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阅东方杂志漫感

本刊(海潮音)二十四卷未间断,今年东方杂志三十九卷又在重庆复刊了。复刊号上的“耶律楚材逝世七百年纪念”:‘公文集卷十二为子铸作诗三十首,句云:“十二学诗书,二十应制策,禅理穷究竟,方年二十七”,是公至二十七岁始穷究佛理也。后奉万松为师,文集卷八有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曰:“前复九书,间断七年,才蒙见寄”。公学佛可谓诚矣’。按禅录上亦许湛然居士──即耶律──为得法人也。又云:‘元初、天下甫定,杀戮甚众,公请禁之。汴京将破时,或欲屠之,公劝阻得全者一百四十万户’。汴京之免屠,是一显明之事实,人所易知:而“杀戮甚众,公请禁之”,实为救了整个中华民族,其同湛然居士为佛友之刘秉忠实同救之。秉忠原为某禅师沙弥弟子,携见元祖,赏其才,乃还俗做官,渐至宰相,与耶律最相得。元初、欲尽杀农业汉人,化中国成游牧草原,湛然与秉忠力劝,才阻止其杀戮。此诚佛子入地狱而救苦之实行者,其为中华民族救脱大难的恩人,方古佛图澄之于石勒,道安之于符坚,其功更伟!儒史仅知嫉排佛徒,若著民族史,则当用另眼看之。

第二号“峨眉山与中国文化”云:‘晋以后之中国文化在四大名山,峨眉、五台、普陀、九华是也。尤以峨眉为普贤道场,五台为文殊道场,于是佛教始在中国立定脚跟。佛教盛行而中国之文化始复杂,中国人之哲学思想亦大改观;其中释、道之融和,尤为不可思议,凡此奇迹可求之于峨眉而见其大概’,亦为妙文。以此而观中国文化,则知继承之、整理之、振兴之者,非可局宋、元、明、清儒学,而当从隋、唐以来儒、释、道文化统筹之也。

第五卷“明末清初旅华西人与士大夫之晋接”一文,载利玛窦与虞淳熙铨部书,辞义优雅,‘惟淳熙之友莲池和尚则颇疑之。莲池与淳熙书曰:“利玛窦回柬,灼然是京城一士大夫代作!向实义、畴人二书,共语雷堆、艰涩,今柬条达明利,推敲藻绘,与前不同。知雅说入人,有深信而为之羽翼者”’。又‘原书尚有利先生复莲池大和尚竹窗天说四端’。吾昔阅云栖法汇之竹窗随笔,有办“外道罗祖”及“西洋天说”等,得今人从西国所藏文献译回对照,亦足观当时西教与中国原有佛教文化发生交涉情形的一斑。(见海刊二十四卷十期)


猜你喜欢
  笑隐欣禅师语录卷之一·大訢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四(之下)·智俨
  解脫道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第一百九·佚名
  卷十·佚名
  佛教各宗派源流·太虚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佚名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三卷·安慧
  顯揚聖教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卷中·其白德富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三·佚名
  行为主义之佛乘·太虚
  禅林宝训序·净善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九卷·佚名
  人生佛教开题·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袁去华·唐圭璋

      去华字宣卿,奉新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善化知县,又知石首县。有袁宣卿词一卷。   水调歌头   雪   云冻鸟飞灭,春意著林峦。姮娥何事,醉撼瑞叶落人间。斜入酒楼歌处,微褪茅檐烟际,窗户漾光寒。西帝游何许,翳凤

  • 卷一·刘克庄

      陈拾遗  《感遇》诗云:“微月生西海,幽阳始化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又云:“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

  • ●全史宫词卷一 黄帝·史梦兰

    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神农氏衰,诸侯尊为天子。因有土德之瑞,故号曰黄帝。都涿鹿,在位百年。【宫词】涿鹿师旋息战氛,衣裳垂法焕人文。庭前坐受群臣贺,华

  • 后集卷八·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后集卷八    元 孙存吾 编真山民陈云岫爱骑驴君不学少陵骑驴京华春一生旅食长悲辛又不学浪仙骑驴长安市凄凉落叶秋风里却学雪中骑驴孟浩然冷湿吟敲吟鞭梅花溪上日来往身迹懒人中仙有时清

  • 巻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遗响卷五      元 胡布 撰五言律诗隐居【十首】扰扰自不静营营谁肯休能闲非俗客入道鲜时流浩气乾坤塞高风海岳秋由来超世士自古在林丘其二安贫宜有素处世欲无言拘束尊名教烦忧念庶蕃衣冠符道

  • 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二·赵尔巽

      觉罗宝兴 宗室敬徵 宗室禧恩 陈官俊 卓秉恬   觉罗宝兴,字献山,隶镶黄旗。嘉庆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少詹事,入直上书房。十八年,仁宗幸热河,林清逆党突入禁城,宝兴散直,至东华门与贼遇,急入告警。宣宗方在上

  • 前汉孝元皇帝纪卷第二十二·荀悦

      永光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免云阳徒。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所过无出田租。上留射猎。御史大夫薛广德上书言。窃见关东困极。民人流移。陛下日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驰

  • 班马异同卷三十一·倪思

    游侠传第六十四史记一百二十四游侠传第六十二汉书九十二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扵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着扵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懐独行君子之徳义不

  • 卷之十四·佚名

    成化元年二月戊寅朔○己卯脩理先农坛并具服殿及脩饰国子监大成门彝伦堂以将有事于耤田并视学故也○内官监请佥补旧所省香烛军匠一百八十六人以应工役兵部尚书王竑言军匠自宣德十年减省已经三十年之久何可复佥工部尚书

  • ◎知事讨没趣·李定夷

    江西永修县知事朱希云,因洋员会勘烟苗,业已抵省。知禁令森严,不容稍懈,亲自轻衣小帽,下乡暗查。日前在北乡某村,约离城五六里,访察该地有无种烟区城。适日光正午,口中极渴,乃往一农家乞茶。当时农夫已均赴田耕种,惟有少妇二人,在

  • 西汉年纪卷二十八·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哀帝孝哀皇帝讳欣元帝庶孙定陶共王子也年三歳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绥和元年立为皇太子二年三月成帝崩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大赦天下【本纪】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

  • 艾万年传·张廷玉

    艾万年,米脂人。早年由武学生从军作战,积累战功做到神木参将。崇祯四年(1631),万年跟着曹文诏收复了河曲。点灯子进入山西后,万年跟着文诏在桑落镇、花地纞、雾露山连连打败他,都司王世虎、守备姚进忠战死。贼寇退驻石楼地

  •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七·吕柟

    礼部北所语献荩问谕解州略载君亲师固四拜矣伯叔外父母母舅亦然者何先生曰伯叔父所同出母舅母所同出外父母妻所自出故四拜二拜则同于常人矣曰服何以不同也曰服虽不同拜不必拘古者父母亦再拜又问安再拜后人一齐拜了故四

  • 卷九十一·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一士之孝敬亲汉韩延夀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勅功曹议罚门卒当车愿有言延夀止车问之卒曰孝经曰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今旦明

  • 佛说龙施女经·佚名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五百众菩萨。佛以晨旦著衣持钵。入城分卫众会皆从。诸天龙神香华伎乐倍于常时。佛到长者须福门外。须福有女名曰龙施。厥年十

  •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佚名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西京崇圣寺沙门知恩集将释此经五门分别。一辨教因缘。二定经宗旨。三明处会。四叙翻译。五正释文义。第一辨教因缘者。于中有十。一为宣说菩萨行故。如经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

  • 五代诗话·郑方坤

    诗话。清郑方坤撰。十卷。方坤有《全闽诗话》已著录。王士禛晚年作《五代诗话》,未及成书,门人弟子即把这未竟草稿传抄出去,遂引起宋弼和郑方坤分别对其进行删补。但“弼所续入,务求其博,体例遂伤冗杂,殊失士禛之初意,而挂漏

  • 顺中论·龙树

    凡二卷。龙胜(梵Na^ga^rjuna ,龙树)菩萨造,无著菩萨释,北魏般若流支译。全名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论系解释龙树所造中论一书中之根本问题‘八不’及‘戏论’之要义,并破斥偏执空、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