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贤护分饶益品第九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我念往昔过於无量阿僧祇劫。时有一佛号无畏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於世。当尔之时,有长者子名须达多。与二万人俱诣彼佛无畏王所。到已顶礼彼世尊足。敬礼毕已退坐一面。时须达多即便请彼无畏王如来。广宣如是三昧深义。贤护。尔时彼无畏王如来应供等正觉。知长者子有深信心。乐欲听闻如是三昧。应时随顺而为敷演。贤护。时须达多於彼佛所。闻三昧已读诵受持。思惟其义即如说行。既修行已,还即於彼无畏王如来法中舍家出家。剃除须发服袈裟衣。经八万岁思惟住持如是三昧。又复在彼无畏王如来所。闻一切法皆悉受持。是後复经诸如来所。闻说斯法亦皆能持於诸佛所种诸善根。能广成就不思议已,然後舍命即得上生三十三天同受果报。即彼劫中还复值遇第二如来。而彼如来从刹利生出家成道。名曰电德如来应供等正觉。而复於彼电德如来法中。出家修行经八万四千岁。还复思惟如是三昧。而更值遇第三如来。彼第三佛於婆罗门家生已亦出家成道。号曰光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复於彼如来所出家修行。亦於八万四千岁中。常得思惟如是三昧。贤护。时彼长者子须达多。自是之後过百馀劫。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贤护。汝应当知。尔时彼长者子须达多者岂异人乎。即彼过去然灯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也。贤护是故当知。彼长者子须达多者,以有如是爱乐法故。复有如是求法行故。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复次贤护。汝今当观是三昧王。为诸菩萨及众生辈。而作几许大弘益事。所谓当得一切诸佛智地故。复能摄受一切诸佛多闻海故。贤护是故汝等当应勤求如是三昧。常乐听闻读诵受持思惟修行。既闻受已,当复为他读诵受持解释义理。令他勤求咸得闻受。正念思惟如说修行。所以者何。贤护若能勤求读诵受持正念修行。广宣流布是三昧者,不久当得证诸佛智。诸如来智大自在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无等等智一切智智。乃至得彼不共他智故。贤护。若复有人能善宣说。彼应正言:今此三昧即是一切诸菩萨眼。诸菩萨父。诸菩萨母。能与一切诸菩萨辈诸佛智者,贤护。如是说者是为善说时善说是三昧也。贤护。若复有诸男子女人。能善说时彼当正言:是三昧者,即是佛性即是法性即是僧性即是佛地是多闻海。是无尽藏头陀。是无尽藏头陀功德。是无尽藏诸佛功德。是无尽藏能生深忍。是能生大慈能生大悲能生菩提也。贤护。是为彼能善说时说是三昧也。贤护。若复有人能善宣说是三昧时。彼应正言:是三昧王。能破一切诸法黑闇。能作一切大法光明。贤护。是为彼能善说三昧也。贤护。汝宜观此菩萨念佛现前三昧。为诸众生作大利益。乃至一切诸菩萨辈。住於此土。遍见十方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到诸佛所恭敬礼拜。听闻正法供养众僧。亦不贪著。贤护。以是义故诸菩萨等。若欲成就三昧王者,常当专心精勤观察彼四念处。贤护。云何菩萨观四念处。贤护。菩萨摩诃萨常当专心观察身行。毕竟不见一切诸身。常当专心观察受行。而亦不见一切诸受。常当一心观察心行。而亦不见一切诸心。常当一心观察法行。而亦不见一切诸法。贤护。如是等事谁能信者,唯彼漏尽阿罗汉及以阿毗跋致诸菩萨等。贤护。是中一切愚惑凡夫。於彼念佛现前三昧。常当思惟诸佛世尊不得生著。又亦思惟诸佛世尊,说如斯法而亦不著。又亦思惟我听闻法。一切所为皆不得著。何以故?贤护。诸法皆空本来无生故。贤护。诸法不可念。无念处故。贤护。诸法远离。绝心想故。贤护。诸法不可执持。真如无得故。贤护。诸法无染。如虚空故。贤护。诸法清净。远离众生故。贤护。诸法无浊因缘灭故。贤护。诸法无为。福伽罗不可得故。贤护。诸法即涅槃相。本性清净故。贤护。诸法无所有。一切物不可得故。贤护。是故诸菩萨等。若欲思惟此三昧者,不可异相而能得入无得相故。得见诸佛正念诸佛和合相应。亦得思惟助菩提分。念闻正法思量分别选择菩提分。而不见自身亦不证诸法。所以者何。贤护。是中不可以色相故而得见佛。不可以声相故而得闻法。不可以希望心成就檀波罗蜜。不可以乐著诸有具足尸波罗蜜。不可以慳吝祕法而得涅槃。不可以深著福伽罗想而获多闻。不可以攀缘诸行而能远离诸事。不可以乐著住处而得证果。不可以随顺贪爱诫诸过非。不可以常乐斗诤成就诸忍。不可以常行恶业而得善果。不可以声闻乘人而证菩萨念佛三昧。亦不可得诸菩萨忍。亦不可以嫉妒取著而得空三昧。亦不可以行爱欲而入奢摩他。亦不可以懈怠懒惰证诸圣道。乃至不可以不舍异念诸物而能成就思惟也。贤护。是故我今以此三昧付嘱世间诸天王辈。受持守护。亦付於汝。当来宣布勿令断绝。於是世尊说斯法时。有八那由他欲色界诸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无量百千人。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而斯辈皆於未来过恒沙劫。尽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同一号。名正解脱如来应供等正觉。住世教化寿命亦等。贤护。以斯初发菩提心故。尚得如是无量功德。具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况复我昔行菩提时供养我者,彼宁不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贤护。复有无量无边众生。闻说此法得净智眼。复有八百诸比丘等。於诸漏中心得解脱。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谁当受持此三昧,彼於福聚不可量。斯等戒行无尘垢,本心清净犹如镜。谁当受持是三昧,多闻深广无边崖。智慧自然无缺减,功德盛满若明月。

谁当受持是三昧,得睹诸佛不思议。智慧观察希有法,不思议人皆守护。谁常受持此三昧,曾见无量诸世尊,彼佛说法难称量,皆当奉承修供养。

谁能受持此三昧,彼为世间作灯光。大悲如斯拔众生,所有世尊悉供养。谁能受持此三昧,未来无数诸圣尊。若有菩萨欲见者,清净信心修供养。

谁能受持此三昧,彼胜得利难思议。善能下生於人间,常得出家善求食。谁能护持此三昧,彼受多福不思议。

复能住持於将来,获斯功德最後利。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一·道世
  卷五·佚名
  異部宗輪論·欧阳竟无
  卷第八·行策
  宗镜录卷第十三·延寿
  注维摩诘经卷第六·僧肇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一卷·世亲
  叹深品第五十五·佚名
  高峰大师语录卷下·高峰原妙
  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序·佚名
  卷第四十二·佚名
  第二章 《玉历》的内容·佚名
  十地经论 第四卷·佚名
  降胎品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陈廷敬

    目  录 三十调六十六体,起五十二字至五十四字引驾行四体又名长春 玉团儿一体 倾杯令一体 锯解令一体 双雁儿一体又名双燕子 寻芳草一体又名王孙信 恨来迟二体又名恨

  • 死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

  • 第十二歌 十八岁姐倪结识十六岁格郎·刘半农

    十八岁姐倪结识十六岁格郎,对门姐倪来抢行:“你有郎勿晓得我呒郎苦,大熟年成也有隔壁荒。”抢,平读。行,读如杭。抢行谓同业相竞,此言争爱。

  •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七十六·儒学一·宋濂

        ◎儒学一   前代史传,皆以儒学之士,分而为二,以经艺颛门者为儒林,以文章名家者为文苑。然儒之为学一也,《六经》者斯道之所在,而文则所以载夫道者也。故经非文则无以发明其旨趣;而文不本于六艺,又乌足谓之文

  • 庙制第三十四·王肃

    卫将军文子将立三军之庙于其家,文子名弥牢使子羔访于孔子。子曰:“公庙设于私家,非古礼之所及,吾弗知。”子羔曰:“敢问尊卑上下立庙之制,可得而闻乎?”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祖有功宗有德乃为亲疏贵贱多少之数。是

  • 六一○ 军机大臣奏山西巡抚巴延三解到黄廷桂奏疏缴进销毁片·佚名

    六一○ 军机大臣奏山西巡抚巴延三解到黄廷桂奏疏缴进销毁片乾隆四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据山西巡抚巴延三将黄检刊刻伊祖黄廷桂奏疏,从前在山西时曾送给巴延三及河东道叶佩荪,代州知州吴重光各一部,共计十二套,委员解送到京

  • 二五 风暴的余波·周作人

    上面关于风暴讲的很多,但是我个人只受到了一点,后来差不多就淡忘了。我在杭州的一年多,经常在祖父的身边,也并不觉得怎么严厉,生活过的还好,原想后来再去的。己亥年冬天,对于自己的游荡很不满意,十月三十日日记有“学术无进,而

  • 卷五十二 末造殉节诸臣·李有棠

    宣宗贞祐三年夏五月庚申,中都破。右丞相兼都元帅定国公完颜承晖死之。承晖字维明,本名福兴。好学,淹贯经史。袭父穆昆,由符宝祇候历警巡使。章宗立,迁近侍局使,擢东京提刑副使,豪猾屏息。转北京留守,入为刑部尚书。屡忤权幸,改

  • 齐纪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甲子、484)·司马光

    齐纪二 齐武帝永明二年(甲子,公元484年) [1]春,正月,乙亥,以后将军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竟陵王子良为护军将军兼司徒,领兵置佐,镇西州。子良少有清尚,倾意宾客,才隽之士,皆游集其门。开西邸,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记室参军范云、萧琛

  • 弇山堂别集巻八十六·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诏令杂考二与魏国公书呉王令旨见为征讨庐州城池事除令安庆翼元帅朱文辉总率毕家等寨军马收取舒城及调监军周彧节制同知程德权与同曹平章监点军马取由便道驻札伺候总兵官到日攻取城池外今委中书省左相国

  •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谥法考序余尝有谥法通纪三十卷列其凡而序之所以标先王制谥之本旨与歴代沿革轻重之变畧备矣至明亦有纪而未甚详于是徧考金匮国史之藏秘阁之籍参以家乗而后靡所不备凡有释义者皆阁籍也每故事大臣卒礼部以

  • 十二 《玄学与科学》的论争(1923)·胡适

    (附论他的宗教信仰)《努力周报》虽然是一个批评政治的刊物,但我们也曾讨论到政治以外的一些问题。周报每月增刊一张《读书杂志》,其中就有我的长文《读梁漱冥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又有顾颉刚和好几位学者讨论中国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九 丙午春正月癸未朔,张士诚以舟师驻君山,又出兵自马驮沙,溯流窥江阴,守将以闻。上亲督水军及马步兵往救之,比至镇江,寇已焚瓜洲,掠西津而遁,乃命康茂才等出大江追之,别命一军伏于江阴之山麓。翌日,茂

  • 弱民第二十·商鞅

    民弱国彊,民彊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朴则彊,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彊。故曰: “以彊去弱者弱,以弱去彊者彊。”民善之则和,利之则用;用则有任,和则匮;有任乃富于政。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民贫则 力富,民

  • 卷第六十(善诵毗尼序卷上)·佚名

    十诵律卷第六十(善诵毗尼序卷上)东晋罽宾三藏卑摩罗叉续译五百比丘结集三藏法品第一佛婆伽婆。在拘尸城娑罗双树间力士住处般涅槃。拘尸诸力士供养佛身。是时长老摩诃迦叶。将五百比丘。从波婆城。欲到拘尸城。二城中

  • 卷第一·佚名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一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帝纪三皇太昊取牺牲充庖厨。号包牺后世音谬为伏羲一号皇雄氏。风姓。木德王天下。都陈。一百一十年。以龙纪官。画八卦。造书契。代结绳。炎帝神农氏。姜姓。继太昊。火德王天

  • 归砚录·王士雄

    医话。清王士雄撰。四卷。士雄有 《温热经纬》 已著录。因携砚游历江南北三十余年,对行医中见闻、杂感、经验和心得时有所录,归后于道光十八年 (1838) 整理成书,故名。全书约四万余字。卷一论述饮食,如水、米、茶等对

  •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佚名

    一卷,西晋聂道真译。佛在祇园于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阿难集众,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为说文殊之生缘及观文殊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