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忍品第二十九

  爾時普賢菩薩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忍.若得此忍則得到於一切菩

  薩無礙忍地.一切佛法無礙無盡。何者爲十。所謂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燄

  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此十種忍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佛子云

  何爲菩薩摩訶薩音聲忍.謂聞諸佛所說之法.不驚不怖不畏.深信悟解愛樂趣向.專

  心憶念修習安住.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音聲忍。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順忍.謂於

  諸法思惟觀察平等無違.隨順了知令心清淨.正住修習趣入成就.是名菩薩摩訶薩

  第二順忍。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不見有少法生亦

  不見有少法滅.何以故.若無生則無滅.若無滅則無盡.若無盡則離垢.若離垢則無差

  别.若無差别則無處所.若無處所則寂靜.若寂靜則離欲.若離欲則無作.若無作則無

  ********************

  願.若無願則無住.若無住則無去無來.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無生法忍。佛子云何爲

  菩薩摩訶薩如幻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皆悉如幻從因緣起.於一法中解

  多法.於多法中解一法。此菩薩知諸法如幻已.了達國土了達衆生了達法界.了達世

  間平等了達佛出現平等了達三世平等.成就種種神通變化。譬如幻非象非馬非車

  非步非男非女非童男非童女.非樹非葉非華非果非地非水非火非風非晝非夜非

  日非月非半月非一月非一年非百年非一劫非多劫非定非亂非純非雜非一非異

  非廣非狹非多非少非量非無量非麤非細非是一切種種衆物.種種非幻幻非種種.

  然由幻故示現種種差别之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一切世間如幻所謂業世間

  煩惱世間國土世間法世間時世間趣世間成世間壞世間運動世間造作世間。菩薩

  摩訶薩觀一切世間如幻時不見衆生生不見衆生滅.不見國土生不見國土滅.不見

  諸法生不見諸法滅.不見過去可分别不見未來有起作不見現在一念住.不觀察菩

  ********************

  提不分别菩提.不見佛出現不見佛涅槃.不見住大願不見入正位不出平等性。是菩

  薩雖成就佛國土知國土無差别.雖成就衆生界知衆生無差别.雖普觀法界而安住

  法性寂然不動.雖達三世平等而不違分别三世法.雖成就藴處而永斷所依.雖度脫

  衆生而了知法界平等無種種差别.雖知一切法遠離文字不可言說而常說法辯才

  無盡.雖不取著化衆生事而不捨大悲爲度一切轉於法輪.雖爲開示過去因緣而知

  因緣性無有動轉。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如幻忍。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如燄忍.佛

  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同於陽燄。譬如陽燄.無有方所.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

  斷非常.非一色非種種色.亦非無色.但隨世間言說顯示。菩薩如是如實觀察.了知諸

  法現證一切令得圓滿。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如燄忍。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如夢

  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如夢。譬如夢.非世間非離世間.非欲界非色界非

  無色界.非生非沒.非染非淨.而有示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知一切世間悉同於夢.

  ********************

  無有變異故如夢自性故.如夢執著故如夢性離故.如夢本性故如夢所現故如夢無

  差别故.如夢想分别故.如夢覺時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如夢忍。佛子云何爲菩薩

  摩訶薩如響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聞佛說法.觀諸法性修學成就到於彼岸。知一切

  音聲悉同於響.無來無去如是示現。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觀如來聲.不從內出不從外

  出亦不從於內外而出。雖了此聲非內非外非內外出.而能示現善巧名句成就演說.

  譬如谷響從緣所起而與法性無有相違.令諸衆生隨類各解而得修學.如帝釋夫人

  阿脩羅女名曰舍支.於一音中出千種音.亦不心念令如是出.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入無分别界成就善巧隨類之音.於無邊世界.中恆轉法輪.此菩薩善能觀察一切衆

  生.以廣長舌相而爲演說.其聲無礙徧十方土.令隨所宜聞法各異.雖知聲無起而普

  現音聲.雖知無所說而廣說諸法.妙音平等隨類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達。是名菩薩

  摩訶薩第七如響忍。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如影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非於世間

  ********************

  生非於世間沒.非在世間內非在世間外.非行於世間非不行世間.非同於世間非異

  於世間.非往於世間非不往世間.非住於世間非不住世間.非是世間非出世間.非修

  菩薩行非捨於大願.非實非不實.雖常行一切佛法而能辦一切世間事.不隨世間流

  亦不住法流.譬如日月男子女人舍宅山林河泉等物.於油於水於身於寶於明鏡等

  清淨物中而現其影.影與油等非一非異非離非合於川流中亦不漂度於池井內亦

  不沈沒.雖現其中無所染著.然諸衆生知於此處有是影現亦知彼處無如是影.遠物

  近物雖皆影現影不隨物而有近遠。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能知自身及以他身一切

  皆是智之境界不作二解謂自他别.而於自國土於他國土各各差别一時普現.如種

  子中無有根芽莖節枝葉而能生起如是等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無二法中分

  别二相.善巧方便通達無礙。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如影忍。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雖

  不往詣十方國土而能普現一切佛刹亦不離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現所行無礙.令諸

  ********************

  衆生見差别身同於世間堅實之相。然此差别卽非差别.别與不别無所障礙.此菩薩

  從於如來種性而生.身語及意清淨無礙.故能獲得無邊色相清淨之身。佛子云何爲

  菩薩摩訶薩如化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皆悉如化.所謂一切衆生意業

  化覺想所起故.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别起所故.一切苦樂顛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

  間不實法化言說所現故.一切煩惱分别化想念所起故.復有清淨調伏化無分别所

  現故.於三世不轉化無生平等故.菩薩願力化廣大修行故.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故.

  轉法輪方便化智慧無畏辯才所說故。菩薩如是了知世間出世間化.現證知.廣大知.

  無邊知.如事知.自在知.真實知.非虚妄見所能傾動.隨世所行亦不失壞。譬如化.不從

  心起.不從心法起.不從業起.不受果報.非世間生.非世間滅.不可隨逐.不可攬觸.非久

  住.非須臾住.非行世間.非離世間.不專繫一方.不普屬諸方.非有量.非無量.不厭不息.

  非不厭息.非凡非聖.非染非淨.非生非死.非智非愚.非見非不見.非依世間非入法界.

  ********************

  非黠慧非遲鈍.非取非不取.非生死非涅槃.非有非無有。菩薩如是善巧方便行於世

  間修菩薩道.了知世法分身化往.不著世間不取自身於世於身無所分别.不住世間

  不離世間.不住於法不離於法.以本願故不業捨一衆生界不調伏少衆生界.不分别

  法非不分别.知諸法性無來無去.難無所有而滿足佛法.了法如化非有非無。佛子菩

  薩摩訶薩如是安住如化忍時.悉能滿足一切諸佛菩提之道.利益衆生。是名菩薩摩

  訶薩第九如化忍。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凡有所作悉同於化.譬如化士.於一切佛刹

  無所依住.於一切世間無所取著.於一切佛法不生分别.而趣佛菩提無有懈倦修菩

  薩行離諸顛倒.雖無有身而現一切身.雖無所住而住衆國土.雖無有色而普現衆色.

  雖不著實際而明照法性平等圓滿。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所依止名解脫

  者.一切過失悉皆捨離名調伏者.不動不轉普入一切如來衆會名神通者.於無生法

  已得善巧名無退者.具一切力須彌鐵圍不能爲障名無礙者。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

  ********************

  薩如空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了一切法界猶如虚空以無相故.一切世界猶如虚空

  以無起故.一切法猶如虚空以無二故.一切衆生行猶如虚空無所行故.一切佛猶如

  虚空無分别故.一切佛力猶如虚空無差别故.一切禪定猶如虚空三際平等故.所說

  一切法猶如虚空不可言說故.一切佛身猶如虚空無著無礙故.菩薩如是以如虚空

  方便了一切法皆無所有。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虚空忍智了一切法時.得如虚空身

  身業.得如虚空語語業.得如虚空意意業。譬如虚空一切法依不生不歿菩薩摩訶薩

  亦復如是一切法身不生不歿.譬如虚空不可破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智慧諸力

  不可破壞.譬如虚空一切世間之所依止而無所依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諸法

  之所依止而無所依.譬如虚空無生無滅能持一切世間生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無向無得能示向得普使世間修行清淨.譬如虚空無方無隅而能顯現無邊方隅菩

  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業無報而能顯示種種業報.譬如虚空非行非住而能示現種

  ********************

  種威儀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行非住而能分别一别諸行.譬如虚空非色非非色

  而能示現種種諸色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世間色非出世間色而能示現一切諸

  色.譬如虚空非久非近而能久住現一切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久非近而能久

  住顯示菩薩所行諸行.譬如虚空非淨非穢不離淨穢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障非

  無障不離障無障.譬如虚空一切世間皆現其前非現一切世間之前菩薩摩訶薩亦

  復如是一切諸法皆現其前非現一切諸法之前.譬如虚空普入一切而無邊際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普入諸法而菩薩心無有邊際。何以故.菩薩所作如虚空故.謂所有

  修習所有嚴淨所有成就皆悉平等一體一味一種分量.如虚空清淨徧一切處.如是

  證知.一切諸法於一切法無有分别.嚴淨一切諸佛國土.圓滿一切無所依身.了一切

  方無有迷惑.具一切力不可摧壞.滿足一切無邊功德.已到一切甚深法處.通達一切

  波羅蜜道.普坐一切金剛之座.普發一切隨類之音.爲一切世間轉於法輪未曾失時。

  ********************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如空忍。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得無來身以無去故.得無生身

  以無滅故.得不動身以無壞故.得不實身離虚妄故.得一相身以無相故.得無量身佛

  力無量故.得平等身同如相故.得無差别身等觀三世故.得至一切處身淨眼等照無

  障礙故.得離欲際身知一切法無合散故。得虚空無邊際身福德藏無盡如虚空故.得

  無斷無盡法性平等辯才身知一切法相唯是一相無性爲性如虚空故.得無量無礙

  音聲身無所障礙如虚空故.得具足一切善巧清淨菩薩行身於一切處皆無障礙如

  虚空故.得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續身不可斷絕如虚空故.得一切佛刹中現無量佛刹

  身離諸貪著如虚空無邊故.得示現一切自在法無休息身如虚空大海無邊際故.得

  一切不可壞堅固勢力身如虚空任持一切世間故.得諸根明利如金剛堅固不可壞

  身如虚空一切劫火不能燒故.得持一切世間力身智慧力如虚空故。佛子是名菩薩

  摩訶薩十種忍。〈偈頌不錄〉

  ********************

猜你喜欢
  辯中邊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卷之一·即非如一
  奉法品第三·佚名
  目录·李遵勖
  降六师缘品第十三·佚名
  卷二十五·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五卷·一行
  留锡和尚语录跋·虚舟普度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佚名
  中国的僧教育应怎样·太虚
  论如皋广福寺产权有感·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澄观
  千岩禅师语录序·千岩元长
  御选语录卷十二·雍正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五卷·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二·阮阅

      ●卷四十二·鬼神门  昔年陈州有女妖,自云孔大娘。□(每)昏夜于鼓腔中与人语言,尤知未来事。时晏元宪(献),守陈,方制小词一阕,修改未定,而孔大娘已能歌之矣。  亦可怪也。〔《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八〕  长安慈恩

  • 南濠诗话全文·都穆

      ○都南濠先生序  诗话无虑数十家,若鞠坡艇斋冷斋诸公,皆其杰然者。而国朝元老《麓堂集》尤为精纯,会众说而折其中,诗道毕矣。偶得都公是集,俯而读,仰而思,知其学问该博,而用意精勤,钩深致远,而雅有枢要,诚足以备一家之体,而

  • 今传是楼诗话 十二·王揖唐

    四四一、沧桑换劫,仕隐都难,避地躬耕,每多朝士。杨漕与析津接壤,故退宦多乐就之。蛰庵有《自孥小舟过河,与梁次侯闲话》诗云:“次侯吾故人,隔河斜对宇。耕作有偃息,还往无迎拒。沿河东西岸,汲汲事斥卤。耦耕诚何心,遗民略

  • 巻三·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三     明 袁表马荧 编林膳部集三七言古诗雪蓬散人草书歌雪蓬散人有妫裔翰墨游心与神契摹临秘帖追晋风挥洒雄文明古制荜门铁限人争求荒郊瘗笔应成丘妩媚云霞晴变态倾斜风雨寒飕飕伊予

  • 卷二十·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嘉善曹庭栋编黙堂集陈渊字知黙一字防叟南劒州沙县人了翁瓘之犹子也儿时动止不凡瓘器之谓能任重致逺者后从山杨时传二程之学矻矻不倦渐摩道德究穷六经得师友渊源之正绍兴间以荐知枢密院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九年秋七月己卯朔金主亶执其太师领三省事宋国王宗磐太保领三省事兖国王宗隽滕王宗英虞王宗伟先是郎君和什者谋反下大理狱事连宗磐等会宗磐等以朔日入见亶伏兵执之辛巳皆坐诛亶下诏略曰周行管叔之诛汉

  • 卷之四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十 紫禁城的末日·溥仪

    这次整顿内务府宣告失败,并不能使我就此“停车”。车没有停,不过拐个弯儿。我自从上了车,就不断有人给我加油打气,或者指点路标方向。 遗老们向我密陈恢复“大计”,前面说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例。在我婚后,像那样想为我效

  • 三国史记卷第十八。·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六。[故国原王][小兽林王][故国壤王][广开土

  • 毛吉传·张廷玉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被授予刑部广东司主事。该司管辖锦衣卫。锦衣卫卒刺探百官阴事,他们以片纸入奏,官员即得罪,公卿大夫无不惊恐不安。他们公开请托,轻侮官员,即使有罪被交给刑部,也没有人敢鞭打他们

  •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吕思勉

    近代的外侮,和前代不同。前代的外侮,只是一个政治问题,近代则兼有经济、文化诸问题。非合全民族的力量奋斗,无以图存。这是孙中山先生所以要提倡民族主义的理由。从中山先生提倡而后,我民族就渐渐的觉悟;而其实际的运动,也就

  • 变虚篇第十七·王充

    传书曰:宋景公之时,荧惑守心,公惧,召子韦而问之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天罚也,心,宋分野也,祸当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使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也?宁独死耳

  • 灌畦暇语 全文·佚名

      ●灌畦暇语自序   灌畦暇语者何?老圃腾颊之云也。尝忆早年,血气未定,铺方纸,运寸管,自许不落人后。亟起以干一旦之名,良甚苦辛,力尽志殚,仅能如愿。终以枯肠不贮机穽,不能随世低昂,中年以来,渐识悔吝。顾胸中有所谓【刮磨

  • 卷六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八庄公元年考异永懐堂注且别于内女也于作于下女于同释文鄑子斯反【四叶】元文斯作斳疏始念之也【四叶左六行】宋板念作人谨按作人为是谷梁传注始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二十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二十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现示本因决定证成除疑生信大决择分第三十九如是已说校量过患呵责诽谤现示罪业大决择分。次当说现示本因决定证成除疑生信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我于往昔无量劫

  • 大乘止观法门卷第一·慧思

        南狱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行者若欲修之。当于下止观体状文中学。若有所疑不决。然后遍读当有断疑之处也。又此所明悉依经论。其中多有经文论偈。不得不净御之。恐招无敬之罪)。  有人问沙门曰。夫禀性斯质

  • 续书谱·姜夔

    书法理论著述。南宋姜夔著。全书一卷,共20条,今仅存18条,其顺序为: 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书苑补益》所载还有 “燥润、

  • 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撰者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诸仙真天师说召神佩符,除病益算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述以符箓召神劾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