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论品第五之一

尔时国主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所说正法。欢喜信受。即时问讯大萨遮尼乾子言:大师仁慈。而能远涉游化众生。道路多难。不审大师。四大调和气力安不。众生易化不。诸弟子众如说行不。幸蒙大师不耻我国。今得奉见闻说正法。我心欢喜。如见慈母。如饥得食。如渴得水。如裸得衣。如贫得宝。如热得凉。如寒得火。如盲得视。如聋得听。如囚得赦。如贱得贵。如迷得返。如学逢师。我心欢喜。亦复如是,复作是言:大师当知。我从向来。心自思念。正法难闻。良师难遇。人身难得。诸根难具。正见难生。信心难发。合会难俱。自在难逢。太平难值。如是诸难我皆免离。今遇大师。如入大海欲采珍宝得大宝渚。我有所疑悉欲请问。惟愿大师。赐决所疑。

时大萨遮尼乾子告严炽王言:随王所疑今悉可问。我当为王分别解说。除决所疑令王开解。尔时严炽王。见大萨遮尼乾子听许问已,心生欢喜而发问言:大师。何等生法何等住持。於何法上而有此名。萨遮尼乾子言:大王当知。所言生者,谓诸众生。言住持者,谓器世间。言众生者,谓五取阴聚。名为众生。以何等法名五取阴。谓色取阴聚。受取阴聚。想取阴聚。行取阴聚。识取阴聚。大王当知。依此五法。说名众生。说器世间。说众生者,谓摄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说器世间者,谓摄虚空地水火风。王言:大师。谁能护此一切众生。谁能护持此器世间。答言:大王。皆是众生自业果报。及王国主力能护持。王复问言:大师。云何自业果报能护众生。答言:大王。有诸众生。自业增上果报力故。而生胜处。而彼众生。於一切物无吝护心。不生彼我自他之心。一切所须资生之物。不加功力随念具足。尽其命住安隐快乐。离粗病苦寒热饥渴种种痛恼。亦无恶心迭相加害。亦无欺诳虚妄之心。聚落城邑七宝庄严。常行胜乐妙触境界。满足千岁寿尽舍身。而生天上善道受乐。如此所谓北郁单越业护众生。大王当知。复有众生。依於自业果报力故。生胜妙处。身有光明飞腾虚空。处禅悦乐以为美食。不入胎生。寿命无量住世长远。如此所谓劫初众生。大王当知。复有众生。依自业报过去功德胜因力故。生世间中。而知敬心尊重父母及家尊长,并诸沙门净行人等。以为福田。常行善行作所应作。畏於恶行。常受善持五戒八戒。而作布施集诸福德。此谓劫初第二时中善根众生。大王当知。尔时众生。善根满足不起诸恶。是故世间未立王法。如是名为自业果报能护众生。

王言:大师。如是业护我已知竟。云何名为国主王力能护众生。答言:大王。诸王众生是众生主。而彼主力能护众生。王言:大师。彼诸王等何故名王。答言:大王。王者民之父母。以能依法摄护众生令安乐故。名之为王。大王当知。王之养民当如赤子。推乾去湿不待其言何以故?大王当知。王者得立以民为国。民心不安国将危矣。是故王者,常当忧民如念赤子不离於心。当知国内人民苦乐。以时安行。知水知旱知风知雨。知熟不熟知丰知俭。知有知无。知忧知喜。知老知少。知病不玻知诸狱讼。知有罪知无罪。知轻知重。於诸王子大臣诸官。知有功者,知无功者,如是知者名不离心。大王当知。王於国内如是知已,以力将护。所应与者及时给与。所应取者念当筹量。役使知时不夺民利。禁肃贪暴民得安乐。是名摄护。名之为王。

大王当知。王有四种。一者转轮王。二者少分王。三者次少分王。四者边地王。转轮王者,有一种转轮王。谓灌顶刹利统四边畔。独尊最胜护法法王。彼转轮王七宝具足。何等七宝。一者夫人宝。二者摩尼宝。三者轮宝。四者象宝。五者马宝。六者大臣宝。七者主藏宝。彼转轮王。如是七宝具足成就。遍行大地无有敌对。无有怨刺。无有诸恼。无诸刀仗。依於正法。平等无偏。安慰降伏。王言:大师。云何名为转轮圣王统四边畔。答言:大王。以王四天下得自在故。王言:大师。云何名为独尊最胜。答言:大王。所出教令无违逆故。王言:大师。云何护法。答言:大王。修十善法。不令邪法杀生等坏。名为护法。王言:大师。云何法王。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以十善道化四天下。悉令受持离十恶业。行十善道具足成就。名为法王。王言:大师。彼转轮王。依何因得第一夫人宝。云何成就。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夫人宝。与己相对受最胜乐。名为成就。云何名为受最胜乐。大王当知。彼转轮王。夫人身中。常出无价栴檀妙香。口中常出优钵罗华无价之香。身体柔软如迦陵伽鸟。迦陵迦鸟在大海渚。彼诸众生。若有触彼迦陵伽鸟者,即得远离身诸疲劳。亦离饥渴并诸忧恼。受最第一无极快乐。转轮圣王。见彼夫人。所受快乐亦复如是,大王当知。彼夫人身。寒时能暖热时能凉。世间无人手能触彼夫人身者,何以故?以离贪心不善业道依善根因故。一切众生观察敬重。如母如女如姊妹故。而彼夫人。於转轮王生三种心。何等为三。一者心常尊奉於王不生异心。二者心常恭敬於王。三者心常念转轮王。何以故?以王能离贪心垢故。复次大王。转轮圣王夫人宝者,离於女人五种恶法。何等为五。一者离於女人无志轻躁之心。二者离贪馀男子心。三者离於慳嫉妒心。四者离於非处起贪颠倒之心。五者转轮圣王命尽彼亦俱荆复次大王。彼夫人宝。有五种功德。何等为五。一者知念不违王心。二者能生千子具足。三者自然姓尊豪贵。四者能令住处具足一切资生。五者若王与诸女人受欲乐时。不起嫉妒瞋恨恶心。复次大王。彼转轮王夫人。成就三种功德。何等为三。一者离恶口。二者离邪见。三者若王馀行不在五欲境界不能动心。大王当知。转轮圣王夫人。舍身生於天上。何以故?以离贪嫉故。如是名为转轮圣王夫人功德。令王受於最胜上乐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彼摩尼宝。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彼第二摩尼珠宝。得受最胜光明资生无上乐故。云何最胜。大王当知。转轮圣王摩尼珠宝有八种功德。何等为八。第一功德者,彼摩尼宝。於夜黑闇放大光明。如秋满月。光明能照一百由旬。至於夏日众生患热。以摩尼宝放光触身。得清凉故。第二功德者,转轮圣王。若行旷野无水之处。众生饥渴时。摩尼宝即放八味具功德水。充足饥渴。第三功德者,转轮圣王。有所须者,一切皆从摩尼宝出。第四功德者,彼摩尼宝有八楞相。一一楞中出种种光。谓青黄赤白颇梨红紫。第五功德者,彼摩尼宝在所。能令一百由旬所有众生。皆离病苦常得定心。所作善业无空过者,第六功德者,彼摩尼宝所住境界。无诸恶龙能放毒气。雹风恶雨伤害众生。第七功德者,一切山川溪谷沟涧泉水乾竭悉令还复。树林草木华果枯悴。能令滋茂。钵头摩等池水华林一切具足。第八功德者,彼摩尼宝所在之处。人民无有疾疫诸毒非时死者,至於畜生虎狼师子蛇鼠猫狸鹰鹞之类。相食啖者不起害心。复次大王。转轮圣王。千子满足身体洪壮。勇猛雄杰降伏世间。随顺王命。能护大法。随顺法行。心能慈愍一切众生。是名转轮圣王摩尼宝用。令王得受最上胜乐。

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第三轮宝。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彼轮宝。所住之处自然降伏得大胜乐。王言:大师。云何名为得大胜乐。大王当知。转轮圣王。所有轮宝具足。能有五种功德。何等为五一功德者,彼轮宝体纯阎浮檀金。具足千辐广五由旬。显现世间如第二日轮。二功德者,彼轮宝去飞腾虚空无能障碍。一日能行八千由旬。三功德者,随顺转轮王心中念欲。诣四天王行四天下。南阎浮提。西拘耶尼。北郁单越。东弗波提。时彼轮宝。随王念处。即飞虚空。在前而去。依彼轮力。四兵象马及车步等。一切悉皆飞腾而去。四功德者,所有不伏转轮王者,王若心念。而彼轮宝。随所念处即飞而去。悉令降伏。五功德者,彼轮宝势无有敌对。一切小王见者降伏。以转轮王依法修行离瞋心故。是名转轮圣王轮宝之用。令王受於最胜大乐。

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第四象宝。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於象宝。受於第一最胜乘乐。王言:大师。云何名为最胜乘乐。大王当知。彼大象宝,犹如良马调伏柔软随自在用降伏他国。七支善祝所谓四足首及阴尾。是七种支善住大力。力能堪敌凡象千数。白如凝雪。譬如帝释伊罗钵罗象。一切凡象。无能现前来嗅香者,大王。彼象能於三处有自在用。所谓虚空水中陆地。大王。彼象能速疾行一日三匝行阎浮提。大王当知。彼转轮王乘象王者,彼时象王与王心同。随王念处即从而去。行步平正犹如鹅王。不疾不迟不曲不戾。凡人中行不令惊怖。乃至女人有摩触者,心不瞋尧。至斗战时。极能现大凶害之相。不可侵近。行住坐卧眠食拘系。一丝能掣牵挽去祝随顺无违。是名转轮圣王象宝之用。令王受於最胜乘乐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第五马宝。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彼马宝。受最迅疾第一乘乐。王言:大师。云何迅疾。大王当知。彼马宝者,色白如彼拘牟头华。天旋轮文遍满身相。不大不小不高不下。身体正足心性柔软善能调伏。如帝释王婆罗何马。随意去祝一日三遍行阎浮提。无疲劳想。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转轮圣王马宝之用。令王受於第一迅疾上胜乘乐。

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第六大臣宝。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得大臣宝。令王闲游。得受第一无事胜乐。王言:大师。云何无事第一胜乐。大王当知。彼大臣者,代王理政一如王心。忧国忘身不营私务。念护百姓如养双目。随王所念。如念即办。不碍不著。修行正道离於非法。随时随处不行恼害。正依王命行十善法。不违善行。不违如法。不违如法义。皆能具足。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转轮圣王。大臣宝用。令王得受第一胜乐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第七主藏宝。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主藏宝。满王愿心安隐受乐。王言:大师。云何满足安隐受乐。大王当知。彼主藏宝有大功德。一切诸山深涧幽谷。旷野川泽丘陵堆埠。坑坎高下不平之处。能以金刚宝。因陀罗宝。摩罗迦多宝。马瑙宝等。一切珍宝以用填满。而宝不荆何况金银琉璃颇梨不在数者,彼主藏宝。心常欢喜。无谄曲相。无异心相。不生他恼。一切见者心皆欢喜。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转轮圣王主藏宝用。令王满足一切愿乐。大王当知。转轮圣王。具足如是七宝用故。王四天下及诸龙王二种天王,谓四天下三十三天。共天帝释分座而坐。以依离一瞋恨恶心不善业道。得如是等七宝具足。受用胜乐。何况具足行十善道大王当知。转轮圣王。复有七种。名为软宝。所有功德少前七宝。何等为七。一者剑宝。二者皮宝。三者床宝。四者园宝。五者屋舍宝。六者衣宝。七者足所用宝。王言: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一剑宝。有何等用。大王当知。彼剑宝者,转轮圣王所王国内。若有心念违王命者,时彼剑宝。即从虚空飞往诣彼。彼诸小王见即降伏。拜问剑宝。而彼剑宝。不起杀心害一众生。是名转轮圣王剑宝功德。一切国土。不加刀仗自然随顺。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二皮宝。大王当知。彼转轮王所有皮宝者,海龙王皮出大海中。大海商主所持奉献。转轮圣王。彼皮宝身。广五由旬长十由旬。体净鲜洁光曜白日。火烧不焦水渍不烂。猛风摧岳吹不能动。体含温凉能卻寒热。随王去处皮宝亦去。而彼皮宝。随转轮王所有士众。满十由旬遍覆其上。能作屋舍。充足一切人众所居。而彼人众。各得别屋。不相防碍。是名皮宝功德之用。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三床宝。大王当知。彼转轮王所有床宝。立能平正安隐不动。不高不下不广不狭。不长不短不坤不垤。不坚不软不涩不滑。柔软得所。若王入禅坐彼床宝。即入解脱禅定三昧。若王欲起贪瞋痴心。坐彼床宝即时俱灭。女人见王坐宝床者,即皆得离贪瞋痴心。是名床宝功德之用。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四园宝。大王当知。彼转轮王。若欲入於禅定之时,入彼园中即得定心。若王欲受五欲乐时。入彼园中。依王所行善业功德。诸天界中所有可乐。华果诸鸟泉水流水池水河水妓乐歌舞戏乐之具。於彼天中自然隐没现於王前。时转轮王。亦如诸天受诸欲乐。是名园宝功德之用。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五舍宝。大王当知。彼转轮王。若入彼屋。欲见日月彼诸星宿。即彼屋内一切悉见。彼天宫殿所有种种殊异珍玩。悉见无碍。彼诸天中所作妓乐。屋中悉闻。即离忧恼一切疲劳。於睡眠中极受快乐。於其睡中。梦见种种希妙瑞相。寒时暖风柔软香美。热时凉风清冷適悦。受快触乐。夜二分眠。第三分起。远离睡眠。起受法乐。第四分中说法教化。是名舍宝功德之用。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六衣宝。大王当知。彼转轮王所有衣宝。无如世间绢布丝缕。纵横文章第一柔软。一切尘垢不能点污。著彼宝衣。即离寒热。饥渴病瘦忧恼疲极。大王当知。而彼衣宝。火不能烧。刀不能割。水不能烂。是名衣宝功德之用。大师。云何转轮圣王足所用宝。大王当知。转轮圣王足所用宝者,所谓靴等。若王著者,涉水不没如行陆地。入火不烧如清凉池。王欲游行步受戏乐。虽复远行百千由旬。不觉疲极。是名足宝功德之用。大王。是名转轮圣王七种软宝。是十善中少分习气功德果报。非正具足。十善业道王言:大师。云何名为遍行大地无有敌对。云何名为无有诸刺。云何名为无有诸恼。云何名为无有刀仗。云何名为依於正法。云何平等。云何名为安慰降伏。答言:大王。遍行大地无敌对者,以遍大地得自在故。无诸刺者,以无恶对怨敌刺故。无诸恼者,不以强力威逼人故。无刀仗者,离於刀仗不行损害故。依正法者,以离非法贪瞋痴使行於正法化愚闇故。平等者,等慈众生。如念一子不偏护故。安慰降伏者,馀王众生各各住处。不移不夺安隐住故。何以故?大王当知。转轮圣王王四天下。彼时彼处所有城邑。有诸小王。彼诸小王迎转轮王。而作是言:大王当知。此诸大地。如是安隐。如是满足。如是大丰。如是大乐。如是无玻衣服饮食自然而得。无诸苦恼。多诸众生人民象马一切满足。皆是大天圣王所有。随王受用。我等随顺大王教命无敢违逆。时转轮王告诸王言:汝诸王等。各安汝国。我来为汝不为国土。汝等当依正法行化莫依邪法。依平等心莫依偏心。汝等国内。若邪法起速除灭者,是顺我命。名受汝国。若不除灭。我当与汝极大重罪。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转轮圣王护诸众生。诸小王者,谓少分王。次少分王。边地王。彼二种王。随顺转轮圣王教令。大王当知。如是名为大地国主王化众生。王言:大师。诸馀小王。依何等法。治国养民得为如法。答言:大王。诸小王等。依王论法。以道治国。护诸众生。除转轮王。何以故?转轮圣王出在世时。彼时众生。离诸不善恶贪法心。离颠倒贪心。离邪见心。彼彼诸国。无有非法屠猎师等。何以故?依法王法。明识罪福。心不迷闷。不疑於法。动则合理。不生过非故。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转轮圣王依自业力功德护持於彼世。时诸小王。论一切不行。

猜你喜欢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二卷·安慧
  卷第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第九(金刚部卷下)·佚名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卷上·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七卷·佚名
  大乘中观释论 第七卷·安慧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三卷·蕴闻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八卷·佚名
  降魔品第二十一·佚名
  卷第十二·佚名
  卷第十三·普瑞
  序·虚舟普度
  阿育王传卷第六·佚名
  辩正论卷第二·法琳
  双要品法句经第九(二十有二章)·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六十 自序·沈约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

  • ●卷二·徐梦莘

      政宣上帙二   起政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戊申,尽十二月二日己卯   五月二十七日戊申广安军草泽臣安尧臣上书乞寝燕云:兵事   《书》曰:政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草泽臣安尧臣谨昧死裁书百拜献於皇帝陛下臣观商高宗尝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七·佚名

    卷七   康熙十三年六月甲午朔,命兵部宣谕耿精忠。上谕兵部:耿精忠之祖仲明,于太宗文皇帝时航海归诚,优锡王爵;效力行间,劳绩茂着。及其身故,默勒根王不令承袭;世祖章皇帝追念旧勋,特允其子继茂仍袭王封,令两镇岩疆,为国藩屏。

  • 卷之五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四○单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一一五一○--三·佚名

    新竹知县王,饬三班护送洋教习至淡水县署新竹县正堂、兼通志局纂修、加十级纪录十次王,单仰三班头役,协同亲勇,小心护送抚宪约来之洋教习上下五人,前赴淡水县正堂李衙门交替,守候回照销差。该役沿途务须

  • 通志卷二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氏族略第五臣谨按复姓者为有重复之义两字具二义也有王氏而又有叔有子所以别王氏之族有公氏而又有子有孙所以别公氏之义或以爵系别或以国系别或以族系别或以名氏别或以邑氏别皆

  • 六三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板片折·佚名

    六三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板片折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十二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板片,仰祈圣鉴事。窃照江西省查缴应选应毁书籍,经臣节次具折奏缴在案。所有已经奏明应毁之书,其印本板片存留在

  • 卷三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大金集礼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三十七杂祠庙宫观       保陵公应圣公      嘉防侯河神宫观大定【阙】年驾幸天长观拜数【天长观再修建毕命侍读郑于耼撰碑文于二十年九月立石】前

  •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吕思勉

    元明的学术思想,是承宋人之流的。在当时,占思想界的重心的,自然还是理学。理学是起于北方的。然自南宋以后,转盛行于南方,北方知道的很少。自元得赵复后,其说乃渐行于北。元时,许衡、姚枢等,都号为名儒,大抵是程朱一派。只有一

  •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佚名

    特牲馈食之礼。不诹日。及筮日,主人冠端玄,即位于门外,西面。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立于主人之南,西面北上。有司群执事,如兄弟服,东面北上。  席于门中,闑西阈外。筮人取筮于西塾,执之,东面受命主人。宰自主人

  • 卷一·蔡德晋

    钦定四库全书礼经本义卷一无锡蔡德晋撰五礼之仪【此书亦周公所作载行礼仪文节次之详乃礼之条目也汉高堂生所传凡十七篇後於孔壁中得礼古经五十六篇於十七篇外增多三十九篇盖孔子所定礼之全经也河间献王得而上之以未列

  • 尚书句解卷十·朱祖义

    元 朱祖义 撰君奭第十八【周公召公辅相成王营洛邑洛邑既成周公复子明辟二公之心皆欲去矣成王既于洛诰中留周公召公不説周公之留周公又留召公故作比篇】召公为保【召公为大保文王世子曰保也者谨其身而辅翼之使归于道

  • 哀公·哀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王二月庚戌,盗杀蔡侯申。蔡公孙辰出奔吴。葬秦惠公。宋人执小邾子。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姓、公孙霍。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城西郛。六月辛丑,亳社灾。秋八月甲寅,滕子结卒。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葬滕顷公。【

  • 庆祝胜利年的新的庆祝意义·太虚

    ──三十年元旦在汉藏院庆祝胜利年讲──今天是中华民国三十年的元旦,在每年的元旦,照例是有热烈的庆祝;但对于今年的元旦,却有一种新的庆祝意义。且从三方面来说:一、从国家说:中华民国的建立,今日是三十年的开始。这新的中

  • 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宋真宗

    宋正议大夫安国军节度使开国侯程辉编准五分律说。释迦牟尼佛。生中印土迦维罗城刹帝利家。父名白净饭王。母号摩耶。右胁而生紫磨金色不绍王位。十九逾城至雪山中。六年苦行日食麻麦。又至象头山学不用处定。三年知非

  • 韵府拾遗·张廷玉

    一百一十二卷。清张廷玉等奉敕编撰。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因《佩文韵府》收字词有遗,复命翰林院检讨张廷玉等“搜奇抉秘”,补其缺漏。康熙五十九年,续辑而成《韵府拾遗》。编排体例仍如《佩文韵府》。收《佩文韵府

  • 青华秘文·张伯端

    全称《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北宋张伯端撰,门人王邦叔辑录。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编首有表奏,自称以青华真人所授内炼丹诀撰为图论,直泄金丹秘旨。全书分二十四节,有图有论说

  • 闺艳秦声·佚名

    艳情小说《艳桃记》大约成书于清代中叶以前, 其附录《闺艳秦声》以民间打油诗组歌形式, 用第一人称刻画了一位十八岁少女在新婚前后的性心理和性生活的感受。语言通俗质仆, 富有民俗特色, 全篇约5000余字。 作者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