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宝塔功德品第三之二

尔时帝释天主复白佛言:希有世尊,菩萨摩诃萨。为回向故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不以高心而生取相。佛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受持读诵自所宣说。或令他说如说修行者,是人以其功德力故。若入军阵无所怯惧。勇猛坚固胜伏他军。乃至行住坐卧皆得吉祥。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者,是人於一切处。若行若止或遇刀杖等难。於彼人身无所伤害。乃至将失寿命不生怖畏。何以故?此般若波罗蜜多是广大明。此般若波罗蜜多是无量明。此般若波罗蜜多是无上明。此般若波罗蜜多是无等明。此般若波罗蜜多是无等等明。若善男子善女人修学如是明者,不念自恶不念他恶不念自他恶。憍尸迦当知。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者,於现世中获是功德。又复菩萨摩诃萨学是明者,即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一切智智。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即能观达一切众生种种心行。所言一切智智者谓诸明法。菩萨摩诃萨是中学者,无有少法而不能入。无有少法不能了知。无有少法不能证悟。是故得名一切智智。

复次憍尸迦。若有人能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供养受持。若自读诵或复转劝他人。乃至为人解说其义。是人不为一切人非人等伺得其便。诸佛菩萨常所护念。唯除过去诸业报应。憍尸迦。譬如大菩提场及菩提树周匝方隅。若人非人乃至傍生异类。皆不能入亦不能祝不能破坏作其过恶。何以故?所有过去未来现在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皆於是处证佛菩提。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若人非人不得其便。不能破坏出其过恶。何以故?若供养此般若波罗蜜多经处。随其方地即同造诸宝塔尊重供养瞻礼称赞憍尸迦当知。此般若波罗蜜多。於现世中有是功德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经尊重恭敬。置诸妙华烧香涂香末香及诸华鬘。乃至诸妙幡盖燃诸油灯。作如是等种种供养。

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般涅盘後。收取舍利起妙宝塔。尊重恭敬瞻礼称赞。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作如是等种种供养。彼善男子善女人所获福德。与前福德何者为多。佛言:憍尸迦。我今问汝随汝意说。於意云何。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当学何法得如是身。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一切智智。是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修学般若波罗蜜多法故。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一切智智。佛言憍尸迦。是故当知。佛不以是身故得如来果。以成就一切智智故得成如来。当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有一切智智。从般若波罗蜜多生。复从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生如来身。是故此身与一切智智而为依止。由一切智智为所依故即得佛身即得法身得僧伽身。是故一切众生。於如来身得瞻礼供养。乃至般涅盘後以佛舍利起塔供养。憍尸迦。彼善男子善女人。虽复如是起塔供养如来舍利。不如有人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经尊重恭敬。以香华灯涂幢幡宝盖种种供养。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供养此般若波罗蜜多者,是即供养一切智智。是故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供养一切智智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常当书写尊敬受持作诸供养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若阎浮提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不能书写受持读诵。不自宣说不令他说。又复不能以诸香华幢幡宝盖尊敬供养。世尊,如是等人失大善利。不能成就广大果报。佛告帝释天主言:憍尸迦。於汝意云何。阎浮提中有几所人。於佛法僧得不坏信。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人於佛法僧。得不坏信者其数甚少。佛言憍尸迦。如是如是,阎浮提人。少有能於佛法僧宝得不坏信。若於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及缘觉果。其所证者,而亦甚少。於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已发者能住不退。若现发者勇猛精进。若未发者当能发起。如是等人转复甚少。又复阎浮提人。少能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善住相应。少能於此般若波罗蜜多依法修行。少能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心不退转住菩萨地。少能於此般若波罗蜜多。修行趣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憍尸迦。若有能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听受读诵。自所宣说。或令他说如说修行。乃至尊重恭敬。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种种供养者,当知皆是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住不退转菩萨地者,

又复憍尸迦。此阎浮提中有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道。於汝意云何。憍尸迦。汝今当知。虽复有如是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於其中间若一若二住不退转地。何以故?此阎浮提有诸众生起下劣心生下劣想。智慧信解亦复下劣。是故起劣精进。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难得想。不能起求而生懈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成就最上乐者,是故应当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猛利心听受读诵。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应作是念。此般若波罗蜜多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往昔修菩萨行时亦如是学。我今亦学是般若波罗蜜多。此般若波罗蜜多是我所师。憍尸迦。若佛住世若涅盘後。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依止此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般涅盘後。以佛舍利造俱胝数七宝妙塔。是人乃至尽寿已来。以香华灯涂幢幡宝盖诸妙衣服。作如是等种种供养。又复尊重瞻礼称赞。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供养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趣求大菩提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自当受持读诵记念。复为他人广说流布。普令众生得大善利。使其正法久住世间。以是因缘佛眼不断正法不灭。而诸菩萨摩诃萨众。各各受持宣布演说。即得法眼不坏不灭。又复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经。置清净处生尊重心。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作如是等种种供养。憍尸迦当知。此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复次憍尸迦。如前所说俱胝宝塔。且置是数。假使有人以佛舍利造七宝塔满阎浮提。是人乃至尽寿已来。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作如是等种种供养。又复尊重瞻礼称赞。憍尸迦。於汝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趣求大菩提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自当受持读诵记念。复为他人广说流布。普令众生得大善利。使其正法久住世间。以是因缘佛眼不断正法不灭。而诸菩萨摩诃萨众。各各受持宣布演说。即得法眼不坏不灭。又复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经。置清净处生尊重心。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作如是等种种供养。憍尸迦。当知此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如前所说造七宝塔满阎浮提。且置是数。假使有人以佛舍利造七宝塔满四大洲。是人乃至尽寿已来。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作如是等种种供养。又复尊重瞻礼称赞。憍尸迦。於汝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趣求大菩提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自当受持读诵记念。复为他人广说流布。普令众生得大善利。使其正法久住世间。以是因缘佛眼不断正法不灭。而诸菩萨摩诃萨众。各各受持宣布演说。即得法眼不坏不灭。又复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经。置清净处生尊重心。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作如是等种种供养。憍尸迦当知。此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如前所说造七宝塔满四大洲。且置是数。憍尸迦。假使有人以佛舍利造七宝塔满小千世界。是人乃至尽寿已来。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作如是等种种供养。又复尊重瞻礼称赞。憍尸迦。於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趣求大菩提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自当受持读诵记念。复为他人广说流布。普令众生得大善利。使其正法久住世间。以是因缘佛眼不断正法不灭。而诸菩萨摩诃萨众。各各受持宣布演说。即得法眼不坏不灭。又复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经置清净处。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作如是等种种供养。憍尸迦当知。此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如前所说造七宝塔满小千世界。且置是数。憍尸迦。假使有人以佛舍利造七宝塔满中千世界。是人乃至尽寿已来。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作如是等种种供养。又复尊重瞻礼称赞。憍尸迦。於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趣求大菩提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自当受持读诵记念。复为他人广说流布。普令众生得大善利。使其正法久住世间。以是因缘佛眼不断正法不灭。而诸菩萨摩诃萨众各各受持。即得法眼不坏不灭。又复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经置清净处。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作如是等种种供养。憍尸迦当知。此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如前所说造七宝塔满中千世界。且置是数。憍尸迦。假使有人以佛舍利造七宝塔满三千大千世界。是人乃至尽寿已来。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作如是等种种供养。又复尊重瞻礼称赞。憍尸迦。於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趣求大菩提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自当受持读诵记念。复为他人广说流布。普令众生得大善利。使其正法久住世间。以是因缘佛眼不断正法不灭。而诸菩萨摩诃萨众各各受持。即得法眼不坏不灭。又复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经置清净处。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作如是等种种供养。憍尸迦。当知此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如前所说造七宝塔。满三千大千世界。且置是数。憍尸迦。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各各以佛舍利造七宝塔。若住一劫若减一劫。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乃至种种伎乐歌舞。作如是等广大供养。又复尊重瞻礼称赞。憍尸迦。於汝意云何。彼诸众生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欲趣求大菩提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自当受持读诵记念。复为他人广说流布。使其正法久住世间。以是因缘佛眼不断正法不灭。而诸菩萨摩诃萨众各各受持。即得法眼不坏不灭。又复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经置清净处。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作如是等种种供养。憍尸迦当知。此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佛说。若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经尊重供养者,当知是人即同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了诸佛智。即同於彼一切世界广作最极无边供养。世尊,如佛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数量。我今复置是数。世尊,假使如彼兢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而彼世界满中众生。一一众生各各以佛舍利起七宝塔。若住一劫若减一劫。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乃至种种伎乐歌舞。如是供养。又复尊重瞻礼称赞。世尊,彼诸众生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为欲趣求大菩提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自当受持读诵记念。复为他人广说流布。普令众生得大善利。使其正法久住世间。以是因缘佛眼不断正法不灭。而诸菩萨摩诃萨众各各受持。即得法眼不坏不灭。又复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经置清净处。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上妙衣服。如是等种种供养。

尔时世尊告帝释天主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能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经尊重供养者,当知是人所获福德无量无数。无有边际无等无比。乃至其福不可思议。何以故?当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一切智。从般若波罗蜜多生。复从一切智生如来身。憍尸迦。是故当知。若人以佛舍利起塔供养。与彼受持读诵尊重供养般若波罗蜜多经者,所作福行所获功德。较量是数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千俱胝分。百千俱胝分。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不及其一。数分算分。及譬喻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不及其一。

尔时先从帝释天主同来会者,四十千天子众。俱白帝释天主言:今当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受持读诵记念思惟如说修行是时世尊,即告帝释天主言:憍尸迦。如诸天言:汝当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受持读诵记念思惟如说修行。何以故?憍尸迦。若阿修罗与彼三十三天子众共相斗战。是时汝当思念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彼阿修罗即当退屈而自隐没。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此般若波罗蜜多。是广大明。此般若波罗蜜多。是无量明。是无上明。是最胜明。是无等明。是无等等明。

尔时佛告帝释天主言:如是如是,憍尸迦。此般若波罗蜜多。是广大明。是无量明。是无上明。是最胜明。是无等明。是无等等明。何以故?所有过去未来现在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从是大明所出生故。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学是大明得成就故。乃至无量无数三千大千世界诸佛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多广大明故而得成就。憍尸迦当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般若波罗蜜多中来。所有十善法。因是大明故出现於世。四禅定分。四无量分。四无色定分。五神通分。三十七菩提分。如是等法皆因是大明故出现於世。如是略说。乃至八万四千法蕴。皆从般若波罗蜜多广大明句所出生故。所有佛智。自然智。不思议智。亦复由此大明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出世时。彼诸菩萨摩诃萨众出现世间。从先所闻般若波罗蜜多。出生种种善巧方便。悲愍世间诸众生故为作利益。是故十善法。四禅定分。四无量分。四无色定分。五神通分。三十七菩提分。如是等法出现世间开示众生。憍尸迦。譬如月不出时众星出现。如其力势光照世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出世时。所有正法亦不隐灭。何以故?若诸法行。若平等行。若诸善行。一一皆从诸菩萨摩诃萨所出生故。於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中随顺而转。是诸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当知皆从般若波罗蜜多生。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书写供养受持读诵记念思惟如说修行者,是人以是缘故。於现世中得大利益。

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是人於现世中当得何所利益。佛言:憍尸迦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不为诸毒损伤其命。不为火焚不为水溺。不遭刀剑杖苦乃至不为他力损伤其命。又复不为王法所加。设有是难。若能诵念般若波罗蜜多者即得解脱。又复憍尸迦。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多者,若诣国王及其王子王大臣所。时彼国王王大臣等见已欢喜。随其所欲一切如意。何以故?憍尸迦。此般若波罗蜜多。於一切众生是大慈心行。大慈行。是大悲心行大悲行。又复憍尸迦。受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者,於一切处不为一切虎狼虫兽所能伤害。乃至人非人等。伺求短者不得其便。唯除先业定应受者,

尔时有诸外道。於彼法中久出家者,数满百人来入会中。於佛世尊欲生恼乱是时帝释天主。远见此人渐近佛会。即时天主观察彼心。知其所欲而作是念。此诸外道今来佛会欲生恼乱。

我先从佛所受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宜应诵念。帝释天主作是思惟已,即诵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诸外道既入会中远见世尊,是时各各右绕世尊已,即离佛会复道而还尔时尊者舍利子,即作是念。云何此诸外道来入会中。向佛世尊右绕而退。是时世尊,知舍利子心所思念。即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当知彼诸外道。於彼法中而各出家。今来佛会欲生破坏违诤损恼。帝释天主以诵般若波罗蜜多故。彼诸外道自生惭退。舍利子,是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有大威力。能除一切外道邪恶。

尔时复有诸恶魔众咸作是念。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与其四众并欲色界诸天子等而共集会。彼佛世尊与诸菩萨摩诃萨。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我等今者宜应往彼。时诸魔众。作是念已即化四兵。种种庄严诣於佛所。

是时帝释天主。见是四兵严整妙好来入佛会。即作是念。此四兵众庄严殊丽。非彼频婆娑罗王之所有。亦非胜军大王所有。又非诸馀国王所有。亦复非其长者子有。此即是彼诸恶魔众化现故尔。何以故?彼诸魔众。於长夜中违背佛法。伺求其短欲生破坏。我今宜应诵佛所受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帝释天主作是念已,即诵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彼诸魔众。即时各各摄其化现复道而还。尔时三十三天子众。即於会中。化现无数天曼陀罗华等种种妙华散於佛上。其所散华住虚空中。时诸天子众散妙华已作如是言:愿此般若波罗蜜多正法久住世间。与阎浮提众生作大利益。发是言已重复散华。散已又言:唯愿一切众生。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宣布演说如说修行。一切魔及魔天人与非人。伺求短者不得其便。普令众生善根具足。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若有人能於此般若波罗蜜多随喜听受者,当知是人已曾供养过去诸佛。何况受持读诵记念思惟。转为他人解说其义。如其所说依法修学。如所修行成就相应。何以故?诸佛一切智。皆於般若波罗蜜多法中求。从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世尊,譬如有人欲求妙宝须入大海勤苦而求。方获无价诸妙珍宝。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一切智宝亦复如是,当於般若波罗蜜多大海中求。佛告帝释天主言:如是如是,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一切智宝。若欲求者,当於般若波罗蜜多大法海中勤苦而求。如是求者皆得如意。

猜你喜欢
  卷第六·佚名
  翠岩古雪禅师语录序·佚名
  卷二百五十六·佚名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第二十七章 青铜殿祭·佚名
  中国之佛教·太虚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
  第十三品 无量分别·佚名
  答毗陵陈居士问(四则)·太虚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讲录·太虚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七卷·圆照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二上·远门净柱
  第二十卷·佚名
  卷之二十八·纪荫
  名僧传目录·宝唱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775_1 【宜春郡城闻猿】崔江   怨抱霜枝向月啼,数声清绕郡城低。   那堪日夜有云雨,便似巫山与建溪。   卷775_2 【谪宜阳到荆渚】李伉   汉江江水水连天,被谪宜阳路几千。   为问野人山鸟语,问予

  • ●例言·沈德潜

      康衢击壤,肇开声诗。上自陶唐,下暨秦代,韵语可采者,或取正史,或裁诸子,杂录古逸,冠于汉京,穷诗之源也。诗纪备详,兹择其尤雅者。  风骚即息,汉人代兴,五言为标准矣。就五言中,较然两体。苏李赠答、无名氏十九首,古诗体也。庐

  • 卷227 ·佚名

    陆游 秋雨排闷十韵 今夏久无雨,从秋却少晴。 空蒙迷远望,萧瑟送寒声。 衣润香偏著,书蒸蠹欲生。 坏檐闻瓦堕,涨水见堤平。 沟溢池鱼出,天低塞雁征。 萤飞明闇庑,蛙闹杂疏更。 药醭时须焙,舟

  • 卷二十三·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二十三怀信怀信,元和间僧。诗一首。 【(《全唐诗》无怀信诗)】题桂林七星岩栖霞洞诗 【题拟】石古苔痕厚,岩深日影悠。参禅因久坐,老佛总无愁。 【见桂林市文物管理局编《桂林石刻》第一册。】 权德舆石塘路

  • 卷四·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瀛奎律髓卷四      元 方回 编庭宇类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读禹贡周官史记所纪不如读此所选诗亦不出户而知天下之意也五言【四十二首】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邨作  宋之问候晓踰闽障乘春望越台

  • 列传第九 李密·欧阳修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曾祖弼,魏司徒,赐姓徒何氏,入周为太师、魏国公。祖曜,邢国公。父宽,隋上柱国、蒲山郡公。遂家长安。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以廕为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额锐

  • 卷九十六·列传第三十四·脱脱

        黄久约 李晏 李仲略 李愈 王贲 许安仁 梁襄 路伯达   黄久约,字弥大,东平须城人也。曾祖孝绰有隐德,号“潜山先生”。父胜,通判济州。母刘氏,尚书右丞长言之妹,一夕梦鼠衔明珠,寤而久约生,岁实在子也。擢进

  • 卷之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长沙宣武王萧懿传·李延寿

    长沙宣武王萧懿,字元达,是梁文帝的长子。他从小就有美誉,出仕任齐安南邵陵王的行参军。承袭爵位为临湘县侯。历任晋陵太守,以美政而得到当时人的称赞。永明末年,任梁、南秦二州刺史,加都督。当年,魏军入侵汉中,进而围困南郑。

  • 纲鉴易知录卷十七·吴楚材

    汉纪孝宣皇帝纲 庚午,三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还居幕南塞下。目 上幸甘泉,郊泰畤。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上还,单于就邸长安,置酒建章宫飨赐之。二月,遣归国。单于请居光禄塞下,自是乌孙以西至安息诸国近匈奴者,咸尊汉矣

  • 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第十三·晏婴

    田桓子见晏子独立于墙阴,曰:“子何为独立而不忧?何不求四乡之学士可者而与坐?”晏子曰:“共立似君子,出言而非也。婴恶得学士之可者而与之坐?且君子之难得也,若美山然,名山既多矣,松柏既茂矣,望之相相然,尽目力不知厌,而世有所美焉

  • 胡子衡齐卷四·胡直

      泰和胡直正甫譔  征孔上  弟子曰:弟子窥测灵则,而知尧舜之执中、文王之顺则、孔子之不踰矩,皆不越瞬盻而髣佛其都矣。虽然,孔子之身通乎上下,学不知取衷孔子,是犹操弓而不知正鹄之为的也,运毂而不知周行之为趋也,则学

  • 春秋经传辨疑卷下·童品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成公三年】  胡氏曰宋卫未曷爲而称爵也背殡越境以吉礼从金革之事也故讥之窃恐未必其然诸侯未逾年则称子是固然矣盖君卒之年犹旧君之年也明年则新君之年耳故诸侯未逾年而不改元不称

  • 开春论第一·吕不韦

    开春原文: 一曰: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时雨降,则草木育矣。饮食居处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以此言物

  • 卷二百七十·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十九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身界清净。身界清净故五根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身界清净。若五根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清净。触

  • 佛法之原理修学及其建立·太虚

    ──十九年十月在四川遂宁公园讲──此次因朝峨山,道经贵县,承赵参谋长、马参谋长、臧县长、暨各参谋与诸山长老之挽留,得参观贵县市政之整齐,建设之完备,文化之发达,人民之康乐,觉贵县不特为全川数一数二之县区,虽江、浙等省

  • 证治要诀类方·戴思恭

    医方著作。四卷。明·戴元礼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443年。作者取其《证治要诀》中各门病症所引诸方,分为汤、饮、散、丸、丹、膏六类编成此书。卷一为汤类,卷二为饮类,卷三为散类,卷四为丸、丹、膏类。简要地说明所列

  • 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

    清谷应泰撰。80卷。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作者 博采张岱《石匮藏书》、谈迁《国榷》及各种私家野史,综合史料、汇列专题,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撰成,记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近300年明之史事。此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