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二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叹净品第四十二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净甚深。”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何法净故,是净甚深?”

佛言:“色净故,是净甚深。受想行识净故。四念处净故,乃至八圣道分净故。佛十力净故,乃至十八不共法净故。菩萨净、佛净故,一切智、一切种智净故。是净甚深。世尊!是净明。”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何法净故,是净明?”

佛言:“般若波罗蜜净故是净明,乃至檀那波罗蜜净故是净明。四念处乃至一切智净故是净明。世尊!是净不相续。”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何法不相续故,是净不相续?”

佛言:“色不去不相续故,是净不相续。乃至一切种智不去不相续故,是净不相续。世尊!是净无垢。”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何法无垢故,是净无垢?”

佛言:“色性常净故,是净无垢。乃至一切种智性常净故,是净无垢。”

“世尊!是净无得无著。”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何法无得无著故,是净无得无著?”

佛言:“色无得无著故,是净无得无著。乃至一切种智无得无著故,是净无得无著。”

“世尊!是净无生。”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何法无生故,是净无生?”

佛言:“色无生故,是净无生。乃至一切种智无生故,是净无生。”

“世尊!是净不生欲界中。”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云何是净不生欲界中?”

佛言:“欲界性不可得故,是净不生欲界中。”

“世尊!是净不生色界中。”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云何是净不生色界中?”

佛言:“色界性不可得故,是净不生色界中。”

“世尊!是净不生无色界中。”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云何是净不生无色界中?”

佛言:“无色界性不可得故,是净不生无色界中。”

“世尊!是净无知。”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云何是净无知?”

佛言:“诸法钝故,是净无知。”

“世尊!色无知,是净净。”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云何色无知,是净净?”

佛言:“色自性空故色无知,是净净。”

“世尊!受想行识无知,是净净。”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云何受想行识无知,是净净?”

佛言:“受想行识自性空故无知,是净净。”

“世尊!一切法净故,是净净。”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云何一切法净故,是净净?”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净,是净净。”

“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无益无损”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云何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无益无损?”

佛言:“法常住相故,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无益无损。”

“世尊!是般若波罗蜜净,于诸法无所受。”

佛言:“毕竟净故。”

舍利弗言:“云何般若波罗蜜净,于诸法无所受?”

佛言:“法性不动故,是般若波罗蜜净于诸法无所受。”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净故,色净。”

佛言:“毕竟净故。”

须菩提言:“以何因缘,我净故色净、毕竟净?”

佛言:“我无所有故,色无所有、毕竟净。”

“世尊!我净故,受想行识净。”

佛言:“毕竟净故。”

须菩提言:“何因缘故,我净受想行识净、毕竟净?”

佛言:“我无所有故,受想行识无所有、毕竟净。”

“世尊!我净故檀那波罗蜜净,我净故尸罗波罗蜜净,我净故羼提波罗蜜净,我净故毗梨耶波罗蜜净,我净故禅那波罗蜜净。世尊!我净故般若波罗蜜净。世尊!我净故四念处净。世尊!我净故乃至八圣道分净。世尊!我净故佛十力净。世尊!我净故乃至十八不共法净。”

佛言:“毕竟净故。”

须菩提言:“何因缘故,我净檀那波罗蜜净,我净乃至十八不共法净?”

佛言:“我无所有故,檀那波罗蜜无所有故净,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故净。”

“世尊!我净故须陀洹果净,我净故斯陀含果净,我净故阿那含果净,我净故阿罗汉果净,我净故辟支佛道净,我净故佛道净。”

佛言:“毕竟净。”

须菩提言:“何因缘故,我净须陀洹果净,斯陀含果净,阿那含果净,阿罗汉果净,辟支佛道净,佛道净?”

佛言:“自相空故。”

“世尊!我净故一切智净。”

佛言:“毕竟净故。”

须菩提言:“何因缘故,我净故一切智净?”

佛言:“无相无念故。”

“世尊!以二净故,无得无著。”

佛言:“毕竟净。”

须菩提言:“何因缘故,以二净故,无得无著是毕竟净?”

佛言:“无垢无净故。”

“世尊!我无边故色净受想行识净。”

佛言:“毕竟净。”

须菩提言:“何因缘故,我无边故色净、受想行识净?”

佛言:“毕竟空、无始空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佛言:“毕竟净故。”

须菩提言:“何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佛言:“知道种故。”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作是念:‘色不知色,受想行识不知识,过去法不知过去法,未来法不知未来法,现在法不知现在法。’”

佛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不作是念:‘我施与彼人,我持戒如是持戒,我修忍如是修忍,我精进如是精进,我入禅如是入禅,我修智慧如是修智慧,我得福德如是得福德,我当入菩萨法位中,我当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我当得一切种智。’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无诸忆想分别。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诸法空、自相空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无所碍。”

尔时释提桓因问须菩提:“云何是求菩萨道善男子碍法?”

须菩提报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有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取心相,所谓取檀那波罗蜜相,取尸罗波罗蜜相、羼提波罗蜜相、毗梨耶波罗蜜相、禅那波罗蜜相、般若波罗蜜相;取内空相、外空、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相;取四念处相乃至八圣道分相;取佛十力相乃至十八不共法相;取诸佛相;取于诸佛种善根相。是一切福德和合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憍尸迦!是名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碍法。用是法故,不能无碍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憍尸迦!是色相不可回向,受想行识相不可回向,乃至一切种智相不可回向。复次,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示教利喜他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示教利喜一切诸法实相。若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行檀那波罗蜜时,不应作是分别言:‘我施与、我持戒、我忍辱、我精进、我入禅定、我修智慧。我行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我行无法有法空。我修四念处,乃至我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示教利喜他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如是示教利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无错谬,亦如佛所说法示教利喜,令是善男子、善女人远离一切碍法。”

尔时佛赞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汝为诸菩萨说诸碍法。须菩提!汝今更听我说微细碍相。须菩提!汝一心好听。”

佛告须菩提:“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取相念诸佛。须菩提!所可有相皆是碍相。又于诸佛从初发意乃至法住,于其中间,所有善根取相忆念。取相忆念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可有相皆是碍相。又于诸佛及弟子所有善根及余众生善根,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可有相皆是碍相。何以故?不应取相忆念诸佛,亦不应取相忆念诸佛善根”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

佛言:“一切法常离故。”

须菩提言:“世尊!我当礼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无起无作故,无有能得者。”

须菩提言:“世尊!一切诸法亦不可知、不可得。”

佛言:“一切法一性非二性。须菩提!是一法性是亦无性,是无性即是性,是性不起不灭。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知诸法一性,所谓无性无起无作,则远离一切碍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难知难解。”

佛言:“如所言,是般若波罗蜜无见者、无闻者、无知者、无识者、无得者。”

“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不可思议。”

佛言:“如所言,是般若波罗蜜不从心生,不从色受想行识生,乃至不从十八不共法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无作品第四十三(丹面各千佛品)

须菩提白佛言:“是般若波罗蜜无所作。”

佛言:“作者不可得故,色不可得,乃至一切法不可得故。”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云何行?”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常无常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不行常无常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若苦若乐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若苦若乐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是我非我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是我非我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净不净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净不净是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色无所有性,云何有常无常、苦乐、我无我、净不净?受想行识亦无所有性,云何有常无常乃至净不净?乃至一切种智无所有性,云何有常无常乃至净不净?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行色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不具足者,是不名色。如是亦不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受想行识不具足者,是不名识。如是亦不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不具足者,是不名一切种智。如是亦不行,为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善说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碍不碍相。”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佛善说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碍不碍相。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行色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眼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耳鼻舌身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意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檀那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尸罗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羼提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毗梨耶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禅那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般若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知色是不碍,知受想行识是不碍,乃至知一切种智是不碍;知须陀洹果不碍,知斯陀含果不碍,知阿那含果不碍,知阿罗汉果不碍,知辟支佛道不碍,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不碍。”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是甚深法,若说亦不增不减,若不说亦不增不减。”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是甚深法,若说亦不增不减,若不说亦不增不减。譬如佛尽形寿若赞若毁虚空,赞时亦不增不减,毁时亦不增不减。须菩提!如幻人,若赞时不增不减,毁时亦不增不减。赞时不喜,毁时不忧。须菩提!诸法法相亦如是。若说亦如本不异,若不说亦如本不异。”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修行是般若波罗蜜时不忧不喜而能习般若波罗蜜,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转还。何以故?世尊!修般若波罗蜜如修虚空,如虚空中无般若波罗蜜,无禅那、无毗梨耶、无羼提、无尸罗、无檀那波罗蜜。如虚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亦无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四念处乃至无八圣道分。无佛十力乃至无十八不共法。无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无辟支佛道、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世尊!应礼是诸菩萨摩诃萨能大誓庄严。世尊!是人为众生大誓庄严勤精进,如为虚空大誓庄严勤精进。世尊!是人欲度众生如欲度虚空。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如为虚空等众生大誓庄严。世尊!是人大誓庄严欲度众生,为如举虚空。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得大精进力,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勇猛为度如虚空等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世尊!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诸佛,譬如竹苇甘蔗稻麻丛林。诸佛若一劫、若减一劫常说法,一一佛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令入涅槃。世尊!是众生性亦不减亦不增。何以故?众生无所有故,众生离故。乃至十方世界中诸佛所度众生亦如是。世尊!以是因缘故,我如是说:‘是人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欲度虚空。’”

是时有一比丘作是言:“我礼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虽无法生、无法灭,而有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而有诸须陀洹、诸斯陀含、诸阿那含、诸阿罗汉、诸辟支佛。有诸佛而有佛宝、法宝、比丘僧宝,而有转法轮。”

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习般若波罗蜜,为习何法?”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习般若波罗蜜,为习空法。”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我当作何等护?”

尔时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颇见是法可守护者不?”

释提桓因言:“不也,须菩提!我不见是法可守护者。”

须菩提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即是守护。所谓常不远离如所说般若波罗蜜行,是善男子、善女人,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远离般若波罗蜜。憍尸迦!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为欲护虚空。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汝能护梦、焰、影、响、幻、化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护。”

“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但自疲苦。憍尸迦!于汝意云何,能护佛所化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护。”

“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亦如是。憍尸迦!于汝意云何,能护法性、实际、如、不可思议性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护。”

“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亦如是。”

尔时释提桓因问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知见诸法如梦、如焰、如影、如响、如幻、如化?诸菩萨摩诃萨如所知见故,不念梦、不念是梦、不念用梦、不念我梦,焰、影、响、幻、化亦如是。”

须菩提言:“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念色、不念是色、不念用色、不念我色,是菩萨摩诃萨亦能不念梦、不念是梦、不念用梦、不念我梦。乃至化亦不念化、不念是化、不念用化、不念我化。受想行识亦如是。乃至一切智,不念一切智、不念是一切智、不念用一切智、不念我一切智,是菩萨摩诃萨亦能不念梦、不念是梦、不念用梦、不念我梦。乃至化亦如是。如是,憍尸迦!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如梦、如焰、如影、如响、如幻、如化。”

尔时佛神力故,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少光天乃至净居天,是一切诸天以天栴檀华遥散佛上,来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住一面。尔时四天王天、释提桓因及三十三天——梵天王乃至诸净居天——佛神力故,见东方千佛说法,亦如是相、如是名字,说是般若波罗蜜品。诸比丘皆字须菩提,问难般若波罗蜜品者皆字释提桓因。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各千佛现。

尔时佛告须菩提:“弥勒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亦当于是处说般若波罗蜜。贤劫中诸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亦当于是处说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弥勒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用何相、何因、何义说是般若波罗蜜义?”

佛告须菩提:“弥勒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色非常非无常’,当如是说法。‘色非苦非乐、色非我非无我、色非净非不净’,当如是说法。‘色非缚非解’,当如是说法。‘受想行识非常非无常’乃至‘非缚非解’,当如是说法。‘色非过去、色非未来、色非现在’,当如是说法。受想行识亦如是。色毕竟净,当如是说法。‘受想行识毕竟净’,当如是说法。乃至‘一切智毕竟净’,当如是说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色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色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云何受想行识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若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名色清净。受想行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名受想行识清净。复次,须菩提!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虚空不生不灭故清净。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复次,须菩提!色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受想行识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色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受想行识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如虚空不可污故,虚空清净。”

“世尊!云何如虚空不可污故,虚空清净?”

佛言:“虚空不可取故,虚空清净。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复次,须菩提!虚空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因虚空中二声出故。般若波罗蜜亦如虚空,可说故清净。须菩提!虚空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如虚空无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复次,如虚空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如虚空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如虚空无所得相,般若波罗蜜亦如虚空,无所得故清净。复次,须菩提!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一切法毕竟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般若波罗蜜,亲近正忆念者,终不病眼,耳鼻舌身亦终不病,身无形残亦不衰老,终不横死。无数百千万诸天——四天王天乃至净居诸天——悉随从听受。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诸天众会善男子、善女人为法师者在所说般若波罗蜜处皆悉来集。是善男子、善女人在大众中说是般若波罗蜜,得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福德。”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在诸天众前说是般若波罗蜜义,是善男子、善女人得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福德。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大珍宝。何等是大珍宝?是般若波罗蜜能拔地狱、畜生、饿鬼及人中贫穷,能与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能与四天王天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能与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广说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广说佛十力乃至一切智。从是中学,出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出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阿那婆迦天、得福天、广果天、无想天、阿浮诃那天、不热天、快见天、妙见天、阿迦尼吒天,虚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有想非无想处天。是法中学,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得辟支佛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名为大珍宝。珍宝波罗蜜中无有法可得,若生若灭、若垢若净、若取若舍。珍宝波罗蜜亦无有法若善若不善、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以是故,须菩提!是名无所得珍宝波罗蜜。须菩提!是珍宝波罗蜜无有法能染污。何以故?所用染法不可得故。须菩提!以是故,名无染珍宝波罗蜜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亦如是不知,亦如是不分别,亦如是不可得,亦如是不戏论,是为能修行般若波罗蜜,亦能礼觐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游诸佛刹,成就众生、净佛国土。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有力无非力,亦无受亦无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般若波罗蜜亦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不舍欲界不住欲界,不舍色界不住色界,不舍无色界不住无色界。是般若波罗蜜,不与檀那波罗蜜亦不舍,不与尸波罗蜜亦不舍,不与羼提波罗蜜亦不舍,不与毗梨耶波罗蜜亦不舍,不与禅那波罗蜜亦不舍,不与般若波罗蜜亦不舍。不与内空亦不舍,乃至不与无法有法空亦不舍。不与四念处亦不舍,乃至不与八圣道分亦不舍。不与佛十力亦不舍,乃至不与十八不共法亦不舍。不与须陀洹果亦不舍,乃至不与阿罗汉果亦不舍。不与辟支佛道亦不舍,乃至不与一切智亦不舍。是般若波罗蜜不与阿罗汉法、不舍凡人法,不与辟支佛法、不舍阿罗汉法,不与佛法、不舍辟支佛法。是般若波罗蜜亦不与无为法、不舍有为法。何以故?若有诸佛、若无诸佛,是诸法相常住不异。法相、法住、法位常住,不谬不失故。”

尔时诸天子虚空中立,发大音声,踊跃欢喜,以沤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而散佛上。作如是言:“我等于阎浮提见第二法轮转。”是中无量百千天子得无生法忍。

佛告须菩提:“是法轮转,非第一转、非第二转。是般若波罗蜜不为转、不为还故出,无法有法空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无法有法空故,般若波罗蜜不为转、不为还故出?”

佛言:“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乃至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相空。内空内空相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相空。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乃至八圣道分八圣道分相空。佛十力佛十力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须陀洹果须陀洹果相空,斯陀含果斯陀含果相空,阿那含果阿那含果相空,阿罗汉果阿罗汉果相空,辟支佛道辟支佛道相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相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是摩诃波罗蜜。何以故?虽一切法自性空,而诸菩萨摩诃萨因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法可得,转法轮亦无法可转,亦无法可还。是摩诃波罗蜜中亦无有法可见。何以故?是法不可得若转、若还,一切法毕竟不生故。何以故?是空相不能转、不能还,无相相不能转、不能还,无作相不能转、不能还。若能如是说般若波罗蜜,教照开示、分别显现、解释浅易,有能如是教者,是名清净说般若波罗蜜,亦无说者、亦无受者、亦无证者。若无说无受、无证亦无灭者,是说法中亦无毕定福田。”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遍叹品第四十四(丹百波罗蜜品)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边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如虚空无边故。”

“世尊!等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诸法等故。”

“世尊!离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毕竟空故。”

“世尊!不坏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

“世尊!无彼岸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无名无身故。”

“世尊!空种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入出息不可得故。”

“世尊!不可说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觉观不可得故。”

“世尊!无名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受想行识不可得故。”

“世尊!不去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来故。”

“世尊!无移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伏故。”

“世尊!尽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毕竟尽故。”

“世尊!不生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灭故。”

“世尊!不灭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生故。”

“世尊!无作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作者不可得故。”

“世尊!无知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知者不可得故。”

“世尊!不到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生死不可得故。”

“世尊!不失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失故。”

“世尊!梦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乃至梦中所见不可得故。”

“世尊!响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闻声者不可得故。”

“世尊!影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镜面不可得故。”

“世尊!焰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水流不可得故。”

“世尊!幻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术事不可得故。”

“世尊!不垢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诸烦恼不可得故。”

“世尊!无净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烦恼虚诳故。”

“世尊!不污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处不可得故。”

“世尊!不戏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戏论破故。”

“世尊!不念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念破故。”

“世尊!不动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法性常住故。”

“世尊!无染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知一切法无妄解故。”

“世尊!不起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无分别故。”

“世尊!寂灭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相不可得故。”

“世尊!无欲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欲不可得故。”

“世尊!无嗔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嗔恚不实故。”

“世尊!无痴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无明黑闇灭故。”

“世尊!无烦恼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分别忆想虚妄故。”

“世尊!无众生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众生无所有故。”

“世尊!无断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诸法不起故。”

“世尊!无二边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离二边故。”

“世尊!不坏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相离故。”

“世尊!不取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过声闻、辟支佛地故。”

“世尊!不分别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诸妄想不可得故。”

“世尊!无量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诸法量不可得故。”

“世尊!虚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无所有故。”

“世尊!无常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破坏故。”

“世尊!苦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苦恼相故。”

“世尊!无我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著故。”

“世尊!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

“世尊!无相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生故。”

“世尊!内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内法不可得故。”

“世尊!外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外法不可得故。”

“世尊!内外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内外法不可得故。”

“世尊!空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空空法不可得故。”

“世尊!大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

“世尊!第一义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涅槃不可得故。”

“世尊!有为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有为法不可得故。”

“世尊!无为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无为法不可得故。”

“世尊!毕竟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诸法毕竟不可得故。”

“世尊!无始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诸法无始,不可得故。”

“世尊!散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散法不可得故。”

“世尊!性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有为、无为性不可得故。”

“世尊!诸法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

“世尊!无所得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无所有故。”

“世尊!自相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诸法自相离故。世尊。无法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无法不可得故。”

“世尊!有法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有法不可得故。”

“世尊!无法有法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故。”

“世尊!念处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身、受、心、法不可得故。”

“世尊!正勤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善不善法不可得故。”

“世尊!如意足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四如意足不可得故。”

“世尊!根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五根不可得故。”

“世尊!力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五力不可得故。”

“世尊!觉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七觉分不可得故。”

“世尊!道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八圣道分不可得故。”

“世尊!无作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无作不可得故。”

“世尊!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空相不可得故。”

“世尊!无相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寂灭相不可得故。”

“世尊!背舍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八背舍不可得故。”

“世尊!定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九次第定不可得故。”

“世尊!檀那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悭贪不可得故。”

“世尊!尸罗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破戒不可得故。”

“世尊!羼提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忍不忍不可得故。”

“世尊!毗梨耶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懈怠精进不可得故。”

“世尊!禅那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定乱不可得故。”

“世尊!般若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痴慧不可得故。”

“世尊!十力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伏故。”

“世尊!四无所畏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道种智不没故。”

“世尊!无碍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无障无碍故。”

“世尊!佛法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过一切法故。”

“世尊!如实说者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语如实故。”

“世尊!自然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一切法中自在故。”

“世尊!佛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知一切法一切种智故。”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二

猜你喜欢
  佛学会应注重于学·太虚
  身命观与人生观·太虚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佚名
  大阳延禅师·惠洪
  俱舍论疏 第十七卷·法宝
  卷第十四·道宣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佚名
  佛藏经嘱累品第十·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二卷·佚名
  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四十三·志磐
  卷六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第一百九十六·佚名
  补陀洛迦山传全文·盛熙明
  卷四百六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临湖·姚茂良

    〔末上〕翠影遮残杨柳月。和风吹断藕花香。玻璃千里笙歌沸。天上人间锦绣乡。自家秦府中院子。昨爷分付。着俺打点湖船。要游西湖。不免往钱塘门外去唤张胡船。不争三五步。咫尺是他家。〔叫介丑上〕画船荡桨载落花

  • 卷十五·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五目録山水类题王立本山水图【明贝琼】题马文壁画【明贝琼二首】题苏明远画【明贝琼】题虞鲁瞻山水【明贝琼】题章东孟山水【明刘堧】徐子修画山水歌【明袁凯】题吴尚书山水图【明杨

  • ○庄廷鑨之狱·佚名

    明相国乌程朱文恪公,尝著《明史》,举大经大法者革之,已刊行于世,未刊者为《列朝诸臣传》。国变后,朱氏家中落,以藁本质千金于庄廷鑨。廷家故富,因窜名己作,刻之。补崇祯一朝事,中多指斥昭代语。岁癸卯,归安知县吴之荣罢官,谋以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四·佚名

    嘉靖三十一年四月癸丑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邬景和代 改直隶河间府知府尹耕为河南按察司兵备佥事仍予四品服俸令其管领民兵耕自知州赵废数月中选兵部员外郎中知府尝为给事中李幼滋所劾至是吏部希大学士严嵩旨复称其知

  • 卷之一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三一 惜花诗·周作人

    在旧日记中找出抄存鲁迅旧诗四首,系辛丑(一九〇一)年春天所作,题曰“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元韵”。藏春园主人不知其真姓名,原作载当时的海上文社日录上,大抵是流寓文士,大家结社征诗,以日录(或是什么报的附张吧)为机关报,鲁

  • 项忠传·张廷玉

    项忠,字荩臣,嘉兴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部主事职,晋升为员外郎。跟随明英宗北征瓦剌,兵败被俘。瓦剌人命令项忠养马,项忠乘敌军不注意挟持二匹马往南奔逃。马跑不动了,项忠弃马,光脚徒步走了七天七夜,才到达宣府

  • 卷九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九十一歌颂三十一【词臣二十三】万夀诗【五言律十首】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何应鳌四海昇平日千祥会集时皇图绵宝历帝祚永鸿禧甲子周方始贞元运在兹【微臣】欣拜手天保拟陈词【其

  • 卷十 十之一·孔颖达

    ◎南有嘉鱼之什诂训传第十七陆曰:自此至《菁菁者莪》六篇,并亡篇三,是成王、周公之小雅。成王有雅名,公有雅德,二人协佐,以致太平,故亦并为正也。《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太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也。乐得贤者,与共立于朝,相

  • 卷九二·邱濬

    ▲历象之法(上) 《易贲》之彖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程颐曰:“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 臣按:日月星辰,象之悬于天者也;寒暑阴阳,气之运于天者也。日月星辰

  • 提要·吕柟

    【臣】等谨案张子抄释六卷明吕柟撰是编摘録张子之书以西铭东铭为冠次正十九篇次经学理窟十一篇次语録次文集而终以行状亦每条各附以释如周子抄释之例首有嘉靖辛丑柟自序称张子书存者止二铭正防理窟语録文集而文集又

  • 卷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十六王制太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天子斋戒受谏此言天子受谏之事也恶犹忌也太史典守礼法国有大事则豫执简策记载所当行之礼仪及所当行之讳恶奉而进之天子天子必斋戒以受其所教诏焉案大史为礼官

  • 卷三十·佚名

    △佛不思议法品第二十八之一尔时诸菩萨大会中。有诸菩萨。作如是念。诸佛刹土不可思议。诸佛净愿不可思议。诸佛种姓不可思议。诸佛出世不可思议。诸佛法身不可思议。诸佛音声不可思议。诸佛智慧不可思议。诸佛神力自

  • 知识青年僧的出路·太虚

    ──三十五年一月作──近来就学于各佛学院及各级学校的知识青年僧渐渐多起来,而内撞寺僧昏腐顽固的壁,外撞国人轻蔑欺虐的壁,深深感觉得退无可退,进无可进,进退维谷了。但中国的国家社会深深地陷在贪官恶吏土豪劣绅(另一群

  • 积斋集·程端学

    元代诗文别集。5卷。程端学撰。《积斋集》久已亡佚不传,原本卷数也难于考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程端学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积斋集》5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诗赋(顺序是:赋、五七言古

  • 证治汇补·李用粹

    杂病专著。八卷。清李用粹撰。刊行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李用粹,字修之,号惺庵。生卒年代不详。上海人。后因家传而通医,为清代医学家。除本书外,另有《归德堂医案》,由弟子唐玉书整理成书。本书列八门,分八卷。

  • 吴社编·王穉登

    笔记。明王穉登著。一卷。王曾长期居住吴中,是书专记吴中里社赛神之“会”。自序云:“吴风淫靡,喜讹尚怪,轻人道而重鬼神,舍医药而崇巫觋,毁宗庙而建淫祠,黜祖祢而尊野厉。呜呼!弊也久矣。”“每春夏之交,妄言神降”,

  •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佚名

    婆薮盘豆菩萨造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天亲菩萨,明修五念门,得生安乐国土,见阿弥陀佛。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作愿。四者观察。五者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