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則 文殊前三三
第三十五則文殊前三三
舉:杭州無著文喜禪師遊五臺山,中路荒僻處文殊化一寺接他宿,遂問無著近離甚處?答南方。又問南方佛法如何?答:末法比丘,少奉戒律。問多少眾?
答或三百,或五百。於是無著問文殊:此間如何住持?文殊云:凡聖同居,龍蛇混雜。問多少眾,文殊云:前三三,後三三。
五臺山佛寺接近塞外風煙,與洛陽佛寺、江南的佛寺又自不同。文殊化一寺與無著對談南方佛法與五臺山佛法,單這故事,已夠我想像三國志演義與精忠岳傳中才可有的閑筆。雪竇頌云:「千峰盤屈色如藍,誰謂文殊是對談」就能傳出這幅風景。
南方的佛寺,眾或三百或五百,末法比丘,少奉戒律。現在我們來想像那是五代的時候,就對他們也可有在批評以上的寬容了。而與之相對照的五臺山佛寺,則單是「凡聖同居,龍蛇混雜」這兩句,就傳出平劇裏楊五郎與遼戰敗削髮為僧的是此地。做了僧,他聞山下金鼓之聲,望見遼兵追殺一員宋將,亦還是又驀地陡起了英雄膽。
佛寺為閑意妙義之地,當以六朝時廬山慧遠寺為首。佛寺為世俗隨喜,香火勝因之地,當以北魏時洛陽的諸寺為首。以佛寺為遁入空門,當以五臺山為首。
此皆異於印度的佛寺,而為中國所獨有者。中國人不把佛教看做否定人生,而是開拓了人生的邊際。而禪宗則是佛理的完全漢文章化了,後來就寧是有在人世裏的佛寺,而無佛教了。
無著問文殊:五臺山多少眾?文殊答前三三,後三三。就是中國人的知性的喜樂好玩。中國人愛以不確定的數字來說確定的數,又以確定的數字來說不確定的數,好比是鬥聰明,猜枚枚子,而這原來是發見事理與數理的極致。
我觀賞表姊作畫,有水彩畫的寫生與油畫的臨摹威尼斯壁繪,但我對她說,我難忘的還是小時候看鄰家阿黃姊姊描花。阿黃姊姊沒有讀過書,她手執一枝描花筆用水粉描在鞋面布上,是海棠花,先描好一隻鞋面,把來端詳了,又描起一隻鞋面,自己比來看看。她是看的自己描的花,她的神情卻那樣的端正。她描了幾枝花呢?使我想起文殊的前三三,後三三。
林沖使棒,你看他丟開解數,也好像是前三三,後三三。至如史上的三皇五帝,前兩晉,西晉東晉,後兩宋,北宋南宋,數字雖有參差,但歷史如花枝,你若問發的多少枝,就答一個前三三,後三三,那喜樂就是對的了。你若不用這個數字,又可用什麼數字來答?文殊的這個數字是包括歷史上已知的數與未知的數的答法。自國父領導辛亥起義以來。我們今天要來反共復國又可有多少革命同志呢?也借用得雪竇禪師的頌:
堪笑清涼多少眾前三三與後三三
猜你喜欢 佛法之真价·太虚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六·佚名 目录·永觉元贤 卷三十·佚名 序(後秦释道朗撰)·佚名 卷第十·宋濂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下之二·宗密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四卷·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七卷·李通玄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佚名 卷一·佚名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佚名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佚名 西归直指卷一·周梦颜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下·师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