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征事迹

明袁彬撰。1卷。彬。字文质,江西新昌(治今宜丰县)人。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南扰,时宦官王振擅权,挟英宗北征。彬以锦衣卫校尉扈驾从征。“土木之役”与英宗同被瓦剌军所俘,随侍左右,次年,与英宗同被送归。是书记其与英宗被俘后,随瓦剌军北徙、南返的经过及在瓦剌之遭遇。对也先为人处事也有所披露,并涉及瓦剌部众社会生活习俗等。有《纪录汇编》本等。

《北征事迹》全部章节目录

(1)北征事迹

猜你喜欢
  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
  吴越备史·钱俨
  三国典略·丘悦
  魏晋世语·郭颁
  过庭录·范公偁
  画墁录·张舜民
  大驾北还录·陆深
  廿二史劄记·赵翼
  资治通鉴外纪·刘恕
  姜氏秘史·姜清
  玉堂荟记·杨士聪
  杜工部年谱·赵子栎
  我的生活·冯玉祥
  大清国籍条例·佚名
  州县事宜·田文镜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四·毕沅

      ◎宋纪五十四 ∷起昭阳大荒落八月,尽阏逢敦牂十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皇祐五年辽重熙二十二年   八月,丁酉朔,诏:“民诉灾伤而监司不受者,听州军以状闻。”   丁未,

  • 纲目续麟卷二·张自勋

    资治通鉴纲目卷二【起丙午尽戊戌西楚霸王四年汉王四年】考异【提要丙午下有秦昭襄王五十二年戊戌下无西楚霸王四年】据卷一起尽戊寅下先书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此当从考异补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西楚不当与汉并称提要无西楚四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佚名

    万历八年十二月丙申朔礼部右侍郎林士章再疏引罪乞罢上不允○戒有司积榖备赈不得指名科罚以充贪吏囊橐违者参治○兵部考核军政令总兵副总兵自陈参游以下照各省直开注贤否存留降革俱如例○戊戌夺原任狭西参议何汝成职闲

  • 通鉴答问卷一·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周威烈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防为诸侯或问初命晋三大夫为诸侯通鉴何以托始于此曰春秋书王曰天王言王之所为天之所为也书曰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命有徳五服五章哉又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

  • 李成梁传·张廷玉

    李成梁,字汝契。他的高祖父李英从朝鲜来归附,授给他世世代代做铁岭卫指挥佥事的职位,于是定居下来。李成梁刚毅英勇,有大将的才干。家境贫寒,不能远道赴京城继承职位,四十岁时还是诸生。巡抚御史器重他,资助他到京城,才得以继

  • 卷九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孝宗时着作郎王十朋上疏曰臣闻国犹身也强国与身者气也医者观身之气而知其人之夀夭识者观国之气而知其世之兴衰自古

  • 卷六十·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十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史官上太祖乞委宰执抄録言动送付史馆扈 蒙臣尝读唐书见文宗每开延英召大臣论事必命起居郎起居舍人执笔於殿堦螭头之侧以纪时政故文宗一朝实録稍为详备至後唐明宗亦

  • 大道下·尹文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道之,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恭谨,亦

  • 卷一○○·邱濬

    △慎刑憲 ▲總論製刑之義(上) 《易》:噬(齧也)嗑(合也),亨,利用獄。 程頤曰:“口中有物,則隔其上下不得嗑,必齧之則得嗑,故為噬嗑。聖人以卦之象推之於天下之事,在口則為有物隔而不得合,在天下則為有強梗或讒邪

  • 卷五五·邱濬

    ▲总论祭祀之礼(下) 《礼运》: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天下知尊君之礼故君位定),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表列地利)。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 礼行于郊而百

  • 卷三十一【起襄公十年尽十二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三十一【起襄公十年尽十二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

  •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梁漱溟

    &ldquo;人生态度&rdquo;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ldquo;出世&rdquo;与&ldquo;入世&rdquo;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我们仔细

  •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隋大興善寺沙門寶貴合入   [一]序品第一  〈此品標揭全經大旨〉   [二]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     王舍大城  耆闍崛山。   是時如來    遊於無量     甚深法性  諸佛行處.   過諸菩薩

  • 复王实居士书·太虚

    展读惠书,洵卓然不为环境笼罩,能自抽其智种灵苗于火宅之中者!惟似甚戚戚于家狱之不能超出,则当观家性空,了无逼迫,自可安忍一切艰辛苦难,而于其中成就波罗密行焉。若家事能舍离者,开春元初,即来院修持学习二三载,亦未始非成满二

  •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太虚

    悬论 一 经题的诠释 二 翻译人的考证释经 甲一 缘起分 甲二 正说分 乙一 自利行 丙一 正修四念住 丙二 别观爱取缘 &nb

  • 卷下·佚名

    嘉兴大藏经 一初元禅师语录一初元禅师语录卷下嗣法门人 真开 真智 等编颂古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人间天上更无双何必喃喃

  • 天厨禁脔·惠洪

    诗格著作。宋释惠洪撰。《天厨禁脔》之题名,意谓作诗三昧之所在。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八目,以唐、宋名句为式,标论诗格、诗法,而以句法为中心。所论句法计有“近体三种颔联法”、“四种琢句法”、“就句对法”、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澄观

    凡九十卷。唐代澄观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随疏演义钞、华严大疏钞、演义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澄观曾撰有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即华严经疏六十卷(又称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该书与法藏之探玄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