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省庵法师遗书叙

省庵法师遗稿。向有流通本。其弟子际本所录而正因刻之者也。其净土诗。劝发菩提心文。涅盘会发愿文。别为一录。余从吴趋龙兴寺得一钞本。亦本公所录。中多诗偈。乃刻本所未及。寺僧安公属余会三为一。稍有芟汰。择其切要者登之。既卒业以授安公。刻行于世。而以师所注云栖发愿文。东海若解附之。余读师劝发菩提心文。未尝不汗浃背。涕沾衣也。昔我世尊始成正觉。叹曰。奇哉奇哉。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吾壹不解此诸众生于妄想执着。何苦而不离。于如来智慧。又何惮而不证。卒乃舍父逃逝。长劫漂流。甘为客作贱人。而不知反此无他故。不觉而已矣。菩提心者。即觉之异名。才觉则现前妄想执着。全是如来智慧。盖如来智慧。无体。以众生妄想为体。众生妄想无体。以如来智慧为体。如水成波。全波是水。从本以来。毕竟当住无余涅盘故。然而觉与不觉之分。断不可以自瞒自昧者也。于此瞿然而思。[圭/石]然以解。则菩提心之发。自有沛然莫御者。此心既发。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又何用他求哉。师生当像季之余。因瞻舍利。顿发大心。其生平行在梵网。志在西方。发而为言。披肝露胆。一片血诚。救焚拯溺。不足为喻。真末法之精进幢也。昔善财童子徧参知识。首于文殊所得根本智。继见德云复闻念佛法门。其卒也。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观师之志事。抑何与华严大士。不谋而合辙欤。或言菩提心者徧一切处。何有智者。愿东愿西。答。大心凡夫。初入法界。未证无生忍。一经胎狱。便昧夙因。何如托质莲台。永离分段。闻法得果。分身普应。上事诸佛。下度众生。直至泥洹。更无退转。其为利害。较若天渊矣。且汝谓菩提心者徧一切处。然则自东而西。譬如一臂之伸屈。顾于一体之中。乐其屈。不乐其伸也。可谓智乎。呜呼。师今往矣。虚空有尽。我愿无尽。师之心其何穷已矣。读斯录者有能志师之志。行师之事者乎。即谓师现身说法可也。余当布发承足。以诸香华而散其处。

乾隆五十一年元日净业学人彭际清谨撰

省庵法师遗书。诚为修净土之资粮。念佛法门之宝筏也。惜此书不常概见。兵燹后其版久不存。而此书更不可得。今於友人处。偶得是本。缁素咸乐诵之。爰欲刊印。广布流通。幸遇守源甫陈君。耕根甫张君。与余有同志也。遂为之倡首。暨诸同道信善者。皆乐从以付梓。要使莲宗一派。源源继起。永不致断绝。凡修净业之士。必须遵循祖师之法则。笃信遗书之开导。至详至切。言浅则易知。言近则易从。此书殊不易得。故特广印普送。惟愿同志道侣。乐读此书。如法受持。得生净土。使天下信心人闻之。皆额手称快焉。

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春三月。邗上后学种瓜道人悟慧。识於妙香华雨之室。

省庵法师遗书。乃传莲宗正脉书也。海云禅师为之重镌。得於净业。正本清源。厥功伟矣。吾复请以莲宗初祖。至九祖传。全刊布。适同其意。嘱缀数语。以坚奉持。因摅管见曰。夫莲宗。正宗也。正教也。学者得之。犹木从绳。则正也。然学者之得与不得。视人之幸与不幸耳。幸则诚意正心。自得正学。不幸则不得其正。菑必逮夫身。所谓修身。在正其心。未有心不正则能身修也。禅师既自幸得正传。复愿善与人同人得。同聆正言。同归正道。善哉善哉。先独善而后兼善者也。如人尽同其心。正己正人。皆成正果。天下安有不幸者乎。书至此。万籁俱寂。一月在天。复得一偈曰。天地如逆旅。人皆是过客。惟有圣贤心。长明同日月。

同治十二年立秋日兰亭山耕根氏张悟基谨识

省庵法师。为莲池大师后一人。故曰莲宗九祖。上下千载。九人而已。皆由君子儒而成莲宗祖师也。各有传略着述。传世。其於儒释道三教。各得其正。皆有其功。岂独释家幸有其人而已哉。如法师遗书诗文。明儒通释。阐释辅儒。与夫垂示念佛修净土。惟精惟一。至简至明。洵为苦海慈航。迷途宝筏。因兵燹后。书既鲜觏。板又莫存。邗上重宁海云禅师。亟图续刻广布。亦犹秉烛於夜行。指津於失路。予乐助之。以成其志。由斯人得追溯源流。同归正觉。复明本体。胥获真诠。将见莲宗缵绪。代不乏人。左道异端。概无惑世。岂非吾侪之至幸。九祖之厚望也欤。

同治十一年腊八日山阴守源氏陈悟候敬序

猜你喜欢
  善护品第三十二·佚名
  覆袁闻纯居士书·太虚
  卷四十八·佚名
  楚林上睿禅师语录卷之五·楚林上睿
  潭州开福禅寺第十九代宁和尚语录卷上·开福道宁
  四童子三昧经卷下·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八(从第二十四经半尽第三十一经)·澄观
  第十九卷·佚名
  重编憨山禅师八十八祖传赞序·德清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四·佚名
  卷四百七十五·佚名
  浮石禪師語錄序·通贤
  卷之二·铁壁慧机
  佛法大系·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词余丛话 卷二·杨恩寿

    原 文明曲《天宝遗事》,相传为汪太涵手笔。当时传播艺林。以余观之,不及洪昉思远甚。《窥浴》一出,洪作细腻风光,柔情如绘,汪则索然也。备录如左。持月旦评者,当不河汉斯言。汪作:【醉花阴】腻水流清涨新绿,洗尽胭凝粉聚。斗

  •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着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

  • 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四·张廷玉

        张武 陈珪 孟善 郑亨 徐忠 郭亮 张信 徐祥 李浚 孙岩 陈旭 陈贤 张兴 陈志 王友   张武,浏阳人。豁达有勇力,稍涉书史。为燕山右护卫百户。从成祖起兵,克蓟州,取雄县,战月漾桥,乘胜抵鄚州。与诸将败耿炳文

  • 卷二十·王夫之

    ◎童、郭、吴、万、程、鲁列传 童天阅,湖广施州卫人。中崇祯庚午乡举。弘光中,以推官请缨,因马士英得陛见,擢兵部职方司主事。归施州,调募楚、黔土、汉兵入卫,未赴,南都陷,遂入闽。上疏自陈,思文皇帝召见之。天阅躯干魁伟,言

  • ◎帝系一·徐天麟

    ○帝号丰公太上皇父也,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

  • 卷一百九十一·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秋七月甲寅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遣官祭历代帝王 陵寝○乙卯设四川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医及僧纲司○癸亥辽东都指挥佥事徐忠以私忿杖杀军士宥死谪戍开平立功自效○乙丑夜月犯牛宿大星○丙寅济州卫指挥佥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佚名

    万历六年十月戊寅朔钦天监官进明年大统历 上御皇极殿受之分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孟冬享 太庙○复除原任浙江右参议徐廷裸为本省左参议○己卯 孝洁肃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丰城侯李环祭 永陵○大学士马自强以病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历二年五月甲戌朔赐辅臣张居正等讲官丁士美等金艾叶簪绫符艾叶有差○乙亥 上御经筵○丙子吏部尚书张瀚再<婠勶-釒>乞休慰留之先是改各部主事为监察御史刑部主事侯尧封除授甫二月与焉吏科给事中张楚城<婠勶-釒>论方议久任

  • 朱异传·李延寿

    朱异字彦和,吴郡钱塘人。祖父朱昭之,因为学问通达在家乡享有名望。叔父朱谦之字处光,以侠义刚烈知名。谦之几岁时候,生母去世,父亲昭之把她临时埋在田边,被同族人朱幼方放火烧田时烧掉了。谦之的同母姐姐偷偷告诉他,他虽然年

  • 卷三十五 耶律伊都之叛·李有棠

    天祚帝天庆九年春二月,帝至鸳鸯泺。贼张萨巴诱中京射粮军,僭号,南面军帅伊都讨擒之。伊都,一名伊都古,国族之近者也。慷慨尚气义。历官副都统。其妻为帝文妃之妹。文妃生晋王,最贤,国人皆属望。时萧奉先之妹为帝元妃,生秦王。

  • 卷三十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三十八蠲赈一康三年甲辰六月庚申上谕户部等衙门各项钱粮关系国计民生必徵输起解历年清楚

  •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司马迁

    韩之先与周同姓,【索隐】:按:左氏传云“邗、晋、应、韩,武之穆”,是武王之子,故诗称“韩侯出祖”,是有韩而先灭。今据此文,云“其後裔事晋,封于韩原,曰韩武子”,则武子本是韩侯之後,晋又封之於韩原,即今之冯翊韩城是也。然按系本

  • 卷三十一·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三十一士丧礼下第十三之三记正义敖氏继公曰此上下二篇之记也士处适寝寝东首于北墉下【适低益反首舒救反墉音庸注今文处为居于为于】正义郑氏康成曰将有疾

  • 卷十·佚名

    (五五)复次若人赞佛得大果报。为诸众人之所恭敬。是故应当勤心赞敬。我昔曾闻。迦叶佛时有一法师为众说法。於大众中赞迦叶佛。以是缘故命终生天。於人天中常受快乐。於释迦文佛般涅槃後百年。阿输伽王时。为大法师得罗

  • 卷第一百八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三若入正性离生苦集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灭现

  • 邢特进集·邢劭

    诗文集。北齐人邢邵撰。 一卷。邵字子才。小字吉,河间鄚(今河北任丘)人。北齐文学家。 曾仕北魏、 北齐。 历太常卿、兼中书监、 摄国子祭酒、 后授特进。 幼少聪慧,文雅有才思、博览强识,年未二十即负盛名。魏孝明后

  •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佚名

    天尊述凡人36条过失,分由天、地、人36雷公纠察,劝人祷谢36雷公,书符诵号转经,以积功赎罪。经中神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该神名出现于北宋末年。该经当出自南宋或元明时。

  • 霞笺记·佚名

    传奇。明无名氏作。《曲品》著录。剧写松江华亭人李彦直与诸友攻读于会景楼上,一日见旁院女子打秋千,在诸友怂恿下题诗霞笺,“赋以托之”,掷过墙去。旁院为妓女张丽容居处,张拾到霞笺,也以霞笺一幅,和诗于上,掷回过去,恰又被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