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诗镜卷四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四

明 陆时雍 编

初唐第四

李峤【本传云字巨山赵州人儿童时梦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转凤阁舍人朝廷每有大手笔皆峤为之圣历初迁鸾台侍郎知政事神龙中拜吏部尚书封赵国公景龙中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刺怀州致仕卒有文集五十卷 纪事云峤初与王杨接踵中与崔苏齐名晚诸人没独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又云峤冇三戾性好荣迁憎人陞进好文章憎人才华性贪浊憎人受赂】

五言古诗

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

奉诏受边服总徒筑朔方驱彼氊裘族正此戎夏疆子来多悦豫王事宁怠遑三旬无愆期百雉郁相望雄视沙漠垂有截北海阳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驱车登崇墉顾眄凌大荒千里何萧条草木自悲凉凭轼讯古今慨焉感兴亡汉障缘河远秦城入海长顾无庙堂策贻此中夏殃道隐前业衰运开今化昌制为百王式举合千载防马牛被路隅锋镝销战塲岂不怀贤劳所图在永康王事何为者称代陈颂章

【真宏钜手隐有古意】

早发苦竹馆

合沓岩嶂深?胧烟雾晓荒阡下樵客野猿惊山鸟开门听潺湲入径寻窈窕栖鼯抱寒木流萤飞暗筱早霞稍霏霏残月犹皎皎行看远星稀渐觉游氛少我行抚轺传兼得傍林沼贪翫水石奇不知川路渺徒怜野心旷讵测浮年小方解宠辱情永托累尘表

【照出景色大有作意】

七言古诗

汾隂行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隂后土亲祭祠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鼔树羽旗汉家四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服九戎栢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回旌驻跸降灵塲焚香奠醑邀百祥金鼎发色正焜煌灵祗炜?摅景光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檝桂为舟棹歌微吟彩鷁浮箫鼓哀鸣白云秋欢娱宴洽赐羣后家家复除户牛酒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雄豪意气今何在坛塲宫馆尽蒿蓬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鴈飞【明皇传信记云上将幸蜀登华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登而歌至山川满目云云上顾侍者曰谁为此曰宰相李峤辞也上曰真才子也不待曲终而去】

五言律诗

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

神龙见像日仙凤养雏年大火乘天正明珠对月圆祚延金箧里歌奏玉筐前今日宜孙庆还参祝圣篇

【李峤诗如富家子金装玉相满身是富贵气色 三四玮丽】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纪事云长宁公主韦庶人所生下嫁杨慎造第东都府财几竭又取西京高士廉第左金吾卫废营合为宅作三重楼筑山浚池帝及后数临幸置酒赋诗峤等属和即东庄也】

别业临青甸鸣鸾降紫霄长筵鵷鹭集仙管凤凰调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承恩咸巳醉恋赏未还镳

甘露殿侍宴应制

月宇临丹地云牕网碧纱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水向浮桥直城连禁苑斜承恩恣欢赏归路满烟霞

【三四矜贵五六赋景落闲是铺排体面】

宗子维城固将军饮羽威岩花监里发云叶锦中飞入宋星初陨过湘鷰早归倘因持补极宁复羡支机

【三四有巧思而乏生韵】

铜驼分巩洛劔阁抵临邛紫徼三千里青楼十二重玉关尘似雪金穴马如龙今日中衢上尧罇更可逢

琵琶

朱丝闻岱谷铄质本多端半月分弦出丛花拂面安将军曾制曲司马屡陪观本是胡中乐希君马上弹

既接南邻磬还随北里笙平陵通曙响长乐警宵声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岂惟常待扣金簴有余清

羌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未植蟾宫里寜移玉殿幽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愿君期道术攀折可淹留

【三四意絶佳第语格稍晩】

【附赋 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附金 南楚标前贡西秦识旧城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向日披沙浄含风振铎鸣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附兔 上蔡应初击平冈远不稀目随槐叶长形逐桂条飞汉月澄秋色梁园映雪辉唯当感纯孝郛郭引兵威 咏物病其最切以其死而无味也诗惟其似而已此言可以补类书之不及】

武三思挽歌

玉匣金为缕银鈎石作铭短歌伤薤曲长暮泣松扃事往昬朝雾人亡折夜星忠贤良可惜图画入丹青

【五六语不泛泛】

天官崔侍郎夫人卢氏挽歌

宠服当年盛芳魂此地穷劒飞龙匣在人去鹊巢空簟怆孤生竹琴哀半死桐唯当青史上千载仰嫔风

五言排律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南洛师臣契东岩王佐居幽情遗绂冕宸眷属樵渔制下峒山跸恩回灞水舆松门驻旌盖薜幄引簪裾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云霞仙路近琴酒俗情疎乔木千龄外悬泉百丈余崖深经炼药穴古旧藏书树宿抟风鸟池游纵壑鱼宁知天子贵尚忆武侯庐

【笔意疎疎】

【附李义府和茅屋承三顾桃源接九重语佳】

饯薛大夫护边

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犀皮拥青槖象齿饰雕弓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王屋山第之侧杂构小亭暇日与羣公同游

桂亭依絶巘兰榭俯回谿绮栋鱼鳞出雕甍凤羽栖引泉聊涨沼凿磴且通蹊席上山花落帘前野树低弋林开曙景钓渚发晴霓狎水惊梁鴈临风听楚鷄复看题柳叶弥喜?桐圭

【附奉和望春宫露下鹰初击风高鴈欲宾奉和幸三会寺竹是蒸青外池仍点墨余奉和天枢成山类丛云起珠疑大火悬声流尘作刼业固海成田】

七言絶句

送司马先生

蓬阁桃源两处分人间海上不相闻一朝琴里悲黄鹤何日山头望白云

沈佺期【文苑传云内黄人举进士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与宋之问齐名再转考功员外坐赃配流岭表神龙中为修文馆直学士後历中书舍人太子詹事开元初卒有文集十卷 新唐书云建安後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凖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四杰才气虽雄情词未斐苏李加以密裁沈宋出之绮思自此藻丽日开宫商递变律诗之盛在此际间耳 佺期最饶绮思不作绮语制如纯锦品最为佳】

五言律诗

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

御气幸金方凭高荐羽觞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囊秋变铜池色晴添银树光【一作去鹤留笙吹归鸿识舞行】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金牓扶丹掖银河属紫阍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玉就歌中怨珠辞掌上恩西戎非我匹明主至公存

【佺期诗思优柔语最入人深际 结语何温】

【附李适应制月作临边晓花为度岭春】

幸白鹿观应制

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天流芝盖下山转柱旗斜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晓霞惟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

长门怨

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清露疑珠缀流尘下翠屏妾心君未察愁叹剧繁星

【此诗不琢而工浅貌深衷优柔悱恻当入建安赋料 语最香美】

被试出塞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寒日生戈劒隂云拂斾旌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辛苦臯兰北胡尘损汉兵

【语足悲凉中四语是长篇短赋】

杂诗四首

铁马三军去金闺二月还边愁离上国春梦失阳关池水瑠璃浄园花玳瑁斑岁华空自掷愁怨不胜顔【春梦失阳关一语变局转入转深有梦无从愁何可奈乃知梦可疗思片时怳愡犹胜三秋之慨涕耳五六语气芬芳】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清镜红埃入孤灯緑焰微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妾家临渭北春梦着辽西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燕来红壁语莺向緑牕啼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筯齐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恨不与俱谁能将旗鼔一为取龙城此其结想欲狂矣为者为谁语何殷喁】

剪彩

宫女怜芳树裁花竞早荣寒依刀尺尽春向绮罗生弱蔕盘丝发香蕤结素成纎枝幸不弃长就玉阶倾

【三四恩幸】

饯高唐州询

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见多生涯在王事容鬓各蹉跎良守初分岳嘉声即润河还从汉阙下倾耳听中和

【五六转入合拍可爱】

游少林寺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鴈塔丹青古龙池岁月深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隂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五六语致修洁】

早发平昌岛

解缆春风後鸣榔晓涨前阳乌出海树云鴈下江烟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

【中联语气高朗】

章怀太子靖妃挽词

彤史佳声载青宫懿范留形将鸾镜隐魂伴凤笙游送马嘶残日新萤落晩秋不知蒿里曙空见陇云愁

【圆转如丸】

七言律诗

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巳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鳬鴈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前四语法度恣纵後四语兴致淋漓此与古意二首当是唐人律诗第一】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一作香】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高古浑厚絶不似唐人所为三四迥出常度结更雄厚深沈】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东郊暂转迎春仗上苑初飞行庆杯风射蛟氷千片断气冲鱼钥九关开林中覔草才生蕙殿里争花并是梅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三四是生获语犹胜於熟套】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主家山第早春归御辇春游绕翠微买地铺金曾作埒寻河取石旧支机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自有神仙鸣凤曲并将歌舞报恩晖

【五六语带风味】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芳郊绿野散春晴复道离宫烟雾生杨柳千条花欲绽蒲萄百丈蔓初萦林香酒气元相入鸟啭歌声各自成定是风光牵宿醉来晨复得幸昆明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

【三四语饶兴味五六虚活如李峤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霞峯入酒杯则死煞矣】

兴庆池侍宴应制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河似镜中向浦回舟萍巳緑分林蔽殿槿初红古来徒羡横汾赏今日宸游圣藻雄

【三四意象絶佳】

再入道塲纪事应制

南方归去再生天内殿今年异昔年见辟乾坤新定位看题日月更高悬行随香辇登仙路坐近鑪烟讲法筵自喜恩深陪侍从两朝长在圣人前

【三四虚形语却实在相後人更甚费力】

和上已连寒食有怀京洛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

五言排律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

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霜威变緑树云气落青岑水殿黄花合山亭绦叶深朱旗夹小径宝马驻清浔苑吏收寒果饔人膳野禽承欢不觉暝遥响素秋砧

【霜威变緑树着力下语云气落青岑景语适然】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步辇寻丹嶂行宫在翠微川长看鸟灭谷转听猿稀天磴扶阶迥云泉透户飞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径狭难留骑亭寒欲进衣白龟来献寿仙吹返彤闱

【谷转听猿稀得景闻花二语有韵】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

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双星遗旧石孤月隐残灰战鷁逢时去恩鱼望幸来岸花缇骑遶堤柳幔城开思逸横汾唱欢流宴镐杯微臣雕朽质羞覩豫章材

【双星二语当家句复?健岸花二语布景装句俱佳 昆明池侍宴灵鱼衔宝跃仙女废机迎亦佳】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

北阙垂旒暇南宫听礼回天临翔凤转恩向跃龙开兰气薰仙帐榴花引御杯水从金穴吐云是玉衣来池影揺歌席林香散舞台不知行漏晚清跸尚徘徊

【水从二语景色最佳下句入想更胜】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

并命登仙阁分曹直礼闱大官供宿膳侍史护朝衣卷幔天河入开牕月露微小池残暑退高树晚凉归冠劒无时释轩车待漏飞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

【三四典雅小池二语松秀】

和韦舍人早朝

阊阖连云起岩廊拂雾开玉珂龙影度珠履鴈行来长乐宵钟尽明光晓奏催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才俨若神仙去纷从霄汉回于春奉休历分禁喜趋陪

【三四冠冕一经二语典贵】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

南省推丹地东曹拜琐闱惠移双管笔恩降五时衣出入宜真选遭逢每滥飞器慙公理拙才谢子云微案牍遗常礼朋僚隔等威上台行揖让中禁动光辉旭日千门起初春八舍归赠兰闻宿昔谈树隐芳菲何幸盐梅处惟忧对问机省躬知任重宁止冒荣非

【语语矜贵气遒】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翫月戏为新体

春风揺碧树秋雾卷丹台复有相宜夕池清月正开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熠爚光如沸翩翾景若摧半环投积草碎壁聚流杯夜半平无焕天晴皎未隤镜将池作匣珠以岸为胎有美司言暇高兴独悠哉挥翰初难拟飞名岂易陪夜光珠在握了了见沈灰

【丽语璀灿烛人】

登瀛洲南楼寄远

层城起丽谯凭览出重霄兹地多形胜中天宛寂寥四荣摩鹳鹤百栱厉风飈北际燕王馆东连秦帝桥晴光七郡满春色两河遥傲睨非吾土踌躇适远嚣离居欲有赠春草寄长謡

塞北

虏障天骄起秦城地脉分柏坛飞五将梅吹动三军锋刃奔涛色旌旗焰火文朔风吹汗漫飘砾洒轒輼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二庭无岁月百战有功勲形影随鱼贯音书在鴈羣归来拜天子凯乐助南薰

钓竿篇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緑川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避檝时惊透猜鈎每误牵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钓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贤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

【三四景趣佳绝潭静欲留船川情人意两美乐安公主山池梅花寒待雪桂树晚留烟此留亦佳】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时相王为元帅魏大夫元忠为副】

二庭追虏骑六月动周师庙略天人授军麾相国持复言徵二妙才命重当时画省连征槖横门共别词云迎出塞马风卷度河旗计日方夷寇旋闻杕杜诗

哭道士刘无得

闻有玄都客成仙不易祈蓬莱向清浅桃杏欲芳菲缩地黄泉出昇天白日飞少微星夜落高掌露朝曦吐甲龙应出衔符鸟自飞国人思负局天子惜被衣花月留丹洞琴笙下翠微嗟来子桑扈尔独返於几

【国人二语的当】

李乂【本传云赵州人举进士景龙中累迁中书舍人景云初迁吏部侍郎寻转黄门侍郎开元初为紫微侍郎俄拜刑部尚书卒又本名尚真少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後兄弟同为一集号曰李氏花萼集 纪事云与苏頲对掌纶诰明皇曰前有味道峤朕今有頲乂皆号苏李】

五言排律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睿德总无边神皋择胜缘二仪齐法驾三会礼香筵汉阙中黄近秦山太白连台疑书鸟日池似?鲸年满月临真境秋风入御弦小臣叨下列持管谬窥天

唐诗镜卷四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八·彭定求
  柴望·唐圭璋
  第十六出 飞舸·李渔
  ◆云丘道人张简(云丘道人集)·顾嗣立
  自序·叶申芗
  二月·戴望舒
  贡臣·闻一多
  初集卷三十一·乾隆
  卷17 ·佚名
  卷五十·梅鼎祚
  卷二百二十·曹学佺
  卷八百八十六·佚名
  御选宋诗卷三十三·康熙
  卷二十一·沈季友
  ●不伏老·沈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浚·唐圭璋

      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生于哲宗绍圣四年(1097),徽宗时进士。建炎三年(1129)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为川陕宣抚处置使。绍兴四年(1134)再任枢密。次年为相,重用岳飞、韩世忠。会秦桧力主和议,贬徙永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

  • 卷十七·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七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七 乐府古辞 杂曲歌辞 蜨蝶行 蜨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接我苜蓿间披之我入紫深宫中行纒之传欂栌间雀来燕燕子见衔哺来揺头鼓翼何轩奴轩 伤歌行【外

  • 卷四十四·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四十四鹤鸣老人李俊民一【共七百零九首以下已借刻顾嗣立所録元百家诗初选中】补俊民字用章别号鹤鸣老人唐韩王元嘉之后家于泽州少通程氏之学金承安中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 列传第六十六·李延寿

    张定和 张奫 麦铁杖 沈光 权武 王仁恭 吐万绪 董纯 鱼俱罗王辩 陈稜 赵才张定和,字处谧,京兆万年人也。家少贫贱,有志节。初为侍官,隋开皇九年平陈,定和当从征,无以自给。其妻有嫁时衣服,定和求鬻之,妻不与,定和遂行。以功拜仪

  • 第六卷 盐法商课·缪荃孙

    两淮所属盐课两淮盐课甲天下。清初承明制,而汰其浮征,岁额犹不及百万耳。嗣以浮费编入额课,益之以帑利,又益之以外带杂款,递增至五百万,而纲法敝矣。道光改票,大减浮费,商困以苏。行之未久,军事猝兴,淮北以饷盐抵课,票法大紊。淮

  • 萧琮传·令狐德棻

    萧琮字温文。为人卓越豪迈,不拘小节,学识广博,通晓文理,又善于骑马射箭。最初被封为东阳王,不久立为皇太子。继位后,隋文帝征召其叔父萧岑入朝,趁机把萧岑留下,不让返回。又重新设置江陵总管以监视萧琮。萧琮在位的第二年(587

  • 张允传·欧阳修

    张允,镇州人。年少时当张文礼的参军。唐庄宗讨伐张文礼,允离开文礼来降,庄宗把他关进监狱,文礼失败后,才叫他出来当魏州功曹。赵在礼叫他当节度推官,历任沧、兖二州掌书记。入京当监察御史,升为水部员外郎,主管制诰。废帝皇子

  • 李梦阳传·张廷玉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人。出生时其母梦日落怀中,因名梦阳。弘治六年(1493)在陕西乡试中第一,第二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后调任户部郎中,因得罪权势被下狱,后终释放。弘治十八年(1505),应诏上书五千余言,极论政治之得失,最后指出“

  • 问辨録卷三·高拱

    ○论语问人不知而不愠何以为君子曰学本已事何与于人即学至圣人亦分内耳若能识得真境到得实际则安身立命自有所在欲人知也何为曰在圣门则谁欤曰颜曽其人也即孔子下学上达不怨不尤亦只如此所以用舍行藏惟其所遇盖皆应迹

  • 处世的艺术·孔子

    【原文】 子谓南容①,“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②妻之。 【注释】 ①南容:孔子的学生,姓南宫,名适,字子容。②兄之子:孔子的哥哥叫孟皮(《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先于孔子去世,所以孔子替他女儿主婚。 【译文

  • 卷七·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七元 汪克寛 撰莊公上【公名同桓公之子母文姜夫人哀姜年十四歲即位在位三十二年】【戊莊王子四年】元年【齊襄五年晉緡十二年衛惠七年黔年三年蔡哀二

  • 卷十一·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十一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詹【詹公羊作瞻】郑詹郑大夫名僖七年传曰郑有叔詹是其人也前郑突初复国时适宋乱初平齐两会于鄄使宋郑连盟以服伯主此齐桓用心而自春徂秋盟未寒而郑

  • 春秋亿卷三·徐学谟

    明 徐学谟 撰僖公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史阙也左氏曰出故也出则何以不书即位也公谷皆曰继弑君不言即位也夫桓公何以言即位也胡氏曰内无所承上不请命也鲁之书即位者岂皆内有所承上有所请也皆意之也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

  • 卷十二·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十二     宋 欧阳修 撰维天之命论曰维天之命者谓天命文王尔郑以命为道谓天道动而不止行而不已者以诗下文考之非诗人之本义也序言以太平告文王者谓成王继绍文武之业于时天下治安乃归其美于

  • 卷之十七·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七 临济第三世祖 讳慧颙。河北人。嗣兴化。住汝州南院。一名宝应。 昭宗(名杰在位一十六年)。 昭宗己酉龙纪元年。 临济第三世汝州南院祖嗣宗统(四十二年)。 祖上堂曰。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僧出问。

  • 第二十一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辛四 诸人趣 分三  壬初 蹑前警起  二 详列十类  三 结叹可怜 壬初分二  癸初 负债反复征偿  二 负命杀食不已  今初复次,阿难!从是

  • 波罗探案集·阿加莎·克里斯蒂

    波罗探案集【Poirot Investigates】又译作:首相绑架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23年发表了一系列以波洛和黑斯廷斯为主角的短篇故事,连载于英国《The Sketch》杂志,次年选编了14篇,集结成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首相绑架案》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昙旷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对世亲著、玄奘译《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论释,主要论述瑜伽行派的五位百法理论。先开五门予以总述:一明所因;二显所缘;三彰所宗;四辨所归;五解所立。后释论义,释义甚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