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养老慈幼之意义

──十九年一月在泉州妇人养老院讲──

一般社会的人们,不是将佛教看做不足道,就是看作太高深了。其实、佛教的出发点,是叫人日常行为上,身体的活动,口头的活动,和意志的活动,都应本著自己有利益、于人有利益而去活动的;所以做人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各安其分,各尽其职。以各安其分故,不去侵掠他人,不求侥幸,不图非分。各以尽其职故,于己分内之职,尽心尽力去做,同时对于他人有互相协助、互相救济之天职。在前者即是自利,在后者即是利他。然我们有了自利就可以了,何必又要利他呢?这理由假使在全盘社会上看起来,年轻力壮的人,似乎有了自利就可以了;但是试问年轻力壮的人是不是由年幼力弱而来,渐向年老力衰而去。这年幼与年老前后两期的人生,一者、正在生长发育、含苞待放期中,一者、已入于衰残暮景。还有一些残疾缠绵长处苦痛,这些都没有独立的能力,都是靠年轻有力强健者,教育他、扶养他、救济他的,而且此教育、扶养、救济,也原是年轻力壮者的应尽的天职。故处在社会的人们,在应有天职方面讲,只有自利没有利他,是不足以尽社会的原理。在年轻力壮时,一方面扶养老者,同时接受老者老练的思想,因为年老的思想,比较年轻的来得有经验、有把握的缘故;一方面教育幼者,同时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以灌输之,使人类的知识日趋于进步。如此承前启后,老者有养,幼者有教,则人类社会安有不发达之理!佛教里所讲的菩萨,一般未入佛教的人们,就联想到城隍、土地的偶像了,其实佛教所指的菩萨,并不是这些,乃指学佛的有自利利他的人,人能自利利他,就是菩萨,所以、现在希望在座的各位,都发自利利他的菩萨心,做菩萨应做的事,那末、各人都得挂上菩萨的头衔了。学佛本来就是学做菩萨,可是我们中国佛教徒,说起来是很惭愧!菩萨的职志,是在使一切众生离一切苦痛,获得一切快乐。就是有一众生未离苦得乐,菩萨都应负有相当的责任。可是我们佛教徒,不但不能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就是这同类的人们,都还在苦恼挣扎之中,而尤其是中国的人民,因天灾人祸的交加,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使壮者尽其职,老者有所养,幼者有所教,现在我们佛教徒尚未能作到,这是何等的惭愧啊!倘是社会上一般的人们,或农、或工、或商、或学,各站在其人生所需要的职业水平线之上,都问心无愧的各安其分,各尽其职,则社会自然安宁,都过著快乐的幸福。社会之所以扰乱,人生之所以苦痛,其原因是因为社会中有不良份子,不安其分,不尽其职,在在去侵掠他人和暴弃自己的职权,于是社会不安的现象发生了!所以、我们要求社会安宁,人生快乐,首须我们实践自己的良心去安分尽职。社会之所以形成,多半靠著中坚份子、年富力强、安分尽职的人,他的心地非常光明,同时、他自己精神也有所安慰,所谓:“君子坦荡荡”。社会都是这样的安分尽职的份子所组成,其社会自然的安宁了。进一步、又能把自己力量去扶养老者,教育幼者,救济贫病及遭意外之祸者,则人生也就快乐了。现在中国挂佛教会或其他各种团体的招牌也不少了!其真能去办佛教的事业,如整顿内部,研究教理,方便布教,慈善事业等,能设备实地去行者很少!而晋江佛教会将成立,内部整顿,自有莫大的希望;对于慈善事业,如慈儿院、教育无依无怙的孤儿,如养老院、扶养老而无告的贫妇。此后我还希望晋江的信佛民众,对于天灾人祸病贫交逼的人们,应设立救济院、医院等;至于失业的人们,亦须设工艺所等以补救之,一一使成为有系统的慈善事业。

在社会上能自立自治、相助相济的人,在佛法上讲,还是初步的工夫。进一步、尽量的扩充,可以成贤、成圣、作菩萨、作佛了。然都以初步的工夫为基础,倘是能作进一步实行,其意义当更为深长!例如慈儿院、或养老院,在佛法真正意义上讲,都含著很深的道理,不仅仅只有物质上给养,还要在精神上、道德上去扶植他。如教导孤儿,不但只教以为人的知识──所谓初步的工夫,同时、开发其本有佛性,使其善根增长,修菩萨行,以至于成佛──所谓很深的道理。如给养老人,也是使其精神与道德有所修养;因为、年老的人暮景无多,身体衰废,而精神生命之欲望无穷,在此应当以佛法的道理去启发她,使其精神无穷的生命导归极乐。由此以言,凡办佛教事业,不能同世俗社会事业同等而视,应当有进一层深的意义才是。平常人说:“人间无一片干净土”,其实人间不是没有干净土,倘是我们佛教徒都能努力,建设有意义的事业,这干净土就可实现于人间了。

临了、我要对贵院的老人说几句话:你们既然同到这儿来,同住在这儿,不必存心自己是一个养老的人,应当觉得这院就是自己家庭,对于同住这儿的人,应当作姊妹亲戚看,如此、一切口角是非的烦恼,都不会发生,而精神方面也都得到畅快安宁了。再加之以每天念经念佛,求生极乐,则这念佛的心与佛的心时时相通相感,而这养老院一天一天与极乐世界接近起来,所谓托质莲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目的,也就不远了。你们大家都同存著这样心,都作这样想,而精神上感到无限快乐,则念佛与作事──平常能作的事,所谓安分尽职的事,都感著非常的兴趣,非常的有精神了。(芝峰记)(见海刊十二卷九期)

(附注)原题“泉州妇人养老院之讲演”,今改题。


猜你喜欢
  从整理国故到研究和尚·胡适
  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昙旷
  佛 学·太虚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亲闻记序·太虚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四·智旭
  纪念佛诞的意义·太虚
  卷第二十四·佚名
  番大悲神咒·佚名
  致刘甫澄军长及川东各信佛者书·太虚
  答 或 问·太虚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四·圆晖
  阿育王经 第三卷·佚名
  卷三百一十七·佚名
  答毗陵陈居士问(四则)·太虚
  跋·永觉元贤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诗补遗〕·陆机

    赠弟士龙诗十首(并序)  余弱年夙孤,与弟士龙衔恤丧庭。续忝末绪,会逼王命,墨绖即戎,时并萦发,悼心告别。渐历八载,家邦颠覆,凡厥同生,彫落殆半。收迹之日,感物兴哀,而士龙又先在西,时迫当祖载二昆,不容逍遥,衔痛东徂,遗情西暮,故作是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元年十有二月甲子朔知枢密院事宣抚处置使张浚言今年二月于阶成州驻兵与金人相持闻潼川府路有伪造檄书称平蜀大将军不显姓名指斥宗庙摇动吏民臣移师利阆之间密切采访据知潼州府宇文粹中称本府吏民乞用

  • 引用书目·王国维

    校补竹书纪年(赵绍祖) 古墨斋刻本校正竹书纪年(洪颐烜) 平津馆刻本竹书纪年校正(郝懿行) 东路厅署刻本竹书纪年集证(陈逢衡) 裛露轩刻本竹书纪年补证(林春溥) 竹柏山房刻本考订竹书纪年(雷学淇) 亦嚣嚣斋刻本竹书纪年义证(雷

  • 卷第六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七〔起柔兆阉茂(丙戌),尽着雍困敦(戊子

  • 名山藏卷之四十三·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选天因记◆天因记郭子兴韩林儿○郭子兴郭子兴故曹州人父曰郭公善星历壮无妻自曹望见帝星烛临濠遂入濠伏观□□定远之定远邑有富翁女瞽翁就郭公筭命惊巳□女也翁曰恨瞽耳莫适聘郭公曰不

  • 一一二七 直隶总督刘峩奏本年并无抽改过《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一二七 直隶总督刘峩奏本年并无抽改过《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直隶总督臣刘峩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案查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

  • 九六六 谕苏州织造四德查明《通鉴纲目续编》板片刷印存贮情形·佚名

    九六六 谕苏州织造四德查明《通鉴纲目续编》板片刷印存贮情形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奉上谕:昨据闵鹗元覆奏《通鉴纲目续编》系宋荦在江苏巡抚任内校刊,其板片交织造衙门存贮,现在委员解京等

  • 金佗续编卷二十五·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五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九鼎澧逸民叙述杨么事迹一常德府旧是鼎州昨於建炎三年有北来溃兵孔彦舟贼马侵犯府城其时府民为时有土人妖巫锺相久以幻怪鼓惑本土乡村愚民连络澧峡无知之俗悉来

  • 卷第三·习凿齿

    鹿门山鹿门山,旧名蘇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於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习郁为侍中时,从光武幸黎丘,与光武同梦见蘇岭山神。光武嘉之,拜大鸿胪,录其前後功,封襄阳侯,使立蘇岭之

  • 战国策卷九·鲍彪

    宋 鲍彪 注燕【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鴈门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西而乐浪莬亦属焉】文公【桓公子元年显王八年庚申】奉阳君【衍李兊二字】甚不取于苏秦【传亦云】苏

  • 卷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八十六明 俞汝楫 编国恤备考皇帝丧礼洪熙年行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文皇帝崩太子以下至诸王公主斩衰三年如洪武仪在京文武官闻丧之明日诣思善门外哭次於本署不饮酒食肉四日具斩衰服诣思善门外朝夕

  • 刘东青居士汉慧常字说·太虚

    自姬周之先世以来,刘氏累王汉族,始以汉名。克己而复先王之礼,国族归仁,其宏济兼善之种姓,盖有由来也。壮岁孳字东青,恢而潢之,卓然冠东亚青年之首!性德引以益进,浸习通达出世间法,圆遍妙常,虽未能至,其慧已能及之。一慧永慧,般若清

  • 法华义记卷第三·法云

    光宅寺释法云撰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因叹二智仿佛开宗中有二。长行与偈颂。此下是第二正明偈颂。但且长行中本二。一者寄言以叹二智二者明寄绝言叹二智。今者十七行半偈亦分为二。第一有四行偈正颂上寄言叹二智。第二从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正明现境十。一因所因执二。一约其所解。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行阴虽尽已灭生灭。返识循元未归寂灭。故云精妙未圆。以识未破。正在细生灭故。精妙即精

  • 绀珠集·朱胜非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丛集。题南宋朱胜非辑。但书首有王宗哲绍兴丁巳(1137)序,称此书“不知起自何代”,而是年朱胜非适罢相家居, 《四库提要》因断为“不著编辑者名氏”。 《郡斋读书志》云: “旧说张燕公(指唐人张说)

  • 旧京遗事·史玄

    地理杂志。明末清初史玄撰。一卷。玄字弱翁,吴江(今属江苏)人。是书以明末北京生活习俗为背景,叙述宫中遗事轶闻及民间生活习俗。约当崇祯年间成书。一万三千余字。首言北京外城、内城、紫禁城规格、各门设置及南北京帝

  • 女娲氏之遗孽·叶灵凤

    短篇小说。叶灵凤著。发表于1926年10月《幻洲》半月刊。写一个中年有夫之妇蕙与青年男子莓箴私通而引起的心理变化。惠的隐秘被人发觉后,先是感到周围人对她的冷漠而产生思想矛盾,接着是因莓箴的来信而患病,最后由她

  • 春秋集解·吕本中

    三十卷。吕本中(1084-1145)撰。吕本中字居仁,原名吕大中,宋代着名诗人、理学家。吕本中北宋末官至祠部员外郎,南宋初赐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学者称之“东莱先生”。吕本中以诗擅名,其诗颇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