷。北宋徐积撰。徐积字仲车,山阳人。进士。元祐初授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历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卒于监中岳庙,政和六年(1116)赐谥孝处士。是书,为其门人江端礼所录。《文献通考》载一卷,与今本合。其中“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