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一三)中阿含林品诸法本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诸异学来问汝等。一切诸法以何为本。汝等应当如是答彼。一切诸法以欲为本。彼若复问。以何为和。当如是答。以更乐为和。彼若复问。以何为来。当如是答。以觉为来。彼若复问。以何为有。当如是答。以思想为有。彼若复问。以何为上主。当如是答。以念为上主。彼若复问。以何为前。当如是答。以定为前。彼若复问。以何为上。当如是答。以慧为上。彼若复问。以何为真。当如是答。以解脱为真。彼若复问。以何为讫。当如是答。以涅槃为讫。是为比丘欲为诸法本。更乐为诸法和。觉为诸法来。思想为诸法有。念为诸法上主。定为诸法前。慧为诸法上。解脱为诸法真。涅槃为诸法讫。是故比丘当如是学。

习出家学道心。习无常想。习无常苦想。习苦无我想。习不净想。习恶食想。习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习死想。知世间好恶。习如是想心。知世间习有。习如是想心。知世间习.灭.味.患.出要如真。习如是想心。若比丘得习出家学道心者。得习无常想。得习无常苦想。得习苦无我想。得习不净想。得习恶食想。得习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得习死想。知世间好恶。得习如是想心。知世间习有。得习如是想心。知世间习.灭.味.患.出要如真。得习如是想心者。是谓比丘断爱除结。正知正观诸法已。便得苦边。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诸法本经第七竟(四百五十七字)。

(一一四)中阿含林品优陀罗经第八(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优陀罗罗摩子。彼在众中。数如是说。于此生中。观此觉此。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优陀罗罗摩子无一切知自称一切知。实无所觉自称有觉。优陀罗罗摩子。如是见.如是说。有者。是病.是痈.是刺。设无想者。是愚痴也。若有所觉。是止息.是最妙。谓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彼自乐身。自受于身。自著身已。修习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身坏命终。生非有想非无想天中。彼寿尽已。复来此间。生于狸中。此比丘正说者于此生中。观此觉此。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

云何比丘正观耶。比丘者。知六更触。知习.知灭.知味.知患.知出要。以慧知如真。是谓比丘正观也。云何比丘觉。比丘者。知三觉。知习.知灭.知味.知患.知出要。以慧知如真。是谓比丘觉。云何比丘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比丘者。知有爱灭。拔其根本。至竟不复生。是谓比丘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痈者。谓此身也。色粗四大。从父母生。饮食长养。衣被按摩。澡浴强忍。是无常法.坏法.散法.是谓痈也。痈本者。谓三爱也。欲爱.色爱.无色爱。是谓痈本。痈一切漏者。谓六更触处也。眼漏视色。耳漏闻声。鼻漏嗅香。舌漏尝味。身漏觉触。意漏知诸法。是谓痈一切漏。

比丘。我已为汝说痈说痈本。如尊师所为弟子起大慈哀。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我今已作。汝等亦当复自作。至无事处.山林树下.空安静处。燕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进。莫令后悔。此是我之教敕。是我训诲。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优陀罗经第八竟(五百一十四字)。

(一一五)中阿含林品蜜丸喻经第九(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释羁瘦。在迦维罗卫。

尔时。世尊过夜平旦。著衣持钵。为乞食故。入迦维罗卫。食讫。中后收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坛著于肩上。往诣竹林释迦寺中。入彼大林。至一树下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于是。执杖释拄杖而行。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拄杖立佛前。问世尊曰。沙门瞿昙。以何为宗本。说何等法。

世尊答曰。释。若一切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使不斗诤。修习离欲清净梵志。舍离谄曲。除悔。不著有.非有。亦无想。是我宗本。说亦如是。

于是。执杖释闻佛所说不是不非。执杖释奋头而去。

于是。世尊执杖释去后不久。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讲堂。比丘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我今平旦著衣持钵。为乞食故。入迦维罗卫。食讫。中后收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檀著于肩上。往诣竹林释迦寺中。入彼大林。至一树下敷尼师檀。结跏趺坐。于是。执杖释拄杖而行。中后彷徉。来诣我所。共相问讯。拄杖立我前。问我曰。沙门瞿昙。以何为宗本。说何等法。我答曰。释。若一切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使不斗诤。修习离欲清净梵志。舍离谄曲。除悔。不著有.非有。亦无想。是我宗本。说亦如是。彼执杖释闻我所说不是不非。执杖释奋头而去。

于是。有一比丘即从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云何一切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使不斗诤。云何修习离欲。得清净梵志。云何舍离谄曲。除悔。不著有.非有。亦无想耶。

世尊告曰。比丘。若人所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著.不住。是说苦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

佛说如是。即从坐起。入室燕坐。

于是。诸比丘便作是念。诸贤当知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坐起。入室燕坐。若人所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著.不住。是说苦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彼复作是念。诸贤谁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彼复作是念。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诸贤共往诣尊者大迦旃延所。请说此义。若尊者大迦旃延为分别者。我等当善受持。

于是。诸比丘往诣尊者大迦旃延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尊者大迦旃延。当知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坐起。入室燕坐。比丘。若人所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著.不住。是说苦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我等便作是念。诸贤谁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我等复作是念。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为慈愍故而广说之。

尔时。尊者大迦旃延告曰。诸贤。听我说喻。慧者闻喻则解其义。诸贤。犹如有人欲得求实。为求实故。持斧入林。彼见大树成根.茎.节.枝.叶.华.实。彼人不触根.茎.节.实。但触枝.叶。诸贤所说亦复如是。世尊现在舍来就我而问此义。所以者何。诸贤。当知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诸贤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世尊。此云何。此何义。如世尊说者。诸贤等当善受持。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尊者大迦旃延。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我等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世尊。此云何。此何义。如世尊说者。我等当善受持。然。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为慈愍故而广说之。

尊者大迦旃延告诸比丘。诸贤等共听我所说。诸贤。缘眼及色。生眼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缘更触便有所觉。若所觉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若所念便分别。比丘者因是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此中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著.不住。是说苦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如是耳.鼻.舌.身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缘更触便有所觉。若所觉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若所念便分别。比丘者因是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此中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著.不住。是说苦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

诸贤。比丘者。除眼.除色.除眼识。有更触施设更触者。是处不然。若不施设更触。有觉施设觉者。是处不然。若不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者。是处不然。如是耳.鼻.舌.身。除意.除法.除意识。有更触施设更触者。是处不然。若不施设更触。有觉施设觉者。是处不然。若不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者。是处不然。

诸贤。比丘者。因眼.因色.因眼识。有更触施设更触者。必有此处。因施设更触。有觉施设觉者。必有此处。因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者。必有此处。如是耳.鼻.舌.身。因意.因法.因意识。有更触施设更触者。必有此处。因施设更触。有觉施设觉者。必有此处。因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者。必有此处。诸贤。谓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坐起。入室燕坐。比丘。若人所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著.不住。是说苦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此世尊略说不广分别义。我以此句.以此文广说如是。诸贤。可往向佛具陈。若如世尊所说义者。诸贤等便可受持。

于是。诸比丘闻尊者大迦旃延所说。善受持诵。即从坐起。绕尊者大迦旃延三匝而去。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向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坐起。入室宴坐。尊者大迦旃延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之。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法.有义。所以者何。谓师为弟子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彼弟子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之。如迦旃延比丘所说。汝等应当如是受持。所以者何。以说观义应如是也。比丘。犹如有人因行无事处.山林树间。忽得蜜丸。随彼所食而得其味。如是族姓子于我此正法.律。随彼所观而得其味。观眼得味。观耳.鼻.舌.身。观意得味。

尔时。尊者阿难执拂侍佛。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此法名何等。我当云何奉持。

世尊告曰。阿难。此法名为蜜丸喻。汝当受持。

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受此蜜丸喻法。当讽诵读。所以者何。比丘。此蜜丸喻有法有义。梵行之本。趣通趣觉。趣于涅槃。若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当善受持此蜜丸喻。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蜜丸喻经第九竟(二千二百七十二字)。

(一一六)中阿含林品瞿昙弥经第十(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释羁瘦。在迦维罗卫尼拘类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夏坐。

尔时。瞿昙弥大爱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女人可得第四沙门果耶。因此故。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耶。

世尊告曰。止。止。瞿昙弥。汝莫作是念。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瞿昙弥。如是汝剃除头发。著袈裟衣。尽其形寿。净修梵行。

于是。瞿昙弥大爱为佛所制。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尔时。诸比丘为佛治衣。世尊不久于释羁瘦受夏坐竟。补治衣讫。过三月已。摄衣持钵。当游人间。瞿昙弥大爱闻诸比丘为佛治衣。世尊不久于释羁瘦受夏坐竟。补治衣讫。过三月已。摄衣持钵。当游人间。瞿昙弥大爱闻已。复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女人可得第四沙门果耶。因此故。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耶。

世尊亦再告曰。止。止。瞿昙弥。汝莫作是念。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瞿昙弥。如是汝剃除头发。著袈裟衣。尽其形寿。净修梵行。

于是。瞿昙弥大爱再为佛所制。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彼时。世尊于释羁瘦受夏坐竟。补治衣讫。过三月已。摄衣持钵。游行人间。瞿昙弥大爱闻世尊于释羁瘦受夏坐竟。补治衣讫。过三月已。摄衣持钵。游行人间。瞿昙弥大爱即与舍夷诸老母俱。随逐佛后。展转往至那摩提。住那摩提揵尼精舍。于是。瞿昙弥大爱复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女人可得第四沙门果耶。因此故。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耶。

世尊至三告曰。止。止。瞿昙弥。汝莫作是念。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瞿昙弥大爱。如是汝剃除头发。著袈裟衣。尽其形寿。净修梵行。

于是。瞿昙弥大爱三为世尊所制。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彼时。瞿昙弥大爱涂跣污足。尘土坌体。疲极悲泣。住立门外。尊者阿难见瞿昙弥大爱涂跣污足。尘土坌体。疲极悲泣。住立门外。见已。问曰。瞿昙弥。以何等故。涂跣污足。尘土坌体。疲极悲泣。住立门外。

瞿昙弥大爱答曰。尊者阿难。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

尊者阿难语曰。瞿昙弥。今且住此。我往诣佛。白如是事。

瞿昙弥大爱白曰。唯然。尊者阿难。

于是。尊者阿难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女人可得第四沙门果耶。因此故。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耶。

世尊告曰。止。止。阿难。汝莫作是念。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阿难。若使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阿难。犹如人家多女少男者。此家为得转兴盛耶。

尊者阿难白曰。不也。世尊。

如是。阿难。若使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令此梵行不得久住。阿难。犹如稻田及麦田中。有秽生者必坏彼田。如是。阿难。若使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令此梵行不得久住。

尊者阿难复白曰。世尊。瞿昙弥大爱为世尊多所饶益。所以者何。世尊母亡后。瞿昙弥大爱鞠养世尊。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是。阿难。瞿昙弥大爱多饶益我。谓母亡后。鞠养于我。阿难。我亦多饶益于瞿昙弥大爱。所以者何。阿难。瞿昙弥大爱因我故。得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不疑三尊及苦.习.灭.道。成就于信。奉持禁戒。修学博闻。成就布施而得智慧。离杀.断杀.离不与取.断不与取。离邪淫.断邪淫。离妄言.断妄言。离酒.断酒。阿难。若使有人因人故。得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不疑三尊及苦.习.灭.道。成就于信。奉持禁戒。修学博闻。成就布施而得智慧。离杀.断杀。离不与取.断不与取。离邪淫.断邪淫。离妄言.断妄言。离酒.断酒。阿难。设使此人为供养彼人衣被.饮食.卧具.汤药.诸生活具。至尽形寿。不得报恩。

阿难。我今为女人施设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阿难。犹如鱼师及鱼师弟子。深水作坞。为守护水。不令流出。如是。阿难。我今为女人说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云何为八。阿难。比丘尼当从比丘求受具足。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一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阿难。比丘尼半月半月往从比丘受教。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二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阿难。若住止处设无比丘者。比丘尼便不得受夏坐。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三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阿难。比丘尼受夏坐讫。于两部众中。当请三事。求见.闻.疑。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四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阿难。若比丘不听比丘尼问者。比丘尼则不得问比丘经.律.阿毗昙。若听问者。比丘尼得问经.律.阿毗昙。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五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阿难。比丘尼不得说比丘所犯。比丘得说比丘尼所犯。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六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阿难。比丘尼若犯僧伽婆尸沙。当于两部众中。十五日行不慢。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七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阿难。比丘尼受具足虽至百岁。故当向始受具足比丘极下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阿难。若瞿昙弥大爱奉持此八尊师法者。是此正法.律中。出家学道。得受具足。作比丘尼。

于是。尊者阿难闻佛所说。善受善持。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往诣瞿昙弥大爱所。语曰。瞿昙弥。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瞿昙弥大爱。世尊为女人施设此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云何为八。瞿昙弥。比丘尼当从比丘求受具足。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一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瞿昙弥。比丘尼半月半月往从比丘受教。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二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瞿昙弥。若住止处无比丘者。比丘尼不得受夏坐。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三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瞿昙弥。比丘尼受夏坐讫。于两部众中当请三事。求见.闻.疑。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四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瞿昙弥。若比丘不听比丘尼问者。比丘尼不得问比丘经.律.阿毗昙。若听问者。比丘尼得问经.律.阿毗昙。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五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瞿昙弥。比丘尼不得说比丘所犯。比丘得说比丘尼所犯。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六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瞿昙弥。比丘尼若犯僧伽婆尸沙。当于两部众中。十五日行不慢。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七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瞿昙弥。比丘尼受具足虽至百岁。故当向始受具足比丘极下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瞿昙弥。世尊如是说。若瞿昙弥大爱奉持此八尊师法者。是此正法.律中。出家学道。得受具足。作比丘尼。

于是。瞿昙弥大爱白曰。尊者阿难。听我说喻。智者闻喻则解其义。尊者阿难。犹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端正姝好。极净沐浴以香涂身。著明净衣。种种璎珞严饰其容。或复有人为念彼女。求利及饶益。求安隐快乐。以青莲华须.或瞻卜华鬘.或修摩那华须.或婆师华须.或阿提牟多华须。持与彼女。彼女欢喜。两手受之。以严其头。如是尊者阿难。世尊为女人施设此八尊师法。我尽形寿顶受奉持。

尔时。瞿昙弥大爱于正法.律中。出家学道。得受具足。作比丘尼。彼时瞿昙弥大爱于后转成大比丘尼众。与诸长老上尊比丘尼为王者所识。久修梵行。共俱往诣尊者阿难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白曰。尊者阿难。当知此诸比丘尼长老上尊为王者所识。久修梵行。彼诸比丘年少新学。晚后出家。入此正法.律甫尔不久。愿令此诸比丘为诸比丘尼随其大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

于是。尊者阿难语曰。瞿昙弥。今且住此。我往诣佛。白如是事。

瞿昙弥大爱白曰。唯然。尊者阿难。

于是。尊者阿难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今日瞿昙弥大爱与诸比丘尼长老上尊为王者所识。久修梵行。俱来诣我所。稽首我足。却住一面。叉手语我曰。尊者阿难。此诸比丘尼长老上尊为王者所识。久修梵行。彼诸比丘年少新学。晚后出家。入此正法.律甫尔不久。愿令此诸比丘为诸比丘尼随其大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

世尊告曰。止。止。阿难。守护此言。慎莫说是。阿难。若使汝知如我知者。不应说一句。况复如是说。阿难。若使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诸梵志.居士当以衣布地而作是说。精进沙门可于上行。精进沙门难行而行。令我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阿难。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诸梵志.居士当以头发布施而作是说。精进沙门可于上行。精进沙门难行而行。令我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

阿难。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诸梵志.居士若见沙门.当以手奉种种饮食。住道边待而作是说。诸尊。受是食是。可持是去。随意所用。令我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阿难。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诸信梵志见精进沙门。敬心扶抱。将入于内。持种种财物与精进沙门而作是说。诸尊。受是可持是去。随意所用。令我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

阿难。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此日月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然于精进沙门威神之德犹不相及。况复死瘦异学耶。阿难。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正法当住千年。今失五百岁。余有五百年。阿难。当知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作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及转轮王.天帝释.魔王.大梵天者。终无是处。当知男子得行五事。若男子作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及转轮王.天帝释.魔王.大梵天者。必有是处。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瞿昙弥经第十竟(三千三百五十六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六千五百九十九字)

猜你喜欢
  御制天圣广灯录序·李遵勖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三·佚名
  卷四百七十九·佚名
  第一 六处相应·佚名
  卷之五·铁壁慧机
  卷五十一·佚名
  卷第五十·佚名
  卷第十九(弥沙塞)·佚名
  瞋恚品第二十·佚名
  卷四十六·佚名
  宁波七塔寺歧昌老和尚八十冥寿启·太虚
  致铁禅法师书·太虚
  卷三·佚名
  卷六·赜藏主
  正宗心印后续联芳·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刘克庄

      杜《八哀诗》,崔德符谓可以表里《雅》《颂》,中古作者莫及。韩子苍谓其笔力变化,当与太史公诸赞方驾。惟叶石林谓长篇最难,晋魏以前,无过十韵,常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叙事倾倒为工。此八篇本非集中高作,而世多尊称,不敢议其

  • 二妙集卷第八·段克己

    乐府菊轩先生◆乐府二(菊轩先生)满江红大江东去木兰花慢满庭芳望月婆罗门引江城子行香子月上海棠鹧鸪天临江仙蓦山溪蝶恋花浪淘沙朝中措南乡子木兰花清平乐诉衷情水调歌头○满江红张丈信夫林亭小

  • 唐诗镜卷四·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四 明 陆时雍 编 初唐第四 李峤【本传云字巨山赵州人儿童时梦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转凤阁舍人朝廷每有大手笔皆峤为之圣历初迁鸾台

  • 卷四百七十三·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七 王廷相 折杨柳 陇头二三月杨柳黄绿丝郎行杨树下骢马金络羁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出谷复入谷落日独行客水流陇山下

  • 滕王阁序 译文·王勃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这里物产的华美,有如天降之宝,其光彩上冲牛斗之宿。这里的土地

  • 御选元诗卷三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九五言律诗五雅勒呼云谿真馆真馆云谿上孤高逼太清江山环几席星斗拂檐楹树古成龙去篁疎作鳯鸣仙游如可接我欲谢尘缨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北上函香去西南致礼勤蜀中千尺雪秦岭万重云驿骑鸣金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万历二年闰十二月辛未朔除原任湖广道御史向程于福建道○释闲宅宗室故辅国将军奇浩男银哥金哥以隆庆元年越关奏请名封情有可原也○升易州兵备参政高文荐为山东按察使照旧管事补原任江西参议刘应峰于广西○壬申 上御文

  • 卷三·严有禧

    ◎汤先生汤潜庵先生课子读书,尝至夜分不辍。曰:“吾非望汝早贵,少年儿宜使苦,苦则志定,将来不失足也。”又云:“教子弟只是令他读书,他有圣贤几句话在胸中,有时借圣贤言语照他行事开导之,便易有省悟处。”◎陆先生陆稼书先

  • 伊洛渊源録卷十四·朱熹

    宋 朱子 撰程氏门人无记述文字者王端明名岩叟字彦霖大名人元祐中为台谏官登政府正直不挠当世称之墓碑本传记其行事甚详然不及其学问源流也惟遗书前篇有其答问而其集中亦有记先生语数条又祭明道文有闻道于先生之语及

  • 九、我的书架①·林语堂

    ①原题为《我的书室》,有删节。且说M姚英写了一篇说她处理书室中书籍的方法的美妙的文章,那方法,同我的竟那么的巧合,要是我在这以前曾发表过只字关于我处理的方法,或以前曾同她见过面的话,我真要说她偷窃了我的文思。因此

  • 范岫传·姚思廉

    范岫,字懋宾,济陽考城人。他的高祖父范宣是晋朝的征士。他的父亲范羲是南朝宋代兖州别驾。范岫早年丧父,是精心侍奉母亲的孝子,他和吴兴人沈约都被蔡兴宗所敬重。泰始年间,开始到朝中做官。当时蔡兴宗身为安西将军,荐举范岫

  • 殊路第二十一·桓宽

    大夫曰:“七十子躬受圣人之术,有名列于孔子之门,皆诸侯卿相之才,可南面者数人云。政事者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宰我秉事,有宠于齐,田常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简公杀于檀台。子路仕卫,孔悝作乱,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卫;子贡、子

  • 论语纂笺卷四·詹道传

    元 詹道传传 撰述而第七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商贤大夫见

  • 卷四十·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四十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二征伐书弟二宋卫蔡陈军制不详见宋宋襄公之战【僖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

  • 卷十·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十檀弓上第三之二曾子之丧浴於爨室【爨七乱反】正义郑氏康成曰礼死浴於适室【孔疏士丧礼死於适室下云甸人掘坎於阶间为垼於西墙下新盆盘瓶造於西阶下

  • 卷九·李钟伦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纂训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九安溪李钟伦撰春官宗伯第三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率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注有礼则上安下顺各得其所而无乖戾之患矣故

  • (八)·钱穆

    第八目治国平天下之道。士人出膺政府职位,亦有为贫而仕者。然治平大道则平素即当讲求。范仲淹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顾亭林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有辞有处有退而不出仕者。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四子言志,而孔子

  • 大乘无生方便门·佚名

    全一卷。撰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从我国北宗禅之立场论述入道之五门。开头所标示之五门为本书之大纲,即:(一)总彰佛体, (二)开智慧门,(三)显示不思议法,(四)明诸法正性,(五)自然无碍解脱道。其次举示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