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宁波七塔寺歧昌老和尚八十冥寿启

宁波七塔报恩崇寿寺歧昌老和尚,为太虚之授经师。本年夏初,展礼授经故居永丰寺,距师圆寂垂十年矣。寺由师再传法徒妙安住持,已焕然一新,求师之手迹遗文而不可得,为怅然久之!顷师之法子七塔寺方丈本舟和尚等,以本年十二月二日──即古历十月十五日──为师八十冥寿之辰,将于七塔寺礼佛称庆,嘱为文以彰先德。顾太虚虽以八指头陀之介,亲炙于师者几二年;亦祗识得师无疾言,无遽色,温文尔雅,恭穆渊懿之品德而已。于师生平事迹,殆茫然其未有知。无已,姑摭采所传闻者以述之:师鄞县江东钱氏子,幼作沙弥于永丰寺,读书塾中,与故邑绅董淡生等同窗,咸叹为弗如。诗文学六朝而能端庄,书法赵松雪而姿媚中有苍劲气,故甬中文学士靡不推重。具戒后,与八指头陀、谛闲法师等为友,乃于宗禅、教理亦深入玄奥。尤擅音声佛事,逊清光绪间,川、湘、苏、皖遥及晋、冀之修建水陆道场者,皆礼聘师为内坛正表,师以之遍游长江、黄河流域,朝四峨、五台,登览衡、匡、金焦诸胜。若夫普陀、雪窦、天台、天竺、天目、天童之近在浙东西者,更不待言。因此遐迩识与不识,皆慕水月法师名,水月乃师之别号也。全国知名佛教缁素之诣四明者,必造访师居。师乃能潜隐斗室中,遍参当代之善知识,德望亦以日隆。

师一生功业之荦荦大端:首为辅佐且继承慈运老人之中兴七塔:旧名栖心,明时分南海之灯,曰补陀寺;至清季颓废已久,师既嗣法慈老,以慈老自天童、雪窦退而住持七塔,新立丛林规制,僧众云集,饔餐维艰,师既慨然斥永丰寺所有田充七塔斋粮,于是七塔寺始稍有恒产,渐蔚成与天童、育王鼎足而三之一大刹。宣统二年,慈老示寂,顾其时内既绌财而外又多故,慈老嗣法数十人,咸以为非师不足继承慈老,以竟中兴鸿业。师不获辞,搘拄其间者数年,遂安奠七塔之基石,迄今蒸蒸日上而未已。次为辅佐且继承八指头陀护弘佛教:光、宣至民初间,八指住持天童,适值全国提僧产兴学校之风起,时各地设僧教育会为护持教产弘扬佛化之图。八指身任全甬、全浙以至全国之重,而根据地之宁波则多藉师臂助。民元、八指辞世,宁波之僧教育会改组为中华佛教会分部,既举师为之长,凡七八年,今甬中佛寺僧业之盛冠全国者,师与其力。而宁波之佛教孤儿院及三宝经房,亦师之手创而垂续迄今者也。师诗笔俱富,而书札尤精妙,身后竟荡然无存,使今日已无可征录以传后者,斯则最堪遗憾者也!第师之学行粹美,德业俊玮,固昭然照耀丹山赤水间,当与如来寂光同其金刚不坏,岂惟足以寿世而已哉!民国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受经学人太虚拜撰。(见海刊十四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佛学研究丛书序·太虚
  藏要第二輯校例·欧阳竟无
  卷四·佚名
  佛说普曜经卷第一·佚名
  十住经卷第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澄观
  大鱼事经全文·佚名
  请国内谙西文之佛学家速纠正西译佛书之谬·太虚
  大乘掌珍論科文·欧阳竟无
  绝余编卷三·智旭
  卷中·佚名
  卷第十二(译经大随)·费长房
  凡例·箬庵通问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十·慧立
  卷五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八十四·彭定求

        卷884_1 【渡吴江】杜牧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江湖潮落高楼迥,   河汉秋归广殿凉。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卷884_2 【元日观朝】厉玄  

  • 榖城山馆集卷十一·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七言律诗御试大祀方丘应制圣代郊禋典秩崇祗坛午夜肃斋宫五方琮帛坤灵会八变云韶帝德通星斗疎明香雾里旌旗回合晓霞中祯符欲胜汾阴日万歳声闻动逺空阁试中秋风露西清昼漏残月华缥缈凤城端三天如水销银汉

  • 庐山集巻一·董嗣杲

    宋 董嗣杲 撰五言古诗小孤山小孤舒州谁将峭崖削一尖漾浩藤萝缀璎珞緑篠裹山脇白浪沸山脚向背千万态浑不假防凿危亭嵌空搆四絶屯烟幕几防沤浮现灭没鸥自若庙额锡恵济轩辉丹雘夫人象服严香灯闪踈箔风露展幽扄震

  • 原序·常璩

    华阳国志原序古者封建五等诸侯国皆有史以记事后世罢封建为郡县然亦必有图志以具述盖以疆域既殊风俗各异山川有险要厄塞之当备郡邑有废置割隶之不常至於一士之行一民之謡皆有不可殁者顾非笔之於书则不能也周官职方氏掌

  • ●卷三·徐梦莘

      政宣上帙三。   起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尽其日。   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金人李善庆等至京师。   是日李善庆等入国门馆於宝相院上令蔡京童贯邓文诰见之议事诏补善庆修武郎小散多(改作小索多)从义郎勃达(改作

  • 续录卷三·昭梿

    ◎明史稿向闻王横云《明史稿》笔法精善,有胜于馆臣改录者,近日读之,其大端与《明史》无甚出入,其不及史馆定者有数端焉。惠宗逊国事,本在疑似之间,今王本力断为无,凡涉逊国之事皆为删削,不及史臣留程齐一传以存疑也。永乐以藩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五十景泰四年八月乙酉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升户部右侍郎孟鉴为本部左侍郎调兵部右侍郎李贤为户部右侍郎○直隶徽州府婺源县儒生朱楙奏系文公熹九十孙乞入国子监读从之○升锦衣卫带俸指挥使吴安为前军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辛亥朔卯时日当食不食○顺义王扯力克兄子侄来进贡鞍马弓矢金撤带赐宴赏○壬子以佐击将军署都指挥佥事李蕾为分守宣府南路右参将○癸丑户部覆浙江巡按彭应参所报各属地方亢旱异常分别蠲折赈济从之○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七 文苑传十四·纪昀

    文苑传元○元胡长孺【之纲 之纯】 熊朋来 戴表元牟应龙 郑滁孙【陶孙】 陈孚杨载【杨刚中 李桓 】 刘诜【龙仁夫 刘岳申】吴师道陆文圭【梁益】 陈旅【程文 陈绎曾】李孝光胡长孺 【胡之纲 胡之纯】熊朋来

  •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文颖曰六国时卫但称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

  • 汤宗传·张廷玉

    汤宗,字正传,浙江平阳人。洪武末年,由太学生升为河南按察佥事,后改到北京任按察佥事。建文时期,他上奏说有变故,他说按察使陈瑛接受燕王邸的金钱,有异谋。诏令逮捕陈瑛,发往广西安置,而升汤宗为山东按察使。因犯有过失,他被降为

  • 卷七十五、宣统嗣立·黄鸿寿

    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冬十月,授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帝自上年入秋以来患疾,不御殿者两载馀,上月达赖喇麻勒朗结来朝二十日,帝犹勉御仁寿殿接见。是月初六日,复御紫光阁赐宴,至初十日,太后万寿节,勒朗结率徒祝嘏,帝已疾甚,不能亲诣行

  • 卷二十八·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十八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祭义春禘秋尝集说王制言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礿夏禘秋尝冬烝注云夏殷之祭名周则春祠夏禴秋尝冬烝也郊特牲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禘读为禴然则此章二禘字亦当读为禴

  • 书解篇第八二·王充

    【题解】本篇着重对儒家经籍以外的诸子百家的著述进行辩解。“书”即是指这类著述,因为通篇采用对答的形式,故取名《书解》。汉代提倡尊孔读经,用天人感应、谶纬迷信解说儒家经书以宣扬君权神授的儒生倍

  • 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二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四静虑清净。四静虑清净故不还果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四静虑清净。若不还果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四无量四无色定清净。四无量四无

  • 岭南风物记·吴绮

    两广风物志。1卷。清吴绮撰。绮字园次,号丰南,一号听翁,又号红豆词人。江苏江都人。顺治拔贡,官湖州知府。著有《林蕙堂集》和《宋金元诗选》。是书约成于顺治康熙间。八千七百余字。内容记述两广含少数民族地区的气

  • 白话金史·脱脱

    《金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元脱脱等撰。至正四年(1344)成书。一百三十五卷,分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附《金国语解》一卷。此书为《金史》白话文。

  • 树提伽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佛世时长者树提伽往昔之因缘及布施之功德。又跋陀罗另译有别本,亦称树提伽经,一卷,亦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