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

夫遍知委照浑真俗于心源深慈普洽演半满于言派(云云)所言夫者。发语之端绪也。绪者蚕口总丝曰绪。此总因总而有故。又总者头绪之义。能成疋帛以蔽寒热满人所愿也。

言遍知者。谓凡夫迷闇都名不知。二乘虽知知有分齐。起智不遍不得遍知。地上菩萨超过前二。世出世间虽则有知。犹具微细所知障故。不能同佛号不遍知。唯有诸佛如来遍知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心心数法。名曰遍知(云云) 言委照者。委者细也。照由明也。二乘之智能照人空。凡夫妄情执一切有。诸佛菩萨悟人法空。了真俗二谛。世间出世间并能委照 言浑真俗于心源者。混者杂和也。谓以真俗之法和杂于一心源。一心源能容于万法。诸佛菩萨为如是故。方可深慈普洽。洽者润泽也(云云) 言深慈者。凡曰众生尽没边执。佛因正智而超大悲。普运三界令出有无。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离相之慈斯为深矣。见相慈悲而有二种。爱见合者客尘烦恼。依定发者是二乘人。无缘大慈离自他相。平等法界凡圣是同。宁于一如见自他别。凡圣同证慈具三种。凡人起我后方慈济。名我缘慈。于自朋友亲眷之所生慈愍也。二乘之人见有众生。常被三苦五苦八苦交逼。以法度彼见众可度。号曰法缘慈。诸佛菩萨得平等之智。悟同体之悲。观一切众生如自子相。平等平等怨亲不偏(云云) 言演半满于言派者。且如世小儿上学。初学上大夫等为半字。后聚多字成一字者。令尽识会为满字。初为浅根之人。说应四谛十二因缘等小乘之教。随转理门但说六识。名半字教。后为诸菩萨信根深厚者。说诸了义大乘。建立八识中道之教。名满字也。派者分支引也(云云)。

寔由性相更会万法归于一如文义互融八藏驰于四辩 言寔由性相更会等者。寔者实也。若愚迷者性相将为异途。若融会者则万法同归一辙。若论举性不离其相。举相不离其性。亦举波不离水。举水不离波。水波同源本无异湿。所以万法同归一如也(云云) 且缘众性体本非异。都由见相翳真如。乳酪醍醐元一味。不了本末睹差殊。言文义互融等者。文者名句文也。义者所诠之理也 言八藏者。经律论杂藏等。大小乘各四藏也 言驰于者。驰者奔骛也。如鸟之翘骤于虚空。今驰四辩解畅之义。由四辩故驰骤于波涛。文义浅深藉海口而宣演(云云) 言四辩者。说法之时随其言音辞理无碍。名辞无碍辩。所说教法义理相从旷劫无尽。名义无碍辩。诸佛如来随机设教。性相咸说无有疑碍。名法无碍辩。如来所说辞义多端。一音演说随类得解。巧便多慧恒无厌惓。所设辞理无有蹇涩。名为辨说。所说之法无有拥滞。目之无碍(云云)。

曷空有之异辙奚广略之殊途 喻此记千□一辙万□ 曷者何也。辙者途路也。空有之名密意权说。论兹究极有空不殊。有即蕴实约执见论。空即假成悟性非有。明知迷悟自别源体空有非殊。广略之言实亦无二。悟则四句便足不假多求略也。迷乃虽读万卷真言。还同坠妄广也。但利钝有殊广略无二。奚者何也(云云)。

究其本者必同味于百川滞其末者竞纷流于五谤 言究其本者。究者穷也。本者体也。亡名绝相也。真理也。取通会为言。若本得其源。则知众流归同一海。尝大海之滴水。则知众流之味 言滞其末者。滞由迷也。末者执空有教法之徒。约偏执论也。二夜经云。某夜成正觉某夜般涅槃。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不说是佛说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义。明知本体之法言诠。所不及。是心欲思而虑亡。口欲言而辞丧。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辄有僻见之流立斯五谤。且五谤名目。一增益谤。二损减谤。三相违谤。四戏论谤。五愚废谤。如是五谤一一说者。一言诸法有。法本不有。言有者增益谤。法性本空。何得言有。二者言诸法无。本法不无。言无者损减谤。依他性有。何得言无。三亦有亦无。本法离有离无。相违谤。空有并与理将违越。四者非有非无。本法无来不有。即今不无。是戏论谤。非有者言空。非无云有。空有不定。明知戏论。又第一义中无有少法可得。若立一法起名相者。皆成戏论。五非以有以无。本法无有文字语言。若言法无名字。是愚痴谤。翻第四成第五。四言非空者是有。有非是有。言非有者是空。无非是无。有非是有。还成无义。无非是无。却成有义。若如是者。明知迷愚实非智者。

是以小乘漂于有有部执繁兴胜义溺于空空诤论纷起 言是以小乘漂于有有者。漂者浮也。人我法我二俱定有。故言二有 言胜义溺于空空者。溺者沈也。上之二义悉皆是空。故名二空。前宗执有。后者滞空。空有相违诤论竞起。言人我者。五蕴假和合处横计有人。离我我所人无我矣。言法我者。执因缘法实为起生皆有自性。故称为我。因缘生法悉皆虚妄。本自不生体无动摇。法无我矣。

尚驱妄境未越昏衢徒向真风虚沾法雨 言尚驱妄境者。沈空住有总名妄境 未越昏衢者。闇道也。若也起上僻见。未越于沈轮 言徒向真风者。偏执者徒劳趣向于真宗 风者化也。如风之靡草也。背见之徒状若枯木之。露泽法如雨也(云云)。

故我补处弥勒大阐瑜伽杜两见门开一实道 言补处弥勒者。如世帝王预补东宫绍其国政。一朝王崩次补东宫为国主。今一生菩萨者。佛受记云。次当已后人寿八万四千岁。轮王禳佉之时补处成佛。梵语云弥帝隶迦。此略呼为弥勒。弥勒是姓。此翻为慈氏。阿逸多者是名。此云无胜。无人过胜。此菩萨故号曰无胜。慈氏者。此菩萨有深慈悲故。救苦心殷曰慈。二乘小慈唯观欲界。佛之大慈通济三界 阐者说也杨也 杜者塞也 两见门者空有二门也 开一实道者即中道也 然以理该事博旨散言弘前修倦于传通后进疲于就业 言然以者。然由生也。以由共也 该者括也都也。横布曰该 博者通也 旨者意也 弘者大也。

辛酉年十二月十二日了

爰有菩萨厥号世亲位极三贤德邻十圣制论千部声高五天妙契佛心雅扶悬记 爰者于也 厥者其也 位极三贤者。此菩萨与世天为亲交。号世亲亦云天亲也。在地前三贤。后加行位人也。极者尊也。贤者想心稍微。行善调顺曰贤。又贤和真之行曰贤 言德邻十圣者。德业近于十地也。非入正地。地者。一能生成佛智。二起同体大悲荷负一切故喻也。言圣者。为契理通神权变无碍故曰圣也。言三贤之人虽体悟真宗。然习障未遣。漏惑由在故曰内凡。十信初心都而言之。三十心皆作空无我观。举别而论。初十住作人无我观。次十行作因缘法无我观。次十回向作真如法无我观。次十地作三空二无我观。次等觉作照寂观。如觉唯作寂观。观照平等佛地大寂也。此圣者于大小二乘中各造五百论。西方称为千部论师 五印度者。此云天也 契者会也合也 雅者妙也 悬记者。佛记此人我灭度后第二十二传法主也。果如斯记快合圣心也(云云)。

乃轸时侥代薄根浅性微怖法海而长睽怯义山而永沮 言轸念也 怖伽论之大由如其海。生绝分睽隔之心。睽者隔也别也 怯伽论之玄理。状若于山实难可度。生沮隔之意。

遂乃摭精华于广部绾宗要于略文诱彼初机纂斯小论 所言摭者。拾也采也。采拾之义也 广部即是伽之大论也 绾者摄也 诱者引也 机者根也 纂者集也 小论者即百法论也。

欲使留连至教渐染真乘示弱丧于归方引疲徒于捷迳 留连至教者。留莲者连留也。合大伽论不沈微故。因小悟大。因浅履深。使大法久留绍隆不绝曰连留也 渐染真乘者染习也。渐学易成。顿染难就。如世受色。习已成圣渐染得真。俗云。近朱者赤。近墨者墨。近佞者谄。近贤者德 使弱丧归方等者。弱丧者如幼童儿丧失父母迷其所居。须假智人示其方若小子。喻迷倒众生。归方喻至教 引疲徒者。即僻见人二乘迷其大教。错入邪途勤苦备蹊。圣诃有背恐生绝分路远难登。故示疾迳。即此论是也。

前明百法之有后显二我之空首末交辉终始相映 前明百法之有者。依他圆成缘生之理。相因而立。假藉得生。圆成之性体本如如。常性不易。显二有也 后显二空者。人法二执是迷计心但是妄情。虚妄计度。想迷若息人法本空。显本无我执也 言首者初头也 末者后也 言交辉者晖者明也。前文说有为遣执空。末后说空为除有见 终始相映者。将前映后空然不空。将后映前有然不有。明知不空不有已遣。偏执既遣遣者除也。

边执既遣中观肇彰识浪由是湮微真源赖之澄廓 言中观者中道也 肇者初也 彰者明也 识浪者。识心由如波浪 言湮者湮沈也 微者弱也 真源者本性也 赖者因也 澄者净也 廓者清也。波息即海澄。妄除乃性廓 一是数之始。十乃数之终。共成士人。士人者须存首尾。号为上士。

至矣哉此论之幽趣也 至者大也 幽者深也 趣者意也向也。

首称大乘百法明门论者举所宗之胜益建自部之通名 举所宗之胜益者。此论以大乘为宗云所宗 以将此乘利益群品曰胜益也 建者立也 自部通名者。于大乘中云百法论也。

复云本事分中略录名数者标论起之殊依简异诠之别目 标论起之殊依者。此论定从瑜伽本事分中出来。不从对法诸余分中来也 简异诠之别目者。此论虽从本事分中出来。别立异名名百法论。且不言瑜伽论。亦不号本事论。

大乘以广运崇号百法以体数彰名。

大者遮小得名 乘者运载为义。亦遮诠立号。遮诠者简小乘故非是表诠也 百者数也。十十相资曰百 法者体也。约体而论楷定一百 明者慧也 门者通也。此百法是慧游履之门。方能开佛知见故以为功 论者。诠量正理辩窍是非名论 言本事者即本体也。是百法体也 究者穷也 极者妙也。

分中是当段义门 言分中者。是本事分中。非余分中也。

略录谓抑彼繁词名数乃举此纲要 略则略却繁猥之辞 录则录其纲要妙旨 抑者至也。

用旌雅趣建以鸿名故言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 旌者表也旗也。夫举旌方知军谋坚表用彰自真。欲拟知其军势但观旌旗。欲知此法甚深表诠来号 雅者正也妙也 鸿者大也。

十四日说竟

辛酉年十二月十三日了。从序□□□□□了。

猜你喜欢
  卷第六·李遵勖
  卷二十七·赞宁
  佛说胜军王所问经·佚名
  嘉兴退庵断愚智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卷第十三·李遵勖
  从锡兰佛教的和合说到中国佛教会的整理·太虚
  显扬圣教论 第二十卷·无著
  法句譬喻经沙门品第三十四·佚名
  卷六·心圆
  卷第十四·霁仑超永
  一乘决疑论·彭绍升
  地狱品第六·佚名
  二谛义卷下·吉藏
  福寧斌雅禪師語錄序·斌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江月松风集卷十·钱惟善

    (元)钱惟善 撰送杨仲贤之金华县典史分题得金华洞吴兴郡曹掾左幕向金华云气藏山寺溪光入县衙仙人同采药茂宰共栽花洞府予能到骑羊弄碧霞寄髙平田长老余不溪上杨家寺云径迢迢九里松旁舍泉香新酿酒前峰月出始闻钟天龙未散

  • 卷七·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七鄱阳史简编元徐瑞松巢漫稿二五言今体次韵吴仲退见贻【戊寅】瘦竹相随立轻坚九节青川平云澹澹风定树亭亭汩没悲流俗驱驰累有形揜关差有味危坐玩羲经天秋分袂后扰扰似年时竟负梅花约空哦春树

  • 卷五·马臻

    <集部,别集类,金至元,霞外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 霞外诗集卷五      元 马臻 撰述怀五十韵 昔际承平久生涯足可怜过庭犹昨日骑竹想当年书劒辛勤历轻肥少壮便浪游春富贵醉舞月婵娟候转芳华歇时移斗柄偏狂歌伤德

  • 黄楼赋·秦观

    太守苏公守彭城之明年,既治河决之变,民以更生,又因修缮其城,作黄楼于东门之上。以为水受制于土,而土之色黄,故取名焉。楼成,使其客高邮秦观赋之,其词曰:惟黄楼之瑰玮兮,冠雉堞之左方。挟光晷以横出兮,干云气而上征。既要眇以有度

  • 第七十回 戮勋戚皇叔篡位 溺懿亲悍将逞谋·蔡东藩

      却说高洋病剧,召李后至榻前,握手与语道:“人生必有死,死何足惜!但恐嗣子尚幼,未能保全君位呢!”继复召演入语道:“汝欲夺位,亦只好听汝;但慎勿杀我嗣子!”汝杀人子多矣,还想保全己子耶?演惊谢而出。嗣复召入尚书令杨愔,大将军

  • 杂录类·佚名

    ○娄德纳谲谏圣祖既废理邸揆叙,王鸿绪辈恐其复立招祸,因造诸蜚语以闻。仁皇帝怒,欲置王于重典,众莫敢谏。领侍卫内大臣娄公德纳,仁皇近侍也,年已耄,善解人主意。时上自畅春园还宫,欲明颂诏旨,公先日燕见曰:“闻护军统领某,得暴疾

  • 卷之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六十九·佚名

      顺治九年。壬辰冬。十月。己亥朔。祭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颁顺治十年时宪历  ○顺天府举行乡饮酒礼。  ○叙辰州战功。加总兵官都督同知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徐勇、左

  • 卷之一百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七 传第九十一 哈密回部总传 哈密回部在嘉峪关外至 京师七千一百八十里东界喀尔喀西界吐鲁番南至沙碛北至天山界巴里坤邑十有三曰苏们哈尔辉曰阿思塔纳曰托和齐曰拉卜

  • 刘豫传·脱脱

    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人。世代务农,到刘豫时才考进士,元符(1098~1100)中考中进士。刘豫小时候缺乏教养和德行,曾偷同学的白金盂、纱衣。政和二年(1112),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被言者攻击,皇上不想揭发他过去的丑行,下诏不要追究。

  • 耶律虎古传·脱脱

    耶律虎古,字海邻,六院夷离堇觌烈之孙。少时聪慧过人,特别注意言而有信。保宁初年,补为御王戋郎君。十年(978),出使宋回国,将宋想夺取河东之意图报告给皇上。燕王韩匡嗣问“:从何而知?”虎古说:“所有僭取王号的国家,宋一概吞并

  • 汉纪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无年(辛丑、前140)·司马光

    汉纪九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 [1]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 对者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

  • 卷三十六·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六宋 徐天麟 撰职官六特进王谭位特进领城门兵【外戚传按汉杂事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位莽三公上 秩】王商位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如将军傅喜位特进奉朝请薛宣加?特进位

  • 第十九章·王夫之

    一 章句云&ldquo;以其所制祭祀之礼,通于上下者言之&rdquo;,盖谓推其孝思以立则于天下,礼虽有同异,而以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者同也。&ldquo;春秋修其祖庙&rdquo;以下三节,皆通上下而言。故章句于祖庙备纪诸侯、大夫、适士、

  • 论语觧卷二·张栻

    宋 张栻 撰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以陪臣而僣天子之舞目睹其数而安焉于是而忍为则亦何往而不忍也乱臣贼子之萌皆由于忍而已忍则安之矣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佾

  • 环绕月球·凡尔纳

    《环绕月球》(Autour de la Lun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为《从地球到月球》的续集。全书共由一篇序和23章正文组成。巴比康、尼却尔和米歇尔·阿当于一八六XX年十二月一日乘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发射的那颗炮

  • 济生方·严用和

    方剂学著作。又名《严氏济生方》。10卷。宋·严用和撰于1253年(宝祐元年)。内容包括中风、中寒、中暑等内、外、妇科疾病79篇。每篇先述病候,后记方剂,总收医方450余首。选方多经作者试用有效,因此切于实用。

  • 皇明名僧辑略·祩宏

    一卷。明代云栖比丘释袾宏(1535—1616)辑。袾宏,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仁和 (今浙江省杭州)人。为明代 “四大高僧”之一。出身名族,其父人称 “明齐先生”。袾宏生而颖异,幼习帖括,十七岁入县学,学冠名扬,后因子亡妻死父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