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百丈野狐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

  老人云:“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

  师令无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

  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只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

  师云:“近前来,与伊道。”

  黄檗遂近前,与师一掌。

  师拍手笑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无门曰:不落因果,为甚堕野狐。不昧因果,为甚脱野狐。若向者里着得一只眼,便知得前百丈赢得风流五百生!

  颂曰:不落不昧,两采一赛。不昧不落,千错万错。

猜你喜欢
  散种章第一·佚名
  卷十·佚名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佚名
  第十九章 正法中间遇敌复又兴复时代·多罗那他
  卷第八·佚名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四·佚名
  赞禅门诗·佚名
  说无垢称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柰女耆婆经·佚名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十·湛然
  摄大乘论释论 第五卷·世亲
  卷三百六十九·佚名
  题山庵杂录后·无愠
  阿弥陀经义记·智顗
  卷第十八·李遵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她怕他说出口·徐志摩

    (朋友,我懂得那一条骨鲠,难受不是?——难为你的咽喉;)“看,那草瓣上蹲着一只蚱蜢,那松林里的风声象是箜篌。”(朋友,我明白。你的眼水里闪动着你真情的泪晶;)“看,那一双蝴蝶连翩的飞;你试闻闻这紫兰花馨!&

  • 卷六百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陆龟蒙渔具诗【并序】天随子於海山之顔有年矣矢鱼之具莫不穷极其趣大凡结绳持纲者总谓之网罟网罟之流曰罛曰罾曰罺【侧交切】圆而纵舍曰罩挟而昇降曰【女减切】缗而竿者总谓之筌

  • 心泉学诗稿巻三·蒲寿宬

    宋 蒲夀宬 撰七言古诗神骏歌送赵委顺就漕神骏不受羁岂知日千里小试秋风前烁烁电光起何须金络脑不用瑚鞭徐看血汗沫透出青连钱飞去度赤水横行抹燕山持归献天子髙列十二闲渴饮水底月饥餐草头珠轻揺玉麈尾侧碾青氍毹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三、追根溯源,吕留良正是罪·雍正

      编者按:这份奏章写于雍正六年十月初二日。张熙继续供出了其师曾静主要受吕留良著述的影响,并供出了一些有关人员。岳钟琪因而上奏,请查抄吕留良家及拘拿其家属有关人员,使此案进一步扩大。  【原文】  陕西总督臣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传·脱脱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河内人,是前朝的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治平三年(1066),嫁给颍王府,被封为安国夫人,神宗即位后,立为皇后。神宗染病,皇后赞助宣仁太后定下建立储君的政策。哲宗即位后,尊皇后为皇太后,宣仁太皇太后命令修整庆

  • 谴告篇第四十二·王充

    论灾异,谓古之人君为政失道,天用灾异谴告之也。灾异非一,复以寒温为之效。人君用刑非时则寒,施赏违节则温。天神谴告人君,犹人君责怒臣下也。故楚〔庄〕王曰:“天不下灾异,天其忘〔予〕乎!”灾异为谴告,故〔庄〕王惧而思之也。

  •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孔子

    【原文】 舜有臣五人①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②”。”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③”,于斯④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⑤,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 ①五人:指禹、稷、契

  • 春秋传卷十·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闵公【公名啓方庄公之子史记云名开諡法在国逢难曰闵】周【惠王十六年】郑【文公十二年】齐【桓公二十五年管仲为政】宋【桓公二十一年】晋【献公十六年是年晋作二军】衞【懿公八年鲁闵二年狄灭衞宋桓公

  • 刺复第十·桓宽

    【题解】本篇讨论由什么人掌权的问题。刺复,反攻,回击。文学讥刺“今当世在位者”,“以公卿之上位,爵禄之美,而不能致士”,反“以禄骄士”,“蔽贤妒能”。编者以“刺复”

  • 大雲初分善健度第二十九·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种善行大神通王所入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说之。有善宝调法门。善聚门。善堂法门。善行法门。善意法门。善德法门。善净法门。善调

  • 大乘义章 第九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九卷净法聚第四。有一百三十一门。净法聚因法中。有一百十三门。此卷有九门(一发菩提心义 二回向义 三金刚三昧义 四断结义 五灭尽定义 六一乘义 七二种庄严义 八二种种性义 九证教二行义)发

  •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知礼

    四明沙门知礼集此大陀罗尼。忝自髫年便能口诵。且罔谙持法。后习天台教观。寻其经文。观慧事仪足可行用。故略出之诚堪自轨。然智者所立行仪。总有四种。何等为四。一曰常坐。即文殊问经一行三昧也。二曰常行。即般舟

  • 序·永觉元贤

    续藏经 建州弘释录明 元贤集建州弘释录序余作驱乌时尝游闽中。知建州为理学渊薮。后阅传灯诸书。又知建州为禅学渊薮。每见建州僧必询其乡之先正。然往往不能对。因为悒悒久之。丁巳春吾弟永觉师初弃儒入释。从寿昌

  • 一贯别传小引·吹万广真

    三教圣贤总从一个圈子里透出性公▆▆▆▆▆▆人又说出如许注脚将无屋上架屋▆▆▆▆▆▆道人曰不然假如要到长安避不得梯▆▆▆▆▆▆▆彰义门瞻仰圣人宫阙后复有人问路亦须覶缕向说这老和尚不肯只做自了汉儿他也东行

  • 仁山集·金履祥

    诗文别集。四卷,诗二卷。宋金履祥撰。履祥平生所著诗、文极多,后多散佚。其集原分类《非非存稿》、《仁山新稿》、《乱稿》(南宋灭亡后诗文稿)、《噫稿》(子亡后之所著诗文),作者生前可能曾经刊行,为其门人林景熙、方

  • 职方外纪·艾儒略

    《职方外纪》五卷。明西洋人艾儒略撰。其书成于天启癸亥[1623年]。自序谓:利氏赍进《万国图志》,厐氏奉命翻译,儒略更增补以成之。盖因利玛窦、厐迪我旧本润色之,不尽儒略自作也。所记皆绝域风土,为自古舆图所不载,故

  •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说末世佛法破灭之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