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一

△初分大乘铠品第十四之三

世尊,布施波罗蜜多无缚无解。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布施波罗蜜多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布施波罗蜜多性远离故无缚无解。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性远离故无缚无解。布施波罗蜜多性寂静故无缚无解。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性寂静故无缚无解。布施波罗蜜多性空故无缚无解。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性空故无缚无解。布施波罗蜜多性无相故无缚无解。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性无相故无缚无解。布施波罗蜜多性无愿故无缚无解。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性无愿故无缚无解。布施波罗蜜多性无生故无缚无解。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性无生故无缚无解。布施波罗蜜多性无灭故无缚无解。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性无灭故无缚无解。布施波罗蜜多性无染故无缚无解。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性无染故无缚无解。布施波罗蜜多性无净故无缚无解。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性无净故无缚无解。世尊,五眼无缚无解。六神通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五眼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六神通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五眼性远离故无缚无解。六神通性远离故无缚无解。五眼性寂静故无缚无解。六神通性寂静故无缚无解。五眼性空故无缚无解。六神通性空故无缚无解。五眼性无相故无缚无解。六神通性无相故无缚无解。五眼性无愿故无缚无解。六神通性无愿故无缚无解。五眼性无生故无缚无解。六神通性无生故无缚无解。五眼性无灭故无缚无解。六神通性无灭故无缚无解。五眼性无染故无缚无解。六神通性无染故无缚无解。五眼性无净故无缚无解。六神通性无净故无缚无解。世尊,佛十力无缚无解。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佛十力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佛十力性远离故无缚无解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性远离故无缚无解。佛十力性寂静故无缚无解。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性寂静故无缚无解。佛十力性空故无缚无解。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性空故无缚无解。佛十力性无相故无缚无解。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性无相故无缚无解。佛十力性无愿故无缚无解。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性无愿故无缚无解。佛十力性无生故无缚无解。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性无生故无缚无解。佛十力性无灭故无缚无解。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性无灭故无缚无解。佛十力性无染故无缚无解。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性无染故无缚无解。佛十力性无净故无缚无解。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性无净故无缚无解。

世尊,真如无缚无解。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法定法住平等性离生性实际无为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真如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法定法住平等性离生性实际无为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真如性远离故无缚无解。法界乃至无为性远离故无缚无解。真如性寂静故无缚无解。法界乃至无为性寂静故无缚无解。真如性空故无缚无解。法界乃至无为性空故无缚无解。真如性无相故无缚无解。法界乃至无为性无相故无缚无解。真如性无愿故无缚无解。法界乃至无为性无愿故无缚无解。真如性无生故无缚无解。法界乃至无为性无生故无缚无解。真如性无灭故无缚无解。法界乃至无为性无灭故无缚无解。真如性无染故无缚无解。法界乃至无为性无染故无缚无解。真如性无净故无缚无解。法界乃至无为性无净故无缚无解。

世尊,菩提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菩提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菩提性远离故无缚无解。菩提性寂静故无缚无解。菩提性空故无缚无解。菩提性无相故无缚无解。菩提性无愿故无缚无解。菩提性无生故无缚无解。菩提性无灭故无缚无解。菩提性无染故无缚无解菩提性无净故无缚无解。世尊,萨埵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萨埵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萨埵性远离故无缚无解。萨埵性寂静故无缚无解。萨埵性空故无缚无解。萨埵性无相故无缚无解。萨埵性无愿故无缚无解。萨埵性无生故无缚无解。萨埵性无灭故无缚无解。萨埵性无染故无缚无解。萨埵性无净故无缚无解。世尊,菩萨摩诃萨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菩萨摩诃萨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菩萨摩诃萨性远离故无缚无解。菩萨摩诃萨性寂静故无缚无解。菩萨摩诃萨性空故无缚无解。菩萨摩诃萨性无相故无缚无解。菩萨摩诃萨性无愿故无缚无解。菩萨摩诃萨性无生故无缚无解。菩萨摩诃萨性无灭故无缚无解。菩萨摩诃萨性无染故无缚无解。菩萨摩诃萨性无净故无缚无解。世尊,无上正等菩提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无上正等菩提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菩提性远离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菩提性寂静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菩提性空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菩提性无相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菩提性无愿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菩提性无生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菩提性无灭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菩提性无染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菩提性无净故。无缚无解。世尊,无上正等觉者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无上正等觉者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觉者性远离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觉者性寂静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觉者性空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觉者性无相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觉者性无愿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觉者性无生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觉者性无灭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觉者性无染故无缚无解。无上正等觉者性无净故无缚无解。世尊,以要言之。一切法皆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一切法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一切法性远离故无缚无解。一切法性寂静故无缚无解。一切法性空故无缚无解。一切法性无相故无缚无解。一切法性无愿故无缚无解。一切法性无生故无缚无解。一切法性无灭故无缚无解。一切法性无染故无缚无解。一切法性无净故无缚无解」时满慈子问善现言:尊者,说色无缚无解。说受想行识等无缚无解耶。善现答言:如是如是。满慈子言:何等色无缚无解。何等受想行识等无缚无解。善现答言:如幻色无缚无解。如幻受想行识无缚无解。如梦色无缚无解。如梦受想行识无缚无解。如像色无缚无解。如像受想行识无缚无解。如响色无缚无解。如响受想行识无缚无解。如光影色无缚无解。如光影受想行识无缚无解如空花色无缚无解。如空花受想行识无缚无解。如阳焰色无缚无解。如阳焰受想行识无缚无解。如寻香城色无缚无解。如寻香城受想行识无缚无解。如变化事色无缚无解。如变化事受想行识无缚无解。何以故?满慈子。如幻色性乃至如变化事色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如幻受想行识性。乃至如变化事受想行识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如幻色性乃至如变化事色性远离故无缚无解。如幻受想行识性乃至如变化事受想行识性远离故无缚无解。如幻色性乃至如变化事色性寂静故无缚无解。如幻受想行识性乃至如变化事受想行识性寂静故无缚无解。如幻色性乃至如变化事色性空故无缚无解。如幻受想行识性。乃至如变化事受想行识性空故无缚无解。如幻色性乃至如变化事色性无相故无缚无解。如幻受想行识性乃至如变化事受想行识性无相故无缚无解。如幻色性乃至如变化事色性无愿故无缚无解。如幻受想行识性乃至如变化事受想行识性无愿故无缚无解。如幻色性乃至如变化事色性无生故无缚无解。如幻受想行识性乃至如变化事受想行识性无生故无缚无解。如幻色性乃至如变化事色性无灭故无缚无解。如幻受想行识性乃至如变化事受想行识性无灭故无缚无解。如幻色性乃至如变化事色性无染故无缚无解。如幻受想行识性乃至如变化事受想行识性无染故无缚无解。如幻色性乃至如变化事色性无净故无缚无解。如幻受想行识性乃至如变化事受想行识性无净故无缚无解。

满慈子。过去色无缚无解。过去受想行识无缚无解。未来色无缚无解。未来受想行识无缚无解。现在色无缚无解。现在受想行识无缚无解。何以故?满慈子。过去未来现在色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色性远离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性远离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色性寂静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性寂静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色性空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性空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色性无相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性无相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色性无愿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性无愿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色性无生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性无生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色性无灭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性无灭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色性无染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性无染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色性无净故无缚无解。过去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性无净故无缚无解。满慈子。善色无缚无解。善受想行识无缚无解。不善色无缚无解。不善受想行识无缚无解。无记色无缚无解。无记受想行识无缚无解。何以故?满慈子。善不善无记色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识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色性远离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识性远离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色性寂静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识性寂静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色性空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识性空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色性无相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识性无相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色性无愿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识性无愿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色性无生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识性无生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色性无灭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识性无灭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色性无染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识性无染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色性无净故无缚无解。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识性无净故无缚无解。

满慈子。有染色无缚无解。有染受想行识无缚无解。无染色无缚无解。无染受想行识无缚无解。有罪色无缚无解。有罪受想行识无缚无解。无罪色无缚无解。无罪受想行识无缚无解。有漏色无缚无解。有漏受想行识无缚无解。无漏色无缚无解。无漏受想行识无缚无解。杂染色无缚无解。杂染受想行识无缚无解。清净色无缚无解。清净受想行识无缚无解。世间色无缚无解。世间受想行识无缚无解。出世间色无缚无解。出世间受想行识无缚无解。何以故?满慈子。有染色性乃至出世间色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有染受想行识性乃至出世间受想行识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有染色性乃至出世间色性。远离故无缚无解。有染受想行识性乃至出世间受想行识性远离故无缚无解。有染色性乃至出世间色性寂静故无缚无解。有染受想行识性乃至出世间受想行识性寂静故无缚无解。有染色性乃至出世间色性空故无缚无解。有染受想行识性乃至出世间受想行识性空故无缚无解。有染色性乃至出世间色性无相故无缚无解。有染受想行识性乃至出世间受想行识性无相故无缚无解。有染色性乃至出世间色性无愿故无缚无解。有染受想行识性乃至出世间受想行识性无愿故无缚无解。有染色性乃至出世间色性无生故无缚无解。有染受想行识性乃至出世间受想行识性无生故无缚无解。有染色性乃至出世间色性无灭故无缚无解。有染受想行识性乃至出世间受想行识性无灭故无缚无解。有染色性乃至出世间色性无染故无缚无解。有染受想行识性乃至出世间受想行识性无染故无缚无解。有染色性乃至出世间色性无净故无缚无解。有染受想行识性乃至出世间受想行识性无净故无缚无解」满慈子。如是色受想行识无缚无解。当知如是眼处乃至意处色处乃至法处。眼界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地界乃至识界苦圣谛乃至道圣谛。无明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四静虑乃至四无色定。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空解脱门乃至无愿解脱门。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五眼六神通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真如乃至无为。菩提萨埵。菩萨摩诃萨。无上正等菩提。无上正等觉者,一切法随其所应无缚无解亦复如是。

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於如是无缚无解法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如实知於如是无缚无解。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空无相无愿解脱门。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勤修学。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住无缚无解四静虑。乃至应住无缚无解一切相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成熟无缚无解有情。应严净无缚无解佛土。应亲近供养无缚无解诸佛。应听受无缚无解法门。满慈子。是菩萨摩诃萨常不远离无缚无解诸佛世尊,常不远离无缚无解清净五眼。常不远离无缚无解殊胜六神通。常不远离无缚无解陀罗尼门。常不远离无缚无解三摩地门。满慈子。是菩萨摩诃萨当生无缚无解道相智。当证无缚无解一切智一切相智。当转无缚无解法轮。当以无缚无解三乘法安立无缚无解诸有情。满慈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无缚无解六波罗蜜多。能证无缚无解。一切法无所有故。远离故寂静故。空故无相故。无愿故。无生故无灭故。无染故无净故。无缚无解。满慈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名擐无缚无解大乘铠者,

△初分辨大乘品第十五之一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大乘相。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如是大乘从何处出。至何处祝如是大乘为何所祝谁复乘是大乘而出。佛告善现,汝问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六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大乘相。何等为六。谓布施波罗蜜多。净戒波罗蜜多。安忍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静虑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布施波罗蜜多。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发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自施一切内外所有。亦劝他施内外所有。持此善根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布施波罗蜜多。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净戒波罗蜜多。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发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自住十善业道。亦劝他住十善业道。持此善根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净戒波罗蜜多。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安忍波罗蜜多。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发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自具增上安忍。亦劝他具增上安忍。持此善根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安忍波罗蜜多。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精进波罗蜜多。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发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自於六波罗蜜多勤修不息。亦劝他於六波罗蜜多勤修不息。持此善根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精进波罗蜜多。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静虑波罗蜜多。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发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自能巧便入诸静虑无量无色。终不随彼势力受生。亦能劝他入诸静虑无量无色同己善巧。持此善根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静虑波罗蜜多。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发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自能如实观一切法性。於诸法性无所执著。亦劝他如实观一切法性。於诸法性无所执著。持此善根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善现,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是菩萨摩诃萨大乘相。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内空。佛言:善现,内谓内法。即是眼耳鼻舌身意。此中眼由眼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耳鼻舌身意。由耳鼻舌身意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内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外空。佛言:善现,外谓外法。即是色声香味触法。此中色由色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声香味触法。由声香味触法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外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内外空。佛言:善现,内外谓内外法。即是内六处外六处。此中内六处。由外六处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外六处由内六处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内外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空空。佛言:善现,空谓一切法空。此空由空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空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大空。佛言:善现,大谓十方。即是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此中东方由东方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由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大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胜义空。佛言:善现,胜义谓涅槃。此胜义由胜义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胜义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有为空。佛言:善现,有为谓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中欲界由欲界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色无色界由色无色界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有为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无为空。佛言:善现,无为谓无生无住无异无灭。此无为由无为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无为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毕竟空。佛言:善现,毕竟谓诸法究竟不可得。此毕竟由毕竟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毕竟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无际空。佛言:善现,无际谓无初中後际可得及无往来际可得。此无际由无际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无际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散空。佛言:善现,散谓有放有弃有舍可得。此散由散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散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变异空。佛言:善现,无变异谓无放无弃无舍可得。此无变异由无变异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无变异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本性空。佛言:善现,本性谓一切法本性。若有为法性。若无为法性。皆非声闻所作。非独觉所作。非菩萨所作。非如来所作。亦非馀所作。此本性由本性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本性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自相空。佛言:善现,自相谓一切法自相。如变碍是色自相。领纳是受自相。取像是想自相。造作是行自相。了别是识自相。如是等若有为法自相。若无为法自相。此自相由自相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自相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共相空。佛言:善现,共相谓一切法共相。如苦是有漏法。共相无常是有为法共相。空无我是一切法共相。如是等有无量共相。此共相由共相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共相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一切法空。佛言:善现,一切法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若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法。此一切法由一切法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一切法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不可得空。佛言:善现,不可得谓此中一切法不可得。若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若过去无未来现在可得。若未来无过去现在可得。若现在无过去未来可得。此不可得由不可得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不可得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无性空。佛言:善现,无性谓此中无少性可得。此无性由无性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无性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自性空。佛言:善现,自性谓诸法能和合自性。此自性由自性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自性空。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无性自性空。佛言:善现,无性自性谓诸法无能和合性。有所和合自性。此无性自性由无性自性空。何以故?非常非坏本性尔故。善现,是为无性自性空。复次善现,有性由有性空。无性由无性空。自性由自性空。他性由他性空。云何有性由有性空。有性谓五蕴。此有性由有性空。五蕴生性不可得故。是为有性由有性空。云何无性由无性空。无性谓无为。此无性由无性空。是为无性由无性空。云何自性由自性空。谓一切法皆自性空。此空非智所作。非见所作。亦非馀所作。是为自性由自性空。云何他性由他性空。谓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法法住法定法性法界法平等性法离生性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实际。皆由他性故空。是为他性由他性空。善现,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猜你喜欢
  卷三·佚名
  弘明集卷第六·僧祐
  法昌遇禅师·惠洪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佚名
  佛法总抉择谈·太虚
  佛说善夜经一卷·佚名
  称佛名号·佚名
  卷第一·佚名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延寿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佚名
  卷第五十一·志磐
  卷第二十七·霁仑超永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卷·宝亮
  佛始起慈心缘品第四十四·佚名
  卷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六·徐世昌

    杜越杜越,字君异,号紫峰,定兴人。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授内阁中书。有《紫峰集》。夏日书事长夏恒掩关,萧条寡良晤。连阴画不开,时见云奔赴。未即成滂沱,淅沥惊高树。才闻檐霤息,又洒溪边路。花落满莓苔,阶墀谁

  •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司马迁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十一月己巳朔初河漕诸臣欲以南直隶江南等府及浙江原免过江脚米内量复三升准银一分五厘又欲于江西湖广二省每石加二升准银一分以助河工户部酌议以江湖二省民力困敝不堪加增止以江南浙江原免脚米量复二升以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三十五·纪昀

    列传唐 【三十五】○唐三十五刘子元【贶 滋 餗 汇秩 迅 回】 吴兢韦述蒋乂【系 伸借】 柳芳【登 璟冕】沈既济【传师 】刘子元吴兢韦述蒋乂 【蒋系】柳芳沈既济△刘子元刘子元名知几以元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

  • 卷之六十九·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九 传第五十三 喀尔喀赛因诺顔部总传 赛因诺顔部称喀尔喀中路至 京师三千余里东界博罗布尔哈苏多欢西界库勒萨

  • 卷四十一·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十一乙丑训谕武臣抚恤兵丁上御行宫召川陜总督吴赫西安副都统阿兰泰宁夏总兵官王化行原任总兵官王潮海冯徳昌副将髙永干

  • 涉史随笔·宋葛洪

    宋 葛洪 撰赵公仲连止烈侯赐郑歌者田赵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曰郑歌者抢石二人赐之田人万亩公仲曰诺不与烈侯累问公仲称疾不朝畨吾君谓公仲曰君实好善而未知所持君相赵于今四年亦有进士乎曰未也畨吾君曰牛畜荀欣徐越

  • 卷三百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二八旗大臣年表二十三直省大臣年表四将军都统副都统<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 第三节 服 饰·吕思勉

    隋、唐之世,为胡化与中国旧俗渐相融合之时。隋文帝尽革胡服,已见第二章第一节。其时高昌慕化,请解辫,已见第二章第五节。服制之定也,开皇三年正月朔旦,大陈文物。时突厥染干朝见,慕之,请袭冠冕。帝不许。明日,复率其下拜表固请

  • 大雲初分金刚智健度第十六·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智金刚行入智法门。惟愿如来。广分别说。佛言: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神通宝聚法门。喜王法门神通平等法门。白鹅声法门。虚空无碍法门。药王法门。法幢法门

  • 卷六十·佚名

    △摩尼娄陀品下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彼时贼人在於辟支佛塔之前。益灯明者,其人是谁。莫作异见。摩尼娄陀比丘是也。摩尼娄陀。往昔作於大居士子。名曰大财。於後复作行贼盗人。为辟支佛舍利塔中。添益灯油。以清净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二·宗喀巴

    〔科〕巳二安受苦忍分三午一必须安受苦之理午二引发此之方便午三处门广释今午一必须安受苦之理如《入行论》云:「乐因唯少许,苦因极繁多。」我等恒有众苦随逐,故以苦为道不可不知。若不尔者,如《集学论》说,或生瞋恚,或于修

  • 卷第三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定品第九之一如是已辩诸智差别。次当分别智所依定。唯诸静虑能具为依。故于此中先辩静虑。或于先辩。共功德中已辩智所成无诤等功德。余所成德今次当辨。

  • 卷第三·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三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复次持国乾闼婆王得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树光乾闼婆王得普见一切功德庄严

  • 黔南会灯录卷第六·善一如纯

    习安天龙 如纯 辑月幢了禅师法嗣安南定头龙山剑端祖禅师蜀之丁氏子。印心於安笼玉泉月幢和尚。幢寂后。师继席玉泉。后迁龙山。行化数十年。示寂本山。塔於山阳之蒋家山麓。上堂。空雨蒙蒙下不休。门前大道滑如油。

  • 卷之二十·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二十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世 灵隐岳禅师法嗣 宁波府天童灭翁天目文礼禅师 杭临安阮氏子。家天目之麓。故号天目。六岁携篮随母采桑。俄念携之者谁。遂有出家志。年十六

  • 宗教律诸家演派·佚名

      吴中南禅沙门守一空成重编○临济源流诀南岳怀让道一海  运玄奖颙沼不住  念昭圆会端演勤  隆华杰于先范具(钦妙本长蔚持旵 伦坚睹度俊悟澄 慈暄瑞聪宝传 宁进晓空冲广)等。径山与虎邱分宗诀。大慧传需到

  • 意中缘·李渔

    传奇。清李渔(1611—1679?)撰。二卷,三十出。题“湖上笠翁编次,禾中女史批评”,前有书法家范骧1659年序、女才子黄媛介序,后有鉴赏家徐林鸿跋。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之一。 约于清初成书。敷演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