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杜《八哀诗》,崔德符谓可以表里《雅》《颂》,中古作者莫及。韩子苍谓其笔力变化,当与太史公诸赞方驾。惟叶石林谓长篇最难,晋魏以前,无过十韵,常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叙事倾倒为工。此八篇本非集中高作,而世多尊称,不敢议其病,盖伤于多。如李邕、苏源明篇中多累句,刮取其半,方尽善。余谓崔、韩比此诗于太史公纪传,固不易之论,至于石林之评累句之病,为长篇者不可不知。

  子美与房琯善,其去谏省也,坐救琯。后为哀挽,方之谢安。投赠哥舒翰诗,盛有称许。然《陈涛斜》、《潼关》二诗,直笔不少恕,或疑与素论相反。余谓翰未败,非子美所能逆知,琯虽败,犹为名相。至于陈涛斜、潼关之败,直笔不恕,所以为诗史也。何相反之有!

  杜公为诗家祖宗,然于前辈,如陈拾遗、李北海,极其尊敬。于朋友,如郑虔、李白、高适、岑参,尤所推让。白固对垒者,于虔则云“德尊一代”,“名垂万古”。于适则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又云:“独步诗名在。”于参则云:“谢朓每篇堪讽咏。”未尝有竞名之意。晚见《舂陵行》,则云:“粲粲元道州,前贤畏后生。”至有“秋月”“华星”之褒。其接引后一辈又如此。名重而能谦,才高而服善,今古一人而已。世传严武欲害子美,杜集载武赠杜七言有“莫倚善题鹦鹉赋”之句,则武果有无状之意矣,不但以称衡待杜,亦以黄祖自处,粗暴如此,其母氏所以有官婢之忧也。

  杜嘲太白句似阴铿,然杜云“船如天上坐”,不犯沈佺期乎?“薄云岩际宿”,不犯何逊乎?恐太白有辞矣。

  前人谓杜诗冠古今,而无韵者不可读。又谓太白律诗殊少。此论施之小家数,可也。余观杜集,无韵者,唯夔府诗题数行,颇艰涩,容有误字脱简。如《大礼三赋》,沉著痛快,非钩章棘句者所及。太白七言近体如《凤凰台》,五言如《忆贺监》、《哭纪叟》之作,皆高妙。未尝细考而轻为议论,学者之通患。韩退之尝云:“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则物之浮者小大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此论最亲切。李、杜是甚气魄,岂但工于有韵者及古体乎!

  韩公字东野,名籍、湜,而籍哭韩诗,乃有“后学号韩张”之句。陆象山白鹿讲义,呼晦翁为先生,后辨太极书,则兄之矣。辈行有先后,仕进有久近,岂可以存没显晦而改变?甫、白真一辈行,而杜公云:“李杜齐名真忝窃。”其忠厚如此。

  卢藏用序《陈拾遗集》,称其“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至于《感遇》之篇,则“感激顿挫,显微阐幽,庶几见变化之朕,以接乎天人之际”。韩、柳未出之前,能为此论,亦可谓之知言矣!其论历代文弊皆不错,惟谓“后进之士若上官仪者出”,“于是风雅之道扫地”,则大不然。按上官仪诗律虽未脱徐庾,然孤忠大节遂与褚河南相辉映于史册。藏用不终隐,尚可恕。晚附太平公主,时人指终南山捷径,目藏用为随驾处士,与萧至忠辈同传。其诋上官仪将以媚公主耳,岂笃论乎!

  陈拾遗,李翰林一流人,陈之言曰:“汉魏风骨,晋宋浮艳。”“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虽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李之言曰:“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陈《感遇》三十八首,李《古风》六十六首,真可以扫齐梁之弊而追还黄初、建安矣。昔南塘力勉余息近体而续陈、李之作,余汩世故,忽忽不经意,而老至矣。聊记其言,以谂同志。

  李阳冰序《太白集》云:“古今文集遏而不行,惟公文章横被六合。”语极骏壮,不但工篆也。

  陶、韦异世而同一机键,韦集有一篇云:“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物理有如此,寒暑其奈何。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题曰《效陶彭泽》。此真陶语,何必效也。若近时赵蹈中虽极力摹拟,难苦甚矣。

  唐诗人出牧者,多夸说军府之雄,邑屋之丽,士女之盛,惟元道州《贼退示官吏》云:“追呼且不忍,况乃鞭扑之。”韦苏州《寄人》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皆有忧民之意。

  悼亡之作,前有潘骑省,后有韦苏州,又有李雁湖,不可以复加矣。

  高适、岑参,开元、天宝以后大诗人,与杜公相颉颃,歌行皆流出肺肝,无斧凿痕。适《赋秋胡》云:“如何咫尺仍有情,况复迢迢千里外。”甚佳。其近体亦高简清拔。《送甥》云:“宅相予偏重,家丘人莫轻。”《东平道中》云:“蝉鸣木叶落,此夕更秋霖。”《绝句》云:“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其散语如《祭双庙文》云:“时平位下,世乱节高。”极悲慨有味。参《送郭义》云:“初程莫早发,且宿灞头桥。”《送颜少府》云:“爱客多酒债,罢官无俸钱。”《汉山川行》云:“江村犬吠船。”《寻人不遇》云:“门前雪满无人迹,应是先生出未归。”郊、岛辈旬煅月炼而成者,参谈笑得之。辞语壮浪,意象开阔。荆公选唐诗,惟此二家最多。

  唐人皆宗李、杜,虽退之崛强亦然。任华者,不知何人,有杂言二篇寄李杜,略云:“杜拾遗,名甫第二才甚奇。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辞,借问果是杜二之所为。”又云“我闻当今李白”云云。又云:“任生知有君,君也知有任生未?”华于二公,杜旧识,李素昧,皆名呼之,或呼其行第,又高自称道,云:“曾读却无限书,拙诗一句两句在人耳。”然二集皆无与华酬答之辞。华它作又不传,独此二篇见《又玄集》,往往以怪见取。昔杜默欲与曼卿、永叔并称三豪,米元章自谓《宝晋集》胜《眉山集》,华亦杜、米之流欤!

  退之从董晋丧,去汴甫四日而难作,留后陆长源、判官孟叔度等皆死,人谓退之幸免尔。以史考之,长源欲以峻法绳骄兵,为晋所制,不免云。又云叔度等苛细,然则汴卒乐晋宽弛,惮长源绳束,怨叔度辈刻薄,祸有胎矣。退之从丧而出,盖见几而作者。余读《复志赋》云:“非夫子之洵美兮,吾何为乎浚之都。小人之怀惠兮,犹知献其至愚。固余异乎牛马兮,宁止乎饮水而求刍。仰盛德以安穷兮,又何忠之能输。昔余之约吾心兮,谁无施而有获。嫉贪佞之污浊兮,曰吾既劳而后食。惩此志之不修兮,爱此言之不可忘。苟不内得其如斯兮,孰与不食而高翔。”此赋有无穷之意,岂非尝忠告董、陆而不见用,遂欲舍之去乎?先见如此,其免于祸,非幸也。然长源忠义死难与田弘正同,故退之《汴州行》云:“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以不讨贼为恨,不以独免为善也。

  《江陵道中寄三翰林》云:“同官多材隽,偏善柳与刘。或疑言语泄,传之落冤仇。”按退之阳山之贬,此诗及史皆云因论宫市,似非刘、柳漏言之故。当时乃有此说,市之风波可畏久矣。然退之于刘、柳豁然不疑,故有“二子不宜尔”之句,庶几不怨天不尤人矣。

  昔与王去非侍郎同官金陵,去非言永贞小人钩致名士,退之罪谪阳山,未必不为牵率。余曰:“能为阳山之行,必不入伾、文之党。”去非以为然。

  韩《南山》诗,设“或如”者四十有九,辞义各不相犯,如缫壅茧,丝出无穷。柳《寄张澧州》诗,就“瑕”字内押八十韵,未尝出韵,如弯硬弓,臂有余力。尽斯文变态,穷天下精博,然非诗之极致。

  子厚《古东门行》、梦得《靖安佳人怨》,皆为武相元衡作也。柳云:“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犹有嫉恶悯忠之意。梦得“昨夜画堂歌舞人”之句,似伤乎薄。世言柳、刘为御史,元衡为中丞,待二人灭裂,果然,则柳贤于刘矣。

  子厚永、柳以后诗,高者逼陶、阮,然身老迁谪,中含凄怆。如《哭凌司马》云:“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乃犯孔北海临终之作,不祥甚矣。坡公云:“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惜不令子厚见之。

  张洎序项斯诗云:“元和中,张水部为律格,字清意远,惟朱庆余一人亲受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张孝标、司空图等,咸及门焉。”然庆余诗只有《蔷薇》一首入选。项斯警句多于庆余,如“病尝山药遍,贫起草堂低”,如“鹤睡松枝定,萤归葛叶垂”,如“渔舟县前泊,山吏日高衙”。《送隐者》云:“弟子不知年。”《病僧》云:“不言身后事,犹坐病中禅。”可与任蕃、司空图并驱。

  世称朱庆余“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之句,却不入选,岂嫌其自鬻耶!放翁云:“谁言田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比庆余尤工。

  佛于双树下,右胁侧卧而化,至今僧亡者多云“右胁”。按释迦云:“我今背痛,将入涅盘。”然则右胁者,以背痛不能仰卧耳。若夫非背痛而右胁,与不丧姊而尚左者何异!

  道家皆以老子为神仙之祖,虽太史公亦曰莫知其所终。又曰百有六十余岁,又曰二百余岁,然庄子固云:“老聃死,秦失吊之。”太史公岂未见《庄子》耶!

  耿湋多佳句,《山行》云:“花落寻无径,鸡鸣觉有村。”《赠僧》云:“月上安禅久,苔生出院稀。”如“强饮沽来酒,羞看读了书”,如“艰难为客惯,贫贱受恩多”,皆可录。

  杜牧罪元、白诗歌传播,使子父女母交口诲淫,且曰:“恨吾无位,不得以法绳之。”余谓此论合是元鲁山、阳道州辈人口中语,牧风情不浅,如《杜秋娘》、《张好好》诸篇,“青楼薄幸”之句,街吏平安之报,未知去元、白几何?以燕伐燕,元、白岂肯心服!

  李山甫集有《代孔明哭先主》诗,命题特异,宜有新意,而两篇无一字警策。学薛能而不至者,亦不及刘叉。

  孔融、李邕为奸雄所杀,无可逃之理,若祢衡、王昌龄为太守所杀,班固、陈子昂为县令所杀,尤可怜也。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未当归。”亦晚唐佳句。

  张嵲巨山评:“圣俞以诗鸣本朝,欧阳公尤推尊之。余读之数过,不敢妄肆讥评。至反覆味之,然后始判然于胸中不疑。圣俞诗长于叙事,雄健不足而雅淡有余。然其淡而少味,令人无一唱三叹之意。至于五言律诗特精,其句法步骤真有大历诸公之风。”又评鲁直诗文云:“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皆非真知鲁直者。或有所爱憎而然。大抵鲁直文不如诗,诗律不如古,古不如乐府。鲁直自以为出于《诗》与《楚辞》,过矣。盖规模汉魏以下者也,佳处往往与《古乐府》、《玉台新咏》中诸人所作合。其古律诗酷学少陵,雄健太过,遂流而入于险怪。要其病在太著意,欲道古今人所未道尔。其文则专学西汉,惜其才力褊局,不能汪洋,趦趄如其纪事,立言颇时有类处。”二评不易之论也。

  《陈简斋墓志》,张巨山笔也。称“公诗体物寓兴,清邃超特,纡余闳肆,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又云:“公外王父存诚子善行草书,世俗莫知。公初规模其外家法,晚益变体出新意,片纸数字,得者藏去。”乃知简斋笔法本存诚子。巨山,简斋表侄也。其《夷陵》诗云:“吴蜀相持地,江山真险固。昔闻焚夷陵,今兹但遗堵。山远欲连天,江宽疑浸树。左顾渚宫涂,右眺襄阳路。野迥无居人,荒村但豺虎。依依念乡井,怆怆悲坟墓。月淡江风寒,云深楚山暮。伫立小踟蹰,苍苍归鸟去。”《初夏》云:“孟夏忽已至,雨余草木荒。俯涧有惊泉,仰林无遗芳。山中岁事晚,是日农始忙。布谷鸣远林,田家竞农桑。故园今何为,默默心独伤。”《防江》云:“虏去田事始,夜来春雨匀。向时耦耕者,十无三四人。弩力勿转徙,赦语如阳春。”又曰:“大漠与吴越,天南天北头。敌尤涉吾地,饮马长淮流。饮马尚犹可,莫使学操舟。”辞语高简,意味幽远,此类不可殚举,真南渡巨擘。《与简斋》五言云:“纷纷世上儿,啁啾乱鸣蜩。惟公妙句法,字字陵风骚。癯瘦藏具美,和平蓄余豪。顾我吟讽苦,知公心力劳。柳韦倘可作,论诗应定交。”他人莫不自夸大,惟巨山能践其言。

  巨山五言绝句如“荦确南山路,丛筠冒水生。寒梅销落尽,尤有落花明”。如“青林拥萧寺,况乃在山阴。出见桃花发,方今春已深”。七言绝句如“十日浓阴飞细雨,清川初涨水平沙。幽人闭户春已半,开遍山南山北花”。如“故园坟树想青葱,寒食风光泪眼中。自痛不如伧父子,纸钱尤挂树头风”。如“一行疏树对柴门,又见荒烟上晚村。日日墙阴观日影,人生消得几朝昏”。“日炙樱桃已半红,更薰花气满襟风。路傍谒舍蹲遗兽,应有荒坟在麦中。”《读太平广记》云:“梦里空惊岁月长,觉时追忆始堪伤。十年烜赫南柯守,竟日欢娱审雨堂。”有人梦入蚁穴,榜曰“审雨堂”。皆精丽宛转有思致。又《读楚世家》云:“丧归荆楚痛遗民,修好行人继入秦。不待金仙来震旦,君王已解等冤亲。”其忠愤切于戊午谠议矣,但微而显婉而成章耳。

  张文潜《咏淮阴侯》云:“平生萧相真知己,何事还同女子谋。”巨山《代萧相答》云:“当日追亡如不及,岂于今日故相图。身如累卵君知否,方买民田欲自污。”亦前人所未发。世好巨山诗者绝少,惟余与汤伯纪尔。

  徐师川由前省郎以谏议大夫召,中书舍人程俱致道封还除目,言其与中贵人唱和,鱼须之句,为人所传,致道坐此去国。徐集不载鱼须之篇。鱼须出《玉藻》篇,笏也。须音班,与中贵人诗用此二字,莫晓其义。或言师川居上饶,郑谌者奉使径从,师川常与往还,归而密荐。然思陵本喜山谷,师川其甥,又在围城中著节,遂峻擢之,御札云:“可赠谏议大夫,如其人尚在,以此官召之。”岂一珰所能荐乎?或又言致道本蔡氏客,后知秀州,乌珠至,弃城而遁。何暇议师川!按致道集有《问候蔡少师启》,进由蔡氏,固有可议。其《复职启》尝自辨云:“居未尝备提举道录秘书之属,出未常从宣抚河北陕西之行。”又云:“决如绵薄之才,难抗猖狂之众。利兵坚甲,既无勇锐之师屯;高城深池,又异江湖之天险。”则致道之心有可谅者。缴师川之疏,盛称其父子舅甥,乃其出处,大致帖黄及鱼须事尔!

  游然斋序张晋彦诗云:“近世以来学江西诗,不善其学,往往音节聱牙,意象迫切。且议论太多,失古诗吟咏性情之本意。”切中时人之病。

  咏明妃者多矣,刘屏山云:“羞貎丹青斗丽颜,为君一笑静天山。西京自有麒麟阁,画向功臣卫霍间。”语意不与前人相犯。

  《题李庭珪墨》云:“长春殿古生荆荟,犹有前朝遗物在。锦囊珍重出玄圭,双虬刻作蜿蜒态。枯皮剥裂弄几刓,断玦精坚磨不杀。吾闻李氏据江左,文采风流高一代。当时好玩不独此,器用往往穷奢汰。征工选技填御府,不惜千金为赏赉。治兵唐推英卫精,治民汉许龚黄最。惜哉取士不知术,妙手独得庭珪辈。真主驱驰八极中,荒王逸乐孤城内。汗青得失更谁论,尤物竞为人宝爱。嗟余视此真粪土,事有至微尤足戒。投文欲往吊江流,幽魂未冺应惭悔。”此诗极精诣,然李氏有潘佑、林仁肇而不能用,亦未尝无士。

  屏山《挽李伯纪丞相》云:“引裾尧浸缩,断鞅敌氛消。”指论水灾守汴京二事,语简而尽。六言云:“鼎食鼎烹谋拙,山北山南兴长。片梦彭殇寿夭,一枰楚汉兴亡。”有不可胜言之妙。

  水心,大儒,不可以诗人论。其赋《中塘梅林》云:“幽花表穷腊,病叟行村墟。所欣一蕊吐,安得百万株。上下三塘间,萦带十里余。荒茨各尊贵,野径争扶疏。愁云忽返斾,急霰仍回车。苍然岁将晚,陡觉天象舒。群帝胥命游,众仙俨相趋。龙鸾变化异,笙笛音制殊。物有据其会,感召惊堪舆。妙香彻真境,态色疑虚无。问谁始种此,岂自开辟初。至今阙胜赏,浩劫随荣枯。儿童候黄堕,捧拾纷筐盂。熏蒸杂烟煤,缚卖倾江湖。胭脂蘸罗縠,绛艳生裙襦。和羹事则已,甘老山中臞。以兹媚妇女,又可为嗟吁。夜阑烛烬短,月淡意踌躇。林逋与何逊,赋咏徒区区。”后篇云:“侧闻中塘好,曾赋劝游篇。凌江入枉浦,聊复信所传。化工何作强,耿耿不自眠。山山高相映,坞坞曲相穿。林光百道合,花气十村连。风迎乱駊騀,日送纷婵媛。天回徂阴后,地转升阳前。初如别逃秦,疏附耻独贤。又疑未兴周,掩拥欣俱全。惜哉见之晚,重寻畏凋年。一省三叹息,十步九折前。诗家诧梅事,槁干陋肥鲜。常于寒角晓,爱彼明冰悬。疏枝涩冷艳,小窗露孤妍。吟悲角留嗛,句喜珠离渊。忽兹遇众甫,欲彀羞断弦。无以寄美人,千室炊暮烟。明朝指行处,雾雨空迷田。”此二篇兼阮、陶之高雅,沈、谢之丽密,韦、柳之精深,一洗今古诗人寒俭之态矣。然四灵中如翁灵舒,乃不喜此作,人之所见有不可解如此者。

  “毛竹山头云雨昏,靖安桥下小溪浑。高陂约水归田急,不管湍声入县门。”“堂上官人似野人,村氓相见可相亲。开门坐对临溪树,故是水边林下身。”“对县谁家数亩园,竹亭茅宇杂花繁。同官不可无兼局,通管溪南水竹村。”杨吏部方淳熙辛丑自武宁丞来摄靖安所作绝句也。后三十年,余为县主簿,老士人犹能诵之。赵南塘常跋云:“公暮年所为诗,比是益精,清实简远,与俗异畛,如宿叶尽脱,而煜然华著于根,使人熟睨不厌,较林艾轩似小过,拟后山殆亦其亚。”

  《题丞厅》云:“暮年丛薄寄鹪鹩,搔首巡檐岁月销。留与后人还要否,一轩松竹冷萧萧。”《馆中简张约斋》云:“书生赋分合穷愁,官与休辰不肯休。清晓犯寒开省户,谁家见雪似瀛州。烂银宫阙云端见,素余园林月下游。说与南湖张秘阁,速来同直道山头。”亦杨吏部诗,惜其散落,存者无几。北山陈公与吏部善,故抑斋诗有自来。

  辛稼轩帅湖南,有小官,山前宣劳,既上功级,未报而辛去,赏格不下。其人来访,辛有诗别之云:“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此篇悲壮雄迈,惜为长短句所掩。上饶所刊辛集有词无诗,惜无好事者搜访补足之。

  余曩扁建阳便斋曰“于蔿于”,北山陈公寄诗云:“闻昔子元子,爱歌于蔿于。遗风今有继,此意否为徒。犊价逾刀剑,原饴变堇荼。闻弦知岂弟,联袂此欢呼。近事先苞篚,何人问牧刍。聚星亭涧好,容我受廛无。”别篇云:“鸣鼓人皆可,弹琴今复谁。尽赊王媪酒,休赋大苏诗。”时余方有诗谤,末章所为发也。

  昔宰建溪,赵章泉以诗祝游子蒙、刘叔通二家孤寡云:“贫贱可余置,生死无彼抛。遗书曾不博,斗粟与枝巢。”绝佳。又别寄五言云:“王家碧香酿,刘尹建安诗。”王家酒有名,故北山、章泉诗皆及之。

  余初仕江西,有老选人缪瑜袖诗来访,其《调官》一联云:“有客去游丞相阁,无人来问孝廉船。”它作亦多可采,俯仰五十年,不能悉记矣。

  朱希真旧有词云:“诗万首,醉千场,几曾著眼看侯王。玉京有路终须去,且插梅花住洛阳。”后召用,好事者改云:“如今纵把梅花插,未必侯王著眼看。”放翁自郎官去国,有五言:“从今君看取,死是出门时。”晚以史官召,数月而归。高九万有《过南园》诗云:“早知花木今无主,不把丰碑累放翁。”种放常秩亦然。凡人晚出皆误,右军至于誓墓,仅能自全。

  或咏杜鹃云:“自占高枝惜羽毛,声声却劝别人归。”似有所讽。不若亡友赵仲白“君家自在剑山外,莫浪江南劝路人”之句,尤微婉也。

  嘉定更化,收召故老,一名公拜参与,虽好士而力不能援,谓客曰:“执贽而来者,吾皆倒屣,未尝敢失一士。外议如何?”客素滑稽,答曰:“自公大用,外间盛唱《烛影摇红》之词。”参与问何故,客举卒章曰:“几回见了,见了还休,争如不见。”宾主相视一笑。

  天台戴复古,字式之,能诗。常自诵其先人诗云:“惜树不磨修月斧,爱花须筑避风台。”精丽不减昆体。又云:“人行踯躅红边路,日落秭归啼处山。”亦佳句。

  建阳卓田,字稼翁,未第时铭座右云:“吾家三世业儒而贫,小子勉之,以酒解酲。”后策名改秩而卒。

  金陵制阃,总漕鼎峙,幕僚众多。岁朝桃符,人人各出新意,惟一酒务官独题云:“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虽用前人语而有意义。

  《延平集》中有能墨竹草圣潘庭坚,为赋《念奴娇》,美其书画,未云:“玉带悬鱼,黄金铸印,侯封万户。待从头缴纳君王,觅取爱卿归去。”余罢袁守归涂赴郡集,席间借观,醉墨淋漓。今不复有此隽人矣。

  显仁回銮,客献桧相寿诗云:“传闻是日慈宁殿,亦把炉香祝帝师。”侂拜平章之岁,某朝士献生日口号云:“本是神仙服日华,而今癯悴为王家。槐龙影转朝方退,闲却南园一院花。”皆为人传诵。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月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游次公作《卜算子》也。余旧传次公及刘致中遗稿,郑子敬借录不还。

  亡友郑明府,旧和余诗云:“月似故人能赴约,鹭如小友可忘年。”高雅似其为人。郑名爚,字君瑞。

  孙季蕃岁为一词自寿,其四十九岁词云:“寿花戴了,山童问,华庚多少。待瞒来,又怕旁人笑。况戒腊,淳熙可考。大衍之用恰恰好,学《易》后尚一年小。谢屐唐衣眉山帽,薰风送下蓬岛。  生巧,吕翁昨夜,钟离明蚤。也曾参,两个先生道。又也曾,偷桃啖枣。百屋堆钱都不要,更不要,衮衣茸纛,但要酒星花星照,鹘突到老。”

  僧家示寂,人人有偈,递相剽袭,无起人意者。寿山洪老云:“八十四年,全无把鼻。潮退海门,月生云际。”囊山秀老云:“末后一句,双手分付,更问如何絮。”此二偈颇胜它作。洪旧住白鹿,能入定者。秀自号孤峰。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八十六·彭定求
  李好古·唐圭璋
  沈端节·唐圭璋
  第九出 临湖·姚茂良
  刘时中·隋树森
  丁集第九·钱谦益
  曹文贞公诗集卷三·曹伯启
  卷十一·唐圭璋
  第三十一出 乱聚(正宫调更青韵)·丁耀亢
  卷一百五·冯惟讷
  提要·冯子振
  卷三·王翰
  卷七·李蓘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三·康熙
  第四十二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霞笺记目录·佚名

    第一齣 家门始末第二齣 中丞训子第三齣 丽容矢志第四齣 霞笺题字第五齣 和韵题笺第六齣 端阳佳会第七齣 洒银求欢第八齣 烟花巧赚第九齣 洒银起衅第十齣 父子伤情第十一齣 求美结欢第十二齣 书房私会第十

  • 卷三十三·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三目録故实类方方壶仓颉作字图【元鲜于枢】尧民图【元刘因】尧民图【元王恽】尧民图【元袁桷】题刘紫微尧民野醉图【元元好问】尧民醉归图【元吴师道】击壤图【明杨慎】巢父饮牛图

  • 御选元诗卷六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五七言长律五马祖常画古木桑空河上生贤相枫老山中化羽人未借九关当地轴还曽八月上天津雷烧桐尾琴材古玉刻龙形劒具新雨蚀苍皮苔护石泉舂玉乳月翻轮东隄杨栁春烟暖西浦芙蓉晓露匀偃蹇孤根岩

  • 24、挞厨·蒲松龄

    丑扮厨子上云一身好似油褡,逐日家冒火冲烟。六月暑伏热难堪,汗珠淌到脚面。俺只是混条马条,一褡儿且去清闲。好歹抓打上两三盘,那管他揎与不揎。自家姓吴名恒,号是良心,高宅厨于是也。哈哈!俺在高宅吃着他两个觅汗的工粮,其

  •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张廷玉

        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 练子宁 茅大芳 卓敬陈迪 景清 胡闰 王度   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

  • 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权相怀疑 遭冥谴太师病逝·蔡东藩

      却说鄜王于十月即位,阅十余日,即立了一个皇后。同处宫中,两小无猜,倒也是一段元史奇闻。是时云已隆冬,转眼间又要残腊,乃诏群臣会议改元,并先皇帝庙号神主,及升祔武宗皇后等事。议尚未定,小皇帝又罹着绝症,不到数日,又复归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五 后妃传五·纪昀

    后妃传宋 【一】○宋一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太祖孝惠贺皇后孝明王皇后 孝章宋皇后太宗淑德尹皇后 懿德符皇后明德李皇后 元德李太后真宗章怀潘皇后 章穆郭皇后章献明肃刘皇后 章懿李太后杨淑妃 沈贵妃仁宗郭 皇后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夏世系表畧姒姓名文命【世本作高密】黄帝後黄帝生昌意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颛顼生骆明骆明生伯鲧伯鲧娶於有莘氏之女曰志是为修已游於岷山感流星贯昴生禹於僰道之石纽乡【今茂州之汶

  • 卷十一·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十一扎库木地方他塔喇氏岱图库哈理    达音布达瑚巴顔     阿尔泰朱鲁西尔哈    萨弼图鼐格       郎格和索理      巴逹巴顔赛珠瑚      岳博乌

  • 天宝·周绍良

    №天宝001【盖】失。【志文】大唐濮阳郡临濮县令元有邻夫人韩氏墓志秘书省校书郎北海王弼撰并书夫人颍川人也,高机永兴,北齐尚书令、昌黎王,生东环州刺史,生弘农郡司马处玄,处玄生会稽郡剡县主簿友直,友直

  • 卷一百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宗庙考【四】太庙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皇上登极十一月丁未恭奉册宝上大行皇帝尊諡曰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

  • 卷一百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选举志一谨案鸿蒙初辟神圣挺生有天地即有君臣有君臣即有任使抡才吁秀其自古以来乎唐虞夏商既各有学校必各有选举书阙有间遐哉莫得稽矣其教育之

  • 卷一百一十九·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十七世尊,云何以真如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庆喜。真如真如性空。何以故?以真如性空与佛十力四无所

  • 阿育王传卷第四·佚名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忧波鞠多因缘之余  说此偈已即入涅槃。如是乃至起八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灰炭塔。乃至释提桓因及四天王。以香花音乐末香涂香供养舍利。而作是言。佛付嘱我等法而般涅槃。从今已去

  • 羯磨仪式卷上·书玉

      清古杭昭庆万寿戒坛传律沙门书玉编时事○第一黑白忏摩篇(四法)初先明悔过法梵语忏摩。此翻悔过。谓犯罪之人。应如法悔过也。本云阿钵底提舍那。阿钵底。是罪。提舍那。是说。应云说罪。谓自知有罪。当向清净比丘

  • 钤山堂集·严嵩

    诗文别集。四十卷,其中诗十六卷。明严嵩撰。严嵩为明中叶权奸,其贪贿误国、陷害忠良为世人所疾,故其诗文不为世人所重。其集最早编于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最初为三十二卷,后陆续增刻,有三十五卷本、三十六卷本、四十

  • 续日本纪·佚名

    日本纪(しょくにほんぎ)是日本平安时代编撰的官方史书,记载自文武天皇元年(697年)至桓武天皇延历十年(791年)之间的历史大事,菅野真道于延历十六年(797年)完成,总计四十卷。是奈良时代的基本史料,正史“六国史”中的第二册。《续

  •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佚名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一卷,唐 金刚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