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汤先生

汤潜庵先生课子读书,尝至夜分不辍。曰:“吾非望汝早贵,少年儿宜使苦,苦则志定,将来不失足也。”又云:“教子弟只是令他读书,他有圣贤几句话在胸中,有时借圣贤言语照他行事开导之,便易有省悟处。”

◎陆先生

陆稼书先生尝述其封翁语云:贪与酷皆居官大戒,然贪而酷人皆知恶之。若自恃廉谨而刻以绳人,人慕其风节,竞相仿效,祸不可言矣。

先生又云:一切刑名、钱谷,务持大纲,无益繁文俱宜省去,多一番驳诘则多一番需索,多一番提解则多一番拖欠,胥吏所深喜而小民所深恶也。

◎朱平涵

湖上朱平涵相国尝云:灼龟起课,得佳兆未必佳,得凶兆未必凶。且如本佳而得凶兆,豫先愁这几日。本凶而得佳兆,日后失望烦恼更甚。真名言也。

◎魏环溪

魏环溪曰:“居官者,何人不择吉任事,而升者升,降者降,黜者黜,死者死,未尝皆吉也。娶妇者,何人不择吉成婚,而寿者寿,夭者夭,孕者孕,绝者绝,未尝皆吉也。类而推之,诸事皆然。无他,君子则吉,小人则凶,理也。周以甲子兴,商以甲子亡,非明验乎。”

◎宋太宗

太宗尝谓宰相曰:“流俗有言,人生如病疟于大寒大暑中,过寒暑迭变,不觉渐成衰老。苟不竞为善事,虚度流年,良可惜也。”

又《唐摭言》载杜牧对酒诗,亦有“人生如疟在须臾,何乃自苦八尺躯”之句,与此同意。

◎沈文端

沈文端公生日,神宗遣使存问,从弟某语公曰:“兄位宰相,蒙恩存问,而子姓济济,可谓盛矣。”公愀然久之,曰:“弟以为盛,吾方忧其衰耳。”弟问故,公曰:“吾乡宋立庵太宰家法可敬,彼方当贵盛,吾家不及也。顷立庵生日,吾预其家宴,座中子弟数十人,不闻饮啖声。昨吾生日,见诸子弟饮啖不顾长者,家法如此,是以知其衰也。”

◎又

尝见文端公家训,一则内云:家下凡百,俭素恬澹,不要做出富贵的气象,不惟俗样,且不可长久,大抵盛极则衰,月满则亏,日中则昃,一定之理。惟有自处退步,不张气焰,不过享用,不作威福,虽处盛时可以保守。我今虽做热官,自处常在冷处,必不肯多积财货,广置田宅,使身终之日,留此争端,自取辱名尔。已知持满之道,只愁一向做得门面大了。为今之计,要减些田土,损些受用,衣服勿太华美,器用宁可欠缺,留些福量遗与后人云云。真至理名言也!

◎张太宰

阳城张太宰藐姑寄子书云:“刻下父母俱存,大小无恙,光景已佳。但日中则昃可奈何,每念及此,通身汗下。目下只当求一安身立命之处,势焰时如此,凄凉时亦只如此,任四时寒燠温凉,而一元之气寂然自在。尔父子当思吾言。”此书字字药石,可与伏波诫兄子书参看。

◎顾亭林

《亭林集》有规友纳妾书,读之颇有味,内云:董子曰君子甚爱气而谨游于房,是故新壮者十日而一游于房,中年者倍新壮,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倍始衰,大衰者以月当新壮之日,而上与天地同节矣。某年五十九,未有继嗣。在太原遇傅青主,浼之诊脉云尚可得子,劝令置妾。遂于静乐买之,不一二年而众疾交侵,始思董子之言,瞿然自悔,出而嫁之。尝与张稷若言青主之为人大雅君子也,稷若曰:“岂有劝六十老人娶妾而可为君子者乎?”愚无以应也。又少时与杨子常先生最厚,子常年逾六十,素有目眚,买妾二人,三五年间目遂不能见物。得一子,已成童而夭,竟同伯道。此在无子之人,犹当以为戒,而况有子有孙又有曾孙者乎!先生之言,真药石也。

◎颜光衷

颜光衷曰:“谚云公门中好修行,盖公门人下接民隐,上通官情,艰苦孤危之时扶持一分,胜他人方便十分。宽假一次,胜他人方便十次。”此与王心斋见诸掾吏惟云“心地好,前程保”之言,若符节也。

◎董尚书

董尚书浔阳家甚富,凡衣冠过宾,无不延礼厚赠者。其孙礼部青芝,工于诗、字,往往以手书扇轴及诗稿赠人。尚书闻之,曰:“以我家势,虽日以银币为欢,犹恐未塞人望,柰何效清客行事耶?且缙绅之家自有局面,岂复以诗、字得人怜乎?将来破我家者,必此子也。”

◎刘忠宣

刘忠宣公自作《寿藏记》,内云:士大夫家子弟爱其父兄者,俟其身后,必求名儒大笔铺张其行业,以志于其墓。作国史者,亦或凭而采之。子无似承祖宗世泽,窃科甲官禄,前后四十年。在家在邦,无一事可述以传者。万一后人私乞所亲,讠参言以误名笔,纵可欺入,独不自愧于地下耶!用是自述平生履历,书而勒诸石,归付儿等藏之,以俟他日。呜呼!以公之盛德,大业照耀史册,犹自谓生平无一事可述,真足愧天下后世之谀墓者矣!

◎又

同寮会饮,有誉威宁伯之才美者。刘尚书时雍云:“人皆谓王世昌智,以予言之,天下第一不智者,此人也。以如此聪明,如此才力,却不用以为善。及在显位,又不自重,阿附权官以取功名。名节既坏,而所得爵位毕竟削夺,为天下笑,岂非不智而何!”坐客为之肃然。

◎沈文昭

沈布衣鉴记览博洽,放言自废。或问曰:“今之居大位享大福者,未必有学问。有学问者,每多贫贱无福。何也?”沈云:“有学问便是福,何必富贵?”老僧惟寅尝云:“读书要有福,无福者读书不成。如人家子弟有志读书,若无衣食之忧、户役之扰、疾病之累以夺其心,便是有福。纵使无忧于衣食、无扰于户役而身常有疾不能遂志,即是无福。”此等议论皆有理。

◎徐翁

太仓陆公容登进士,观政工部。父执徐翁孟章谓曰:“仕路乃毒蛇聚会之地,君平昔心肠条直,全不使乖,今却不宜如此。坐中非但不可谈论人长短得失,即论文谈诗亦须慎之。不然,恐谤议交作矣。”陆初不以为然,后为同年所中,乃叹徐翁之言不妄。

◎冯钝吟

冯钝翁云:“为子弟择师,是第一要事。慎无取太严者,师太严,子弟必不令。”又云:“子弟不可把世间刻薄事教他。”皆至言也。

◎薛文清

薛文清尝言:吾居察院中,每念韦苏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之句,惕然有警于心云。

◎章枫山

章枫山云:吾尝处困,颂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便警拔不为穷所挠。

◎贺相国

江夏贺相国致子侄书云:据今日耳目观听,岂不谓逢圣阁员矣。乃逢圣自有根本,不可忘者。高曾以上,事不及知。先大父、大母,嘉靖乙巳度荒年,三日仅黄豆一升。岁除,一母鸡易米二升五合。使逢圣今日不念,是自绝其祖父母之泽也。先中宪亦贫,诸生授馆四十年,每岁正月六日始至十二月二十四日止,一领青衣,直布坐处方方一块蓝色。先恭人让居于婶,周旋数尺陋室中,下湿上漏,炊爨即在床前,烟薰眼泪,逢圣哽咽不能书。今日不念,是自绝其父母之泽也。即逢圣,戊戌馆于钟祥,己酉馆于嘉善寺,或御冬以,或六月荐草。癸卯揭晓,则先日绝粮;丙辰报至,则深夜丐酒。今日不念,忽作两截人,是自绝其子孙之绪也。念之若何,亦曰罔敢作孽而已。不作孽若何,亦曰救得一物是一物,救得一事是一事而已。救之若何,亦曰服膺先中宪之训,饿死事小,家中没饭吃切不可错动了念头而已。不错动念头若何,亦曰公门无一事之干,本宅无生事之仆,钱粮无分毫升合之逋欠,马递、水驿不往索一骑一舟,山场、湖地不讨管一尺一寸,大江上下无营运装载之船,其或非意相加,则力诫子孙,闭门谢过而已。此极猥琐事,逢圣何胪列。乃尔先正有言,孝子一步不忘亲,积之成大孝。忠臣一事不顾私,积之成纯忠。廉官一铢不苟拾,积之成清白。烈女一笑不闻音,积之成贞节。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蚁穴溃堤,吾畏其卒,故怖其始也。

◎高侍郎

淄川高侍郎珩,少时与兄解元玮公车北上,谒尚书张公延登。公言:“君辈少年登第,不啻登仙。老夫少年,意气亦尔。今老矣,回忆五十年中功名官职,都如嚼蜡。更数十年,君阅历当自知之。”后高晚年忆尚书之语,慨然赋诗云“翘车北指五云边,绪论追陪岂偶然。晚节功名如嚼蜡,少年科第似登仙。旷怀久已推先辈,微语还堪悟后贤。毕竟山中煨芋好,十年宰相亦堪怜。

◎忍庵先生

吾宗忍庵先生,即少司农灏亭之父。生平规言矩行,尺寸不苟。灏亭上公车,先生绘像付之,并书其后云:余息交绝游几二十年矣,每念先御医公受世庙殊恩,清卿公生食显禄、殁蒙恤典,而为之子若孙,未能奋身图报。太王父暨王母邱垅皆在京师,缺然展扫,有身具心,岂敢忘君父哉!顾自审非名场中人,遂早甘熟歇。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阙南陔之思矣。余犹以身颓家窭,难共长征,而舐犊引雏,情不能割,特绘小像,付以相随,如时见我面,时闻我语。当自爱其鼎,勿同乎流俗,惜此七尺,保此方寸,以为报国绳祖之本,庶能慰老人之怀。切念吾儿,如玉无玷,如器无缺,如女子未字,诚不可不慎也。至若纵浪之饮,狭邪之游,知吾儿从未误犯,今即少年客旅,亦必遥忆老人,更不忍以身行殆第。或虑高明之友相奖风流,情难自持,不免失足,设当尔时,急展此卷。如有怒色,即婉谢友人,云老父在,不敢从耳。又当知予此身得至今日者,以少时绝无娈童、季女之溺,每过自坚忍,故能留此须眉余白于人间。此像为谢文侯笔,先曾为余作一帧,乃不数年而忽皆杖焉。若曰:“此老已六十矣,甚能警余,吾儿其念之。”

◎徐中丞

苏抚徐公士林尝疏奏买谷事宜,内云:为政贵于持平,民不可累,官亦不可累,立法期于尽善,官受其累,民亦必受其累。余每三复斯言。

◎张篑山

张篑山《王山随札》内云:王山笋类多苦,烹之亦有真味。又产苦菜,浸之一宿,饥来啖之,颇胜园蔬,然以苦多为人弃。人生营营,无日不苦,日在苦中,安之若饴。至饮食细故,非刀俎物命,便不可下箸,安得携此二苦味令饱尝耶?

◎杨石斋

杨石斋廷和当国时,一弟为京卿,二弟为方面,诸子布列,在位济济。其子用修先生廷试第一,人皆贺之,公颦蹙不自安。人问故,公曰:“君知傀儡场乎?如方奏位时则次第陈举,至将阕则尽出傀儡于场,此曲终时也。人家气数有限,今尽发泄如此,人以为我宗之庆,我忧方大耳。”未几果验。

◎先太仆

先王父太仆公答友书云:弟自去年至今,勉强度日,不饿耳,不能饱也。穷巷杜门,不交一人一事,惟以砚北之身与丹黄为伍。《读诗质疑》已六易稿,尚未成书,今始卒业。又于其间批读《庄子》一部,《楚词》一部,《国语》、《国策》一部,《楞严经》一部。所以汲汲如此者,盖以年逾知命,一事无成,读书无益于身心,学道未忘乎尘俗,加以神色耗减,精气消亡,而视茫茫,而发苍苍,恐遂汨没,草木同腐,庶几假灵先圣,益我神明,以炳烛之勤为桑榆之补。如或我材可用,则将取诸其怀。或者老此终生,亦可乐而忘死。水到渠成,固骠姚之天幸。道尽途殚,亦李广之数奇。观此可以见先王父读书之勤,襟期之旷矣。

◎先文靖

先文靖未遇时,读书道院,署所居室曰“夔龙事业山中养,孔孟文章心上求。又尝著《读书词》云:夜深人静,悄正一轮明月天心高照。漏声不到乡村里,风走花阴犬叫鸭。炉香袅抚绿绮,一番新调弦指外,流水高山,鹤梦树头。惊觉曲终,顿起闲愁恼怪。白屋青灯,故淹年少,仰天长啸,那些个金马玉堂难到。文林虎豹,毕竟是养成牙爪蚤。难道万卷诗书,让人探讨。盖尔时所负已不轻矣。

◎莲池大师

大师尝云:工夫最忌拣择,有志于学者,只是一个正念常在胸中,逢静也如此,逢闹也如此,凭他静闹变迁而我这个念头断无移易,如此方无间断,谓之善做工夫。如必嫌喧取静,则境界恐无有静之时,亦无有静之处。学人但患志不猛烈耳,志一猛烈,则何之不可。又云:七十古稀,百年能几。今此暮景,正宜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此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也。

◎清净真人

施济非贫士所□□□□□□□阻人为恶,在我不过口舌之劳,而人蒙无限之福,便是莫大阴功。无益之书不必读,无益之戏不必为。有事则干之,务要忠厚存心,利益民物。无事则清心静坐,念念对越上天。古圣贤惩忿窒欲四字,决定离他不得,和以处众,宽以乐群,寡言以养德,常定以安神,一切恶习荡涤殆尽,便是在世仙人。

◎袁了凡

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恨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众云:“善恶何至相反?”中峰令试言其状,一生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一生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不谓然,因谓问,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已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礼人敬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默默捡点。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五 岛夷桓玄 海夷冯跋 岛夷刘裕·魏收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九·汪楫
  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督军署·费行简
  第四卷 唐·缪荃孙
  九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列传卷第十一 高丽史九十八·郑麟趾
  ·禀制军左宫保季高·丁曰健
  附录·罗大春
  居官镜·刚毅
  卷十上·雍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九·佚名
  卷九十六·佚名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九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四十三首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顔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缪本作从】此揖清芬【唐书孟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拯人患难隐

  • 慎微第六·陆贾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是以伊尹负鼎,居于有莘之野,修道德于草庐之下,躬执农夫之作,意怀帝王之道,身在衡门之里,志图八极之表,故释负鼎之志,为天子之佐,克夏立商,诛逆征暴,除天下之

  • ●崇禎長編卷之三·汪楫

      天啟七年十一月   ○天啟七年十一月   天啟七年十一月   甲子朔欽天監進崇禎元年大統曆頒行天下因御極更定年號故改是月   安置太監魏忠賢於鳳陽諭曰朕聞去惡務盡御世之大權人臣無將有位之烔戒逆惡魏

  • 卷三·常璩

      蜀志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其精灵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六十五·佚名

     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丁巳朔以明日冬至莭遣玉田伯蒋荣彭城伯张熊成安伯郭应乾清平伯吴家彦祭 八陵都督佥事沉至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中官祭 恭让章皇后都指挥同知王极祭 孝洁皇后○哀冲○庄敬二太子各陵坟○未封宫御高氏

  • 卷之五十八·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七月。丙寅朔。时享太庙。遣庄亲王载功恭代行礼。  ○谕内阁、电寄陈夔龙、据电奏假期届满。病仍未痊。恳再赏假等语。陈夔龙着再赏假一个月。安心调理。病痊随时销假。电寄  ○又谕、松寿、电

  • 第三二一呈道光二十年三月初三日一二二○一--一·佚名

    庄正黄绍坤因老病,呈请淡水分府准予退办具呈状人黄绍坤年七十三岁系乌树林、石岗仔庄人离城三十五里为恳准怜赐退办,以免误公事。缘道光年间,奉前宪李(注一),谕给坤充当乌树林、石岗仔庄庄正,历来办公谨

  • 檀道济传·李延寿

    檀道济,是高平金乡县人,世代居住在京口。少年时成为孤儿,守丧礼仪齐备,事奉哥哥姐姐以谦和恭谨见称。宋武帝树立义旗,道济与兄长檀韶、檀祗等随从平定京城,一同在武帝建武将军府中参谋军事。逐渐升迁为太尉参军,被封为作唐县

  • 卷三十三·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三十三陈天下安危疏【万历二十五年】  吕 坤臣窃见元旦以来天气昏黄日光黯淡占者以为乱徵今天下之势乱象已形而乱势未动天下之人乱心已萌而乱人

  • 卷之二十·佚名

    尚灝王即位元年【大清嘉慶九年甲子也】元年甲子正月初九日夜,柔遠驛樓既自廳堂失火,防而不能,遂燒樓屋及所有天后、神主、土地神併先人神主。此時接貢船水梢蒲户仲村渠亦致燒死。隨請仍舊起盖。案蒙海防官批,燒館非自外廷

  • 卷三十五·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三十五性理七仁程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生之谓性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又曰非仁则无以见天地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我也如其皆我何所不尽不能有诸己则

  • 第四十一卦:《损卦》·佚名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白话】《损卦》象征减损:内心有诚意,最为吉祥,不会招来祸患,可以坚守正道,利于前去行事。用什么祭祀神灵呢?两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有两个耳子)粗淡的食

  •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知讷

    高丽 知讷撰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灭。真心如空不断不变。故云。百骸溃散归火归风。一物长灵盖天盖地。嗟夫今之人迷来久矣。

  • 叙·佚名

    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兴人何假于语言文句哉从上诸祖出世教人提持正眼扶竖纲宗末学初机朝参暮请不得已而漏逗一言半句曲为今时日久岁深遂尔葛藤遍地然而咸有于语言下知归者故语之不可不录也 还初法兄幼未业儒不识文字戒

  • 第二十二章 伽摩尼王子诞生·佚名

    多达伽摩尼因耶罗罗[王]毙后而为王,说明此事件,乃次第之说话。(一)天爱帝须王之第二弟名为摩诃那伽,为兄[王]所爱,(二)王之愚妃望欲得己[王]子位,不绝怀有杀害副王之意图,(三)彼造名陀罗奢耶池,[一日]于庵罗[果]涂毒置于庵罗[果]之上向彼送去。

  • 道门科范大全集·杜光庭

    道教斋醮科仪汇集。八十七卷。唐杜光庭删定。约成书于五代初年。该书将各斋醮科仪按仪名收编。各仪体例大体一致,但内容各俱独立性。卷一至卷三为生日本命仪。分别为清旦行道、午朝行道和晚朝行道。卷四至卷六为忏禳疾

  • 近报丛谭平虏传·佚名

    简名《平虏传》。章回小说。明无名氏著。二卷十九回。书成于崇祯 年间。记述崇祯初军民抗击关外“东酋”的事 迹。史载天启末至崇祯三年(1630)皇太极曾率 军大举南侵,书以此为背景。小说写到固安刘 知县率军民坚抗,斩敌

  • 花庵词选·黄昇

    南宋黄昇编。是书编成于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自序》云:“唐词具载《花间集》,宋词多见于曾端伯所编。”而“中兴以来,作者继出,及乎近世。人各有词,词各有体,知之而未见,见之而未尽者,不胜称也。暇日裒集得数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