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布施经全文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释种住处迦毗罗城尼拘陀树园。与刍众俱。尔时有一刍尼名摩诃波阇波提。持新氎衣来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退住一面。即白佛言:世尊,此新氎衣我自手作奉上世尊,惟愿纳受。令我长夜得大利乐。
尔时佛告摩诃波阇波提。汝可持此氎衣施诸大众。所获胜利同供养我等无有异。是时摩诃波阇波提刍尼。重白佛言:我本发心。唯为世尊故造此衣。愿佛纳受。令我长夜得大利乐。如是三复殷勤劝请。佛亦如是三复答言:但当平等施诸大众。所获胜利与我无异。是时尊者阿难。侍於佛侧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世尊,此摩诃波阇波提刍尼。是佛之亲有大恩德。唯佛自知。此所奉衣佛为纳受。
今正是时,令摩诃波阇波提於长夜中得大利乐。佛言阿难。如是如是。此摩诃波阇波提是吾之亲有大恩德。我亦自知。今自手造衣来施於我。甚为难事。何以故?阿难当知。所有补特伽罗能起净信心。归依佛法僧者甚为难事。又复能持不杀不盗不氵㸒不妄不饮酒等近事戒法。如是补特伽罗转复难作。何况於佛世尊,合掌恭敬而行布施。施已净信於佛无疑。及法僧伽亦无疑惑。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永断疑见。阿难。今此摩诃波阇波提刍尼。能起净信心归依佛法僧。受持不杀不盗不氵㸒不妄不饮酒等近事戒法。而能於佛及法僧伽。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已断疑惑。此刍尼难作能作。佛亦自知阿难有十四种较量布施。何等十四。一者於病苦人而行布施。二者於破戒人而行布施。三者於持戒人而行布施。四者於离染人而行布施。五者於须陀洹向而行布施。六者於须陀洹果而行布施。七者於斯陀含向而行布施。八者於斯陀含果而行布施。九者於阿那含向而行布施。十者於阿那含果而行布施。十一者於阿罗汉向而行布施。十二者於阿罗汉果而行布施。十三者於诸缘觉而行布施。十四者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而行布施。阿难。汝今当知施病苦人获二倍福。施破戒人获百倍福。施持戒人获千倍福。施离染人获百千倍福。施须陀洹向获无量福。何况须陀洹果。施斯陀含向获无量福。何况斯陀含果。施阿那含向获无量福。何况阿那含果。施阿罗汉向获无量福。何况阿罗汉果。施诸缘觉获无量福。何况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如是名为较量十四种布施功德。复次阿难。当知布施大众有其七种。一者施佛现前诸刍众。二者施佛灭後诸刍众。三者施佛灭後刍尼众。四者施佛灭後刍刍尼二众。五者施佛灭後游方行化诸刍众。六者施佛灭後游方行化刍尼众。七者施佛灭後游方行化刍刍尼二众。如是名为七种大众。当行布施。
复次阿难。当知有四种布施清净。何等为四。一者能施清净即无受者,二者所施清净即无受者,三者能受清净即无施者,四者所受清净即无施者,阿难。何名能施清净即无受者,谓由施者不取其相。即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正命清净见亦清净。如是具足即无施相。以无施故即无受者,若施者有所见相。即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命亦不清净见亦不清净。若离是相即施者受者二皆清净又复何名所施清净即无受者,若受者身业不清净口业不清净意业不清净。命不清净见不清净。即有所施相。若受者三业清净。命清净见清净。如是具足即无所施相。由离相故即所施清净。
又复何名能受清净即无施者,若受者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命不清净见不清净。即有能受相。若离是相即无施者,
又复何名所受清净即无施者,谓由施者三业清净。命清净见清净。即无所施。由离施故即无所受。是故所受清净阿难若能如是了知。即得四种布施清净。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刍尼。闻佛宣说种种布施法已,即持是衣施诸大众是时诸刍众即为纳受。
佛告阿难。於当来世若有信心善男子等。能於大众起净信心。而行布施者,当知是人获福无量。何况於今现在行施。
尔时尊者阿难及摩诃波阇波提刍尼闻佛说已,欢喜踊跃信受奉行。
猜你喜欢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下·元照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三卷·蕴闻 卷第二十五(第四诵之五)·佚名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佚名 佛法学习初步·李叔同 卷二·赜藏主 海潮音月刊募集基金启·太虚 卷第三十七·智旭 佛教与护国·太虚 舍邪皈正无祸有功·印光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七·智旭 第十六卷·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罗湖野录上·晓莹 卷第五·道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