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俱胝竖指

  俱胝和尚,凡有诘问,唯举一指。后有童子,因外人问,和尚说何法要。童子亦竖指头。胝闻,遂以刃断其指。童子负痛号哭而去。胝复召之。童子回首。胝却竖起指。童子忽然领悟。胝将顺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言讫示灭。

  无门曰:俱胝并童子悟处不在指头上。若向者里见得,天龙同俱胝并童子,与自己一串穿却!

  颂曰:俱胝钝置老天龙,利刃单提勘小童。巨灵抬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重!

猜你喜欢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六卷·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三·佚名
  佛说受岁经·佚名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佚名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四家语录卷二)·百丈怀海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七卷·宗泐
  佛法之教理行果·太虚
  论复性书院讲录·太虚
  佛说斋经科注·智旭
  灵峰达变禅师语录叙·佚名
  法界安立图自序·佚名
  大宋僧史略卷下·赞宁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分之四)·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集文字禅序·蕰上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561_1 【荔枝诗】薛能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卷561_2 【丁巳上元日放三雉】薛能   婴网虽皆困,褰笼喜共归。无心期尔报,相见莫惊飞。   卷561_3

  • 卷二十四·徐世昌

    宋琬宋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人。顺治丁亥进士,户部主事,历官四川按察使。有《安雅堂集》及未刻稿《入蜀集》。送别俞眉仙归新安古人为吏惜折腰,今人为吏愁吹毛。渭城小邑大如掌,百家杀尽十家逃。俞侯年少专

  • 第二十六回 许敬宗构陷三家 刘仁轨荡平百济·蔡东藩

      却说褚遂良被谪爱州,自恐罹谗被祸,无术生全,因上表自陈道:  往者濮王即魏王泰见二十四回。承乾交争之际,臣不顾死亡,归心陛下,是时岑文本刘洎,奏称承乾恶迹已彰,身在别所,其于东宫不可少时虚旷,请且遣濮王往居东宫,臣又抗

  •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六·姚之骃

    材木门松支离叟 元史类编鲜于枢尝扵废圃得恠松一株移至屋前呼为支离叟手植松 长安客话彛伦堂前古松是元儒许衡手植松实 江邻几襍志顺帝时明州松树结寔其大有盈尺者薪巨松 辍耕録白湛园先生续演雅诗滦人薪巨松童山

  • ●卷五·陈康祺

    ◎高邮王氏传家忠孝高邮王氏,理学经学,代为儒宗,初笔述之矣。顷读宗侍御《躬耻斋文钞》,称文简公次子彦和守浔州,访知粤逆巢薮,请大府痛剿,不听。观察皖南,严治土匪,芟锄至数百人。自季弟殉节,痛念国愤家仇,约束部伍,志在荡决。奉

  •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熊方

     宋 熊方 撰百官两汉官制虽相因袭然轻重废置不一班史各以所属约为十四等表之今取刘昭之志自太傅至河南尹凡二十有三以系于年而除拜薨免之实见矣其郡县蕃夷之官不与焉作百官表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上

  • 史记集解卷九十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辥西与司马尼战砀东【张晏曰秦司马

  • 史记集解卷七十四·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恵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

  • 史记集解卷二十·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太史公曰匈奴絶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应荆荼是征【毛诗传曰应当也郑曰征艾】齐桓越燕伐山戎武

  • 卷三十六·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三十六书籍十五石刻懋勤殿法帖一部前列历代帝王书恭镌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御书训谕及御制各体诗文圣祖仁皇帝御临诸家名蹟附见原帙末附本朝诸臣经进书蹟凡二十六卷康熙二十九年勒石圣袓仁皇帝

  • 卷二百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帝系考皇族【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历代皇族止标大略其於宋代亦惟书某字辈若干人未尝一一数其命名稽其世系而胪列之也况当末季天属絶少求诸史文

  • 唐高祖·苏辙

    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盖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归向,其在太宗者审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长立建成,建成当之不辞。于是兄弟疑间,卒至大乱。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

  • 纲鉴易知录卷七三·吴楚材

    宋纪哲宗皇帝纲 丁卯,二年,春正月,禁科举用王氏经义、字说。目 时科举罢词赋,专用王安石经义,且杂以释氏之说,凡士子自一语以上,非安石新义不得用。学者至不诵正经,惟窃安石之书以干进,精熟者辄上第,故科举益弊。吕公著当国,始

  • 三十六年·佚名

    (己亥)三十六年清不知七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九〉一日。〈陰曆戊戌十一月二十日〉詔曰:「朝臣服章之從前變通屢矣。蓋因時制宜,務從簡便,而更張後,多有未遑。揆以表章,尙欠周備。其令掌禮院,祭禮、賀、禮

  • 法镜经后序·佚名

    序曰。夫不照明镜。不见己之形。不赞圣经。不见己之情。情有真伪。性有柔刚。志有纯猛。意有闇明。识有浅深。不能一同。不睹圣典。无以自明。佛故著经。名曰法镜。以授某等。开士之上。传教天下。有识贤良。学者通达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八·澄观

    自下第八。明座内众流分。于中长分十段。一明出处。二显众类。三列众名。四结众数。五兴云供。六供众海。七敬绕佛。八座本方。九叹德能。十申偈赞。今初座即是总。宝等为别。如是已下结广从略。非独轮等故云一切。所

  • 孟子外书·孟子

    相传今本《孟子》七篇之外尚有四篇,称为《外书》。东汉赵岐《孟子题辞》:“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也。”汉代流传

  • 论事·佚名

    音译《迦他跋陀》,亦称《论争说》(巴利文Kathavatthayakarana)。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相传为第三次结集时由目犍连帝须(Moggaliputta-tissa)所作。作者站在大寺派的立场,对部派佛教的其他各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