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正信会缘起

万物唯心,一心元觉;但常觉而不迷,便即心而是佛。何况人生难得,生性最灵,禀亲证一真如之妙明,具遍造十法界之威力!反性而究极之,自觉之道不胜其用焉;推物而普及之,觉他之道不胜其用焉;发挥之为万行,充足之为万德,觉行圆满之道不胜其用焉。忍令佛顶之心宝,垢蔽情尘;愿燃心底之佛灯,光吞宇宙,此佛教正信会第一义之缘起也。

佛性真身,充体用于空有;释尊应世,宏摄济于教乘。示形化者弱八十年,转音轮者余三百会。由是道迹恒留,法仪遐被,历久弥显,流远愈通。集经律论藏之全,字靡间乎半满;提戒定慧学之纲,教总持乎显密。渐修不碍顿超,因果交彻:方便皆为究竟,权实互融。尽人非人万有之量,极世出世万事之理,儒、道、耶、回诸教,若细流之会瀛海;哲、科、神、鬼诸学,等微尘之飏虚空。其书可诵,其义可思,其行可践,其实可向。迷离者惑夜之梦魔莫醒,业海之苦缚难脱;悟入者真常之自由顿获,圆觉之净乐立成。谁遇华屋妙餐,犹乞路旁之食!窃期大心上智,同探怀中之珠!此佛教正信会第二义之缘起也。

昔释尊之应世也,色心胜妙,机智淳熟,圆音一演,异类等解;凡异教异学之头角徒党,靡不稽首皈命围绕狮座之下,巍巍荡荡,济济洋洋,佛法僧之威灵宝贵,固无得而加也!迨乎正法住世之日,犹多圣位果地之人,善超诸有,宏范三界。即像法以来,亦不乏四依之大士应化人间,故正教东传,行解相应,为一代之宗仰者,尝往往有之矣。道高则信隆,德溥则化广,无待乎形名之集结,其神理自凝和而不涣,足以承先启后。今则不然,人世同分之业果,转益恶浊!我见日凿,物欲日滋。杂教杂学,小道小术,亦各各标举独尊,竞新斗奇,偏邪蔽正,枝歧乱心,统一世之人不流逐于欲境,必且缚入邪见网中。自非禀严明之教法,建清净之教会,以为任持宏护之具,则慧日不蔽于魔云者几希?此佛教正信会第三义之缘起也。

今佛教正信会之设,都摄正信佛教之在俗士女,期与出家众相辅而行者也。盖出家众为住持三宝之本,谓之住持僧,其所由来者久;自有其僧伽诸部之律仪,丛林清众之规范以为式凭。虽有扶助整理之谊,须是出家众之自淑耳。然正信佛教之在俗士女,所以不可无会者,凡教化之行,皆期普及,出家僧但住持佛教之一种特殊徒众,欲期普及之化,必都摄乎正信佛教之在俗士女而后圆满。故佛教本有四众,中国沿习上只知出家二众为佛教徒,盖由国习障碍之使然。今国习既经化除,而异信异见者又环伺其旁,以阴肆其侵凌假饰之行为,则凡曾宣誓以佛法僧为师,不复皈依天神鬼外之道术及其徒众之士女,皆应称之为佛教正信士佛教正信女,认为佛教徒众;建会以都摄此佛教之正信徒众,庶足以正佛教徒之名而明信佛者之系统。不然者,佛教徒仅寥寥之出家众,其何以见佛化之大,复何以任佛化之重哉?

然则佛教正信会之设,其利益可得而言矣:杜异道之凌乱,持正信之系统,一也。广佛教之徒众,大佛化之事业,二也。互相资助以收研究切磋发明光大之益,三也。拥卫僧仪,护持佛宇,辅进净德,屏蔽凶邪,四也。和光同尘,遍住于种种流俗之内,宣传正法,讲演真理,以醒世人之迷梦而减人世之恶业,五也。合群策之力,藉众擎之势,以之体正觉之慈悲,行大士之方便,世间现苦,广为救济,六也。昔马鸣大士云:‘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此佛教正信会第四义之缘起也。(见正信三卷二期)


猜你喜欢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法·佚名
  卷四百八十五·佚名
  佛说解夏经·佚名
  佛说受新岁经·佚名
  卷第十一(第二诵之五)·佚名
  佛说四十二章经·宋真宗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一·玄奘
  一心定意品第十六·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三·净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六卷·宝亮
  迷 悟 由 心·太虚
  分别布施经全文·佚名
  卷第六·道忞
  道行经泥犁品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唐庚·唐圭璋

      庚字子西,眉州丹棱人。生于熙宁四年(1071)。年十四,能诗文。绍圣间,登进士,官博士。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增。商英罢,亦贬惠州。宣和三年(1121)卒,年五十一。有眉山集。   诉衷情   旅愁   平生不会敛眉头。诸事

  •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司马迁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二·佚名

    嘉靖二年十月丁酉朔○时享太庙命驸马都尉蔡震代行礼○戊戌户部会议嘉靖三年漕运合行事宜一监兑主事事竣回京不必候交代一漕运坏船折卸带回该卫及清江提举司交代不许变卖一蓟镇今秋成熟乞将遮洋海运粮米送赴该镇者照上

  • 卷之九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三十一·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五月辛卯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安至庚申。皆如之。起居注  ○  ○命京察补行引见之内阁侍读学士瑚图礼。年至六十五岁以上之兵部郎中景亮照旧供职。

  • 已疟编·刘玉

    江东门外,洪武间建轻烟、澹粉、梅妍、翠柳四楼,令官妓居其上,以接四方宾客。大贾及士夫休沐,时往游焉。后士夫多以耽酒悦色废事,渐加制限。三山门外有,“醉仙楼”,以中秋与学士刘三吾、宋濂、董伦、王景、陶安等醉

  • 明儒言行録卷八·沈佳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王守仁 阳明先生文成公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治己未进士仕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父华为南吏部尚书公生有异禀年十一随任之京师即以能诗称少颇不羁问塾师何为第一等事师言读书登第耳先生中不然曰此未为

  • 史记集解卷五十七·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徐广曰卷县在荥阳】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苏林曰薄一名曲月令曰具曲植】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如淳曰以乐防家若俳优瓒曰吹箫以乐丧宾若乐人也】材

  • 五〇 仁房的大概·周作人

    关于各房的事未曾说及,现在因为讲到玉田,所以把仁房提前来一说吧。仁房底下也分作三派,以礼义信为名。礼房的长辈已先死,剩下的是十三世,那里又分两房,长房三弟兄,以小名为号,六四字菉史,四七字思蕺,五十字衍生,只有六四娶妻成家

  • 保靖土司传·张廷玉

    保靖,唐朝时称为溪州,宋朝时在此设置了保靖州,元朝称为保靖州安抚司。明太祖刚起兵时,保靖的安抚使彭世雄率领属下归附明太祖,明太祖便任命他仍为保靖安抚使。洪武元年(1368),保靖安抚使彭万里派儿子彭德胜奉表向朝廷进献马

  • 总目·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总目氏族略【凡十卷】卷一【至】卷十六书略【凡三卷】卷十一【至】卷十三七音略【凡四卷】卷十四【至】卷十七天文略【凡六卷】卷十八【至】卷二十三地理略【凡八卷】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一都邑

  • 卷一、满洲初起·黄鸿寿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春二月,以满洲部努尔哈赤袭建州左卫都督,授龙虎将军。满洲先出肃慎氏,古通古斯族也。有虞氏二十五年,始通中国,献弓矢,称息慎。周初数入朝贡,又称稷慎,盖息稷与肃音转之讹也。东汉时亦称挹娄,其西南别部为扶馀

  • 七、艺术家生活·林语堂

    就著者所见,中国文明范畴的一切状态中,只有艺术可予世界文化以不朽的贡献。这论点,我想无须乎严重的争辩。至论到中国的科学,无论怎样,未见有可为引以自负者,虽中国的无学理根据的医药学,可贡献给世界,予以丰富的研究与发明之

  • 番社采风图考·六十七

    风俗志。六十七编撰。辑入孙殿起、雷梦水辑,叶祖孚编《台湾风土杂咏》,时事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本集原作者署为“白麓六十七居鲁甫”。“白麓”是作者籍贯。六十七,字居鲁,清代满族人,乾隆时官至给事中,曾任巡台御

  • 订正太素脉秘诀·张太素

    脉学著作。2卷。明张太素(青城山人)撰。撰年不详。此书结合五运六气、脏腑生理病理论述诊脉方法,将浮、滑、实、弦、洪和微、沉、缓、伏、涩10种脉象分为五阳脉和五阴脉两类,分别叙述其所主病证及脏腑病理变化,所言多

  •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授度《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之仪法。所谓「二部」,指该经中「思微定志两半图局」及「十戒要诀」两节文

  • 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