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来函,要我做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围太广泛了,而且又无参考书在手,于短期间内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现在就将我从前在西湖居住时,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几件事情来说一说,也算是纪念我出家的经过。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按:本篇所记的年月皆依旧历)。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光景,但是并没有到寺院里去过。只记得有一次到涌金门外去吃过一回茶,同时也就把西湖的风景稍微看了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是民国元年的七月。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的了。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两里路光景。在钱塘门外,靠西湖边有一所小茶馆名景春园。我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到景春园的楼上去吃茶。

民国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与现在两样——那时候还有城墙及很多柳树,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两季的香会之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静了。

在景春园楼下,有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劳动者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着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民国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广化寺里住了好几天。但是住的地方却不在出家人的范围之内,是在该寺的旁边,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楼上。

痘神祠是广化寺专门为着要给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我住在里面的时候,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很有意思呢!

记得那时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夏丏尊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丏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时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至于断食的地点须先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的叶品三君来商量,结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我就问他:“既要到虎跑寺去,总要有人来介绍才对。究竟要请谁呢?”他说:“有一位丁辅之是虎跑的大护法,可以请他去说一说。”于是他便写信请丁辅之代为介绍了。

因为从前的虎跑不像现在这样热闹,而是游客很少,且十分冷静的地方啊。若用来作为我断食的地点,可以说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我还不曾亲自到过。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边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间房里住好。回来后,他说在方丈楼下的地方倒很幽静的。因为那边的房子很多,且平常时候都是关着,客人是不能走进去的;而在方丈楼上,则只有一位出家人住着,此外并没有什么人居住。

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我住进去以后,常看见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的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谈话;同时,他也拿佛经来给我看。

我以前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这回到虎跑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了。

我虽然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却十分地愉快,而且对于他们所吃的菜蔬,更是欢喜吃。及回到学校以后,我就请用人依照他们那样的菜煮来吃。

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断食,可以说是我出家的近因了。到了民国六年的下半年,我就发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时候,即请了许多的经,如《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及《大乘起信论》等很多的佛经。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来,如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的像。于是亦天天烧香了。

到了这一年放年假的时候,我并没有回家去,而到虎跑寺里面去过年。我仍住在方丈楼下。那个时候,则更感觉得有兴味了,于是就发心出家。同时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楼上的出家人做师父。

他的名字是弘详师。可是他不肯我去拜他,而介绍我拜他的师父。他的师父是在松木场护国寺里居住。于是他就请他的师父回到虎跑寺来,而我也就于民国七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入山。预先在寺里住了一年后再实行出家的。当这个时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学习 两堂功课。

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母亲的忌日,于是我就先于两天前到虎跑去,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我的母亲回向。

到了五月底,我就提前先考试。考试之后,即到虎跑寺入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预备转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丏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

落发以后仍须受戒的,于是由林同庄君介绍,到灵隐寺去受戒了。

灵隐寺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是很欢喜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处的大寺院看过,但是总没有像灵隐寺那么好!

八月底,我就到灵隐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很客气,叫我住在客堂后面芸香阁的楼上。当时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里遇到这位法师了。他看到我时就说“既系来受戒的,为什么不进戒堂呢?虽然你在家的时候是读书人,但是读书人就能这样地随便吗?就是在家时是一个皇帝,我也是一样看待的!”那时方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楼上,而于戒堂里有了紧要的佛事时,方去参加一两回的。

那时候,我虽然不能和慧明法师时常见面,但是看到他那样的忠厚笃实,却是令我佩服不已的!

受戒以后,我就住在虎跑寺内。到了十二月,即搬到玉泉寺去住。此后即常常到别处去,没有久住在西湖了。

猜你喜欢
  佛法金汤编卷第五·岱宗心泰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第五 沙门出家相应·佚名
  卷三·佚名
  卷二百一十五·佚名
  佛果击节录卷上·圆悟克勤
  佛说灌顶咒宫宅神王守镇左右经卷第五·佚名
  卷之二十一·别庵性统
  佛说甘露陀罗尼经·佚名
  省庵法师遗书叙·宝贤
  卷三十一·佚名
  人性可善可恶·太虚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发菩提心品讲录·太虚
  六度集经卷第四·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九·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五·彭定求

        卷865_1 【冢上答太宗】慕容垂   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荣华各异代,何用苦追寻。   卷865_2 【遗画工诗】释明解   握手不能别,抚膺聊自伤。痛矣时阴短,悲哉泉路长。   松林惊野吹,荒隧落寒霜。言离何

  • 卷七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774_1 【题春梦秋归故里】吉师老   故国归路赊,春晚在天涯。明月夜来梦,碧山秋到家。   开窗闻落叶,远墅见晴鸦。惊起晓庭际,莺啼桃杏花。   卷774_2 【看蜀女转昭君变】吉师老   妖姬未著石榴裙,自道

  • 卷十七·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十七 明 陈耀文 辑 长调 东风齐着力【除久】        胡浩然 残腊收寒三阳初转已换年华东君律管迤逦到山家处处笙簧鼎沸会佳宴坐列仙娃花丛里金炉

  • 卷五十五·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五兑斋曹之谦【四十五首 补】补曹之谦字益甫云中应人幼知力学早擢巍科与元遗山同掾东曹机务倥偬商订文字未尝少辍北渡后居平阳者三十年与诸生讲学一以伊洛为宗众翕然从之所着

  • 永昌·周绍良

    №永昌001【盖】大唐故亡宫三品人金氏之柩【志文】亡宫三品婕妤,十一月廿六日亡,十二月廿二日斩草,一月十三日葬。文。婕妤位三品,年六十四,不知何姓氏。淑贞姝□,预良家之选;令德柔婉,视列卿之秩。恩宠斯洽,仁

  • 重印自序·胡适

    这十七卷《留学日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有民国二十五年我写的自序,说明这七年的日记保存和付印的经过。这书出版的时候,中国沿海沿江的大都会都已沦陷了,在沦陷的地域里我的书

  • 张亮传·欧阳修

    张亮是郑州荥阳县人。起自农耕之家,志趣雄奇而诡诈,外表虽似敦厚而内心却不是如此。隋朝大业末年,李密略地至荥、汴,张亮投奔于他,起初未受赏识。其时军中有人谋叛,张亮立即告发,李密爱其忠诚,便委任他为骠骑将军,隶属于李责力

  • 禹贡指南六韵·毛晃

    御制题毛晃禹贡指南六韵防禹其鱼功不刋导川敷土下民安九州既奠爰分域四海防同永宴澜毛晃指南因有述文渊阙氏乃无端【宋史艺文志不载是书明焦竑经籍志载禹贡指南一卷宋毛晃撰自为可据而朱尊经义考则云未见又云文渊阁

  • 现大神变品第二十·马鸣

    诸天之帝,与诸天俱,已胜强怨。诸阿须伦,名称力势,普增远闻。坐施安床,心喜无量,以微妙法。甘露神药,天人之尊,甚自充饱。犹如天帝,处施安床,梵志见佛。安坐如是,心不欢喜,不得休息。因生嫉妒,怀烦郁热,因相聚会。於林树间,广共博义,论

  •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宋涼州沙門智嚴共寶雲譯   [一]如是我聞.一時佛遊王舍城.如來行處寶莊嚴堂.是大功德之所修成.佛一切法本行   果報.包容無量諸菩薩衆。其所講宣.悉是無量甚深之義.皆是如來神力護持.入無礙   行微妙智門.其

  • 转凡小旧道德成菩萨新道德·太虚

    从三恶趣人天善趣以至二乘圣者,一直是为己的,不过三恶趣是不道德而堕落的,人以上则是道德而上升。天及人等五趣,都尚在迷惑不觉中造业受果,升沉不定,而二乘圣者则是已由菩提(觉)心行而得涅槃(解脱);但都是循为已路线进行则同,循为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二·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叹净品第四十二尔时舍利弗白佛言:&ldquo;世尊!是净甚深。&rdquo;佛言:&ldquo;毕竟净故。&rdquo;舍利弗言:&ldquo;何法净故,是净甚深?&rdquo;佛言:&ldquo;色净故,是净甚深。受想行识净故。四念处净故,

  • 去了依赖性·佚名

    德山宣鉴禅师,四川剑南人氏,参龙潭崇信禅师悟道。德山禅师初到龙潭的时候,因为受点心婆子的教训,似乎牢骚满腹,在山门外大声叫道:&ldquo;说什么圣地龙潭,既不见龙,又不见潭!&rdquo;崇信禅师在山门内应道:&ldquo;你

  • 第三十五則 文殊前三三·胡兰成

    第三十五則文殊前三三舉:杭州無著文喜禪師遊五臺山,中路荒僻處文殊化一寺接他宿,遂問無著近離甚處?答南方。又問南方佛法如何?答:末法比丘,少奉戒律。問多少眾?答或三百,或五百。於是無著問文殊:此間如何住持?文殊云:凡聖同居,龍蛇

  • 杨维桢集·杨维桢

    诗文集,十一卷。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等。元会稽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四年(1327)李黼榜进士,任天台尹,历钱清场盐司令、提举杭州四务,转建德总管府推官。升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未赴任。遇兵乱,避地富春山

  • 树杞林志·佚名

    台湾新竹县竹东镇,竹东旧名「橡棋林」又名树杞林,先民至本地开垦初期,橡棋树成林,故而得名。

  • 疑狱集·和凝

    共四卷,为,五代后晋人和凝、和父子编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案例选编。书中收集了历代各种疑难案例百余则,如“御史奏状”、“李崇还儿”、“丙吉辨影”、“黄霸戮乱”、“严遵壁听”、“赵和籍产”、“若水留狱”

  • 劝读十则·陈修园

    “劝读十则”载于《长沙方歌括》卷首,是陈修园对《伤寒论》辨证精神,及其方剂应用价值与临床经验的深入体会,写成十条“劝读”原则,告诫后人应熟读与应用,继承与发扬《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