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贤护分戒行具足品第七

尔时贤护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有如斯最胜三昧。世尊,若诸菩萨舍家出家。深心乐欲说此三昧。亦当思惟此三昧者,彼等应当安住何法。而能宣说及思惟耶。佛告贤护言:贤护。若有菩萨舍家出家深乐广宣。复欲思惟如是三昧者,彼出家菩萨当先护持清净戒行。不缺戒行。不染戒行。不污戒行。不浊戒行。不著戒行。不动戒行。不被呵戒行。智者所赞戒行。圣所爱敬戒行。应当念知如是诸戒也。贤护。彼出家菩萨云何当得清净戒行。乃至云何当得圣所爱敬戒行也。贤护。彼出家菩萨。应当依彼波罗提木叉。成就威仪成就众行。乃至成就微尘数等戒行。见已惊怖清净活命。於诸戒中当念成就。应信甚深不得著忍。於空无相无愿诸法中。闻说之时心不惊怖。无有悔没。贤护。以是因缘。彼出家菩萨成就如是清净戒行。不见戒行不著戒行。乃至成就圣所爱敬戒行也。

尔时贤护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彼出家菩萨。云何得有如是不清净戒行缺戒行染著戒行污戒行依倚戒行智所诃毁戒行圣所不爱戒行也。佛告贤护菩萨言:贤护。若有出家菩萨。取著色。受持禁戒修於梵行。如是取著受。取著想。取著行。取著识。受持禁戒修行梵行。修行已,作如是念。我今如是持戒如是苦行。如是修学如是梵行。愿我未来得生天上或生人间自在有生受诸果报。贤护。以是因缘。彼出家菩萨成就如是不清净戒。乃至圣者所不爱戒。是谓为求有故。为有生故。为受欲果故。为生处所故。贤护。是故彼出家菩萨。念欲说此三昧思此三昧者,要当先具清净戒行乃至成就圣所爱戒。亦念常行檀波罗蜜。所谓最胜施。诸法施。上施妙施微妙施。精妙施无上施。亦常勇猛精进不休。不舍重担。不忘正念常行一心。正信清净无有嫉妒。不著世间利养名闻。如法索求以济形命。恒行乞食不受别请。厌离人间乐阿兰若。尊崇圣种敬事头陀。息世语言但论出世。处众静默假言不多。常敬於他不敢轻慢。於一切时常行惭愧。有恩必知知恩必报。於善知识常念亲近。诸师尊所谨事无违。若闻如是甚深经典。专心听受终无疲厌。於法师所起慈父心善知识心。乃至生於诸如来想。以为如是微妙法故。成就无上大菩提故。转增爱敬尊重心故。复次贤护。若彼菩萨或时至於声闻人所。闻说如是甚深经法。彼法师所无爱敬心。无尊重心。不生慈父想。不生善知识想。不生诸佛想。不生教师想。不能亲近承事供养。随於何所闻是经典。当知是人不能听受书写解说令法久祝如是之人若能听受。若能书写若能解说。令法久住无有是处。复次贤护。若彼菩萨或复至於声闻人所。闻说如是增上妙法。不生爱敬心。不生尊重心。及至不生诸佛想。不能尽心亲近供养者,若能读诵若能受持若能解说。令是经典不速灭者,无有是处。何以故?以不尊重是经典故。是故斯法不久必灭。复次贤护。若彼菩萨。或复至於声闻人所。闻说如是微妙经典。生爱敬心生尊重心。乃起教师想诸如来想。亲承供养即能听受。亦能书写复能解说。能令是经久住利益。斯有是处。复次贤护。若彼菩萨复於声闻人所。闻说如是微妙经典。即於彼所生尊重心。如诸佛想亲近承事。恭敬供养者,如是之人虽未修学如是经典。即为修习。虽未解释即为解说。令是妙法久住世间。不毁不灭斯有是处。何以故?以能爱敬尊重法故。是故此经久住世间贤护。以是因缘吾今语汝。是人於是说法师所。生爱乐心生敬重心。生尊贵心起善知识想。起教师想起诸佛想。尽心承事恭敬供养。贤护。若能如是是则名为行我所行受我教诫也。复次贤护。彼出家菩萨必欲解说如此三昧。复欲思惟此三昧者,常当乐行阿兰若事。不得居处聚落城邑。舍离朋党多求之处。不贪衣食。不得贮聚穀米食具。不得受畜财物生资。不得贪求名闻利养。不惜重命常念舍身。远离贪著恒修死想。常行惭愧不造诸恶。摄受正法无有疑心。常念远离不取众相。当修慈心勿怀嫌怨。常起慈悲无行瞋恚。安心喜舍莫想爱憎常。当经行破除睡盖。贤护。出家菩萨若能安住如是法行,则能修学解说思惟。如是念佛现前三昧也。

尔时贤护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所说经典甚深甚深。最胜微妙不可思议。然彼未来诸菩萨等懈怠懒惰。虽闻如是深妙经典。生大恐怖惊疑退没。不发欢喜爱乐之心。彼等当复作如是念。我今当应馀诸佛所乃可修习如是经典。所以者何。我今自知多诸障难。身遇病苦气力甚微。宁堪修行如是经典。世尊,彼辈如是,於甚深法更生放舍远离之心。不能发勤勇猛精进。乐欲成就如是经典。世尊,尔时亦当有诸菩萨。精进勤求专念之者,爱乐是法劝持是法。摄受是法。若诸法师说是法者,於是法中如法行故。能舍身命。不著名闻不求利养。不自宣说己身功能。不染衣钵不乐城邑。常趣空闲山林静处。其或闻是微妙法故生大欢喜。更当具足发勤精进。听受如是微妙法门。常读诵故常念持故。思惟义故如说行故。彼等於未来世诸如来所。非徒直欲求彼多闻。亦无但求在於有处。唯为成就诸功德故。常念勤求精进勇猛。世尊,然复应有往昔己曾供养诸佛宿种善根。诸善男子善女人辈。发大精进为闻如是微妙法故。更发如是大誓庄严。愿我当得乾渴肌肤。散骨消髓炽然身心。苦行不息。必欲成就如是妙典。终无暂时懈怠懒惰。而不听闻微妙胜法。亦无不思甚深义理。复无舍他不为宣说。而常勇猛行大精进。但为摄受诸菩萨故。听闻如来如是妙典。闻已即便生欢喜心。

尔时世尊赞彼贤护菩萨言:善哉善哉!贤护。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我今随喜。贤护。我随喜故。一切三世恒河沙等诸佛世尊皆亦随喜。时彼贤护菩萨复白佛言:若有在家菩萨。处於世间闻是三昧。欲自思惟即为他说。乃至一日或经一夜。是人安住几种行法。当得成就思惟三昧为他说也。佛言贤护。彼在家菩萨处於世间。若欲修习思惟三昧。或一日一夜乃至一[W169]牛乳时者,吾今语汝。彼在家菩萨既居世间。当应正信不起慳贪。常念行施随多少施。当一切施不求果报。应归依佛又归依法亦归依僧。不事天神亦无礼拜。不生嫉妒常念随喜。当须清净如法活命。不爱儿女不著妻妾。不染居家不躭财宝。常乐出家念除须发。修八关斋恒住伽蓝。常怀惭愧发菩提心不念馀乘。见有持戒清净比丘修梵行者,终无调戏常行恭敬。从谁闻学如此三昧。当於师所生爱敬心。起尊重心善知识想。生教师想起诸佛想。一切众具悉以奉之。常当识恩恒思报德。以能教我微妙法故。贤护。彼在家菩萨处俗之时,应住如是诸法行已,然後教示如是三昧。如是思惟如是修习。时彼贤护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今乃为彼出家在家诸菩萨辈。正信成就乐深法者,宣说如是无上妙法。令住如是无量法行。然後当得思惟解说如是三昧。世尊,如来灭後如是三昧。於阎浮提能广行不。佛告贤护菩萨言:贤护。我灭度後此三昧经。於阎浮提四千年中广行於世。而後五百年末一百岁中。正法灭时比丘行恶时。诽谤正法时。正法破坏时。持戒损减时。破戒炽盛时。诸国相伐时。当斯之际颇有众生炽然善根。往昔已曾亲近诸佛。供养修行殖善种子。为彼诸丈夫辈得是经故。此三昧典复当流行於阎浮提。所谓佛威神故。故令彼等於我灭後。闻此经已欢喜书写。读诵受持思惟其义。为他解释如说修行。尔时贤护菩萨。及宝德离车子。闻如来说正法灭时。悲泣雨泪。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等当於如来灭後。後五百岁末百年中。沙门颠倒时。正法欲灭时。诽谤正法时。破坏正法时。持戒损减时。破戒增长时。正法护减时。非法护增时。众生浊乱时。诸国相伐时。能於如来所说经典妙三昧中。读诵受持思惟义理为他广说。何以故?我心无厌终不知足。是故我於如来所说修多罗中。能听闻故能书写故。能读诵故能受持故。能思惟故能修行故能广说故。

尔时商主优婆塞。伽诃岌多居士之子。那罗达多摩纳等。闻如来说未来世中正法坏灭。为正法故悲哀泣泪。从坐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等能於如来所说妙修多罗。及能受持修多罗者,我皆摄护令得增长。世尊,我今复为如来所说微妙经典。作其加护。令得广宣久住於世。何以故?以是经典能於无量阿僧祇劫。多所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世尊,我等得闻未曾有法。至心受持思惟其义。为他解说广行流布。世尊,我今闻此甚深经法一切世间无有信者,我先为其造善根器。然後为解。尔时众中有五百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部众等。闻如来说未来世中正法坏灭。为正法故悲泣雨泪。从坐而起整持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等受持如来正法。然诸大士善丈夫辈。尔时於我当作正依当作覆护。为我经理。能令我等於如来所说如是甚深修多罗中。取真实义如法修行。唯愿世尊,付嘱我等诸善丈夫分明立记。何以故?世尊,我及彼等皆能护持摄受正法及摄受者故。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放金色光。其明遍照十方世界诸佛国已还至佛所。右绕三匝从顶上没。尔时尊者阿难作如是念。世尊昔来已多微笑。然於笑时必为异事。我今应问微笑因缘。如是念已,即从坐起整持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白言:

其心清净行无秽,有大威德巨神通。一切最尊世中上,显现无垢如明月。无碍圣智解脱心,迦陵伽声天中最。一切异轮莫能动,今忽微笑有何缘。

通达正真为我说,能多利益两足尊。闻是如来微妙音,一切皆当大欢喜。诸佛世尊岂虚笑,佛复放光有胜人。谁於斯日获大利,是故今应宣笑旨。

谁於今日得证真,谁於今日受法王。谁於今日自灌顶,谁於今日登佛位。谁於今日利世间,谁当总宣佛法藏。谁於佛智得常住,以是尊应显笑缘。

尔时世尊,即以偈告长老阿难曰:阿难汝见大集不,摄护五百从坐起。身心欢喜发诚言,我辈当来获斯法。此等一心瞻察我,我於何时亦复然。

咸於我前兴大誓,我辈当来证斯道。复有八辈从坐起,五百上首此为尊。彼於末世法坏时,为世间法故宣说。我今告汝如是言,於此众中无碍智。

是辈非於一佛所,起立合掌敬诸尊。我观往昔无量世,八万诸佛皆现前。八人为首从坐起,还为护持是妙法。前此八万亿由他,复值如是数诸佛。

心得解脱大名称,彼时此辈已摄持。今复於我胜法中,能为摄护利益首。教化无量菩萨众,断除嫉妒诸大人。此等於我灭度时,取我舍利兴供养。

善持我斯诸佛事,安置箧笥遍十方。平地造塔或在山,付嘱天龙及金鸟。斯等依仗於此经,寿终皆得生天上。後虽转生於人间,而常不离胜家姓。

善持我斯菩提事,还发大愿随本心。或时为法至他国,恒值如是深妙典。得已转授众多人,以欢喜心除嫉妒。求法精诚无懈倦,轻财贱命岂爱身。

降伏一切诸外论,常以妙法惠施彼。时世无能受斯经,亦无读诵转教人。唯有此辈五百贤,今於我前从坐起。复此八士诸菩萨,当来北天授斯法。

乐恒广宣多利益,弘是甚深修多罗。此八正士为上首,彼五百数复无增。远离嫉妒弃名闻,来世当授广大法。如是比丘及尼辈,诸优婆塞优婆夷。

巧智无妒登法师,当成正觉大威德。彼不思议神德具,百福之体相庄严。得微妙乐除众苦,长拔三毒烦恼根。此等从今舍命已,终不受生恶道中。

一切生中常和合,所遇菩提最胜事。既舍一切恶趣生,亦能永离诸难处。功德不可知边际,如是无量受多福。复当得见弥勒佛,於彼常起和合心。

恭敬供养利益他,唯求无上菩提故。彼时此辈恒集会,承事超世两足尊。为此诸佛妙菩提,当度生死登彼岸。於後末世法坏时,彼等亦常持此法。

如是所处恒修行,遇弥勒世事若斯。所可於此贤劫内,广为利益世间灯。彼一切处护是经,安住三世无所畏。将来亿数多诸佛,不可思议难得边。

斯皆供养广修行,常护如是胜佛事。其有在前成菩提,彼彼咸同修供养。而或於先取灭度,我住多世那由他。今此贤护大菩萨,及是宝得出众珍。

商主岌多伽摩那,当见恒沙无数佛。於彼亦受无上经,前已经历多劫数。妙算不能尽其形,无量亿劫谁能知。若有众生得闻名,或於觉时及睡梦。

能发勇猛师子吼,彼辈皆得天人尊。若有众生但闻名,直能信敬及随喜。一切作佛无疑虑,何况供养於彼身。其所受法不思议,寿命住法亦无量。

利益广大无穷尽,功德智慧不可知。彼过去佛难思量,清净持戒洹沙数。此辈於彼广行施,唯求无上佛菩提。彼诸功德不可数,多劫宣说莫能穷。

於菩提中无增减,常念护持是经法。阿难若人护此经,书写读诵及忆念。汝应决定兴爱敬,终不离是五百中。阿难若人持此经,自当勤心求坚固。

净持禁戒舍睡眠,决定得斯妙三昧。我毗尼处说木叉,诸比丘学居兰若。若能头陀不舍离,得此三昧定无疑。一切别请尽能舍,凡是美味皆断除。

师所常起诸佛心,谁云不证斯三昧。贪恚痴患先觉知,我慢嫉妒咸远离。情无垢著念无为,读诵思惟胜三昧。清净意处无可染,调伏诸根息怨嫌。

一心专念如来身,读诵受持妙三昧。若有菩萨在居家,心常坚住出家事。受持读诵口业成,心常念学此三昧。恒应修持五种戒,亦常数受八戒斋。

常住寺庙舍资生,读诵思惟此三昧。不当耽著众妇妾,勿爱儿女及珍财。住优婆塞行羞惭,但当忆持此三昧。莫於他所起害心,唯思除去诸调戏。

无处可著住於忍,但念思惟此三昧。莫於财物生执著,花香涂粉及诸鬘。无处染著安彼忍,但当受持此三昧。若比丘尼求此经,当勤归敬除嫉妒。

调戏贡高及我慢,证彼菩提亦不难。应发精进破睡眼,一切诸求皆当断。心爱乐法净命存,唯当读诵此三昧。心常不共贪欲俱,莫起恚恨无迫恼。

不以魔缚系众生,唯当受持此三昧。无以谄曲有所为,勿贪好衣及涂薰。莫行两舌离别他,唯当受持此三昧。男女声色不系念,寂绝无诸邪念事。

於教师所生佛想,唯当受持此三昧。所生永离众恶道,於佛法中不空信。

破除三有诸障难,要当受是三摩提。

猜你喜欢
  卷第七·李通玄
  卷三·净挺
  宗镜录卷第七十六·延寿
  致吴稚晖先生书·太虚
  卷上(之二)·道宣
  释氏要览卷中·道诚
  卷第四·佚名
  譬喻品第五十二·佚名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述记序·太虚
  论议品第五·佚名
  指月录卷之一·瞿汝稷
  选刻角虎集小序·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一·佚名
  印度之佛教附录:说无我·梁启超
  卷三百八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出 选宫·周履靖

    【西地锦】〔老旦扮内使领众上〕几载荣随凤辇。今朝又锡龙旌。巡游直遍江南郡。旁求姝丽充庭。奉诏因乘使者车。更于何地得幽花。婵娟西子倾国色。系臂先封第一纱。自家大元宫监长安迭不花是也。近因丞相哈麻阴进番

  • 巻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遗响卷五      元 胡布 撰五言律诗隐居【十首】扰扰自不静营营谁肯休能闲非俗客入道鲜时流浩气乾坤塞高风海岳秋由来超世士自古在林丘其二安贫宜有素处世欲无言拘束尊名教烦忧念庶蕃衣冠符道

  • 三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三集序唐人多以绝句为乐府,往往甫经脱稿,卽已被之管弦。观旗亭画壁,而黄河远上,遂为千秋佳话。迄乎元代,倚声按谱,而乐府乃有专家矣。钱君沛思,先有缀白裘一二集之辑,以公同好;今复拾翠采芳,汇为三集:艳而不荡,婉而多风,衣冠

  • 第二十场·田汉

    [江边,船夫撑船等候,众官兵与刘芳等上。党仲升 (内唱[倒板〕)汉阳府领了太守命,(上,唱)来了英雄党仲升。当年钟相称大圣,专杀贪污均富贫。杨大哥立志救百姓,又在洞庭起义兵。岳飞无谋欠思忖,他把洞庭当敌人。该因是叛徒作内应,恼

  •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今献备遗卷二十五·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章懋章懋字徳懋浙江兰溪人也成化甲戌会试第一人改翰林庶吉士授编修时元宵举放灯火命馆局赋诗懋与同官庄昶黄仲昭连名谏止忤旨杖阙下左迁知临武县言者申救改南京大理寺左评事迁福建按察司佥事毅然以振风纪

  • 第四二五验充名单及供词光绪四年十一月廿九日一二二一九--一、二·佚名

    台北府正堂陈,验充范文华为新埔街庄总理验充名单承粮总带验对役陈有计开:验充新埔总理范文华〔堂谕〕候给谕戳奉公可也。〔光绪肆年〕十一月廿九日验据范文华供:年四十二岁,原籍陆丰县,住竹北二保新埔

  • 第四○二验充名单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一二二一四--七·佚名

    淡水分府向,提验谢焕光,并堂谕准予充当头份街庄总理名单承税总差朱忠计开:验充总理谢焕光〔堂谕〕准给谕戳承充头份庄街总理,第该处附近内山,应即小心,督同乡保巡缉,无令匪徒潜入可也(注)。〔同治拾壹年〕

  • 通志卷一百九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四夷传第三西戎下西域序畧 婼羌 鄯善 且末 小宛 精絶戎卢 扜弥 渠勒 于阗 皮山 乌秅西夜 蒲犂 依耐 无雷 难兠 罽宾 乌弋山离 条支 安息 大月氏【大夏附】

  • 第三十七章 郑州会师前后·冯玉祥

    我到长安,仍是住在旧皇城一民十一年时我所建造的督军署中,省政府另设他处,此地已由于右任先生改名为红城(后来石敬亭同志为陕西主席,又改名为新城)。首先来见谈的就是于右任先生。他和我详谈陕西军政党各方情形,讨论今后治标

  •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司马迁

    王延海译注【说明】这是一篇类传,记述前期以酷刑峻法为统治工具,以凶狠残暴著称的十几个官吏的史实。特别对汉武帝时代的十个酷吏,即宁成、周陽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等,作了集中而概括的

  • 第十一章 统一政府之对外【秦汉国力与对外形势】·钱穆

    中国自秦汉统一,大体上版图确定,民族抟成,中国史遂开始有其对外问题。【以前只是中国内地华、夷杂处,部族相争,不成为对外。】中国以民族之优秀,疆土之超越,使中国国力常卓然高出于四围外族之上。因此中国史上对外之胜负、强

  • 读诗略记卷三·朱朝瑛

    明 朱朝瑛 撰小雅严坦叔曰雅之大小特以体之不同耳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风之体也明白直言其事雅之体也纯乎雅之体者为雅之大杂乎风之体者为雅之小也鹿鸣之什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

  • 第十二章 13·辜鸿铭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辜讲有一次,孔子被任命为其故国(鲁国)的法院院长后说:“坐在公堂上,对提交来的案件进行审核的过程中,我不比其他人感觉轻松。但是我一直努力做的,是尽量避免案件的发生。”

  • 卷十七·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十七月令秦吕不韦集诸儒着十二月纪名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月用夏正令则杂举三代及秦事礼家抄合为此篇张子曰月令大率秦法也然采三代之文而为之不无古意孟

  •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声闻众俱。而彼给孤独长者具大福德。妻子奴婢眷属炽盛。富饶自在广积财宝其数无量。与毗沙门天王等无有异。而彼

  •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简称《新旧服气经》,延陵先生集,桑榆子评。二人时代不详,生平事迹无考,大约为唐宋间人。《通志·艺文略》道家著录“延陵君刊集《新旧气经》一卷”,当即此书,一卷。本书共收唐宋以前十五种服气方法。认

  • 须溪四景诗集·刘辰翁

    宋诗别集。4卷。刘辰翁(号须溪)撰。刘辰翁是宋代遗民中颇有影响的词人及诗文家。有《须溪集》200卷,但久已散佚。今本《须溪集》10卷,是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须溪四景诗集》则有传本,并收入《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