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谴告篇第四十二

论灾异,谓古之人君为政失道,天用灾异谴告之也。灾异非一,复以寒温为之效。人君用刑非时则寒,施赏违节则温。天神谴告人君,犹人君责怒臣下也。故楚〔庄〕王曰:“天不下灾异,天其忘〔予〕乎!”灾异为谴告,故〔庄〕王惧而思之也。曰:此疑也。夫国之有灾异也,犹家人之有变怪也。有灾异,谓天谴人君;有变怪,天复谴告家人乎?家人既明,人之身中,亦将可以喻。身中病,犹天有灾异也。血脉不调,人生疾病;风气不和,岁生灾异。灾异谓天谴告国政,疾病天复谴告人乎?酿酒于罂,烹肉于鼎,皆欲其气味调得也。时或咸苦酸淡不应口者,犹人芍药失其和也。夫政治之有灾异也,犹烹酿之有恶味也。苟谓灾异为天谴告,是其烹酿之误,得见谴告也。占大以小,明物事之喻,足以审天。使〔庄〕王知如孔子,则其言可信。衰世霸者之才,犹夫变复之家也,言未必信,故疑之。

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黄、老之家,论说天道,得其实矣。且天审能谴告人君,宜变易其气以觉悟之。用刑非时,刑气寒,而天宜为温;施赏违节,赏气温,而天宜为寒。变其政而易其气,故君得以觉悟,知是非。今乃随寒从温,为寒为温,以谴告之意,欲令变更之且。太王父以王季之可立,故易名为历。历者,适也。太伯觉悟,之吴、越采药,以避王季。使太王不易季名,而复字之季,太伯岂觉悟以避之哉?今刑赏失法,天欲改易其政,宜为异气,若太王之易季名。今乃重为同气以谴告之,人君何时将能觉悟,以见刑赏之误哉?

鼓瑟者误于张弦设柱,宫商易声,其师知之,易其弦而复移其柱。夫天之见刑赏之误,犹瑟师之睹弦柱之非也。不更变气以悟人君,反增其气以渥其恶,则天无心意,苟随人君为误非也。纣为长夜之饮,文王朝夕曰:“祀兹酒。”齐奢于祀,晏子祭庙,豚不掩俎。何则?非疾之者,宜有以改易之也。子弟傲慢,父兄教以谨敬;吏民横悖,长吏示以和顺。是故康叔、伯禽失子弟之道,见于周公,拜起骄悖,三见三笞;往见商子,商子令观桥梓之树。二子见桥梓,心感觉悟,以知父子之礼。周公可随为骄,商子可顺为慢,必须加之捶杖,教观于物者,冀二人之见异,以奇自觉悟也。夫人君之失政,犹二子失道也,天不告以政道,令其觉悟,若二子观见桥梓,而顾随刑赏之误,为寒温之报,此则天与人君俱为非也。无相觉悟之感,有相随从之气,非皇天之意,爱下谴告之宜也。

凡物能相割截者,必异性者也;能相奉成者,必同气者也。是故《离》下、《兑》上曰革。革,更也。火金殊气,故能相革。如俱火而皆金,安能相成?屈原疾楚之臰洿,故称香洁之辞;渔父议以不随俗,故陈沐浴之言。凡相溷者,或教之熏隧,或令之负豕。二言之于除臰也,孰是孰非,非有不易,少有以益。夫用寒温,非刑赏也,能易之乎?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宽;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二贤知佩带变己之物,而以攻身之短。〔天〕至明矣,人君失政,不以他气谴告变易,反随其误,就起其气,此则皇天用意,不若二贤审也。楚庄王好猎,樊姬为之不食鸟兽之肉;秦缪公好淫乐,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音。二姬非两主,拂其欲而不顺其行.皇天非赏罚,而顺其操,而渥其气:此盖皇天之德,不若妇人贤也。

故谏之为言,“间”也,持善间恶,必谓之一乱。周缪王任刑,《甫刑篇》曰:“报虐用威。”威虐皆恶也,用恶报恶,乱莫甚焉。今刑失赏宽,恶也,〔天〕复为恶以应之,此则皇天之操,与缪王同也。故以善驳恶,以恶惧善,告人之理,劝厉为善之道也。舜戒禹曰:“毋若丹硃敖。”周公敕成王曰:“毋若殷王纣!”毋者,禁之也。丹硃、殷纣至恶,故曰“毋“以禁之。夫言“毋若 ”,孰与言必若哉?故毋必二辞,圣人审之。况肯谴非为非,顺人之过,以增其恶哉?天人同道,大人与天合德。圣贤以善反恶,皇天以恶随非,岂道同之效、合德之验哉?

孝武皇帝好仙,司马长卿献《大人赋》,上乃仙仙有凌云之气。孝成皇帝好广宫室,扬子云上《甘泉颂》,妙称神怪,若曰非人力所能为,鬼神力乃可成。皇帝不觉,为之不止。长卿之赋,如言仙无实效,子云之颂言奢有害,孝武岂有仙仙之气者,孝成岂有不觉之惑哉?然即天之不为他气以谴告人君,反顺人心以非应之,犹二子为赋颂,令两帝惑而不悟也。窦婴、灌夫疾时为邪,相与日引绳以纠缠之。心疾之甚,安肯从其欲?太伯教吴冠带,孰与随从其俗与之俱倮也?故吴之知礼义也,太伯改其俗也。苏武入匈奴,终不左衽;赵他入南越,箕踞椎髻。汉朝称苏武而毁赵他。之性习越土气,畔冠带之制,陆贾说之,夏服雅礼,风告以义,赵他觉悟,运心向内。如陆贾复越服夷谈,从其乱俗,安能令之觉悟,自变从汉制哉?三教之相违,文质之相反,政失,不相反袭也。谴告人君误,不变其失而袭其非,欲行谴告之教,不从如何?管、蔡篡畔,周公告教之至于再三。其所以告教之者,岂云当篡畔哉?人道善善恶恶,施善以赏,加恶以罪,天道宜然。刑赏失实,恶也,为恶气以应之,恶恶之义,安所施哉?汉正首匿之罪,制亡从之法,恶其随非而与恶人为群党也。如束罪人以诣吏,离恶人与异居,首匿亡从之法除矣。狄牙之调味也,酸则沃之以水,淡则加之以咸。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失也。今刑罚失实,不为异气以变其过,而又为寒于寒,为温于温,此犹憎酸而沃之以咸,恶淡而灌之以水也。由斯言之,谴告之言,疑乎?必信也?

今薪燃釜,火猛则汤热,火微则汤冷。夫政犹火,寒温犹热冷也。顾可言人君为政,赏罚失中也,逆乱阴阳,使气不和,乃言天为人君为寒为温以谴告之乎!儒者之说又言:“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先异后灾,先教后诛之义也。曰:此复疑也。以夏树物,物枯不生;以秋收谷,谷弃不藏。夫为政教,犹树物收谷也。顾可言政治失时,气物为灾;乃言天为异以谴告之,不改,为灾以诛伐之乎!儒者之说,俗人言也。盛夏阳气炽烈,阴气干之,激射{敝衣}裂,中杀人物。谓天罚阴过,外一闻若是,内实不然。夫谓灾异为谴告诛伐,犹为雷杀人罚阴过也。非谓之言,不然之说也。

或曰:谷子云上书陈言变异,明天之谴告,不改,后将复有,愿贯械待时。后竟复然。即不为谴告,何故复有?子云之言,故后有以示改也。曰:夫变异自有占候,阴阳物气自有终始。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子云识微,知后复然,借变复之说,以效其言,故愿贯械以待时也。犹齐晏子见钩星在房、心之间,则知地且动也。使子云见钩星,则将复曰:“天以钩星谴告政治,不改,将有地动之变矣。”然则子云之愿贯械待时,犹子韦之愿伏陛下,以俟荧惑徙,处必然之验,故谴告之言信也。予之谴告,何伤于义。损皇天之德,使自然无为

转为人事,故难听之也。称天之谴告,誉天之聪察也,反以聪察伤损于天德。何以知其聋也?以其听之聪也。何以知其盲也?以其视之明也。何以知其狂也?以其言之当也。夫言当视听聪明,而道家谓之狂而盲聋。今言天之谴告,是谓天狂而盲聋也。

《易》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故太伯曰:“天不言,殖其道于贤者之心。”夫大人之德,则天德也;贤者之言,则天言也。大人刺而贤者谏,是则天谴告也,而反归告于灾异,故疑之也。《六经》之文,圣人之语,动言天者,欲化无道、惧愚者。之言非独吾心,亦天意也。及其言天犹以人心,非谓上天苍苍之体也。变复之家,见诬言天,灾异时至,则生谴告之言矣。验古以〔今〕,知天以人。受终于文祖,不言受终于天。尧之心知天之意也。尧授之,天亦授之,百官臣子皆乡与舜。舜之授禹,禹之传启,皆以人心效天意。《诗》之“眷顾“,《洪范》之“震怒 ”,皆以人身效天之意。文、武之卒,成王幼少,周道未成,周公居摄,当时岂有上天之教哉?周公推心合天志也。上天之心,在圣人之胸;及其谴告,在圣人之口。不信圣人之言,反然灾异之气,求索上天之意,何其远哉?世无圣人,安所得圣人之言?贤人庶几之才,亦圣人之次也。

猜你喜欢
  景公路寝台成逢于何愿合葬晏子谏而许第二十·晏婴
  读书续録卷十二·薛瑄
  卷四十七·湛若水
  文与质的辩论·孔子
  卷二·范家相
  卷四十九·秦蕙田
  幼官第八·管仲
  卷十五·
  卷七·梁寅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林语堂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卷一·佚名
  一切拳印三昧大仪轨分第六·佚名
  如来赞叹·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万树

    词律序 有韵之文肇自赓歌降而曰诗曰骚曰赋莫不以音节铿锵为美传及後世学诗学骚学赋者溯源及流皆可各遵所尚蔚然自成厥章不失古作者之体裁而已未尝必句栉字比域於本文而设为章程以律之也诗之变古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二·杨仲良

      仁宗皇帝   李玮尚福康公主   庆历七年五月丙子,东头供奉官李玮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选尚福康公主也。玮,用和次子。上追念章懿太后不已,顾无以厚其家为,使长主降焉。   嘉佑二年六月丙寅,进封福康公主为兖国公

  • 皇清开国方略卷十五·阿桂

      太宗文皇帝【天聪五年辛未十月至六年壬申三月】  天聪五年冬十月戊辰降明大凌河城  初  太宗统师围大凌河城七日即与明总兵祖大夀书曰曩者朕欲遣使讲和闻尔等修筑锦州城因以书附尔使杜明忠寄尔【见天聪元年

  • ●卷十一·赵翼

    ○南史增梁书琐言碎事《武帝纪》,(增)帝兵围郢州,城将破,有毛人数百,泣投黄鹄矶,盖城之精也。帝东下,所乘船常有两龙导引,左右皆见之。军至建业,围六门,东昏将桓和绐东昏出战,因来降。时民间谓密相欺者为“和欺”,梅虫儿

  • 北征事迹·袁彬

    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佥事臣袁彬谨 题为纂修事成化元年七月二十一曰该太保会昌侯孙继宗等题 英宗皇帝车驾北征往还事迹有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袁彬一向随侍必能详知合无令其开写具题奉 圣旨是钦此钦遵本月二十二曰臣将事

  • ●革除遗事四·黄佐

    董伦张紞徐辉祖景清龚泰陈性善平安楼琏刘有年郑居贞魏泽○董伦董伦,字安常,本东昌恩县人。世居燕之宛平。自为儒生,处山林间,布褐藜藿,已怀忧世之志,学者多从之游,以所居贝川,因称为贝川先生。元末,征辟不出。国初,擢用单县儒

  • ◎成都悼蔡记·李定夷

    四川追悼蔡督军地点,在少城公园,十二月一号起至三号止。其追悼场之布置,入公园之签子门,以白布扎牌楼。沿右而左,为纸札“追悼邵阳蔡公大会”八字。门有警察守卫,非持参观券者勿许入。以故环立门外引领而望者,不下数千人,途为

  • 光绪十六年·佚名

    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密陈日本近日情形片(十一月二十一日)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密陈日本近日情形片(十一月二十一日)再,密陈者:窃查日本一国,面面阻海,地形险固,长约五千余里。南与浙江对峙,北与吉林近连;实为中国外海一大屏障。人民

  • 费穆传·魏收

    费于之子费穆,字朗兴。费穆生情刚烈,有豪壮之气,涉猎书史颇多,崇尚功名。世宗即位之初,袭承父亲的男爵。后来被授任为夏州别驾,不久加授宁远将军,转任泾州平西府长史。当时泾州刺史皇甫集,是灵太后的长舅,倚仗外戚之亲,干了许多

  • 卷五十六经费·冯煦

    学务常年经费除学务公所及官立学堂外,其未经禀报者实居多数,即初办时禀明有案而逐岁加筹或随时改拨,情形互异,今昔相悬。且田、房产业等所得息金,岁入本无的数,兹照部颁统计表之成式分岁入、岁出、资产三层,而以三十四年调查

  • 卷十七·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十七明 孙防 编礼纬贲居子曰礼经之遗佚甚矣古仪礼天子诸侯大夫礼俱亾周礼竟缺冬官曲台大戴率汉儒缉补非孔初也况于纬支离益甚殊乖厥素梁崇文目礼纬三卷一含文嘉一稽命征一斗威仪当隋之世郑注已

  • 第九章 2·辜鸿铭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辜讲某地有一个人说:“孔子当然是个伟人,他知识特别渊博,但是他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凸显自己,所以他得到了名声。”当孔子听到

  •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林语堂

    中国人的心灵的确有许多方面是近乎女性的。“女性型”这个名词为惟一足以统括各方面情况的称呼法。心性灵巧与女性理性的性质,即为中国人之心之性质。中国人的头脑近乎女性的神经机构,充满着“普通的感性”。而缺少抽

  • 卷二·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二   明 朱朝瑛 撰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书即位以正其始也始之不正而亦书之为亲者讳也讳之而斥絶其臣以着其从逆故终桓之世不卒大夫使天下之人知以从逆为戒则乱臣贼子将孤立是惧而不敢

  • 卷五百五十一·佚名

    △第四分觉魔事品第二十一之二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审请问诸馀菩萨。云何菩萨修习一切菩提分法。引发何心能令菩萨习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灭无起无尽无性实际而不作证。然修般若波罗蜜多。善现当知。

  • 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四十七善现,十遍处清净故四静虑清净。四静虑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十遍处清净。若四静虑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十遍处清净故四无量四无色定清净。四无量四无色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願品之餘   復次.   願淨佛土故 滅除諸雜惡.   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恚邪命飲酒等.有如是惡名爲不淨。復次國   土中有地獄畜生餓鬼等諸惡道

  • 自闲觉禅师语录·佚名

    八卷,清觉说,洪暹等编。卷之一,住苏州黄溪罗汉禅寺语录住苏州崇川慈济禅寺语录住明州奉川法海禅寺语录。卷之二,住明州奉川岳林禅寺语录住嘉兴龙渊景德禅寺语录。卷之三,住常州荆溪芙蓉禅寺语录。卷之四,示众小参晚参法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