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分别布施经全文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释种住处迦毗罗城尼拘陀树园。与刍众俱。尔时有一刍尼名摩诃波阇波提。持新氎衣来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退住一面。即白佛言:世尊,此新氎衣我自手作奉上世尊,惟愿纳受。令我长夜得大利乐。

尔时佛告摩诃波阇波提。汝可持此氎衣施诸大众。所获胜利同供养我等无有异。是时摩诃波阇波提刍尼。重白佛言:我本发心。唯为世尊故造此衣。愿佛纳受。令我长夜得大利乐。如是三复殷勤劝请。佛亦如是三复答言:但当平等施诸大众。所获胜利与我无异。是时尊者阿难。侍於佛侧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世尊,此摩诃波阇波提刍尼。是佛之亲有大恩德。唯佛自知。此所奉衣佛为纳受。

今正是时,令摩诃波阇波提於长夜中得大利乐。佛言阿难。如是如是。此摩诃波阇波提是吾之亲有大恩德。我亦自知。今自手造衣来施於我。甚为难事。何以故?阿难当知。所有补特伽罗能起净信心。归依佛法僧者甚为难事。又复能持不杀不盗不氵㸒不妄不饮酒等近事戒法。如是补特伽罗转复难作。何况於佛世尊,合掌恭敬而行布施。施已净信於佛无疑。及法僧伽亦无疑惑。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永断疑见。阿难。今此摩诃波阇波提刍尼。能起净信心归依佛法僧。受持不杀不盗不氵㸒不妄不饮酒等近事戒法。而能於佛及法僧伽。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已断疑惑。此刍尼难作能作。佛亦自知阿难有十四种较量布施。何等十四。一者於病苦人而行布施。二者於破戒人而行布施。三者於持戒人而行布施。四者於离染人而行布施。五者於须陀洹向而行布施。六者於须陀洹果而行布施。七者於斯陀含向而行布施。八者於斯陀含果而行布施。九者於阿那含向而行布施。十者於阿那含果而行布施。十一者於阿罗汉向而行布施。十二者於阿罗汉果而行布施。十三者於诸缘觉而行布施。十四者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而行布施。阿难。汝今当知施病苦人获二倍福。施破戒人获百倍福。施持戒人获千倍福。施离染人获百千倍福。施须陀洹向获无量福。何况须陀洹果。施斯陀含向获无量福。何况斯陀含果。施阿那含向获无量福。何况阿那含果。施阿罗汉向获无量福。何况阿罗汉果。施诸缘觉获无量福。何况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如是名为较量十四种布施功德。复次阿难。当知布施大众有其七种。一者施佛现前诸刍众。二者施佛灭後诸刍众。三者施佛灭後刍尼众。四者施佛灭後刍刍尼二众。五者施佛灭後游方行化诸刍众。六者施佛灭後游方行化刍尼众。七者施佛灭後游方行化刍刍尼二众。如是名为七种大众。当行布施。

复次阿难。当知有四种布施清净。何等为四。一者能施清净即无受者,二者所施清净即无受者,三者能受清净即无施者,四者所受清净即无施者,阿难。何名能施清净即无受者,谓由施者不取其相。即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正命清净见亦清净。如是具足即无施相。以无施故即无受者,若施者有所见相。即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命亦不清净见亦不清净。若离是相即施者受者二皆清净又复何名所施清净即无受者,若受者身业不清净口业不清净意业不清净。命不清净见不清净。即有所施相。若受者三业清净。命清净见清净。如是具足即无所施相。由离相故即所施清净。

又复何名能受清净即无施者,若受者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命不清净见不清净。即有能受相。若离是相即无施者,

又复何名所受清净即无施者,谓由施者三业清净。命清净见清净。即无所施。由离施故即无所受。是故所受清净阿难若能如是了知。即得四种布施清净。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刍尼。闻佛宣说种种布施法已,即持是衣施诸大众是时诸刍众即为纳受。

佛告阿难。於当来世若有信心善男子等。能於大众起净信心。而行布施者,当知是人获福无量。何况於今现在行施。

尔时尊者阿难及摩诃波阇波提刍尼闻佛说已,欢喜踊跃信受奉行。

猜你喜欢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下·元照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三卷·蕴闻
  卷第二十五(第四诵之五)·佚名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佚名
  佛法学习初步·李叔同
  卷二·赜藏主
  海潮音月刊募集基金启·太虚
  卷第三十七·智旭
  佛教与护国·太虚
  舍邪皈正无祸有功·印光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七·智旭
  第十六卷·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罗湖野录上·晓莹
  卷第五·道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睦·唐圭璋

      睦字和叔,一字子雍,莆田人,徙家苏州。嘉祐六年(1061)进士。熙宁三年(1070),秘书丞。召试,授集贤校理。出为两浙提点刑狱,拜监察御史。元丰间,累迁史馆修撰,改鸿胪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移知潭州卒。   沁园春   小雪初晴

  • 二集卷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六古今体八十一首【戊辰六】朝阳洞朝阳古洞香山奥蹊迳几盘方得到深谷无景壁含风芳杜烟萝相窈窱传闻仙姥此烧丹云浆玉液供丹竈骑上茅龙何所之虚无铛釡遗层峤茹芝辟谷学登仙如可求兮愿执鞭仙缘

  • 卷92 ·佚名

    方回 赵宾昫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五首 颓城砖甓堕平湖,禁御雕残故苑芜。 戚畹换班言肯用,边庭入相事应无。 福威玉食欺孤主,诗礼金樵党盗儒。 丧乱谁怜杜陵老,娇儿短褐倒天吴。 方回 赵宾昫唐师

  • 五言巻十三·洪迈

      五言  郭隗          陈子昂  逄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入峡苦风寄亲友  故乡今日友欢㑹坐应同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  题田洗马桔槔  望花长为客商山遂不归谁怜北陵客未

  • 卷之七·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七吉逾吉逾,建中贞元间人,官范阳县丞。诗一首。 【(《全唐诗》无吉逾诗)】题云居上寺并序辛酉岁秋八月,仆与节度都巡使王潜、墨客轩辕伟、仆犹子騊駼、播、潜息益同跻攀于此,勒四韵于后。到此花宫里,观身火

  • 卷五百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二温庭筠寄山中人月中一双鹤石上千【一作百】尺松素琴入爽籁山酒和春容幽瀑有时【一作间】断片云无所从何事苏门生【一作坐一作啸】携手东南峰送淮隂孙令之官隋堤杨柳烟孤櫂正悠然萧

  • 卷一百二·志第六十九·柯劭忞

      ○刑法上 刑律上   元之刑法,论者,谓得之仁厚,失之纵弛;是不然。蒙古初入中原,百司裁决率依金律。至世祖,始取见行格例,颁之有司,为《至元新格》。然帝临时裁决,往往以意出入增减,不尽用格例也。其后挟私用谲之吏,夤缘放

  • 卷第一百七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隋纪一〔起屠维作噩(己酉),尽重光大渊献(辛亥),凡

  • ●卷六。恩叙一·梁章钜

    乾隆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庄亲王允禄等奏:臣等因总理事务,荷蒙天恩,交部议叙。查总理事务差委办事之侍郎纳延泰、班第,学士索柱,并办事官员等,多系从前在办理军机处行走之员,复在总理处效力行走,俱各小心谨慎,黾勉办公,并无过失,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五十三景泰四年十一月癸丑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存留陕西各府抚民官先是尝命各处裁革添设抚民官陕西布政司言所属各府地广事繁原额官少不能办理请见任者存留有缺者铨补从之○命浙江右参政袁锭致仕以老

  • 卷之一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七百九十·佚名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闰七月壬辰朔谕据定长奏、湖北黄梅广济等州县。六月间雨水过多江湖陡涨。堤垸受冲。田庐间有淹浸现在亲往查勘等语。该处州县滨临江湖每遇夏秋盛涨易致浸溢此次黄梅。广济等处。被灾稍重。朕心深

  • 六十三 曹寅奏尚未议定平粜缘由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十六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于本月初五日至扬州,会同李煦具本条陈盐务三款。十四日总漕臣桑格自浙回至扬州,截留漕米。目下江西、湖广粮船陆续将到,俟督抚审事回日,议定价值,即

  • 原道觉世训·洪秀全

    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何也?自人肉身论,各有父母姓氏,似有此疆彼界之分,而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其原亦未始不同。若自人灵魂论,其各灵魂从何以生?从何以出?皆禀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孔

  • 卷四·程廷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识小録卷四上元程廷祚撰春秋地名辨异上一地二名郑祝融之虚隐元年见经昭十七年郑祝融之虚也蔑 姑蔑隐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鲁地杜曰蔑姑蔑也】定十二年国人追之败诸姑蔑鄢 鄢陵隐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四·湛然

    次破神通中云何止延寿而不延眼夺其无理。何不延舌夺其无教。亦应更云何不延智知于常住夺其无行。何不延身令契法身夺其无人。文无者略。眼不见性一句略牒无理。具足亦应尽牒四句。三前一下总结也。三结成难势者又二。

  • 大乘义章 第十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十二门(三归义 三学义 三聚戒义 三种律仪义 止观舍义 三慧义 三种般若义 三智义 三量智义 同相三道义 别相三道义 三种住义)三归义三门分别(释名一 所归

  • 黄庭遁甲缘身经·佚名

    黄庭遁甲缘身经。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该书卷十二、十四收有部分内容。《云笈七签》卷14收录《黄庭遁甲缘身经》,文字与本经几乎全异。述吞符服符、内视、服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