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二五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议添派覆校官及功过处分条例折(附条例)

一二五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议添派覆校官及功过处分条例折(附条例)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十八日

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

仰惟我皇上典学右文,表章经籍。钦奉谕旨,采访遗编。集中外之秘藏,萃古今之著述。搜罗大备,裒辑靡遗。特命设立书局,选派词臣,悉心校勘,分别应刊、应抄、应存三种,汇成四库全书,洵为亘古罕有之鸿规,式昭圣世崇文之盛典。其刊行者,诚足嘉惠艺林,垂敎万世。其抄写者,既以上供册府珍储,自宜精备,书城(成)善本。乃此次恭进缮写《荟要》各种书内,经我皇上几余偶阅,即指出错字二处。臣等承办之总裁及分校、誊录,踈漏之咎,实无可辞。仰蒙圣恩不加谴责,实深感悚。

兹复命臣等议定章程,臣等谨详加核议。伏思缮本讹字,一由于校录之未尽精审,一由于各员之未有考成。自办书以来,但依字之程限课工,所有已录各卷之舛误多少,臣等实不能深信。自当严定规条,使承办人员,知有责成,各加谨凛,方于办书有益。臣等公同酌议,除已经缮得各书,仍交原办之誊录、分校人员,令其各自覆加详勘,臣等另行留心查核外,查四库全书每日可得四十余万字,设有分校官三十二员,《荟要》每日可得二十余万字,设有分校官十二员,于每册缮成校毕后,汇交武英殿查检装潢,以备随时呈览。该处虽设有总校之翰林一员,专司收发督催,稽考字体、课程及款式、篇页诸事,而于每日所得之六十余万字,非但磨校势难徧及,卽抽查亦力有未遑,若不添设覆校一层,则分校、誊录之是否尽心,无从稽核,仍恐因循贻误。谨拟嗣后四库全书缮本添派覆校官十六员,《荟要》缮本添派覆校官六员,均于现在分校各员内,择其校书精确者,如数充当。其分校之缺,另为选补。每于分校交书后,令覆校之员,细加覆勘。仍各严立功过处分,俾其共知儆勉,庶不致复滋轻率谬误。

所有各项条例事宜,另列清单,恭呈御览。是否,伏候训示。谨奏。

多罗质郡王臣永瑢  大学士臣舒赫德  大学士臣刘统勋  大学士臣于敏中

尚书臣福隆安  尚书臣王际华  尚书臣蔡新  尚书臣英廉

左都御史臣张若溎  侍郎臣曹秀先  侍郎臣李友棠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奉旨:所议甚好。依议。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附 功过处分条例

一、严核功过,以示劝惩也。查誊录各员缮写之书,陆续交分校官校对,如校出错字,卽饬随时补改。并查所错之字,如系照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若原本无讹,该誊录粗率误写者,每错一次,记过一次。倘有能将原本讹字看出,签请酌改得当者,每一处记功一次。至分校各员,除校改誊录错误,分所应为,毋庸记功外,若能将原本讹舛应改之处,校正签出,精确得当者,每一处记功一次。校毕后交覆校官校勘,如誊录有错,分校官未得看出,经覆校之员查改者,将原办之分校、誊录各记过一次。若覆校人员能于原本错误处签改切当者,将覆校官记功一次。至校毕送武英殿后,经臣等随意抽查,如见有誊录错字,未经各员校改者,将承办疎忽之覆校、分校、誊录人员,各记过一次。若进呈后,经皇上指出错误,即将覆校、分校、誊录人员加倍记过,并将臣等总裁交部察议。其各书款式、卷篇、次叙,如有舛误,责在总校。若总校官未能看出,经臣等抽查发改及蒙皇上指出查改者,总校之员,过亦如之。若总校官果能查勘无误,每月记功一次。

一、添设功过簿,以专责成也。查办理缮写四库全书,向祇设有稽核字数考勤簿。今既定以功过,应将覆枝、分校、誊绿人员,各设功过簿二本。每交书一次,臣等查核填注,一贴武英殿备查,一交本员收执,俾各触目警心,咸知儆勉。至五年期满后,将功过簿详加核对,其应行议叙之誊录人员,除按字数多〔寡〕工拙酌定等次外,仍将功多过少者,列为上等,功过相抵者,次之,过多功少者,又次之。由臣等公同核定,移咨吏部,分别班次铨用。其有过无功者,除字画潦草之员,臣等随时甄别沙汰外,如字画尚属端楷,惟错字不能尽免者,尚可留供抄录。但究系有过无功,不得因系出资自効,稍为姑宽,致与有功录叙之人,漫无区别。应就其错字多者,再留誊写二年,错字较少者,再留一年。仍核其留办后,果能尽心奋勉,方准咨部议叙。至覆校、分校各员,与别馆支给公费者不同,似应略示鼓励。如五年后,核其功多过少者为上等,功过相抵者为次等,分别班次,带领引见,恭候皇上酌量加恩。其过多功少者,止须交部,分别加级纪录。若有过无功之员,五次以上〔者〕,留之无益,卽行汰回本衙门,另行拣员补换。

一、校出原本错讹更正之处,应附载卷末也。伏见钦定经史刊本,每卷后俱有考证。今缮写四库全书,似应仿照其例。查旧有刊本及进到之抄本,其中错误,皆所不免。一经分校、覆校各员校出,自应另载卷末。如仅系笔画之讹,仅载某字讹,某今校改。如有关文义考订者,并略附按语于下。如此,则校办全书,更为精当。臣等亦得就其签改之多少,随时抽查,以便无误。

(军机处上谕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蛮东南夷·萧子显
  卷九十三·列传第三十一·脱脱
  卷七十一·毕沅
  卷二百五十二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卷二十一·陶宗仪
  卷第一百一十四·胡三省
  三藩纪事本末卷三·杨陆荣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卷首·祁韵士
  后序·丁曰健
  虞世南传·刘昫
  孙毅庵奏议巻下·孙懋
  257.顾炎武著书立说·林汉达
  卷三十五·佚名
  孙梅堂·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出 倒嫖·李渔

    (丑上)好笑好笑真好笑,近来世事偏宜倒。男子开门接妇人,头巾变做烟花料。自家非别,吕相公的园丁是也。他一向闭关谢客,原是要躲避妇人。谁想良家的女子便躲得脱,那些娼家姊妹是遣不去的冤魂。你越躲,他越来,倒弄得其门如市,又做

  • 仇州判·隋树森

    仇州判,其名字、里籍、生平均不详。今存小令 一首。 小令 【中吕】阳春曲 和酸斋《金莲》 窄弓弓怕立苍苔冷,小颗颗宜蹅软地儿行。凤帏中触抹着把人蹬,狠气性,蹬杀我也不嫌疼。

  • 说鱄诸伍员吹箫·臧懋循

    说鱄诸伍员吹箫杂剧(元)李寿卿撰●说鱄诸伍员吹箫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继浣纱渔翁伏剑 正名 说鱄诸伍员吹箫第一折〔冲末扮费无忌引卒子上

  • 卷四十八·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四十八韩愈【三】古体诗【三】城南聨句竹影金琐碎【郊】泉音玉淙琤瑠璃翦木叶【愈】翡翠开园英流滑随仄步【郊】搜寻得深行遥岑出寸碧【愈】逺目増双明干穟纷拄地【郊】化虫枯挶茎木腐或垂

  • 卷五十一·志第十八·柯劭忞

      ○地理六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三十二、府二、州十三、安抚司十五、军三、属州十五、属县一百四十二。蛮夷土官府州县等,不在此数。   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   武昌路。上。宋鄂州,属荆州北路。至元十

  • 第八十六回 史弥远定计除奸 铁木真称尊耀武·蔡东藩

      却说吴曦伏诛,函首至都,入献庙社,且徇市三日。诏诛曦妻子,家属徙岭南,夺曦父挺官爵,迁曦祖璘子孙出蜀,存璘庙祀。曦年十余岁时,父挺尝问曦志,曦已有不臣语,挺顿时发怒,蹴曦仆炉火中,面目焦灼,家人号为吴巴子。及出调至蜀,校猎

  • 第七十九回 诛暴主辽阳立新君 隳前功符离惊溃变·蔡东藩

      却说李显忠原名世辅,系绥德军青涧人,父名永奇,为本军巡检使。显忠年十七,即随父出入行阵,颇有胆略,积功至武翼郎,充副将。至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永奇私语显忠道:“我为宋臣,乃可为金人用么?”显忠尝念父言,每欲乘间归宋,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弘治元年正月丙申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王增蔡震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驸马都尉黄镛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宜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公服行五拜三叩头礼 太

  •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四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七四谕同治六年六月十四日一二二○七--九·佚名

    淡水分府严,对刘维兰给发六张犁等庄总理谕戳署淡水总捕分府严为给发谕戳奉公事。案据竹北一保闽籍保正刘青云、粤籍垦户刘维翰即刘子谦、总理黄国忠、监生曾本立、陈鸿书、彭殿华、詹国和,暨铺户、

  • 锦里耆旧传卷三·句延庆

    (宋)勾延庆 撰二年春二月壬午朔己亥川主斩两川监军使李严时明宗簒位川主以前朝懿戚心不自安至是内客省李严承枢密使安重诲密旨贮图谋之意添邻部网罗于两川乃斩之闻奏自是方思割据厉兵秣马与东川董相公璋论秦晋之亲结唇

  • 钦定南巡盛典巻八十一·高晋

    名胜【臣】等谨案方域之内山为积徳川为积形而扶舆清淑磅礴之气又必独钟灵秀以表异于山水之间颂为奥区目为福地圗绘景物美诸形容此亦岳贡川珍之一验也禹贡冀兖徐扬之域都防星罗于山见泰岱之髙于水见黄河之深带以长江清

  • 二十四  天志中·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之欲为仁义者,则不可不察义之所从出。”既曰不可以不察义之所欲出,然则义何从出?子墨子曰:“义不从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知者出。”何以知义之不从愚且贱者出,而必自贵且知者出也?曰

  • 卷九十四(罗什译)·佚名

    △善臂菩萨会第二十六之二善臂。云何菩萨摩诃萨。具足行禅波罗蜜。菩萨。若眼见色不取其相。或时眼根为外缘所牵。应正行守护不令随缘。不留心於无明贪著世间。护持是戒。尔时具足得眼根戒。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

  •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佚名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七·净挺

    弟子智湛智曙编疏引万寿修水陆道场募疏梁武修水陆于金山商受诸臣并得度秦庄襄王范睢穰侯白起王剪皆乘善力出离苦趣见于世典者可考也或者谓放光弹指他狱都空何必献花酌水始名忏摩翻经吹贝乃称荐拔呜呼噫嘻非通论矣刹那

  •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天斋仪·佚名

    述旙文、禁断、灯、斋官、宿集及向四方三十六天帝礼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