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一

(宋)杜大珪 编

韩太保惟忠墓表李清臣

公讳惟忠着籍真定为灵寿人忠宪公之曽祖今定州丞相之髙祖父也以忠宪公贵赠太保夫人张氏追封江国夫人太保之子讳处均亦赠太傅而丞相既贵又加赠为太师中书兼尚书令追封昌国公徙魏国又徙韩国夫人李氏追封韩国太夫人韩国公之子讳保枢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鲁国公鲁国公之子则忠宪公也歴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太子少傅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陈国公子八人长曰纲故尚书司封贠外郎次曰综故刑部员外郎知制诰次曰绛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今以建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镇定州次曰绎故职方员外郎次曰维今以端明殿翰林侍读龙图阁三学士吏部郎中知许州次曰缜今以右諌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为枢密都承旨次曰纬故比部郎中知解州次曰■〈糹丐〉故光禄寺丞韩氏自忠宪公举进士因侍鲁公客京师其后鲁公薨遂葬于许而忠宪公益贵始占第太庙之通衢而门族之盛为天下冠在朝廷评其德在士大夫语其学在公卿之后论其世咸多韩氏然髙曽生长灵寿葬其处则韩氏本河北人也盖自唐末更五代天下之民纒于兵火之毒者二百余年至太祖太宗起河北有天下垦除旤难提携赤子而置之太平安乐之地累圣继之以休养生息为事其顾指左右驾驭驰骋莫非一时之豪杰考诸国史则累朝将相颇多河北之人若赵韩王普实保塞人曹冀王彬灵寿人潘太师美魏人李文正公昉及窦尚书仪之昆弟真定人王太尉旦莘人张尚书咏清丰人栁公开元城人李文靖公沆肥乡人张文节公知白清池人宋宣献公绶平棘人韩忠献公琦安阳人余有名公卿相望而立朝者不可悉数窃尝原其故矣夫河北方二千里太行横亘中国号为天下脊而大河自积石行万里出厎柱傍縁太行至大峰斗折而东下走大海长岗巨阜纡余盘屈以相拱揖抱负小则绵一州大或连数郡其气象如此而土风浑厚人性质朴则慷慨忠义之士固冝出于其中而虽或有不遇不及自用其才亦必揜郁渟滀声发益大泽浸益逺以施于子孙亦自然之理也自太保公基本其庆而忠宪公以道德事仁宗皇帝进退优裕有始有卒今定州丞相以忠厚正直事仁宗英宗以及今上出藩入辅亲当天下大事不辞艰难其昆弟群从又才贤且皆显用呜呼可谓盛矣如太保公岂非所谓不及自用其才而施于子孙者耶自太保公至丞相纔四世而五世诸孙尤众宗彦终兵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判三司盐铁句院宗道今工部郎中淮南转运副使宗右大理寺丞集贤校理判官告院宗哲大理寺丞通判祁州宗师度支员外郎知相州宗弼大理评事宗恕大理寺丞宗武东阿显令宗儒大理评事宗良大理寺丞宗厚宗文光禄寺丞宗直宗本大理寺丞宗迪太常寺太祝宗质将作监主簿宗敏秘书省校书郎宗尧寿安县主簿宗亮将作监主簿宗望郊社斋郎宗坦太庙斋郎宗矩将作监主簿于太保公皆来孙也其六世诸孙玠珪瑗琏瓌珙珏理珦管玭■〈王綦〉或已仕或未仕二十人未名皆晜孙也夫二汉元功儒林之后与夫晋王谢唐崔栁韦杜之族至于与国同久今韩氏自忠宪公至髙祖四世赠一品上下衣冠传七世此特太保公之遗徳已足以致之矣若忠宪公及大丞相与其诸伯仲又以勤劳庆善承嗣之如此则后又冝有兴者遽可以世数量乎传有之一岁之计植之以榖十岁之计植之以木百岁之计植之以德观韩氏所植之厚岂独百年哉视德之所至而已矣初太保与韩国公微而葬其家相比也其后増筑之稍如其品制而墓益大遂合而为一独留墓首异封志以告于后元丰元年秋九月丞相自太原易镇定武乃诣灵寿既祠谒墓下因属清臣为之表而得阳翟孙曼叙书于石是不独着太保公之系将以徧示天下为人之子孙者焉元丰三年正月十日四世孙建雄军节度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节晋州诸军事行晋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兼知定州军州事及管内劝农使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九千户食实封二千九百户绛立石

张寺丞文蔚墓志铭 范镇

尚书屯田员外郎殿中侍御史里行张君唐英次公以书抵予曰唐英行至利州得先人手书曰翰林承旨王公翰林侍读范公皆知汝者茍得二公之文以外内志吾墓吾为不朽矣又言公有田二廛渎一廛以市书以求师使教诸子平居赴人之急虽水火不避也乡人之有讼者不之官府而之公以取决焉而去者甚众尝有涉水而盗其竹者家僮寘棘水中它日盗伤足疮甚君资以粮以药治之恶童之为而逐之其后盗疮愈求为客守竹林者十余年尤好饮酒不得酒輙不自聊于是又卖田以易一酒垆以足其好久之负酒债者以巨万计皆折券不问尝感疾且亟有老父持丸药与之已而疾愈老父亦不复见又尝逰青城山有媪行丐于道人与钱者皆不受曰我湏千钱公熟视之予千钱媪出双笔授之曰而子作官无忘我也明日媪持所得钱以予里胥曰我且死汝买棺以葬我于道左它日得吾笔者当改葬我后唐英及第公徃改葬之视其棺独布衣而已其说如此而皆以为公遇神仙也公讳文蔚字隐之其先长安人七世祖琰为右拾遗从僖宗入蜀留其子道安于蜀遂家焉道安生令问王建强官之佯瘖不起令问生立号皂江渔翁有诗百余篇皆愤世之作也立生全全生仁諹仁諹生三子公其季也治平二年次功登朝公为大理评事致仕上即位改光禄寺丞是岁次功以所得五品服请授公既得请其六月次功为御史奏事延和殿犹緑衣上怪问之具对以故上曰是孝也复以五品服赐之未再月父子皆赐服士大夫以为荣四年八月乙亥卒于成都之寓居享年七十以熈寜元年三月癸酉葬于双流县之甘泉乡娶冯氏长寿县君子男七人其一即次功也曰商英为汉州雒县主簿曰轩英虞英皆举进士未第曰民英曰颛英邦英先公以亡女二人其一亡次适宋记韩希颜孙八人皆向学侁侁有以大其后者初次功闻公之讣上恻然哀之赐白金二百两又诏给兵干以济其行人于是乎以公为有子也王翰林已表君之墓予又作铭以纳公墓中则公之志为得矣铭曰

神仙之事见于传记者予尝疑焉而公再遇异人皆有得世之人遂以公之有子由于双笔岂其然耶始公卖田以市书以求师使教其子则其子固可知矣况其疎通敏逹皆可以大显者虽无神仙人其舍之乎人其舍之乎

程太师坦墓志铭王珪

国子博士致仕程公之既葬也其子宣徽南院使安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判延州戡使人以告予曰我先君不幸材屈于位而墓碑之未立后世将冺而无闻朝夕以是为惧而不敢寜敢请以铭予得其世序之所以来又迹其所滀者厚而不克大发于时知夫程氏之有后也为之铭惟程氏自重黎以来世其职不坠涉三代至于秦汉之间盖不絶闻公之先出广平近世始徙许州之阳翟遂为阳翟人曽祖邃避世不仕祖守壤仕周为临濮县令赠太师中书令父思义少通经术而藩镇屡辟不至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母刘氏追封魏国太夫人公讳坦字坦然治春秋三家学淳化三年赐本科及第补郢州司户参军再调河中府河西县尉歴遂州长江泰州兴化二县令杭州录事参军舒州团练判官又为泉州观察推官应天府留守推官故相张文节公知留守事被召还朝荐公为大理寺丞知河南府福昌县徙益州广都又知齐州禹城未几请监许州长葛县酒税再迁殿中丞遂请老于阳翟明年会天子覃恩迁国子博士景佑二年十一月辛夘以疾卒于家享年七十七南院太傅实公之仲子也时守秭归郡始闻公疾即限期解郡及闻讣道中乃茹哀徒跣而归后三年公夫人王氏亦卒公世葬阳翟县之麦秀乡其将葬公也卜其大墓之左不吉卜其兆域之南则惟食遂以康定元年正月甲申葬公于后卜之原以夫人祔焉公初为椽郢州会民有执盗者三人法当死州趣狱上公疑其自诬輙留更讯之果得真盗者自是虽它郡有疑狱监司屡属公处之多所平审在河西方朝廷治兵灵武而文移急于星火又贼骑数出内侵公领数县刍粮从间道徃馈塞下皆先期以办在兴化招流庸自占者数千家在福昌属京师冬无氷诏伐氷嵩少下时近春气暖氷不就县人忧其责公徃祷龙潭之涯而一夕氷合视之皆隐伏竒谲而不可将众以谓公精诚之致焉在禹城又招流庸数千家括隐田万五千畆公自国子博士累赠吏部侍郎其为人衎衎然不妄笑言居官不茍求名誉而多阴施在人虽连蹇四十余年未始有过谪夫为善者茍不耀自躬则遗诸后世蕃昌舄奕而不可止惟公之仲子天禧中礼部第进士为天下第一遂登甲科歴台諌为侍从之臣其典重藩尤有声其为参知政事乃赠公太子少师为枢密副使又赠太子太师为宣徽南院使又赠太师中书令为安武军节度使又赠兼尚书令遂有封成国且程氏之分虽盛于广平中山而世不常显今公子与故相国中山程文简公前后提旄钺俱镇延州其勲名昭闻俱为国伟臣自国朝以来盖显有二程呜呼公可谓有子矣公夫人王氏封越国太夫人子男五人长曰咸试将作监主簿次即戡也次曰肈绵州盐泉县尉次曰戭河南府永寜县主簿次曰羲郑州观察支使女五人长适进士孙起次适尚书兵部贠外郎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孙甫次适太常博士袁穆次适尚书驾部郎中张峋次适国子博士崔公孺孙男十三人曰庄尚书虞部员外郎曰藴蚤卒曰英蔡州司户叅军曰荀虞部员外郎曰安国早卒曰万大理寺丞曰薫将作监主簿曰葆曰着皆大理寺丞曰莘内殿承制曰盖大理寺丞曰荛曰蒨皆将作监主簿曽孙男七人铭曰

士修于家不苟以进公进自初弗矫弗竞亦既有年岂不欲施虽屈于用其终无隳公滀弗章时则有后允显其人在帝左右曷以赠公大启其封尚书中书一品之崇始艰终荣是谓受祉公虽云亡其问不已葬也谁下不逺先茔更千万年毋毁我铭

何庐江隐侯泽墓志铭张商英

仙井何氏为仁寿县之石马封人盖十世矣六世祖节操不群孟蜀迫知遂川非其好也蜀平隐遯自晦琇生得中得中生保亷保亷生仲素世以儒术训迪子孙居乡党以行义称悍邻凶人望风而化冦盗充斥相戒不入其里仲素生隐侯讳泽字景之天姿乐易喜人之善如自已出赴人之急难甚于救水火居家终日危坐衣冠俨然家人不见有惰容娶同郡喻氏生二子曰彦伯彦材彦伯早死彦材父子力学元佑某年某月某日隐侯卒年六十而彦材有子六人皆治经为郡舎诸生曰棠曰■〈〈卤,仌代乂〉上木下〉相次登进士第■〈〈卤,仌代乂〉上木下〉以殿前对策为天下第一政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始克葬隐侯于郡之蓝田里石门陇■〈〈卤,仌代乂〉上木下〉以予为乡里老夫子言不欺而信于人来求墓志铭词曰

三代之时中国所治者五服之外谓之要荒区域隔絶风俗向背不一而名山大川之气含蓄壅遏而不宣其见于世闻发为人用徃徃不过珠玉寳贝黄金盐铁之富而已至秦开三十六郡东南至于海岳西彻于岷剑其后英雄豪杰之割据衣冠人物之流寓地气稍稍通逹而山泽英粹之气时为贤人君子文学才俊之士吾尝五十年前考试于懐仁郡望其层峦迭岭长冈大阜蔓延起伏之形势有如牛头之昻视马领之挺长者意其必有异人也俯而视之见井釡相望黒烟亘空运泉若飞则咸鹾之利充被全蜀予立马久之吁嗟曰地气泄矣其锺于人也必缓岂有时而兴耶予去蜀五十余年乃闻有何氏子累世读书应举比年相继成名而■〈〈卤,仌代乂〉上木下〉也遂能以长策大对为多士举首以此观之岂非山川之气为之以人力者利近而功速锺之于人者必待其世世之修藴服仁义行忠信诵诗书畏亷耻笃孝友而子孙弟侄济济恂恂不流于小人之域然后生一人则为英为俊为显为贵岂特作咸之利云乎哉彦材有子六人棠也今为宣教郎洺州教授■〈〈卤,仌代乂〉上木下〉也今为主客郎官四人在舎学皆有誉勉之勉之念乃祖先厥考之积累勤苦无忘吾五十年前之记嘱凡作一事吐一议必稽六经孔孟之训一旦遇大用于时与生民为福为缙绅衣冠为领袖则剑岭以南光彩焕赫老夫亦与荣焉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六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李延寿
  ●卷一百一·徐梦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杨仲良
  卷一·李心传
  卷三十一·连横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五·佚名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上·马骕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七·佚名
  史记集解卷三十六·裴骃
  第二章 我的童年 三 母子之间·溥仪
  傅咸传·房玄龄
  刘·李延寿
  朱彦伯传·李延寿
  野史无文卷二(阙)·郑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全闽诗话卷四·郑方坤

    ○宋吴激吴激字彦髙宋宰臣拭之子王履道外孙而米芾元章壻也工诗能文字画得其妇翁笔意将命帅府以知名留之仕为翰林待制出知深州到官三日而卒有东山集十卷并乐府行于世东山其自号也出散关诗云春风蜀栈青山尽晓日秦川緑树

  • 第二十八出 悟奸·李渔

    〖双劝酒〗(副净上)婚姻做谐,新郎被拐。调停欠乖,他人得彩。既把顶头撺卖,也分他一股余财!——何二妈做了一世媒婆,不曾见过这般诧事。起先遇着个拐骗的,把一位现成新郎,被他马扁了去,这也罢了。谁想等到如今,又遇着个

  • 唐诗镜卷六·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六 明 陆时雍 编 初唐第六 崔湜【字澄澜定州人少以文辞知名举进士累转左补阙预修三教珠英神龙初转考功员外附武三思迁兵部侍郎又附托上官昭容转中书侍郎平章事典选失序为李商隐所劾左迁江州

  • 诗神·刘半农

    诗神! 你也许我做个诗人么? 你用什么写你的诗? 用我的血, 用我的泪。 写在什么上面呢? 写在嫣红的花上面, 早已是春残花落了。 写在银光的月上面, 早已是乌啼月落了。 写在水上面, 水自悠悠的流去了。 写在云上面, 云自悠悠的

  • 残春·徐志摩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 今儿它们全低了头,全变了相:—— 红的白的尸体倒悬在青条上。 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 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 变了样:艳丽的尸体,

  • 卷二十三·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二十三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八首 【起常州居住洎赴登州道中作是岁元丰乙丑先生年五十 施注缺今补】 李宪仲哀词【并

  • 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三十七·赵尔巽

      李鹤年 文彬 任道镕 许振祎 吴大澂   李鹤年,字子和,奉天义州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由编修改御史,转给事中。父忧归,服除,命赴河南襄办军务。同治元年,授常镇通海道,署河南按察使,调直隶,授布政使。四年,擢湖北巡抚,调河南

  • 第二○四印领光绪十五年正月一一四○九—九·佚名

    上件附送之印领代理大甲巡检今于与印领为请领事。依率领得光绪拾肆年冬季分役食银壹拾柒两伍钱壹分伍厘,又冬季分半廉银贰两伍钱,二共银贰拾两零壹分伍厘。除扣减平外,实领银壹拾捌两捌钱壹分肆厘壹

  • 一○八五 安徽巡抚书麟奏覆委员赴苏购买改正刊本《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八五 安徽巡抚书麟奏覆委员赴苏购买改正刊本《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年二月初八日安徽巡抚臣书麟跪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于乾隆五十年正月十六日承准协办大学士 尚书和珅字寄,本年正月初八日奉上谕:据闵鹗元奏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二·阿桂

    十二月庚午温福五岱奏言【臣】等带领满洲绿营官兵共二千名从山神沟起程十八日至向阳坪地方【臣】五岱察看巴朗拉山势实为峻险惟水晶湾小路尚可绕越因适降大雪路径为雪所封亦难行走但官兵已与贼人相近再无退回之理而鄂

  • 卷六 释天第八·邢昺

    [疏]“释天第八”。○释曰:《河图括地象》云:“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为地。”《释名》云:“天,显也。在上高显。”又云:“天,坦也。坦然高远。”《说文》云:“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也

  • 提要·胡渭

    【臣】等谨案大学翼真七卷国朝胡渭撰渭有禹贡锥指别着録是书卷一分四目曰大学二字音义曰先王学校之制曰子弟入学之年曰乡学之教卷二分三目曰小学之教曰大学之教曰学校选举之法卷三分三目曰大学经传撰人曰古本大学曰改

  • 读诗私记原序·李先芳

    芳自童时授诗于黄静轩先生讲周南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据朱注以君子作后妃及郑卫风淫奔之词过半意窃疑之既授易于伯考蒙泉公遂废前业诸不遑究者三十余年矣顷因归田之暇庄诵朱注并考东莱读诗记及十三经注疏大全诸家采其近理

  • 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

  • 卷三十八·彭绍升

    居士传三十八刘万李王薛传刘祖庭名智旺。应天人也。早岁有孝行。已而坚持五戒。独处一楼修念佛三昧。居三年。心花发明。往参东山海舟和尚。遂蒙印可。景泰元年海舟示寂。以大衣尘拂付之。古溪澄公作东山顾命歌赠祖庭

  • 卷第三十三·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住品第十五之余 【论】第五随文释义者长科为六段。 【经】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力入菩萨无

  • 书断·张怀瓘

    三卷。书法品评著作。唐张怀瓘撰。是编系著录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名。定其品第,纪述颇详,是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他和孙过庭可以说是唐代书论史上的双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朋友赵僎即赞其《书断》:“统之

  • 乙酉笔记·佚名

    浦东胡云翘氏旧藏《曾羽王日记》一册,记明清易代之际浦南一隅之纷扰变革,详于乙酉年之“奴变”及松江城守与孔师起义等事。羽王青村人,明末诸生。原书颜曰日记,而其叙述並非逐日记录,亦不按年排比,后先颠倒,凌乱无次,不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