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四

顾云

送崔致远西游将还 【题拟】

我闻海上三金鳌,金鳌头戴山高高。山之上兮,珠宫贝阙黄金殿;山之下兮,千里万里之洪涛。傍边一点林碧,鳌山孕秀生奇特。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 【《三国史记》卷四六。《大正藏》第四九册《新刊贤首碑传正误》引「文章感动中华国」一句。】

孤云篇

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徘徊不可住,漠漠又东还。 【高丽李仁老《破闲集》引,转引自韦旭升《朝鲜文学史》。】

刘崇龟

伏蒙仆射相公许崇龟攀和杜鹃花诗勒诸岩石伏以崇龟本乏成章矧恐绝唱徒荷发扬之赐终流唐突之爱将厕庭觐光叨荣被谨次前韵兼寄呈桂州仆射

碧幢红苑合洪钧,桂树林前信有春。莫恋花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鱼人。 【见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桂林石刻》第一册《唐张浚刘崇龟杜鹃花唱和诗》。】

僧鸾

鳌头浪蹙掀天白,鲸目光烧半海红。 【见宋吴垧《五总志》。】

文炬

文炬,字子熏,一字涅盘,福州黄氏子。初为县狱卒,常弃役往禅院听讲,后为僧,出言成谶。王审知甚加礼重,于泉州创崇福院以居之。号慧日禅师。光化元年卒。一云干宁中卒。诗二首。 【(《全唐诗》无文炬诗)】

小月走烁烁,千落及万落。处处凤离穴,家家种葵藿。 【《十国春秋》卷九九《僧文炬传》。】

过尤溪青印石留偈 【题拟】

塔前青印见,家家亲笔砚。水流保安前,尤溪出状元。 【见嘉靖《尤溪县志》卷一。称为黄涅盘作。】

郏滂

郏滂,光化中为六合令。诗二十一首。 【(《全唐诗》无郏滂诗)】

六合怀古诗

横山 【原题作「横山怀古」】

昭明曾置读书堂,后倚横山翠石冈。巨盗黄巢锋刃刺,神坚终不下僧床。 【见康熙《仪真县志》卷十二,据上海图书馆藏缩微胶卷。】

怀古诗

芳草涧

芳草涧边灌水 【《光绪志》作「木」】 阴,青青别有岁寒心。却缘飘落秋风后,才子临流亦费吟。

塔山二首

此山元以形如塔,贞观年中改迭层 【《光绪志》作「成」】 。圭字峰尖真似画,塔名不语为高增 【《光绪志》作「何僧」】 。

迭迭山形似塔形,崔峨耸翠几棱层。乘驺翫罢归禅院,佳境 【《光绪志》作「地」】 原来尽属僧。

独山

独山有峰插天表,湖水临溪接官道。我欲浩歌一登游,不忍足脚 【《光绪志》作「踏」】 青青草。

广泽之中是独山,恍疑翠带遶城 【《光绪志》作「层」】 峦。登临绝顶遥相望,惟见烟云万木攒。

惜水湾

惜水纡回惧水奔,春潮带雨晚流浑。灵岩滁口常萦遶,沙际矶头祇见痕。

龙池

波光杳霭远连天,鹭宿沙头玉一拳。料想中流深莫测,龙潜潭底抱珠眠。

池深常有神龙隐,湾岛如人出擘 【《光绪志》作「臂」】 拳。澄澈无涯深浅水,虔恭祈祷雨连绵。

晋王城

隋收建业临江渚,东望金陵筑此城。正与石头为对岸,从兹一统六朝平。

苻符融城

秦人百万征南日,蕞 【《光绪志》作「蓦」】 地苻符融筑此城。把隘亡兵今有几,莲峰之下误争名。

龙津桥

桥湾螮蝀临滁水,十八衖高似月轮。不是巢兵烧毁后,至今犹复 【《光绪志》作「得」】 跨龙津。

永定冈

梁朝瞻见长冈秀,凿断川流寺涛 【《光绪志》作「寿」】 基。杳杳松门千万绿,山亭溪树荜 【《光绪志》作「有」】 萝垂。

治浦桥

治浦桥连香积寺,东出城门五里遥。远望真如有图画,关防迢递在云霄。

滁河

滁水源从德固塘,支流六九合流棠。经过瓜步趋江海,惟有入心难测量。

废清风亭

旧县元基城巽隅,亭帘高槛蘸清滁。风生六月思裘褐,百里恩波剸割余。

废士林馆

士林馆侧尽儒流,朝士庄田隔近陬。见说人稀难驻泊,于今荆棘走獐麀。

废如归馆

旅况凄凄南北涯,每投新馆便如归。当年盛 【《光绪志》作「胜」】 事今何在,却使杨朱泪满衣。

城隍庙

黥布城隍有感灵,祇缘刘项霸江津。古来庙祝依然在,福荫江壖万万春。

儒学旧基

牛市街中儒祖庙,衣冠俎豆五经书。不知殿宅今存否?双桧苍(札去木改虫)耸碧虚。

偃松 【《光绪志》作「偃盖松」】

千年松树枝芳偃,屈曲如人掉臂形。见说瓦棺藏桧下,杜生题后定时名。 【以上二十首均录自上海图书馆据天一阁藏本所摄胶卷明嘉靖刻本嘉靖三十二年黄绍文纂《六合县志》(简称《嘉靖志》)卷八《艺文志诗类》。校以光绪癸未年刊贺廷寿纂《六合县志》(简称《光绪志》)卷七所录诗及光绪刊朱绪曾辑《金陵诗征》卷三五所收诗。《光绪志》录十六首,缺《治浦桥》、《滁河》、《儒学旧基》、《城隍庙》四首。《金陵诗征》仅收《龙池》之一、《废如归馆》二首。】

海印

境风吹性海,波起成连山。

澄渟复湛然,影像分如印。 【宋晁迥《道院集要》卷三。】

陈岩

岩,颍川人。黄巢入闽,岩聚众号九龙军。福建观察使郑镒奏为团练副使。中和四年,岩逐镒自称观察使,朝廷从之。大顺二年卒。诗二句。 【(《全唐诗》无陈岩诗,传据《唐方镇年表》卷六)】

金甲终不卸,将分理立忧。 【见《吟窗杂录》卷四一《闽川(原误作「山」)名士传》。】

李山甫

牡丹

嫚黄妖紫间轻红,谷雨初晴早景中。静女不言还爱日,彩云无定只随风。炉烟坐觉沈檀薄,妆面行看粉黛空。此别又须经岁月,酒阑把烛遶芳丛。 【见《梦梁录》卷十八。】

赠前翰林待诏王敬傲 【题拟】

幽兰绿水耿清音,叹息先生枉用心。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苦沾襟。 【《太平广记》卷二○三引《耳目记》引。】

元安

元安,俗姓淡,凤翔麟游人。嗣夹山,后居澧州乐普山,世称乐普和尚。光化元年卒,年六十五。诗六首。 【(《全唐诗》无元安诗,传据《宋高僧传》卷十二,《祖堂集》卷九「乐普」作「落浦」,卒年为光化二年)】

神剑歌

异哉神剑实摽奇,自古求人得者稀。在匣谓 【伯作「为」】 言无照耀,用来方觉转 【伯作「见腾」】 光辉。破犹 【伯作「由」】 预,除狐疑,壮心胆兮定神姿。六贼既因斯剪拂,八万尘劳尽乃 【伯作「犹自」】 挥。斩邪徒,荡妖孽,生死荣枯 【伯作「魔云」】 齐了决。三尺灵蛇覆 【伯作「赴」】 碧潭,一片晴光莹 【伯作「映」】 寒月。愚人忘 【伯作「望」】 剑克舟求,奔驰 【伯作「他」】 浊浪徒悠悠 【伯作「游游」】 。抛弃澄 【伯作「尘」】 源逐浑派,岂知神剑不随流。他人剑兮 【伯无「兮」字】 带血腥,我之剑兮含灵鸣 【伯作「明」】 。他人 【伯作「之」】 有剑伤物命,我之有剑救生灵。君子得时 【伯作「之」】 离彼此 【伯作「我」】 ,小人得处自轻 【伯作「之倾其」】 生。他家不用我家剑,世上 【伯作「时向」】 高低早晚平。须知神剑功 【伯作「弘」】 难纪,慑魔威 【伯作「怨」】 兮定生死。未得之者易成难,得剑之人难却易。 【伯无此二句。】 展则 【伯作「耶」】 周遍 【伯作「游」】 法界中,收乃还归一尘里。 【伯此下有「不逢斯剑异成难,得剑之人难成异」二句。】 若将此剑镇乾坤,四塞终无战云起。 【见《祖堂集》卷九、伯三五九一卷。】

浮沤歌 【《景德传灯录》卷三十作乐普和尚《浮沤歌》】

秋 【《灯录》作「云」】 天雨滴 【《灯录》作「落」】 庭中水,水上漂漂见沤起。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 【《灯录》作「无」】 穷已。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外明莹,内含虚,内外(月令)胧 【《灯录》作「玲珑」】 若宝珠。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着又如无。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祇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 【《灯录》作「亦」】 从沤生。权将沤水类余身,五蕴虚攒假立人。能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 【同前。以《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所录诗相校。】

答学人问如何是西来意 【题拟】

飒飒当轩竹,经霜不知寒。祇闻风击响,不知几千竿。 【同前。】

决志归乡去,乘船渡五湖。举篙星月隐,停棹日轮孤。解缆离邪岸,张帆出正途。到来家荡尽,免作屋中愚。 【《五灯会元》卷六。】

石人机似汝,也解唱巴歌。汝若似石人,雪曲也应和。 【同前。】

亭午犹亏半,乌沈始得圆。要会个中意,牛头尾上安。 【同前。】

刘松

松,字嵇美,袁州人。进士,与李咸用有过往。尝集其州天宝以后诗四百七十篇为《宜阳集》六卷。诗一首。 【(《全唐诗》无刘松诗。事迹据《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四及《李推官披沙集》卷中、卷下)】

题九疑山

灵山登暂歇,欲别忍携筇。却上云房后,翻思尘世慵。坛铺秋月静,竹挂晓烟浓。稽首壶中客,仙方愿指踪。 【见同治十一年刊锡荣纂《萍乡县志》卷六。】

令超

令超,住筠州上蓝山,世称上蓝和尚。大顺庚戌岁卒。 【(《全唐诗》卷八七五收上蓝谶偈三则,云「失其名」,今据《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补传)】

垂训诗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闲中检点平生事,静坐思量日所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见《悦心集》卷一。】

文喜

文喜,姓朱,嘉兴义和镇人 【(《五灯会元》作嘉禾语溪人)】 。嗣仰山。初住五台千顷山,后避地湖州。光启三年,钱镠请住龙泉寺,移圣果,加号曰无着禅师。光化二年卒。诗一首。 【(《全唐诗》无文喜诗,《全唐诗续补遗》卷十八收文喜诗二句,为宋仁宗时同名诗僧诗误入。今据《十国春秋》卷八九录传)】

五台山夜行遇童子问答忽然不见作

豁州沙界胜伽蓝,满目文殊接话谈。言下闻知开佛眼,回头祇见翠山岩。 【见《全五代诗》卷七四。】

孙偓

南迁至衡岳赠全玼诗 【题拟】

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昨日祝融峰下见,草衣便是雪山身。 【见《宋高僧传》卷三十。】

本寂

本寂,俗姓黄,莆田人。年十九往福州出家,二十五登戒。寻谒洞山得法。后住抚州曹山,开曹洞宗。尝注《对寒山子诗》。天复元年卒,年六十二。诗十二首。 【(《全唐诗》卷八二三收耽章诗一首,系误收大梅法常之作。耽章即本寂,见《林间录》卷上,另详本书卷二十七法常条附考)】

题廊壁

肃肃秋风送暮钟,江门束鹿傍苍松。野人不与朝家事,早晚焚香拜九重。 【《莆风清籁集》卷四八。】

示纸衣道者颂

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 【《正法眼藏》卷二作「相」】 邻。情分万法沈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如是 【《僧宝传》卷一作「若向」】 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五相偈

白衣须拜相,此事不为奇。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 【□偈。】

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 【□偈。】

焰里寒冰结,杨华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偈。】

王宫初降日,玉兔不能离。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太迟。 【○偈。】

混 【《五灯会元》作「浑」】 然藏理事,眹兆卒难明。威音王未晓,弥勒岂惺惺。 【●偈。】

四禁偈

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恁么,切忌来生时。

示学人偈

从缘荐得相应疾,就体消停得力迟 【《宗镜录》卷四一作「就体消机道却迟」】 。瞥起本来无处所,吾师暂说不思议。

僧举香岩语示颂

枯木龙吟真 【《林间录》卷下作「方」】 见道,髑髅无识 【《祖庭事苑》卷二作「识尽」】 眼初 【《林间录》作「方」】 明。喜识尽时消息 【《景德传灯录》卷十七作「不」】 尽,当 【《僧宝传》卷一作「常」】 人那辨浊中清。

读傅大士法身偈后作偈

渠本不是我, 【非我。】 我本不是渠。 【非渠。】 渠无我即死, 【仰汝取活。】 我无渠即余。 【不别有。】 渠如我即佛, 【要且不是佛。】 我如渠即驴。 【二俱不立。】 不食空王俸, 【若遇御饭直须吐却。】 何假鴈传书。 【不通信。】 我说横声唱, 【为信唱。】 君看背上毛。 【不与尔相似。】 乍如谣《白雪》, 【将谓是《白雪》。】 犹恐是巴歌。 【传此句无注。以上十首均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七册《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

今年田不熟,来年种有期。爱他年少父,须得白头儿。 【见《祖堂集》卷二十。】

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教烧不着,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歧路,无事无身落始终。 【《五灯会元》卷十三。】

道虔

道虔,俗姓刘,福州侯官县人。嗣石霜。在江西九峰,世称九峰和尚。诗二首。 【(《全唐诗》无道虔诗,传据《祖堂集》卷九)】

送洪州禾山和尚偈 【题拟】

将宝类宝意不殊,琉璃线贯琉璃珠。内外双通无异径,郁我家园桂一株。 【见《祖堂集》卷十二。】

当午日轮圆不照,却指三更暂示人。莫将明暗消前辈,不是灯边具足身。 【同前卷九。】

余镐

余镐,字周京,莆田人。咸通十年进士及第。除校书郎。黄巢乱后隐莆之黄石。王审知屡辟不就。诗一首。 【(《全唐诗》无余镐诗)】

哀林虔中

接翅十年同抗疏,投荒万里独登楼。常山忽为孤城死,睢水空存百战谋。函草漫从灰里觅,嘤声长向梦中求。欲知后死今何事,已在莆中买钓舟。 【《闽诗录甲集》卷一。】

高蟾

秋晚云溪隐者居

野寺秋声苦,灵溪晚翠荒。人家红树老,天气白云深。泽国尘埃少,山川岁月长。明时一樽酒,谁作钓沧浪? 【影印本《诗渊》第五册第三一六二页。】

寄题海陵离亭

银根菡萏连天落,玉穗蒹葭动地飞。荡桨先生曾寄梦,凭轩公子合忘机。江村白鸟和云没,泽国寒蝉带雨微。何似高秋钓台上,一声清啸送僧归。 【同前第三四八六页。】

郑良士

郑明府池亭

月魄星精称逸才,讼亭南面小亭开。啸猿洞里移松入,栖鹭湾中选石来。数处履痕侵绿甃,半街帘影护青苔。静留野客看云坐,多把清吟送酒杯。 【《诗渊》第五册第三一三六页。原署郑昌士,为良士之初名,见《十国春秋》卷九五。】

送人罢尉归山

数年山县掌闲司,罢任还同到任时。临别更无邀客酒,还归空有寄僧诗。路傍岳色行难尽,馆宿泉声梦最迟。想达故斋春日晚,旧栽庭树是花枝。 【同前第六册第四三八三页。】

题鸣峰岩

卓锡栖云老道翁,结茅甃塔万山中。石炉昼夜香腾雾,琪树春秋翠插空。菜长给孤园值雨,藤摆罗汉谷生风。禅闻寂寞无人到,尘世喧嚣总不同。

烟水苍苍鲤水南,千松万籁障精蓝。银釭剔起残灯焰,石鼎烹来新茗甘。罄响僧僮扬梵语,云迷佛阁隐瞿昙。道人去久知何处,明月年年照石龛。 【《莆风清籁集》卷五四。】

洪諲

洪諲,俗姓吴,吴兴人。嗣沩山。住杭州径山院,世称径山和尚。光化四年卒。诗一首。 【(《全唐诗》无洪諲诗,传据《释氏疑年录》卷五)】

东西不相顾,南北与谁留。汝则言三四,我道其中一也无。 【见《祖堂集》卷十一。《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录此偈,后二句作「汝即言三四,我即一也无」。《五灯会元》卷九作「汝言有三四,我道一也无」。】

本空

本空,嗣云居道膺。住杭州佛日寺,世称佛日和尚。与径山同时。诗一首。 【(《全唐诗》无本空诗,传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

遍学穷切抱死尸,出身不得病难治。任汝入海常献宝,不如自治剑轮飞。 【见《祖堂集》卷十一。】

猜你喜欢
  沈端节·唐圭璋
  郭讵·唐圭璋
  圆禅师·唐圭璋
  卷二十四·阮阅
  第二十九出 禁怨·陆采
  《词综》(序)·朱彝尊
  三集卷十二·乾隆
  跋 沈德潜·乾隆
  卷545 ·佚名
  卷527 ·佚名
  卷440 ·佚名
  卷之二·佚名
  卷三百五十二·陈廷敬
  卷三百二十二·佚名
  第六回 森罗殿鬼神齐拿问 安乐宫父子小团圆·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五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十八古今体七十一首【庚戌八】庚戌夏至方泽礼成述事厚德资生候一诚执祀辰安安蒙贶佑岁岁朂躬亲五月符祥数八旬受惠身仍祈霈甘?与物共含仁湖南巡抚浦霖奏二麦收

  • 卷三百五十三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三月乙未盡其月   三月乙未,大赦天下,其赦法用第二等。(兩紀並書赦天下。)   差官禱于天地、宗廟、社稷、諸陵。(新紀書遣官禱于天地、宗廟、社稷、諸陵。舊紀不書。)   丁酉,皇太后遣勾當御藥院梁

  • 卷四 汉昭帝·王夫之

      〖一〗  金日磾,降夷也,而可为大臣,德威胜也。武帝遗诏封日磾及霍光、上官桀为列侯,日磾不受封,光亦不敢受。日磾病垂死,而后强以印绶加其身。日磾不死,光且惮之,况桀乎?桀之逆,日磾亡而光受其欺也。霍光妻子之骄纵,至弑后

  •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三四六 盛京将军嵩椿奏办理陆锡熊等校阅文溯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三四六 盛京将军嵩椿奏办理陆锡熊等校阅文溯阁书籍情形折乾隆五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奴才嵩椿谨奏,为奏闻事。窃照遵旨前来校阅文溯阁全书之总裁臣陆锡熊等,今已陆续到齐,卽应开局校办,但设局公所必得宽大地方。奴才从去

  • 八八七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四月以后进过书籍卷数开单进呈片·佚名

    八八七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四月以后进过书籍卷数开单进呈片乾隆四十七年六月十七日查各馆现在纂办未竣各书,臣等前奉旨:每两月后将各书进过卷数查明,汇奏一次。钦此。兹查本年四月以后,承办各书按卯轮进,均无贻悞。谨将进过

  • 读例存疑卷二十四·薛允升

    兵律之五邮驿谨按。此门所载各条,均应与吏兵二部《处分则例》参看。递送公文邀取实封公文铺舍损坏私役铺兵驿使稽程多乘驿马多支廪给文书应给驿而不给公事应行稽程占宿驿舍上房乘驿马赍私物私役民夫抬轿病故官家属还郷

  • 广陵王元羽传·李延寿

    广陵王元羽,字叔翻,太和九年(485)所封,加侍中,任外都大官。元羽从小聪明,以善于断狱著称。后来废除了三都的设置,任命元羽为大理卿,主管判决京都诉讼。改任特进、尚书右仆射,又任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孝文帝准备南征时,派元羽

  • 李昌祺传·张廷玉

    李昌祺,名祯,以字行,庐陵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参与编修《永乐大典》时,冷僻的书和疑难之事,人们多来问他。升为礼部郎中,再升广西左布政使。因犯法被贬官服劳役,不久被宽宥回家。洪熙元年(1425),他被起用为

  • 卷之八 本经训·高诱

    本经训本,始也。经,常也。天经造化出於道,治乱之由,得失有常,故曰本经,因以题篇也。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清,静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和顺,不逆天暴物也。寂漠,不扰民。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而无故,质,性也。真,不变也

  • 卷五十四·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五十四     婺源江永撰夏小正    通禮二補【大戴禮補】傳曰何以謂之小正以小著名也夏以十三月為正平旦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鷄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夜半為

  • 筑氏/玉人·佚名

    治理金属的工匠,筑氏掌洽下齐,冶氏掌治上齐,凫氏制作乐器,栗氏制作量器,段氏制作农具,桃氏制作长刃的兵器。[铜锡]合金有六种比例:把合金分为六等分而锡占六分之一,叫做钟鼎之齐;把合金分为五等分而锡占五分之一,叫做斧斤之齐;把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三·唐慧琳

      (从五十一尽第八十凡三十卷经)  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卷下    大唐沙门惠苑撰  经从第五十一尽第八十  作务(作则各反务事业也)。  或牟萨罗(或曰牟婆罗此云紫色宝)。  哮吼(哮呼教反吼呼口反)。

  • 佛说进学经·佚名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之园须达精舍。大贤众千二百五十人。佛告诸比丘。有四雅行。智者常遵。丈夫所修。达士恒奉。不才愚夫所不好乐。何等为四。孝事父母悦色养足。守仁行慈终始不杀。惠施济

  • 古刻丛钞·陶宗仪

    碑刻集录。明代陶宗仪编。一卷。共录碑刻六十九种。所录者皆以原碑额为题,全载原文,首尾完备。编排不分时代先后,随得随抄。所录碑刻见于他书者不过几种,余下者皆藉此编得以流传。

  • 资政新篇·洪仁玕

    太平天国后期一纲领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撰著,经洪秀全逐条批阅后颁行。主要内容: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要自大至小,自上而下,权归于一”。反对下面结党联盟,反对离心倾向。要达此目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并制定完善的法律

  • 善恭敬经·佚名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教他之功德及事师之方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