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数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东园中鹿讲堂。彼时数婆罗门。中食后行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共世尊而相慰劳。而相慰劳已却坐一面。彼数婆罗门却坐一面已。白世尊曰。此瞿昙。我欲有所问听我所问。听汝问。婆罗门。随意所乐。此瞿昙。此鹿讲堂次第作次第成。瞿昙。此鹿讲堂初上减梯。如是二三四。瞿昙。如是此鹿讲堂次第得上。瞿昙。此御象者。次第教授次第学。谓手执钩。瞿昙。此乘马者。次第教授次第学。谓已羁靽。此瞿昙。谓刹利种次第教授次第学。谓执弓箭。瞿昙。此婆罗门。次第教授次第学。谓学诗章。瞿昙。我等学数。数以存命。若数弟子。谓有小儿。被初一二数之。二三二三若十若百若增多。如是瞿昙。我等学数。数以存命。次第教授次第学。谓学数。沙门瞿昙。于此法律以何教授。何所学而可知。汝数目犍连。若作是说为等说不。次第教授次第学。行戒教学。此目犍连。若作是说为次第说不。于我法律。何以故。此目犍连。于我法律次第有教授。次第行戒次第学。此目犍连。谓彼为比丘初学不久。至此法律亦未从如来教语之。此比丘。身行等净其行。口意等净其行。此目犍连。若比丘。身行等净其行。口意等净其行。彼如来无上御之。此比丘。当内身身相观行止。至痛意法法相观行止。此目犍连。谓比丘内身身相观行止。至痛意法法相观行止。彼如来无上御之。此比丘。当守护根门。自护其意护意念。俱自行精进。彼眼见色。当莫受想莫受他想。谓增上因缘故。护眼根无耻贪忧戚意。不在恶不善法。彼在中学护于眼根。如是耳鼻舌身意根。身意知法。莫受想莫受他想。谓增上因缘故。是意根无耻贪忧戚意。不善法不在意住。彼在中学自护意根。此目犍连。若比丘。具足诸根门。自护其意。意无染护意。意与念俱等行精进。彼眼见色。亦不受想不受他想。谓增上缘故。具足眼根。无耻贪忧戚意。不在恶不善法。彼在中学自护眼根。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亦不受想。至彼在中学自护意根。彼如来无上御之。此比丘。过已过当为等行观。已观屈申持僧伽梨衣钵。若行若住若坐。若眠若觉若说若默。当为等行。此目犍连。若比丘。过已过至行于等行。彼如来无上御之。此比丘。知床卧已而受之。若在静处。若在树下空静处山间窟中。露坐草蓐林间冢间。彼若在静处。依敷尼师檀结加趺坐。正身意愿。意最在前。除贪嫉意无嗔恚住。莫于他财发于贪。谓他物令我有。净除贪意。如是嗔恚懈怠睡眠调戏羞耻。除疑贪离邪离疑离诸犹豫法。净于疑意。彼弃五盖意著结。智慧羸于淫解脱。至住四禅。如是目犍连。比丘于淫解脱至住四禅。如是目犍连。如来为初学比丘多有所益。谓教学教行。谓目犍连。彼诸比丘上尊诸王所识。无懈怠住行于梵行。如来无上御之。谓至竟尽有漏尽。一切沙门瞿昙弟子。如是教授如是教学。至竟尽近涅槃。此目犍连。非一向或一不或一向。此瞿昙。有何因有何缘。言有涅槃求涅槃道。沙门瞿昙。住能教授。或一比丘。如是教授如是教学。至竟尽至竟向涅槃。或一不如是。是故目犍连。我还问汝。随汝所乐而还报之。于目犍连意云何。善知退罗阅只道路不。唯瞿昙。我善知退罗阅只道路。若有人来欲至罗阅只到王所。到汝所而作是言。目犍连婆罗门善知数。罗阅只行道路。我欲到罗阅只至王所而问道路。汝当作是言。汝当以此道正而去。正去已趣彼村。趣彼村已至彼处。是故汝次第当至罗阅只。谓于罗阅只。园地快乐。林快乐地快乐。池快乐河水流冷。安隐快乐。当知此当见此。彼当受汝教等受其教。受教已以彼道直至。彼直至彼已。反取邪道背而行。彼于罗阅只。园地快乐至安隐快乐。彼亦不知彼亦不见。若有人来有王事。欲至罗阅只而到汝所。当作是言。目犍连婆罗门善知数。罗阅只道路。我欲至罗阅只。我今问汝道。汝当作是言。汝以此道直而往至。直往已至彼村。至彼村已至彼处。彼次第到罗阅只。谓彼罗阅只。园地快乐至安隐快乐。彼知彼见。此目犍连。何因何缘。有彼罗阅只。有罗阅只道路。汝住教授。彼初人得教授。亦不受教授。而取邪道背而去。谓于罗阅只。园地快乐至安隐快乐。彼亦不知彼亦不见。彼二人如教授。受其教取其道。次第到罗阅只。谓于罗阅只。园地快乐至安隐快乐。彼便知彼便见。此瞿昙我当如何。有彼罗阅只。有罗阅只道路。我住教授。彼初来人。如所教不受教。取邪道反而往。谓于罗阅只。园地快乐至安隐快乐。彼亦不知彼亦不见。彼二人如教授。受其教取其道。次第到罗阅只。谓于罗阅只。园地快乐至安隐快乐。彼当知彼当见。如是目犍连。我亦当如何。有彼涅槃有涅槃道。我住教授。或一比丘。如是教授如是教令。至竟尽近涅槃。或一不如此。此目犍连。谓彼比丘于中受教。于世尊众中受教授所记。谓至竟尽有漏尽。已过瞿昙。已过瞿昙。犹若瞿昙。极好地有娑罗林树。彼守娑罗林者勤修无懈。彼自以力俱彼娑罗树根以时穿毁视之。以粪投中以水溉之。若有不满以土满之。若边有草拔已弃之。若边有蔓草。弊恶曲戾不直。此所防尽拔已弃之。谓彼弃新生。极长彼初生。随时水治。以粪投中以水溉之。如是瞿昙。好地娑罗树林于后时极大转增。如是瞿昙。谓彼人谀谄为幻。不信懈怠乱志不定。恶智意乱根不定。戒行不勤。不极分别沙门行。沙门瞿昙。不共彼宿。不共如此人住。何以故。瞿昙如是。彼人为坏梵行者。瞿昙。谓彼人无有谀谄。亦无有邪意。信行精进。意常住应于定智慧。顺敬戒学。多分别沙门行。沙门瞿昙。为无所著。共如此人宿止。何以故。瞿昙。如此人者。于梵行者为应法清净。犹若瞿昙。诸有根香迦罗为最上。何以故。瞿昙。彼迦罗诸根香首。犹若瞿昙。诸有娑罗香赤栴檀是彼之首。何以故。瞿昙。诸娑罗香。赤栴檀为首故。犹若瞿昙。诸水中华青忧钵为首。何以故。瞿昙。诸水华青忧钵为首故。犹若瞿昙诸陆地华须牟尼婆利师为首。何以故。瞿昙。诸陆地华婆利师为首故。犹若瞿昙诸世之论沙门瞿昙论为最。何以故。沙门瞿昙论。能摄一切异学故。是故唯世尊。我今自归法及比丘僧。唯世尊。我今持优婆塞。从今日始尽命离杀生。今自归佛如是说。常数目犍连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而乐。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观世音经咒持验纪目录·周克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五卷·宝亮
  佛说四十二章经·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二(第四分之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六卷·灌顶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一·楚石梵琦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跋·佚名
  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科文·行策
  引·续法
  二十七、不是心佛·慧开
  金刚般若经挟注·佚名
  随应相具章第三·佚名
  国家观在宇宙观上的根据·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二·彭定求

        卷742_1 【惜花】张泌   蝶散莺啼尚数枝,日斜风定更离披。   看多记得伤心事,金谷楼前委地时。   卷742_2 【寄人】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 卷83 ·佚名

    方回 次韵伯田见酬四首 世故吾其问水滨,向来不合典班春。 一从去作沧浪客,几度重题郁垒神。 垂死岂堪思往事,忍穷方欲作閒人。 喜公强健犹如故,未有清樽可祓尘。 方回 次韵伯田见酬四首 半年

  • 卷四百五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五十五鶗鴂类【伯劳同】五言古鶗鴂吟         【唐】刘禹锡朝阳有鸣凤不闻千万祀鶗鴂催众芳晨光先入耳秋风白露稀从是尔啼时如何上春日唧唧满庭飞七言絶句即事寄人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五·佚名

    嘉靖三十年七月丁亥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代○延绥镇巡等官张愚等言本镇自国初以来未经开市法宜慎始且东西相拒千五百里无边墙为限而镇城北距大边红石峡仅九里外即虏巢虽定边墙而地多平漠于此立市恐召虏侮矧延宁

  • 卷之三百九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五月庚戌谕内阁保年等奏旗营兵丁聚血■乣要挟滋闹请将该管各官分别议处并自请察议一摺本年四月闲广州正蓝旗闲散钟汝拔因在街抢夺衣服经巡防营统带知县李家焯拏获。交协领等领回究办旋经谭钟麟咨

  •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司马迁

    徐世英 译注【说明】萧何作为刘邦的重要谋臣,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篇紧紧围绕这一方面,塑造了萧何这一历史人物,描述了他的卓越功勋。萧何眼光远大,深谋远虑。作为刘邦的助

  • 江式传·魏收

    江式,字法安,陈留济陽人。他的六世祖江琼,字孟琚,晋朝冯翊太守,擅长虫篆、训诂。永嘉年间大乱,江琼弃官投奔凉州刺史张轨,从此子孙就定居在凉州,书法、训诂作为家业世代相传。江式的祖父江强,字文威,太延五年(439),凉州平定之后,

  • 周智光传·刘昫

    周智光,原来以骑马射箭从军,经常立战功,不久任副将。宦官鱼朝恩任观军容使,镇守陕州,与他亲近。朝恩凭借扈从的位置,受到很多皇上恩宠,奏请的事情大多同意,多次在皇上面前赏赐提拔智光,多次升为华州刺史、同华二州节度使及潼关

  • 卷一百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四艺文略【八】文类第十二下【总集 赋 碑碣 四六 奏议书 文史 诗评 诗余】总集御选古文渊鉴六十四卷【康熙二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御选内阁学士徐乾学等奉敕编注】御定全唐诗九百

  • 卷一百十六·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六宋 宋敏求 编政事慰抚中李涵河北宣慰制李涵再使河北制刘晏宣慰河南淮南制喻安西北庭诸将制宣慰湖南百姓制宣慰岭南制奉天遣使宣慰诸道制收复京师遣使宣慰制安抚淮西归顺将士制处分

  • 卷一百·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宋 宋敏求 编政事官制上致仕官在见任官上诏定三品至九品服色诏置三师诏厘革伎术官制择拣刺史诏令御史録奏内外官职事诏命新除牧守面辞勅诫百官与供奉人交通制诫励御史制简京官为都督刺

  • 十八年·佚名

    (壬申)十八年清康熙三十一年 二月2月1日○辛巳,前參判李選,卒於機張謫所。選剛厲矯刻,猜人喜事,勇於黨伐,師事宋時烈。庚申後,時烈之附勳戚而抑淸議,多選所慫慂。且於斯文事,導諛作弄,卒致乖張,士流側目,屢被彈論。己巳後,竄極邊,至

  • 上经随传卷三·孔颖达

    震下兑上。随:元亨,利贞,无咎。[疏]“随元亨利贞无咎”。○正义曰:“元亨”者,于相随之世,必大得亨通。若其不大亨通,则无以相随,逆于时也。“利贞”者,相随之体,须利在得正。随而不正,则邪僻之道,必须利贞也。“无咎”者,有此四德

  • 耻言一·徐祯稷

    徐祯稷篡[祯稷字叔开号余斋江南华亭人明万历辛丑科进士刑部主事历四川按察司副使] 耻言者家居谈说偶识之简者也言之未克行焉庸无耻乎存以备自省亦以示后人犹冀有能释予耻者 或问士之为学奚先余斋曰其忠信乎夫子之教主

  •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佚名

    宋 滕珙 撰四书类论四书学问根本答吕子约此段谓读书不贵乎泛当审思明辨以求其防今人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以刻苦者迫切而无从容之乐平易者泛滥而无精约之功两者虽殊然其所以受病之源则一而已孟子中庸大学乃学问根本尤

  • 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中·别庵性统

      普陀嗣法门人 性统 编曹洞宗洞山悟本良价禅师。会稽俞氏子。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何故言无。师惊异曰。吾非汝师。指往五泄山礼胜默禅师披剃。二十一

  • 敦煌录·佚名

    五代敦煌地志。册页装,首尾全,共八十行,内容记敦煌郡境内之效谷城、贰师泉、莫高窟、鸣砂(沙)山、甘泉水、金鞍山、李先王庙、阳关、玉女泉、张球故居、石膏山、河仓城、长城等佚闻遗事。所记莫高窟天王堂绘赞普部从、金

  •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窥基

    亦称《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弥勒上生经瑞应疏》,简称《观弥勒上生经疏》。佛典注疏。唐窥基撰。二卷。是对《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的注疏。先以“佛成权实”、“慈氏所因”、“时分有殊”、“往生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