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五七)梵志品黄芦园经第六(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鞞兰若。在黄芦园中。

尔时。鞞兰若梵志年耆宿老。寿将欲过。命垂至尽。年百二十。拄杖而行。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当在佛前倚杖而立。白曰。瞿昙。我闻沙门瞿昙年幼极少。新出家学。若有名德沙门梵志亲自来诣。而不礼敬。亦不尊重。不从坐起。不请令坐。瞿昙。此事大为不可。

世尊告曰。梵志。我初不见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谓自来诣。能令如来礼敬尊重。而从坐起。请令坐者。梵志。若有来诣。欲令如来礼敬尊重。而从坐起。请令坐者。彼人必当头破七分。

梵志复白。瞿昙无味。

世尊告曰。梵志。有事令我无味。然不如汝言。若有色味.声味.香味.触味者。彼如来断智绝灭拔根终不复生。是谓有事令我无味。然不如汝言。

梵志复白。瞿昙无恐怖。

世尊告曰。梵志。有事令我无恐怖。然不如汝言。若有色恐怖。声.香.味.触恐怖者。彼如来断智绝灭拔根终不复生。是谓有事令我无恐怖。然不如汝言。

梵志复白。瞿昙不入胎。

世尊告曰。梵志。有事令我不入胎。然不如汝言。若有沙门.梵志当来胎床。断智绝灭拔根终不复生者。我说彼不入胎。如来当来胎床。断智绝灭拔根终不复生。是故令我不入胎。是谓有事令我不入胎。然不如汝言。

梵志。我于此众生无明来。无明乐。无明覆。无明卵之所裹。我先观法。我于众生为最第一。犹鸡生卵。或十或十二。随时念。随时覆。随时暖。随时拥护。彼于其后。鸡设放逸。于中有鸡子。或以口嘴。或以足爪。啄破其卵。安隐自出。彼于鸡子为最第一。我亦如是。于此众生无明来。无明乐.无明覆。无明卵之所裹。我先观法。我于众生为最第一。

梵志。我持蒿草往诣觉树。布草树下。敷尼师檀。结加趺坐。不破正坐。要至漏尽。我不破正坐。要至漏尽。我正坐已。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逮初禅成就游。是谓我尔时获第一增上心。即于现法得安乐居。易不难得。乐住无怖。安隐快乐。令升涅槃。复次。梵志。我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逮第二禅成就游。是谓我尔时获第二增上心。即于现法得安乐居。易不难得。乐住无怖。安隐快乐。令升涅槃。

复次。梵志。我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逮第三禅成就游。是谓我尔时获第三增上心。即于现法得安乐居。易不难得。乐住无怖。安隐快乐。令升涅槃。复次。梵志。我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逮第四禅成就游。是谓我尔时获第四增上心。即于现法得安乐居。易不难得。乐住无怖。安隐快乐。令升涅槃。

复次。梵志。我已得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觉忆宿命智通作证。我有行有相貌。忆本无量昔所经历。谓一生.二生.百生.千生.成劫.败劫.无量成败劫。彼众生名某。彼昔更历。我曾生彼。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饮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讫。此死生彼。彼死生此。我生在此。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饮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讫。是谓我尔时初夜得此第一明达。以本无放逸。乐住远离。修行精勤。谓无智灭而智生。闇坏而明成。无明灭而明生。谓忆宿命智作证明达。

复次。梵志。我已得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学于生死智通作证。我以清净天眼出过于人。见此众生死时生时。好色恶色。妙与不妙。往来善处及不善处。随此众生之所作业。见其如真。若此众生成就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圣人。邪见。成就邪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此众生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不诽谤圣人。正见。成就正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升善处。上生天中。是谓我尔时中夜得此第二明达。以本无放逸。乐住远离。修行精勤。谓无智灭而智生。闇坏而明成。无明灭而明生。谓生死智作证明达。

复次。梵志。我已得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学于漏尽智通作证。我知此苦如真。知此苦习。知此苦灭。知此苦灭道如真。知此漏如真。知此漏习。知此漏灭。知此漏灭道如真。我如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是谓我尔时后夜得此第三明达。以本无放逸。乐住远离。修行精勤。谓无智灭而智生。闇坏而明成。无明灭而明生。谓漏尽智作证明达。

复次。梵志。若有正说而说不痴法。众生生世。一切众生最胜。不为苦乐所覆。当知正说者即是我也。所以者何。我说不痴法。众生生世。一切众生最胜。不为苦乐所覆。

于是。鞞兰若梵志即便舍杖。稽首佛足。白世尊曰。世尊为第一。世尊为大。世尊为最。世尊为胜。世尊为等。世尊为不等。世尊无与等等。世尊无障。世尊无障人。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鞞兰若梵志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黄芦园经第六竟(千六百二字)。

(一五八)中阿含梵志品头那经第七(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头那梵志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世尊问曰。头那。若有问汝是梵志耶。汝梵志汝自称说。

梵志头那答曰。瞿昙。若有正称说梵志者。为父母所举。受生清净。乃至七世父母不绝种族。生生无恶。博闻总持。诵过四典经。深达因.缘.正.文.戏五句说。瞿昙。正称说梵志者。即是我也。所以者何。我为父母所举。受生清净。乃至七世父母不绝种族。生生无恶。博闻总持。诵过四典经。深达因.缘.正.文.戏五句说。

世尊告曰。头那。我今问汝。随所解答。头那。于意云何。若昔有梵志寿终命过。诵持经书。流布经书。诵习典经。所谓夜吒.婆摩.婆摩提婆.毗奢蜜哆逻.夜陀揵尼.应疑罗娑.婆私吒.迦叶.婆罗婆.婆和。谓此施设五种梵志。有梵志犹如梵。有梵志似如天。有梵志不越界。有梵志越界。有梵志旃茶罗第五。头那。此五种梵志。汝为似谁。

头那白曰。瞿昙略说此义。不广分别。我不能知。唯愿沙门瞿昙善说。令我知义。

世尊告曰。头那。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广分别说。

头那白曰。唯然。瞿昙。头那梵志受教而听。

佛言。头那。云何梵志犹如梵耶。若有梵志为父母所举。受生清净。乃至七世父母不绝种族。生生无恶。彼四十八年行童子梵行。欲得经书。诵习典经。彼得经书。诵习典经已。为供养师求乞财物。如法。非不如法。云何不如法。非田作。非治生。非书。非算。非数。非印。非手笔。非文章。非经。非诗。非以刀杖。非王从事。如法求乞。求乞财物供养于师。布施财物已。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头那。如是梵志犹如梵也。

头那。云何梵志似如天耶。若有梵志为父母所举。受生清净。乃至七世父母不绝种族。生生无恶。彼四十八年行童子梵行。欲得经书。诵习典经。彼得经书。诵习典经已。为供养师求乞财物。如法。非不如法。云何不如法。非田作。非治生。非书。非算。非数。非印。非手笔。非文章。非经。非诗。非以刀杖。非王从事。如法求乞。求乞财物供养于师。布施财物已。行身妙行。口.意妙行。行身妙行。口.意妙行已。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升善处。上生天中。头那。如是梵志似如天也。

头那。云何梵志不越界耶。若有梵志为父母所举。受生清净。乃至七世父母不绝种族。生生无恶。彼四十八年行童子梵行。欲得经书。诵习典经。彼得经书。诵习典经已。为供养师求乞财物。如法。非不如法。云何不如法。非田作。非治生。非书。非算。非数。非印。非手笔。非文章。非经。非诗。非以刀杖。非王从事。如法求乞。求乞财物供养于师。布施财物已。为自求妻。如法。非不如法。云何不如法。梵志不如是。意向梵志女。令更相爱。相摄合会。彼趣梵志女。非不梵志女。亦非刹利女。不怀妊。不产生。头那。以何等故梵志非趣怀妊。莫令彼男及以女人名不净淫。是故梵志非趣怀妊。头那。以何等故梵志非趣产生。莫令彼男及以女人名不净恚。是故梵志不趣产生。头那。彼所趣向。不为财物。不为憍慠。不为庄严。不为珓饰。但为子故。彼生子已。若有故梵志要誓处所界障。住彼.持彼。不越于彼。头那。如是梵志不越界也。

头那。云何梵志为越界耶。若有梵志为父母所举。受生清净。乃至七世父母不绝种族。生生无恶。彼四十八年行童子梵行。欲得经书。诵习典经。彼得经书。诵习典经已。为供养师求乞财物。如法。非不如法。云何不如法。非田作。非治生。非书。非算。非数。非印。非手笔。非文章。非经。非诗。非以刀杖。非王从事。如法求乞。求乞财物供养于师。布施财物已。为自求妻。如法。非不如法。云何不如法。梵志不如是。意向梵志女。令更相爱。相摄合会。彼趣梵志女。非不梵志女。亦非刹利女。不怀妊。不产生。头那。以何等故梵志不趣怀妊。莫令彼男及以女人名不净淫。是故梵志不趣怀妊。头那。以何等故梵志不趣产生。莫令彼男及以女人名不净恚。是故梵志不趣产生。头那。彼所趣向。不为财物。不为憍慠。不为庄严。不为珓饰。但为子故。彼生子已。若有故梵志要誓处所界障。不住止彼。不受持彼。便越于彼。头那。如是梵志名越界也。

头那。云何梵志梵志旃茶罗。若有梵志为父母所举。受生清净。乃至七世父母不绝种族。生生无恶。彼四十八年行童子梵行。欲得经书。诵习典经。彼得经书。诵习典经已。为供养师求乞财物。如法。非不如法。云何不如法。非田作。非治生。非书。非算。非数。非印。非手笔。非文章。非经。非诗。非以刀杖。非王从事。如法求乞。求乞财物供养于师。布施财物已。为自求妻。如法。非不如法。云何不如法。梵志不如是。意向梵志女。令更相爱。相摄合会。趣彼梵志女。非不梵志女。亦不刹利女。不怀妊。不产生。头那。以何等故梵志不趣怀妊。莫令彼男及以女人名不净淫。是故梵志不趣怀妊。头那。以何等故梵志不趣产生。莫令彼男及以女人名不净恚。是故梵志不趣产生。头那。彼所趣向。不为财物。不为憍慠。不为庄严。不为珓饰。但为子故。彼生子已。作王相应事.贼相应事.邪道相应事。作如是说。梵志应作一切事。梵志不以此染著。亦不秽污。犹若如火。净亦烧。不净亦烧。梵志不应作一切事。梵志不以此染著。亦不秽污。头那。如是梵志梵志旃茶罗。头那。此五种梵志。汝为似谁。

头那白曰。瞿昙。说此最后梵志旃茶罗者。我尚不及。况复余耶。世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头那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头那经第七竟(千八百五十字)。

(一五九)中阿含梵志品阿伽罗诃那经第八(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阿伽罗诃那梵志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瞿昙。欲有所问。听乃敢陈。

世尊告曰。恣汝所问。

梵志即便问曰。瞿昙。梵志经典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梵志经典依于人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人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人依稻麦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稻麦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稻麦依地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地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地依水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水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水依风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风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风依空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空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空无所依。但因日月。故有虚空。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日月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日月依于四王天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四王天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四王天依三十三天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三十三天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三十三天依[火*僉]摩天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火*僉]摩天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火*僉]摩天依兜瑟哆天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兜瑟哆天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兜瑟哆天依化乐天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化乐天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化乐天依他化乐天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他化乐天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他化乐天依梵世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梵世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梵世依于大梵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大梵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大梵依于忍辱温良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忍辱温良何所依住。

世尊答曰。忍辱温良依涅槃住。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涅槃何所依住。

世尊告曰。梵志意欲依无穷事。汝今从我受问无边。然涅槃者无所依住。但涅槃灭讫。涅槃为最。梵志。以此义故。从我行梵行。

梵志白曰。世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阿伽罗诃那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阿伽罗诃那经第八竟(六百三十四字)。

(一六○)中阿含梵志品阿兰那经第九(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诸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论如是事。诸贤。甚奇。甚奇。人命极少。要至后世。应作善事。应行梵行。生无不死。然今世人于法行.于义行.于善行.于妙行。无为无求。

彼时。世尊在昼行处。以净天耳出过于人。闻诸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论如是事。诸贤。甚奇。甚奇。人命极少。要至后世。应作善事。应行梵行。生无不死。然今世人于法行.于义行.于善行.于妙行。无为无求。

世尊闻已。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讲堂。在比丘众前敷座而坐。问诸比丘。汝论何事。以何等故集坐讲堂。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我等众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论如是事。诸贤。甚奇。甚奇。人命极少。要至后世。应作善事。应行梵行。生无不死。然今世人于法行.于义行.于善行.于妙行。无为无求。世尊。我等共论此事。以此事故集坐讲堂。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比丘。谓汝作是说。诸贤。甚奇。甚奇。人命极少。要至后世。应作善事。应行梵行。生无不死。然今世人于法行.于义行.于善行.于妙行。无为无求。所以者何。我亦如是说。甚奇。甚奇。人命极少。要至后世。应作善事。应行梵行。生无不死。然今世人于法行.于义行.于善行.于妙行。无为无求。所以者何。乃过去世时。有众生寿八万岁。比丘。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丰乐。饶财珍宝。村邑相近。如鸡一飞。比丘。人寿八万岁时。女年五百乃当出嫁。比丘。人寿八万岁时。唯有如是病。谓寒.热.大小便.欲.不食.老。更无余患。

比丘。人寿八万岁时。有王名拘牢婆。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谓为七。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必当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隐。

比丘。拘牢婆王有梵志。名阿兰那大长者。为父母所举。受生清净。乃至七世父母不绝种族。生生无恶博闻总持。诵过四典经。深达因.缘.正.文.戏五句说。比丘。梵志阿兰那有无量百千摩纳磨。梵志阿兰那为无量百千摩纳磨住一无事处。教学经书。

尔时。梵志阿兰那独住静处。燕坐思惟。心作是念。甚奇。甚奇。人命极少。要至后世。应作善事。应行梵行。生无不死。然今世人于法行.于义行.于善行.于妙行。无为无求。我宁可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于是。梵志阿兰那往至若干国众多摩纳磨所。而语彼曰。诸摩纳磨。我独住静处。燕坐思惟。心作是念。甚奇。甚奇。人命极少。要至后世。应作善事。应行梵行。生无不死。然今世人于法行.于义行.于善行.于妙行。无为无求。我今宁可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诸摩纳磨。我今欲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汝等当作何等。

彼若干国众多摩纳磨白曰。尊师。我等所知。皆蒙师恩。若尊师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我等亦当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从彼尊师出家学道。于是。梵志阿兰那则于后时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若干国众多摩纳磨亦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从彼尊师梵志阿兰那出家学道。是为尊师阿兰那。是为尊师阿兰那弟子名号生也。

尔时。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诸摩纳磨。甚奇。甚奇。人命极少。要至后世。应作善事。应行梵行。生无不死。然今世人于法行.于义行.于善行.于妙行。无为无求。尔时。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诸摩纳磨。甚奇。甚奇。人命极少。要至后世。应作善事。应行梵行。生无不死。然今世人于法行.于义行.于善行.于妙行。无为无求。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

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磨。犹如朝露渧在草上。日出则消。暂有不久。如是。摩纳磨。人命如朝露。甚为难得。至少少味。大苦灾患。灾患甚多。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磨。犹大雨时。渧水成泡。或生或灭。如是。摩纳磨。人命如泡。甚为难得。至少少味。大苦灾患。灾患甚多。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磨。犹如以杖投著水中。还出至速。如是。摩纳磨。人命如杖。投水出速。甚为难得。至少少味。大苦灾患。灾患甚多。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

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磨。犹新瓦杅。投水即出。著风热中。干燥至速。如是。摩纳磨。人命如新瓦杅。水渍速燥。甚为难得。至少少味。大苦灾患。灾患甚多。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磨。犹如小段肉著大釜水中。下炽然火。速得消尽。如是。摩纳磨。人命如肉消。甚为难得。至少少味。大苦灾患。灾患甚多。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磨。犹缚贼送至标下杀。随其举足。步步趣死。步步趣命尽。如是。摩纳磨。人命如贼。缚送标下杀。甚为难得。至少少味。大苦灾患。灾患甚多。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

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磨。犹如屠儿牵牛杀之。随其举足。步步趣死。步步趣命尽。如是。摩纳磨。人命如牵牛杀。甚为难得。至少少味。大苦灾患。灾患甚多。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摩。犹如机织。随其行纬。近成近讫。如是。摩纳磨。人命如机织讫。甚为难得。至少少味。大苦灾患。灾患甚多。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磨。犹如山水。瀑涨流疾。多有所漂。水流速駃。无须臾停。如是。摩纳磨。人寿行速。去无一时住。如是。摩纳磨。人命如駃水流。甚为难得。至少少味。大苦灾患。灾患甚多。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

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磨。犹如夜闇以杖投地。或下头堕地。或上头堕地。或复卧堕。或堕净处。或堕不净处。如是。摩纳磨。众生为无明所覆。为爱所系。或生泥犁。或生畜生。或生饿鬼。或生天上。或生人间。如是。摩纳磨。人命如闇杖投地。甚为难得。至少少味。大苦灾患。灾患甚多。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

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磨。我于世断除贪伺。心无有诤。见他财物诸生活具。不起贪伺。欲令我得。我于贪伺净除其心。如是嗔恚.睡眠.调悔。我于世断疑度惑。于诸善法无有犹豫。我于疑惑净除其心。摩纳磨。汝等于世亦当断除贪伺。心无有诤。见他财物诸生活具。不起贪伺。欲令我得。汝于贪伺净除其心。如是嗔恚.睡眠.调悔。汝于世断疑度惑。于诸善法无有犹豫。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

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摩纳磨。我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摩纳磨。汝等亦当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法。

复次。尊师阿兰那为弟子说梵世法。若尊师阿兰那为说梵世法时。诸弟子等有不具足奉行法者。彼命终已。或生四王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火*僉]摩天。或生兜瑟哆天。或生化乐天。或生他化乐天。若尊师阿兰那为说梵世法时。诸弟子等设有具足奉行法者。修四梵室。舍离于欲。彼命终已。得生梵天。尔时。尊师阿兰那而作是念。我不应与弟子等同。俱至后世共生一处。我今宁可更修增上慈。修增上慈已。命终得生晃昱天中。

尊师阿兰那则于后时更修增上慈。修增上慈已。命终得生晃昱天中。尊师阿兰那及诸弟子学道不虚。得大果报。比丘。于意云何。昔时尊师阿兰那者谓异人耶。莫作斯念。所以者何。比丘。当知即是我也。我于尔时名尊师阿兰那。我于尔时有无量百千弟子。我于尔时为诸弟子说梵世法。

我说梵世法时。诸弟子等有不具足奉行法者。彼命终已。或生四王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火*僉]摩天。或生兜瑟哆天。或生化乐天。或生他化乐天。我说梵世法时。诸弟子等设有具足奉行法者。修四梵室。舍离于欲。彼命终已。得生梵天。我于尔时而作是念。我不应与弟子等同。俱至后世共生一处。我今宁可更修增上慈。修增上慈已。命终得生晃昱天中。我于后时更修增上慈。修增上慈已。命终得生晃昱天中。我于尔时及诸弟子学道不虚。得大果报。

我于尔时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我于尔时说法不至究竟。不究竟白净.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讫。我于尔时不离生老病死.啼哭忧戚。亦未能得脱一切苦。比丘。我今出世。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我今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我今说法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我今已离生老病死.啼哭忧戚。我今已得脱一切苦。

比丘。若有正说者。人命极少。要至后世。应行善事。应行梵行。生无不死。比丘。今是正说。所以者何。今若有长寿。远至百岁。或复小过者。若有长寿者。命存三百时。春时百.夏时百.冬时百。是命存千二百月。春四百.夏四百.冬四百。命存千二百月者。命存二千四百半月。春八百.夏八百.冬八百。命存二千四百半月者。三万六千昼夜。春万二千.夏万二千.冬万二千。命存三万六千昼夜者。七万二千食。及障碍及母乳。

于有障碍。苦不食。嗔不食。病不食。有事不食。行来不食。至王间不食。斋日不食。不得者不食。是谓比丘一百岁命存百岁数.时数.岁时数.月数.半月数.月半月数.昼数.夜数.昼夜数.食数.障碍数.食障碍数。比丘。若有尊师所为弟子起大慈哀。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我今已作。汝亦当复作。至无事处.山林树下.空安静处。燕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进。莫令后悔。此是我之教敕。是我训诲。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阿兰那经第九竟(三千二百九十一字)。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七千三百七十三字)(第四分别诵)

猜你喜欢
  大悲妙云禅师传·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第五品·佚名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三·从义
  后序·赞宁
  佛说数经·佚名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卷上·佚名
  王论品第五之一·佚名
  卷三·佚名
  凡例·白岩净符
  松隱唯菴然和尚語錄卷之三·德然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大覺玅濟寺語錄卷第四·佚名
  发菩提心论开题(注)·太虚
  第十 死前经之义释·佚名
  咫尺千里·李叔同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陈廷焯

    ○两宋词家胜处周、秦词以理法胜。姜、张词以骨韵胜。碧山词以意境胜。要皆负绝世才,而又以沉郁出之,所以卓绝千古也。至陈、朱则全以才气胜矣。○乔笙巢评少游词乔笙巢云:“少游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

  • 御制读白居易集·白居易

    御制读白居易集人咸谓香山之诗伤於易不知其易处正难及也偶读其集题此儒雅曾闻白乐天漫将率易议前贤但从性地中流出月露风云总道诠乾隆甲子仲冬【右谨依御制诗初集恭录】

  • 比较·闻一多

    别人的春光歌舞着来,鸟啼花发鼓舞别人的爱。我们只有一春苦雨与凄风!总是桐花暗淡柳惺忪;我们和别人同不同?我的人儿她不爱说话,书斋里夜夜给我送烟茶。别人家里灯光像是泼溶银,吴歌楚舞不肯放天明——我们怎能够比别人?别人

  • 卷二十五·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五目録山水类题画【明朱同】题杂画【明高啓十二首】为外舅周隐君题杂画【明高啓二首】题画【明张羽五首】题画【明徐贲二首】题画【明王行二首

  • 列传第六十二·李延寿

    刘昉 柳裘 皇甫绩 郭衍 张衡 杨汪 裴蕴 袁充 李雄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仕魏,位大司农卿。从武帝入关,为梁州刺史。昉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位小御正,与御

  • 卷之十七·佚名

    成化元年五月丁未朔○戊申敕代世子成炼曰得大同守臣奏四月二十一日世子偕广灵王慱野王和川王送丧出城良久方还 祖宗故事世子郡王出城必先差人奏请今乃輙自出城故违朝命朕念亲亲姑置不究敕至世子与诸郡王宜深自省改今

  • ◎乡老游沪谈·吴虞公

    客又有自申返乡者,从小轮船中遇一乡老,谈及游沪情形。实堪喷饭,其脑筋之简单,思想之陈旧,可以知矣。故不惮烦屑,录其所谈者如下: “十七日乘旱火轮到申。这旱火轮的快,真像驾雾腾云,我活了六十岁今朝真是亲历其境了。那书中所

  • 卷三十·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三十     宋 王当 撰哀公 鲁冉有【求】 冉有名求为季氏宰十一年齐伐鲁及清冉有请与齐战齐师宵遁冉有用矛於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大败齐

  • 通志卷三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天文略第二太防宫 紫防宫 天市垣 天汉起没 十二次度数 州郡躔次 七曜太防宫上元太防宫昭昭列象布苍穹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执法门西东门左皂衣一谒者以次即是乌三公三黑九

  • 第六章 孔子去鲁周游·钱穆

    一、孔子去鲁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十四) 公伯寮鲁人,亦孔子弟子,后人谓其是孔门之蟊螣。子路以堕

  • 卷34·陈邦瞻

    ○英宗之立仁宗景祐二年春二月,育宗室子宗实于宫中。宗实,太宗之曾孙,商王元份之孙,江宁节度使允让之子也。帝未有储嗣,取入宫,命皇后抚鞠之,生四年矣。嘉祐元年五月,罢知谏院范镇。先是,帝暴疾,宰相文彦博因请帝建储,帝许之,会疾

  • 心动了,行进的方向就变了·李叔同

    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每一个人都选择了不同的路,但是结局只有一个,所不同的应该是你走向这个结局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不同是由人心造就的。先区分善恶,再决定进退善知识很难遇到,但是遇到之后,你也不一定喜欢他。因为看他的样

  • 序(大唐太上皇制)·佚名

    朕闻,天之为大也高,上下之容可纪;地之为大也广,纵横之数可推。则知无去无来,不生不灭。拯沈沦於沙劫,救焚灼於尘区,毒龙惧其威光,醉象惮其神力,其大则包於宇宙,其小则隐於毫芒。七十二君,先在陶钧之内;万八千载,即为俄顷之间。汉日

  • 禅苑蒙求卷之上·志明

    释迦七步(普曜经)世尊降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西方云:&ldquo;天上天下,唯我独尊。&rdquo;○和补曰:《普曜经》云:&ldquo;佛初生剎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界。地涌金莲华,自捧双足。东西及南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

  •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真实变化大势身  大身坚牢能破他  如日坏劫大炽燃  菩萨圆光亦如是  功德清净大宝海  善能安住佛刹中  时我一心归命礼  降伏部多最上

  • 我们·扎米亚京

    《我们》是俄国作家尤金·扎米亚京创作的长篇小说,完成于1921年,但当时前苏联当局认为该作不宜发表。1988年《我们》才在前苏联公开发表。这是一部反乌托邦作品,《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

  • 沂阳日记·佚名

    明代人撰写的随笔。作者不详。

  • 象头精舍经·佚名

    一卷,隋毗尼多流支译。佛在伽耶山文殊师利问佛菩提之义,后向诸天子说大乘法。与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伽耶山顶经,大乘伽耶山顶经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