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家卷第五 高丽史五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显宗二。

○(癸亥)十四年春正月壬申宴宰枢于内殿。

乙亥以蔡忠顺为太子少师; 徐讷 知政事; 郭元为中枢使。

丁丑以庾方为西北面行营都统使。

戊寅契丹焦福等十一户来投。

壬午以晋含祚朱德明为尙书左右仆射。

是月黑水靺鞨乌沙弗等八十人来献马及方物各赐布帛。

二月戊戌以李 为西京留守。

丙午追封崔致远为文昌侯。

东女眞酋长阿卢弗西女眞那阏盖来朝。

三月丁卯遣秘书监刘征弼如契丹。

夏四月庚子契丹遣左散骑常侍武白耶律克恭等来册太子钦为辅国大将军检校太师守太保兼侍中高丽国公。

是月女眞靺鞨群豆等七十余人来献土马。

五月丙寅契丹东京持书使卢知祥来。

乙亥金州地震始令震处行解怪祭。

丁丑契丹麻许底等十三户来投。

戊子宴文武 内群僚于天福殿赐马人一匹。

壬辰契丹大世奴齐化那等八人来投。

女眞酋长尼于弗来朝。

六月戊戌以旱虑囚。

乙巳御天德殿覆试赐张乔等及第。

秋七月癸亥朔契丹遣太保黄信来贺生辰。

己卯吏部奏: "前*大常斋郞全彦追服母丧以孝闻请加次第职用劝将来。" 从之。

八月壬子还御阙。

九月己巳靺鞨首领阿令朱来朝。

癸酉大醮球庭。

丙子以崔辅成为兵部尙书。

己丑以卢 为三司使。

闰月庚子契丹使栗守常来聘。

壬寅契丹东京使高仁寿来。

冬十月辛未以李周佐为侍御史; 皇甫颖为殿中侍御史; 许元为左拾遗。

十一月丙申黑水酋长耶 罗等来朝。

宋泉州人陈亿来投。

十二月丁丑以立春节宴宰枢及上将军于干德殿。

己卯以庾方为太子太保; 李 为内史侍郞平章事监修国史; 李元检校太子太保。

○(甲子)十五年春正月甲寅朔以郭元为刑部尙书; 刘征弼为礼部尙书。

契丹马史刀等三人来投。

戊戌太白昼见。

丁巳册景兴院主金氏为德妃。

三月辛卯赐李子渊等及第。

甲午西女眞高豆老东女眞瑟弗达等九十人来投。

辛丑以王希杰为西京副留守。

夏四月己卯祷雨于群庙。

壬午黑水靺鞨古刀买等来献土物。

五月丁亥太史局奏: "日当食不食。"

癸巳雨自春旱甚民有团聚 天祈祷是日王晨起闻其声因辍膳斋沐焚香立于殿庭仰天祝曰: "寡人有过请卽降罚万民有过寡人亦当之乞垂膏泽以救元元。" 大雨。

庚子东女眞怀化将军阿阏那来朝。

庚戌礼部尙书周伫卒。

六月辛酉门下侍郞平章事崔沆卒。

秋七月丙戌朔契丹遣检校司徒高寿来贺生辰。

壬辰西女眞酋长 罗东女眞奴乙坚等来献马。

乙巳以徐讷为西北面行营都统郭元副之。

壬子以耽罗酋长周物子高没 为云麾大将军上护军。

九月乙未以金因渭为尙书左仆射 知政事仍令致仕。

甲寅黑水靺鞨阿里古来。

是月大食国悦罗慈等一百人来献方物。 [大食国在西域。]。

冬十月丙辰契丹遣检校左仆射李正伦来。

十一月乙酉朔太史局奏: "日当食不食。"

庚寅以李 为尙书左仆射同内史门下平章事。

丙午以李可道为户部尙书。

己酉尙州地震。

十二月壬申以黄周亮为御史中丞; 崔 为中枢直学士; 李仁泽为侍御史; 崔象舆为殿中侍御史。

○(乙丑)十六年春正月庚寅女眞怀化将军耶古伽归德将军阿骨 老等来朝各赐爵及衣物。

乙未以庾方判尙书兵部事蔡忠顺判尙书礼部事。

丁酉赦皮渭宗等六人复其爵初渭宗以兵部郞中巡行 外见契丹将军耶律撒割游猎与礼宾注簿郑民义等五人驰出斩之而归以邀功赏所司以擅兵出塞流远方至是放还。

辛亥女眞酋长毛逸罗来朝以有功边 加授大匡优赐衣物。

二月戊辰以郭元为推诚文理功臣上柱国; 李可道为致盛功臣; 金猛为宜春县开国男; 罗敏为致君文德功臣; 柳韶同知中枢事。

壬午以寒食宴文武常 以上官于内殿。

三月己丑白气贯日。

庚寅停诸营作放农民。

甲辰延庆宫主金氏卒。

夏四月甲子敎曰: "农事方殷亢阳为 恐乏蒸民之食轸予宵 之怀是宜避正殿 常膳禁屠宰辍乐悬审寃狱祷群望匪惟寡德深合责躬凡百官僚亦当自 。"

辛未岭南道广平河滨等十县地震壬申乙亥又震。

六月甲寅以宫人庾氏为贵妃。

己未敎曰: "法天顺时然后可以御灾 而致和平今内史门下省及诸官司凡所奏行多违时政欲望阴阳调洽岂不谬哉宜各悉心勉遵月令以副予意。"

秋七月辛巳朔契丹遣监门卫大将军韩 来贺生辰。

乙酉以韩遂良为侍御史; 金忠赞柳伯仁 为殿中侍御史; 金锡之韩延祚崔延 金令器 为监察御史。

丁亥庆尙淸州安东密城地震。

丁未以柳韶为太子宾客。

九月辛巳大食蛮夏诜罗慈等百人来献方物。

冬十一月己卯朔太史奏: "日当食不食。" 群臣表贺。

十二月戊午以崔 为翰林学士内史舍人知制诰。

敎: "凡犯罪收职田者蒙赦除眞盗及伪造公私文书受财枉法监临自盗* {谄}曲奸邪所犯外 听还给。"

○(丙寅)十七年春正月丁亥以李端为御史大夫。

壬辰东女眞归德将军居闾郁等来朝。

二月癸亥契丹遣太傅李知顺来聘。

乙丑白气贯日。

三月庚寅赐崔 等及第。

夏四月庚午以智蔡文为右仆射。

闰五月壬子东西女眞酋长各率部落子弟来献土马弓弩。

甲子契丹遣御院判官耶律骨打来请假途将如东北女眞不许。

六月戊寅以李端为右常侍知中枢事; 皇甫兪义为御史大夫。

秋七月甲辰朔契丹遣监门卫大将军王文简来贺生辰。

丁未大雨凡四日京城民家漂毁者甚多。

八月壬午宋广南人李文通等三人来献方物。

九月甲子幸海州神光寺。

冬十月癸酉朔日食。

壬午至自海州。

十一月以黄周亮为太子少詹事; 崔齐颜为太子右庶子; 崔 为太子中允。

○(丁卯)十八年春正月辛亥以崔士威为太子太师; 蔡忠顺李  为门下侍郞; 徐讷为内史侍郞; 郭元李可道  知政事; 李端金猛 为中枢使; 梁 为左仆射; 崔 为给事中。

壬子东女眞酋长昌夫等来献方物。

丙寅门下侍郞平章事庾方上表乞骸许之加特进门下侍中。

戊辰契丹遣李正允来。

二月戊子修*大庙复安神主。

甲午黑水靺鞨归德大将军阿骨阿驾来献土马器仗。

三月乙卯女眞首领瑟弗达等一百人来朝。

夏四月甲戌陨霜。

壬午谒*大庙加上先王先后尊号。 以裴玄庆洪儒卜智谦申崇谦庾黔弼崔凝配享太祖; 朴述希金坚术配惠宗; 王式廉配定宗; 刘新成徐弼配光宗; 崔知梦朴良柔配景宗; 崔承老崔亮李知白徐熙李梦游配成宗; 韩彦恭金承祚崔肃配穆宗赦流以下。

五月庚子朔祷雨于群望。

甲寅以旱避正殿 常膳* 决狱囚。

乙卯再雩。

丁巳公州陨霜杀苗。

庚申以王子亨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帅{太师}兼内史令: 緖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兼尙书令。

丙寅雨。

六月己卯以黄周亮为刑部侍郞; 李周佐为起居舍人; 许元为侍御史; 李惟亮为殿中侍御史; 秦玄锡为右补阙; 李膺年为监察御史。

癸未杨州奏: "庄义三川靑渊等寺僧犯禁酿酒共米三百六十余石请依律断罪。" 从之。

甲申敎曰: "前工部侍郞庾 廉等一百四十三人虽犯* {谄}曲奸邪之罪已经累赦 削罪名 用。"

耽罗献方物。

辛卯东女眞酋长毛逸罗等二十余人来朝。

秋七月己亥朔契丹遣太傅李匡一耶律胡都衮来贺生辰。

庚子灵光郡献珊瑚树高八尺枝八十一。

癸亥松岳崩。

八月戊辰朔契丹东京使高延来。

丁亥宋江南人李文通等来献书册凡五百九十七卷。

九月戊戌朔命创慧日重光寺征发人夫工匠辅臣谏官皆奏: "百姓劳弊不宜兴作。"左承宣李 独奏曰: "为佛造寺功德无量劳民何伤。"

壬戌以郭崇元李能封年高 为将军。

冬十月壬午讲仁王经于球庭。

○(戊辰)十九年春正月戊戌以林维干为右拾遗知制诰兼东宫侍读学士。

是月女眞归德将军高豆等七十余人来朝骨夫率部落五百户来附。

二月辛未检校右仆射金庆廉卒以善大字名一时。

甲戌遣礼部员外郞金 如契丹东京。

丁亥放轻系。

癸巳遣大府卿金作宾如契丹。

三月己亥放轻系。

己未御文德殿覆试赐郑在元等及第。

辛酉契丹遣将军耶律素房州防御使杨延美等来聘。

是月东女眞归德将军阿骨来。

夏四月辛未雨雹。

五月辛丑女眞来攻平海郡不克而还追捕贼船四 尽杀之。

六月己巳以雨甚祈晴于群庙。

闰月甲寅北蕃酋长阿忽等五十七人来附。

秋七月乙未契丹遣渖州刺史萧琼 州刺史傅用元来贺生辰。

丁酉东女眞 拔部落三百余户来附。

乙卯王妃金氏薨。

是月东西女眞酋长尼乌弗豆卢盖等二百余人来献方物。

八月西北界蝗。

九月丙申宋泉州人李* 等三十余人来献方物。

戊申遣左司郞中林福如契丹贺皇后生辰。

冬十月癸酉遣尙书右丞郑庄如契丹谢恩。

丁亥东女眞贼船十五 寇高城己丑侵龙津鎭虏中郞将朴兴彦等七十余人。

十一月癸卯遣*大仆卿王希杰殿中侍御史李惟亮如契丹贺生辰。

十二月壬辰东女眞沙逸罗等来献马。

○(己巳)二十年春正月癸巳千秋太后皇甫氏薨于崇德宫。

二月庚辰以宫人韩氏父彬卿兼太子宾客同知中枢使柱国。

丁亥避王嫌名改人姓笋为孙。

闰月己亥女眞贼船三十余 来寇东鄙船兵都部署判官赵闰贞击走之。

是月东西女眞阿忽沙一罗骨盖等一百余人来献土马兵器增爵一级。

三月庚午五冠山崩。

庚辰东女眞贼船十 寇溟州兵马判官金厚击却之。

夏四月戊戌赐王子亨谷二千石田三百结臧获三十口。

庚子设藏经道场于会庆殿饭僧一万于球庭。

庚戌契丹遣大将军耶律延宁海北州刺史张令仪来聘。

契丹人曹兀 家来奔。

乙卯王议增*大庙 豆礼部据王制: " 年不奢凶年不俭之义," 执不可乃止。

五月乙丑东女眞四百余人寇洞山县。

六月癸丑耽罗世子孤乌弩来朝授游击将军赐袍一袭。

盗起广州山薮乙卯遣龙虎军将校往捕之。

丙辰征有妻僧充重光寺役徒。

秋七月戊午朔契丹遣将军耶律管宁崇禄少卿李可封来贺生辰。

耽罗献方物。

闻喜县出水精玉璞四万余枚。

乙酉耽罗民贞一等还自日本初贞一等二十一人泛海漂风到东南极远岛岛人长大遍体生毛语言殊异劫留七月贞一等七人窃小船东北至日本那沙府乃得生还。

八月丁亥朔日食。

乙未东女眞大相 拔率其族三百余户来投赐渤海古城地处之。

己亥宋广南人庄文宝等八十人来献土物。

癸卯王西巡庚戌次平州甲寅次白州。

是月开京罗城成凡二十一年而功毕。

九月戊午契丹东京将军大延琳遣大府丞高基德告建国兼求援延琳渤海始祖大祚荣七代孙叛契丹国号兴辽建元天兴。

甲子移幸盐州路上御制重阳咏菊诗一首宣示翰林学士以下卽令和进丁卯遂幸海州所历州县耆年笃疾赐酒食布货有差长吏加职一级。

乙亥敎曰: "近闻宫院所属庄户 役烦重民不聊生殿中省检 存恤。"

丁丑宴扈从文武常 以上赐物有差。

冬十月甲午王至自海州。

十一月庚申以朴从俭为礼宾卿左谏议大夫。

丙寅赐开京罗城及重光寺造成都监员吏职一级。

以平章事徐讷判西京留守事; 尙书左仆射李端为西京留守使; 黄周亮为国子祭酒翰林学士; 崔 为右谏议大夫; 李作忠为给事中。

丁卯以李可道检校*大尉行吏部尙书兼太子少师 知政事。

戊辰刑部尙书 知政事郭元卒。

庚午赠光宗宫人金氏贤妃。

甲申东女眞求头等三十余人来朝。

十二月庚寅雷震。

兴辽国*大师大延定引东北女眞与契丹相攻遣使乞援王不许自此路梗与契丹不通。

壬辰命西北面判兵马事柳韶赴鎭以备兴辽。

○(庚午)二十一年春正月丁巳东女眞乌乙那等五十人来献马。

丙寅兴辽国又遣水部员外郞高基德上表乞师。

二月丙戌以蔡忠顺判西京留守事; 李作仁 知政事; 柳韶为中枢使。

甲午交州翼岭洞山县地震。

乙未东女眞毛逸罗来献土马。

辛丑积庆宫主卒谥孝惠葬平陵。

三月癸酉以郭伸为右承宣; 崔延寿为考功郞中兼御史杂端; 柳云为侍御史。

夏四月乙酉敎曰: "上年十二月宋历以为大尽而我国太史所进历以为小尽又今正月十五日奏大阴食而卒不食此必术家未精也御史台推鞫以闻。"

戊子东女眞曼鬪等六十余人来献戈船四  矢十一万七千六百。

甲午御文德殿覆试赐崔惟善等及第。

己亥铁利国主那沙遣女眞计 汉等来献貂鼠皮请历日许之。

五月甲寅以金猛为太子少傅; 刘征弼为太子宾客; 黄周亮为太子右庶子; 崔 为太子右谕德。

乙卯东女眞奉国大将军苏勿盖等来献马九匹戈船三  矢五万八千六百及器仗。

乙丑契丹水军指麾使虎骑尉大道李卿等六人来投自是契丹渤海人来附甚众。

辛未加姜邯赞门下侍中。

六月辛卯特赦殊死二罪流远地余皆原之筑罗城营重光寺员吏僧俗工匠 加阶职赴役者 今年调布诸州郡县逋欠限戊辰年 免城麟州威远定戎鎭及西巡扈从有功劳者加次第职白身赐物有差。

秋七月甲子积庆公主卒。

乙丑兴辽国行营都部署刘忠正遣宁州刺史大庆翰赍表来乞援。

己巳宋泉州人卢遵等来献方物。

戊寅内史侍郞晋含祚卒含祚治术数每遇国家有事辄质以图谶遂至大用时议轻之。

八月戊申以王可道为内史侍郞判三司事; 李周佐为御史中丞。

九月辛亥朔耽罗献方物。

丙辰兴辽国 州刺史李匡禄来告急寻闻国亡遂留不归。

甲戌遣金 如契丹贺收复东京。

乙亥契丹遣千牛将军罗汉奴来诏曰: "近不差人往还应为路梗今渤海偷主俱遭围闭 已归降宜遣陪臣速来赴国必无虞虑。"

冬十月辛巳朔以韩祚知西京留守事。

是月契丹奚哥渤海民五百余人来投处之江南州郡。

十一月乙丑西女眞曼鬪等二十七户来附处之东界。

*癸酋{癸酉}御史杂端崔延寿劾奏 知政事李作仁诈称太祖功臣后荫其子免官。

十二月辛卯以徐讷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判尙书吏部事。

丁酉中枢使金猛卒。

癸卯以崔齐颜为中枢使; 黄周亮为中枢副使。

是月东女眞宁塞将军睦史阿骨柔远将军阏那归德将军阿个朱来献马及铁甲 矢。

京城疫人多死。

○(辛未)二十二年春正月辛酉东女眞尼牛弗来献马及器仗。

乙亥亲耕籍田赦流罪以下圆丘方泽升坛执礼员吏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耆老笃疾者赐物有差。

丙子以左仆射梁 为东京留守使。

二月己卯宴文武常 以上于文德殿。

己丑册王子基守太尉兼尙书令开城国公。

是月东西女眞八十余人来献土物。

三月甲寅以宫人韩氏为尙宫; 金氏为尙寝; 韩氏为尙食; 徐氏为尙针。

是月女眞沙逸罗等四十余人来献土马。

契丹渤海民四十余人来投。

夏四月丁亥霜。

戊子祷两于群望。

乙巳王不豫。

以左仆射李端 知政事。

五月壬子以柳韶为吏部尙书 知政事; 皇甫兪义为中枢使。

丁巳以崔士威为内史令仍令致仕; 李 为司空左仆射判东京留守事。

戊午赦公罪徒以下。

丁卯以王琳检校右仆射罗州牧使。

辛未王疾笃召太子钦属以后事俄而薨于重光殿寿四十在位二十二年王幼聪悟仁惠及长敏学工书好词翰凡耳目所经不复遗忘谥曰元文庙号显宗葬于松岳西麓陵曰宣陵文宗十年加谥大孝仁宗十八年加德威高宗四十年加达思。

○史臣崔 赞曰: "传称: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千秋太后自纵* {淫}荒潜图倾夺。 穆宗知百姓之属望排千秋之恶党远驰使命以授神器 固本支所谓: '天之将兴谁能废之者,'  不信欤。 然以姨母贻 戎臣构逆强 伺 京阙俱烬乘舆播迁艰否极矣反正之后和戎结好偃革修文薄赋轻 登崇俊良修政公平 民安辑内外底宁农桑屡稔*北{比}之周之成康汉之文景亦无愧矣。"

○李齐贤曰: "崔 之言世所谓命也句践尝胆雪耻会稽小白忘 遗患于齐。 人君恃有天命纵欲败度虽得之必失之是故君子理思乱安思危愼终如始以对天休如显宗所谓吾无*闲然者乎。"

德宗。

德宗敬康大王讳钦字符良显宗长子母曰元成太后金氏显宗七年丙辰五月乙巳生十一年封延庆君十三年立为太子明年契丹册封高丽国公二十二年五月辛未显宗薨卽位于重光殿居翼室朝夕哀临甲戌率群臣成服。

六月丁丑朔以徐讷检校太师。

己卯以姜邯赞检校太师侍中。

乙酉西女眞宁塞大将军阿志大等二十七人来献良马。

乙未东女眞将军大宛沙伊罗等五十八人来献良马。

铁利国主武那沙遣若吾者等来献貂鼠皮。

宋台州商客陈惟志等六十四人来。

丙申葬显宗于宣陵。

戊戌王释服。

庚子谒景灵殿告卽位。

癸卯御神凤楼揭 竿于球庭肆赦。

秋七月戊申赐辅臣诸道进马。

己酉以柳韶为中军兵马元帅。

庚戌以蒋剧孟为兵部尙书; 洪宾为刑部尙书; 李有暹为工部尙书; 金宗铉为右谏议大夫; 皇甫颖为御史杂端; 门思明为殿中侍御史; 孙谓为殿中丞; 朴毅夫为监察御史。

己未契丹报哀使工部郞中南承颜来告圣宗崩宣诏于显宗返魂堂。

辛酉王引契丹报哀使举哀于内殿。

丙寅以郑流源为侍御史。

丁卯渤海监门军大道行郞等十四人来投。

己巳渤海诸军判官高眞祥孔目王光禄自契丹持牒来投。

契丹贺先王生辰使耶律温德赵象玄来壬申传命于返魂堂。

八月丁丑东女眞将军古于夫等三十人来献方物。

甲申制曰: "女眞将军阿豆闲等三百四十户来投勒留嘉铁二州之地。 然阿豆闲本东蕃子项史之族宜遣置东蕃。"

壬辰王可道请纳妃。

癸巳以李端为左仆射 知政事。

乙未侍中致仕姜邯赞卒。

辛丑检校太保朴讷 左仆射朱德明卒 辍朝一日。

九月丙午朔幸外帝释院。

己酉以皇甫颖为御史中丞; 金令器为侍御史; 李子渊为右补阙赐绯鱼; 文在先为殿中侍御史; 李庆膺为监察御史赐金鱼。

庚戌以卢 为户部尙书; 闵可举为工部尙书; 许元为内史舍人。

丙辰以秦玄锡为御史杂端。

东女眞怀化将军乌于那开老等六十七人来献土物。

丙寅以密直学士秘书少监朴有仁权知左承宣。

己巳追尊 王太后。

辛未幸妙通寺。

冬十月乙亥朔以徐讷为门下侍中; 王可道柳韶 为门下侍郞同内史门下平章事。

丁丑契丹王守男等十九人来投处之南地。

戊寅宰辅表请复常膳许之。

庚辰享国老于球庭乐悬而不作。

辛巳纳王可道女为妃。

遣工部郞中柳乔如契丹会葬郞中金行恭贺卽位表请毁鸭绿城桥归我被留行人。

乙酉东女眞元甫开老等四十六人来朝增爵赐物。

宪台奏: "尙书左仆射判东京留守事李 横* {敛}财物又使家奴借乘驿马请论如法。" 从之。

丁酉幸球庭饭僧三万。

癸卯加左仆射异膺甫守司徒右仆射金如琢守司空。

闰月己酉始设国子监试。

己未幸外帝释院。

壬戌幸龙兴寺。

甲子封王氏为贤妃。

十一月乙亥东京留守使户部尙书李作仁卒。

庚寅命有司赐诸国来投人衣服 絮。

壬寅东女眞将军毛伊罗来献马且言以蕃地僻远不及会葬愿谒陵寝许之。

癸巳东女眞乌头乃等四十余人来献方物。

辛丑金行恭回报契丹不从所奏遂停贺正使仍用圣宗*大平{太平}年号。

○(壬申)元年春正月辛巳御史台劾大府卿王希杰右司郞中柳伯仁礼部郞中崔复珪员外郞李膺年分司西京求田殖货请黜免从之。

甲申以林维干为右承宣吏部郞中赐金紫。

乙酉契丹遗留使来至来远城不纳遂城朔州宁仁鎭派川等县备之。

丁亥幸外帝释院。

己丑改王生日仁寿节为应天节。

丁酉西女眞者昆等八人来投。

戊戌制曰: "左仆射异膺甫加司徒右仆射金如琢加司空其班在 知政事之下中枢使之上 加俸禄。"

渤海沙志明童等二十九人来投。

二月壬寅朔以通州振威副尉户长金巨别将守坚当庚戌丹兵之来坚壁固守又禽其大夫马首加金巨郞将守坚赠郞将。

丁未太白昼见。

戊申渤海史通等十七人来投。

铁利国遣使修好。

壬子以皇甫兪义 知政事黄周亮为中枢使。

乙卯燃灯幸王轮寺。

三月壬申朔赐白可易等及第。

癸酉契丹殿直高善悟殿前高眞成等十五人左厢都指挥使大光保州怀化军事判官崔运符乡贡进士李运衡等来奔。

乙亥以朴有仁为翰林学士; 林维干为御史杂端。

癸巳以王可道监修国史; 李端为内史侍郞同内史门下平章事; 黄周亮修国史; 刘征弼为尙书左仆射; 罗敏为礼部尙书。

甲午幸妙通寺。

戊戌论庚戌年以来战亡功赠潘希岳少府监; 金延庆军器监; 田仁颖礼宾少卿; 庾伯夫卫尉少卿; 金良佐少府少监; 梁伯殿中丞。

庚子以旱放奉恩重光两寺役夫。

夏四月壬寅朔避殿 膳禁屠杀放轻系。

丁未东女眞元尹古豆老等来献土物。

戊申契丹奚家内乙古等二十七人来投。

辛酉亲醮于球庭祷雨。

五月壬申以谅阴停贺应天节。

丁丑渤海萨五德等十五人来投。

癸未复常膳御正殿视朝。

丁酉王以皇考讳辰道场如玄化寺。

六月辛丑王以太祖讳辰道场如奉恩寺。

丙午以庚伏放轻罪。

己酉西女眞怀化将军尼冬等八人来朝增爵一级。

辛亥渤海*于音若己等十二人来投。

壬子东女眞归德将军也于浦等八人来献土物。

甲寅王受菩萨戒于膺干殿。

乙卯渤海所乙史等十七人来投。

秋七月壬申以李礼均等八人使于契丹被留不还赐妻子物有差。

乙亥西女眞大相也半等二十五人来献土物。

丁丑东女眞正朝加伊老怀化将军也半归德将军开老元甫古刀化等九十一人来献土物。

庚寅王以皇 讳辰如奉恩寺。

丙申渤海高城等二十人来投。

戊戌以金宗铉为右散骑常侍。

八月壬寅大相主乌欧母弃市。

庚戌以柳琮为左散骑常侍; 皇甫颖为尙书右丞知御史台事; 秦玄锡为御史中丞。

癸丑幸妙通寺。

乙卯东女眞正甫豆于甫等二十人来献土物。

丁巳以李端为平章事; 皇甫兪义为吏部尙书 知政事。

戊午王如奉恩寺以僧法镜为国师。

庚申东女眞甫尹大由等三人来朝。

九月癸酉东女眞大相也乙汉等三十人来朝。

丙子录内外囚放徒罪以下。

庚寅东女眞奉国大将军要乙乃等五十人来朝。

乙未幸外帝释院。

冬十月丙午渤海押司官李南松等十人来奔。

辛亥尙州界十余县地震。

壬子契丹注簿刘信思等五人来奔。

丙寅契丹济乙男等十人来奔。

十一月丙子羽陵城主遣子夫于仍多郞来献土物。

西女眞正朝大浦古之门等十四人来献土物。

十二月辛丑以李作忠为左谏议大夫; 卢佑朴扬命为监察御史。

甲辰契丹罗骨等十人来投。

○(癸酉)二年春正月辛未东女眞将军开多闲等二十五人来朝。

铁利国遣使献良马貂鼠皮王嘉之回赐甚优。

乙亥宋刘守全等十四人来奔。

己卯以黄周亮判御史台事; 崔 为右散骑常侍; 闵可举为礼部尙书; 柳琮为工部尙书; 李周佐为右谏议大夫。

辛巳东女眞将军宝伎阿于乃等一百十三人来献土物。

丁亥礼部尙书罗敏上表乞退。

乙未契丹仇乃等十八人来奔。

左右卫猛校尉吴幸李璜申先立等抄掠丹兵七人赐职一级。

二月壬寅西女眞持印古音波及契丹*大师古省奂等十一人来献土物及兵仗。

己酉东女眞怀化将军居于蔚等四十九人来朝。

乙卯以金忠赞为礼宾卿知中枢院事。

三月辛未西女眞将军尼*于弗来献土物。

海贼寇杆城县白石浦擒获五十人以献。

赐崔希穆等及第。

契丹奚家古要等十一人来投处之江南。

夏四月戊戌渤海首乙分等十八人来投。

己亥东女眞归德将军古于夫等二十六人来献土物。

戊午渤海可守等三人来投。

壬戌海贼寇三陟县擒获四十余人。

五月戊子西女眞正位沙于下等三人来朝。

癸巳渤海监门队正奇叱火等十九人来投。

六月辛丑渤海先宋等七人来投。

壬寅安东府陜州地震。

甲辰西女眞怀化大将军居伊罗等二十四人来朝。

宋申流等十二人来奔。

丙辰东女眞大相古之门等四十一人来朝。

壬戌西女眞中尹古舍等六人来投古毛汉等二十五人来献土物。

秋七月壬辰东女眞左尹阿浦等四十三人来献土物。

八月甲午朔宋泉州商都纲林 等五十五人来献土物。

戊午 显宗于*大庙。

命平章事柳韶创置北境关城。

九月癸亥朔日色如彗。

以柳琮为兵部尙书; 韩彬卿为工部尙书; 林维干为御史中丞; 李子渊为吏部郞中御史杂端右承宣; 廉显为右辅阙; 李惟道为监察御史。

冬十月癸巳东女眞归德将军要宾柔远将军古之门等三十七人来朝。

己亥西女眞*大师阿角八等十四人东女眞元甫乌头那等六十三人来朝。

以黄周亮为户部尙书; 闵可举为刑部尙书。

甲辰赠先代功臣加崔凝司徒; 刘新城太傅; 崔承老大匡; 崔亮三重大匡; 徐熙太师; 李知伯大匡; 李梦游司空; 韩彦恭太傅; 金承祚司空; 崔肃太师; 姜邯赞大丞; 崔沆正匡。

丁未契丹侵静州。

己酉敎曰: "朕谬承先业统御三韩志敦理国安民心切奉先思孝今当 享之岁克备亲行之礼欲覃殊恩内外同欢可大赦国内除不忠不孝坐赃奸盗外流罪以下咸赦之斩绞配有人岛曾流者量移收赎者免放。"

十一月癸亥朔以元颖为西京副留守知分司户部事。

辛卯以西女眞*于火等一百五十六人开拓关城时 有功劳加爵一级。

十二月辛丑西女眞甫尹甫失等三十九人来献土物。

甲辰以门思明文在先为侍御史; 李绅为殿中侍御史; 林思行为监察御史。

癸丑渤海奇叱火等十一人来投处之南地。

○(甲戌)三年春正月丁卯册王 为延庆宫长公主。

辛未敎曰: "从俭节用足民之道尙衣局御衣所染 芝草计一年支用外毋得多取。"

丙戌东女眞正朝多老闲等五十八人来献土物。

丁亥以黄周亮为政堂文学判翰林院事。

戊子以皇甫颖为中枢副使; 林维干为翰林侍讲学士。

二月壬辰朔东女眞柔远大将军主达等三十六人来献土物。

己亥纳景兴院长女金氏为后。

东女眞佐尹阿刀闲等四十二人来献土物。

三月丁丑以金鼎为工部尙书; 蒋剧孟为尙书右仆射; 李有暹为兵部尙书; 李作忠为御史大夫知翰林院事; 李周佐为国子祭酒左谏议大夫; 秦玄锡为中枢直学士知制诰; 卢佑为殿中侍御史; 金元鼎金敬和朴丁固 为监察御史。

戊寅东女眞奉国将军阿刀闲等三十二人来献土物。

庚辰敎曰: "农桑衣食之本诸道州县官勉遵朝旨无夺三时以宁万姓。"

丁亥宴群臣于文德殿。

夏四月丙申东女眞怀化将军伊罗等二十五人来献土物。

己酉赐李端推忠佐理功臣上柱国。

五月庚申朔东女眞归德将军骨甫等二十七人来献土物。

丁丑门下侍郞平章事王可道卒。

甲申以翰林学士朴有仁为平壤君文学; 中枢院直学士秦玄锡为乐浪君文学。

丙戌以崔辅成为尙书左仆射。

六月己丑朔震皇城朱雀门廊屋。

壬辰东女眞宁塞将军尼仇刀等三十人来献土物。

秋七月庚寅西女眞元尹毛乌等二十二人来献土物。

丙申以李端为门下侍郞平章事; 闵可举刘征弼为尙书左右仆射; 金鼎为兵部尙书; 张允含任简 为工部尙书。

辛亥以皇甫兪义为内史侍郞同内史门下平章事; 黄周亮为吏部尙书; 崔齐颜为户部尙书; 刘志诚为礼部尙书。

壬子以元台瑨为侍御史。

癸丑以崔 为刑部尙书中枢使; 金忠赞为右散骑常侍。

九月癸卯王寝疾顾命曰: "朕疾不 已至大渐宜以爱弟平壤君亨缵登宝位。" 遂薨于延英殿殡于宣德殿在位三年寿十九王生而岐 执性刚断旣长踏砖辄破人以为德重之故谥曰敬康庙号德宗葬于北郊陵曰肃陵文宗十年加谥宣孝仁宗十八年加刚明高宗四十年加光庄。

○李齐贤赞曰: "庆陵朝头 山人李承休进帝王韵记有曰: '德何止四年凤鸟来呈瑞' 考之实录未见其事唯俚语相传言: '凤鸟来仪于威凤门群乌随而 之凤乃飞去国人憎乌少长持弓弹射德宗一代京城无乌' 夫凤羽族之长也为群乌所逐岂曰凤哉盖韵记之无稽耳。 德宗居丧能尽子之孝为政不改父之道任用旧臣徐讷王可道崔 黄周亮之 朝廷无欺蔽而民安其生虽微凤鸟尊号曰德不亦宜乎。"

世家卷第五。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八·李心传
  东都事略卷二十八·王称
  第九十五回 闻俄乱筹备国防 集日员会商军约·蔡东藩
  元史纪事本末卷四·陈邦瞻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十二)·陈寅恪
  卷之二百六·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四·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卷八十四·佚名
  一九一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从前给还不解各书及现在确查缘由折·佚名
  提要·马令
  卷六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八·志第十七下·百官志四·脱脱

        ◎百官志四   ○南面下   ◇南面京官   辽有五京。上京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余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大抵西京多边防官,南京、中京多财赋官。五京并置者,列陈之;特置者,分列于后。   三京宰

  • 东都亊略卷五十三·王称

    列传三十六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人也少孤苦学以文谒戚纶纶噐异之举进士为定逺尉又为海盐令疏治东南旧港口导海水至邑下人以为利号鲁公浦天禧元年诏两省置谏官六员不兼他职考所言以为殿最宗道与刘煜同选自通判河阳擢为

  • ●平吴事略·韩菼

    南园啸客辑顺治元年三月十七日,贼游骑之平则门,环攻九门,门外三大营悉降贼。十八日,攻益急。自成驻彰义门外,遣降贼太监杜勋缒入见帝,求禅位。帝怒斥之。日暝,太监曹化淳启彰义门,贼尽入。帝出登煤山,望烽火彻天。帝叹息曰:苦我

  • 卷二百六十二·杨士奇

    永乐二十一年八月己酉朔○宴劳大营五军诸将因大阅时积阴初霁诸军部五整肃旗旄戈甲精彩鲜丽 上悦顾侍臣曰军次固盛然又将有谋士有勇小大协心乃克成功○辛亥○大宁都司启保定左等卫所因近雨坍塌城垣五百二十余丈敌

  • 卷三十二·杨士奇

    永乐二年夏六月庚午朔 秦王尚炳遣指挥陆荣等奉表笺贺册封赐荣等钞币○辛未○楚世子孟烷来朝 敕谕临边漫散官军人等曰尔等昔在兵戈艰难之际不得已漫散流杂寄身边塞苟延余生今年下已定虽欲来归无由自达特遣人赍敕谕尔

  • ●卷十七·余继登

    嘉靖初,给事中顾济言:“陛下首辟言路,群臣莫不因事纳忠,以赞成新政。然高远者似涉于迂阔,切直者或过于犯颜。若怒其犯颜,则言必不入;视为迂阔,则计必不行。如此而欲忠言日闻,不可得也。”嘉靖初,诏都察院申明累朝禁例

  • 第三三二认充状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一二二○二--九·佚名

    北门总理候选人郭尚茂之认充结状具认充状,郭尚茂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茂充当北门总理额缺,小心奉公,不敢偏袒、玩误。合具认充状是实。〔批〕附卷。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具认充状郭尚茂(画押)第三三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纪昀

    列传宋 【十二】○宋十二张宏赵昌言 陈恕 【魏羽 刘式】 刘昌言 张洎李惟清张宏赵昌言陈恕刘昌言张洎李惟清△张宏张宏字巨卿青州益都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宣州改太子中允直史馆迁著作郎预修太平御

  • 卷五十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五 唐 张守节 撰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五十五 留侯【括地志云故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今城内有张良庙也】张良者其先韩人也【括地志云城父在汝州郏县东三十里韩里也】大

  • 韦珍传·魏收

    韦阆的族弟韦珍,字灵智,名是由高祖赐给的。父亲韦尚,字文叔,任乐安王元良安西府从事中郎。死后,赠安远将军、雍州刺史。韦珍年轻时有志气和节操。出仕任京兆王元子推的常侍,转任尚书南部郎。高祖在位之初,蛮地首领桓诞归诚,朝

  • 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六经籍考【十六】子【儒家 法家】紫阳大指八卷秦云爽撰云爽字开地号定叟钱塘人【臣】等谨按是编专为王守仁朱子晩年定论而作分八门一曰朱子初学二曰论已发未发三曰论?养本原四曰

  • 卷十五·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五【丙襄王十戌七年】二十有五年【晉文公重耳元年齊孝八年衛文二十五年蔡莊十一年鄭文三十八年曹共十八年陳穆十三年?桓二年宋成二年秦穆二十五年楚成三十七年】春王正月丙午衛侯燬

  • 浮山远禅师·惠洪

    禅师名法远。郑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年十九。游并州。见三交嵩禅师。求出世法。嵩曰。汝当剃落。堕三宝数。乃可受法。远曰。法有僧俗乎。嵩曰。与其为俗。曷若为僧。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于是断发。受具足戒。谒汾州

  • 卷十八·道世

    △感应缘(略引四十一验)▲《汉法内传经》晋济阴丁德慎晋汝南周闵晋於潜董吉晋会稽周珰晋会稽谢敷晋沙门释道安晋沙门释僧生魏沙门朱士行魏沙门释志湛魏沙门五侯寺僧魏太和中内阉官宋沙门释慧严宋比丘尼释智通宋沙门释慧

  • 诸佛要集经卷下·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于是文殊师利。饥虚于法而无厌倦。独己无侣佛神所制。使彼众会无一从者。文殊师利如伸臂顷须臾之间。从忍世界忽然不现。至普光土天王佛所。于时文殊皆绕三千大千世界至于七匝。稽首诸佛却住

  • 忒修斯·纪德

    忒修斯,又译作特修斯、提修斯等,传说中的雅典国王。纪德的长篇小说《忒修斯》即以其为主人公。故事主要讲在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有个非常残暴的国王米诺斯。他下令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宫殿,里面宫室相连,门户交错,任何外人

  • 词苑萃编·冯金伯

    清代词话专集。24卷。冯金伯辑录。此书专辑词家的掌故佚闻,以及后人的辨证品评等言论。作者在自序中曾谈到,前此同类书籍有徐釚的《词苑丛谈》,但“惜其序次错综”,又惜其引用前人著述时不注出处,为了补偏救弊,才又重编《词

  • 尚书集传纂疏·陈栎

    六卷。元陈栎(1252-1334)撰。栎字寿翁,晚号东阜老人,学者称定宇先生,河南新安(一说徽州休宁)人。宋元之后,隐居着书,至延璠元年(1314),年六十三时复出应试,中浙江乡试,因病未能参加会试,后上书求执政,未获回报,遂终老于家。《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