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七塔寺歧昌老和尚八十冥寿启
宁波七塔报恩崇寿寺歧昌老和尚,为太虚之授经师。本年夏初,展礼授经故居永丰寺,距师圆寂垂十年矣。寺由师再传法徒妙安住持,已焕然一新,求师之手迹遗文而不可得,为怅然久之!顷师之法子七塔寺方丈本舟和尚等,以本年十二月二日──即古历十月十五日──为师八十冥寿之辰,将于七塔寺礼佛称庆,嘱为文以彰先德。顾太虚虽以八指头陀之介,亲炙于师者几二年;亦祗识得师无疾言,无遽色,温文尔雅,恭穆渊懿之品德而已。于师生平事迹,殆茫然其未有知。无已,姑摭采所传闻者以述之:师鄞县江东钱氏子,幼作沙弥于永丰寺,读书塾中,与故邑绅董淡生等同窗,咸叹为弗如。诗文学六朝而能端庄,书法赵松雪而姿媚中有苍劲气,故甬中文学士靡不推重。具戒后,与八指头陀、谛闲法师等为友,乃于宗禅、教理亦深入玄奥。尤擅音声佛事,逊清光绪间,川、湘、苏、皖遥及晋、冀之修建水陆道场者,皆礼聘师为内坛正表,师以之遍游长江、黄河流域,朝四峨、五台,登览衡、匡、金焦诸胜。若夫普陀、雪窦、天台、天竺、天目、天童之近在浙东西者,更不待言。因此遐迩识与不识,皆慕水月法师名,水月乃师之别号也。全国知名佛教缁素之诣四明者,必造访师居。师乃能潜隐斗室中,遍参当代之善知识,德望亦以日隆。
师一生功业之荦荦大端:首为辅佐且继承慈运老人之中兴七塔:旧名栖心,明时分南海之灯,曰补陀寺;至清季颓废已久,师既嗣法慈老,以慈老自天童、雪窦退而住持七塔,新立丛林规制,僧众云集,饔餐维艰,师既慨然斥永丰寺所有田充七塔斋粮,于是七塔寺始稍有恒产,渐蔚成与天童、育王鼎足而三之一大刹。宣统二年,慈老示寂,顾其时内既绌财而外又多故,慈老嗣法数十人,咸以为非师不足继承慈老,以竟中兴鸿业。师不获辞,搘拄其间者数年,遂安奠七塔之基石,迄今蒸蒸日上而未已。次为辅佐且继承八指头陀护弘佛教:光、宣至民初间,八指住持天童,适值全国提僧产兴学校之风起,时各地设僧教育会为护持教产弘扬佛化之图。八指身任全甬、全浙以至全国之重,而根据地之宁波则多藉师臂助。民元、八指辞世,宁波之僧教育会改组为中华佛教会分部,既举师为之长,凡七八年,今甬中佛寺僧业之盛冠全国者,师与其力。而宁波之佛教孤儿院及三宝经房,亦师之手创而垂续迄今者也。师诗笔俱富,而书札尤精妙,身后竟荡然无存,使今日已无可征录以传后者,斯则最堪遗憾者也!第师之学行粹美,德业俊玮,固昭然照耀丹山赤水间,当与如来寂光同其金刚不坏,岂惟足以寿世而已哉!民国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受经学人太虚拜撰。(见海刊十四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佛学研究丛书序·太虚 藏要第二輯校例·欧阳竟无 卷四·佚名 佛说普曜经卷第一·佚名 十住经卷第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澄观 大鱼事经全文·佚名 请国内谙西文之佛学家速纠正西译佛书之谬·太虚 大乘掌珍論科文·欧阳竟无 绝余编卷三·智旭 卷中·佚名 卷第十二(译经大随)·费长房 凡例·箬庵通问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十·慧立 卷五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