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香港登九莲华山佛教公墓弁言

十方佛土,亦复皆空,觅身心世界都不可得,何生养死葬之有!然理性常寂,而事缘恒差别无尽,现通自出神火而化,佛与阿罗诃尚矣。舍利建塔,以作人天福田,本异乎世俗之墓,隋信行禅师,高唱第三阶普法;寂后,其徒多依附师塔而葬,不期形成佛教公墓,然后世莫得而考。特禅林今尚遗有普同塔制,荼毗者虽可以骨灰入,其瘗全身者仿同俗葬,占地渐广,况近岁佛教普及,优蒲塞夷甚众,亟应导以土葬之改良,故今适应繁盛都市以兴起之公墓制,佛教徒亦有其需要。且佛教徒之聚葬于佛教公墓,不惟葬时可依佛仪,身入安土,尤以可常闻法音佛号,超拔心识以上升,形神两济,莫善于是!上海倡之,今何张莲觉居士等又应之于香港,有登九莲花山佛教公墓之发起,诚现代佛教事业之新建设哉!顷承发起诸德嘱一言为弁,更进一议;除略仿上海之佛教公墓外,可添设一焚化电炉,并于公墓中心建三宝塔,六方环以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蒲塞,优婆夷六普同塔,六众佛徒之愿荼毗入普同塔者,可分别各入其部众之塔,塔中空而层列骨坛,各书姓名其上,眷属亦可进塔展敬。原佛制以荼毗为善,故应有是为倡导,俾渐变以阶进,发起诸德,其亦首肯乎?则香港之佛教公墓,更特出一头地矣。民国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太虚叙于雪山丈室。(见海刊十八卷七期)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三·澄观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劝友人书第九·玄觉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九[宋铭]·惟白
  竹 阴 闲 话·太虚
  一休与五休·佚名
  十忍品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卷第十八·德清
  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佚名
   第三十六則 長沙一日遊山·胡兰成
  序·大珠慧海
  西方合论 第十卷·袁宏道
  致范古农李经纬居士书·太虚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三卷·佚名
  遣虚存实唯识观之特胜义·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二章 团圆受诏·屠隆

    【薄幸】〔旦小生贴上旦〕草木回春。门阑生喜。报夫君将到。东方千骑。〔小生〕金门赐环。玉阶鸣佩。〔贴〕恩无比。已还他淸华旧秩。又兼那新衔谏议。〔旦〕万里投荒正寂寥。〔小生〕天恩浩荡下渔樵。〔

  • 卷四百二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二十五锦鸡类七言古锦鸡          【元】周 权已山灵鸟初离羣葳蕤丽组云锦文羽翎新刷爪距利彩色胜似沙头鸳晴暾入戸烂相射嗉中有物垂红碧绶光若若花盘绦出示山童有矜

  • 列传第二十三 王薛马韦·欧阳修

    王珪,字叔玠。祖僧辩,梁太尉、尚书令。父顗,北齐乐陵郡太守。世居郿。性沉澹,志量隐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隋开皇十三年,召入秘书内省,雠定群书,为太常治礼郎。季父颇,通儒有鉴裁,尤所器许。颇坐汉王谅反,诛,珪亡命南山十余年。高

  • 卷五十四 后秦録二·崔鸿

    姚襄 姚襄字景国弋仲之第五子也年十七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雄武多才艺能明察善抚纳士民敬爱之咸请为嗣弋仲以襄非长子不许请者日以数千乃授之兵石祗僣号署襄为使持节骠骑将军领护乌桓校尉豫州

  • 纲目分注补遗卷一·芮长恤

    沛公见项籍于鸿门亡去不义下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且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之不敢叛也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张良岀固要项伯云云据分注张良未见沛公即要项伯入见率遽若此不惟张良不测沛公之意如何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一·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韩太保惟忠墓表李清臣公讳惟忠着籍真定为灵寿人忠宪公之曽祖今定州丞相之髙祖父也以忠宪公贵赠太保夫人张氏追封江国夫人太保之子讳处均亦赠太傅而丞相既贵又加赠为太师中书兼尚书令追封昌国公徙魏国又徙

  • 卷二百八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礼臣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朞年而士不至於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朞年而士不

  • 第五节 风 俗·吕思勉

    《汉》《隋》两书《地理志》,皆详述当时各地风俗,而唐以后之史阙焉。杜氏《通典》,本《禹贡》九州,益以南越之地,各言其风俗,其辞甚略,然与《汉》《隋》两书校其同异,亦足见风俗变迁之迹也。今录其说如下:雍州曰:“雍州之地,厥田

  • 卷十六 季氏第十六·邢昺

    [疏]○正义曰:此篇论天下无道,政在大夫,故孔子陈其正道,扬其衰失,称损益以教人,举《诗》、《礼》以训子,明君子之行,正夫人之名,以前篇首章记卫君灵公失礼,此篇首章言鲁臣季氏专恣,故以次之也。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 青巖叢錄一卷·王祎

    烏傷華川玉褘子充緯書漢儒以爲孔子所演七經之緯凡三十六篇易緯稽覽圖乾鑿度坤靈圖通卦驗是類謀辨終備書緯璇璣鈐考靈曜刑德放帝命驗運期授詩緯推度災紀曆樞含神霧禮緯含文嘉稽命徵斗威儀樂緯動聲儀稽耀嘉叶圖徵孝經緯

  • 修行胜道升进分第六·佚名

    功德住升进,及馀方便摄。修行一切地,共地不共地。功德住升进,彼依胜道起。种种相行义,今当说善听。梯揥既已起(心住处名),修行心爱乐。如是爱乐心,巧便功德住。慧者善方便,起意勤修行。如其功德住,是则巧方便。将入微妙境,勿随流

  • 卷二十·佚名

    △车匿等还品下时净饭王。复作是言:我今心愿所有四方护世神王。护诸众生。今为我子。成利益故。恒相佐助。天上帝释。千眼天主。舍脂之夫。大力天王。及诸天众。左右围绕。愿为我子。所有心求。愿作佐助。又世诸神。风

  • 卷七十一·性音

    宗鉴法林卷七十一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十六世 信州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寿昌经嗣) 因登厕睹上树人大悟。见寿昌。昌曰近日如何。师曰有个活路祇是不许人知。曰因甚不许人知。师曰不知不知。 寒松操云。若论者条活路。非

  • 卷第六·行策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六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二蹑迹断疑。蹑迹断疑者谓蹑前语迹断彼疑情经中虽不显有疑辞而伏在文内故但言断

  • 香溪集·范浚

    宋代诗文别集。22卷。范浚撰。此书卷1为古赋,卷2至卷3为诗,卷5、卷6为杂著,卷7至卷9为论,卷10为书总论,卷11至卷15为进策,卷16、卷17为记,卷18、卷19为书,卷20为启,卷21为传,卷22为墓志、祭文。卷首列宋人陈岩肖序,书

  • 安广县乡土志·佚名

    志书。光绪末年造送本,不著修纂时间、姓氏。记述简单,别为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民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

  • 脉诀刊误·戴启宗

    又名 《脉诀刊误集解》。诊法著作。元戴起宗撰。二卷。起宗字同父,金陵(南京) 人。曾任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儒学教授。重视医学,潜心研究《内经》,撰有 《五运六气撰要》。此书上卷论寸关尺、三部九候,“七表八里九道

  • 旧闻证误·李心传

    宋史考证著作。今本四卷,及《补遗》一卷。宋李心传撰。成书年代不详。这是一部驳正有关宋代历史错误记载的著作,所论以北宋之事为多,上自朝廷制度沿革,下及岁月的参差、名姓之错互,皆详征博引,以明是非。今本系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