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纪元论

──二十一年六月在南京作──

佛教纪元,有从释尊降生为始,有从释尊入灭为始者。然决定以释尊之降生为起始,当不难得全体之赞同,无何困碍。而所难者,则释尊降生与入灭之确在何年,不惟未有定论,且异说纷歧,竟有六十余种之多,上下相距离有至一千余年者。致虽决以释尊降生之年为纪元之始,仍无从以纪之也。

华文系佛教徒众,若中国、日本、朝鲜、安南等所传行者,为周昭甲寅降生,周穆壬申入灭之说,此吾国于民二、民十二、曾大作佛生二九四○、二九五○之纪念者也。今转瞬民二十二年又到,然稍留心于佛史者,对于唐法琳法师等所主张之佛生周昭甲寅之说,已多有怀疑之者;民二十二其仍作佛诞二九六○之纪念大会耶?抑因怀疑而将改从他说以作耶?顷为期已近,不可不先有以论定之。况乎佛教之纪元,亦为齐一佛教徒观感之一要事,不应忽置者哉!

今考佛生于周昭甲寅之说,约定俗成,原不应轻有移易 ; 惟是有违于史实者过多,殆不易强遵矣!而遍观其他异说,亦绝无完全之信史,而比较可依者,厥为下列之两系:

     ┌西 藏 所 传┐     ┌六┐    第一系┤锡 兰 所 传├西纪前六二┤四├年        └佛陀伽耶碑一┘     └三┘                   ﹝依吕澄改﹞       ┌众 圣 点 记┐    ┌六六┐       │﹝佛 碑 二﹞│    │  │    第二系┤缅 甸 所 传├西纪前五┤六一├年       └善  见  律┘    └五九┘

此二说粗观之,价值相等,而且近来考究印度史之西洋学者,多与第二系之年代密迩,且以众圣点记为华文系所传之最有物质凭据者,故日本及中国之佛学界,近来大抵已辨用第二系之众圣点记,定佛灭为西纪前四八六年,即民国前二三九七年;佛生为西纪前五六五年,即民国前二四七六年。在今年,即为“佛教纪元二四九七年”也。 然除去西洋近人之说,专就此二系之说之本身考之,则殊觉第一系之价值高出于第二系之上。加以关于华文翻译史之旁证,多与第二系说冲突,而采用第一系说则可得符顺。故在中国、日本等,皆应采用笫一系说。且采用第一系说,则与锡兰及西藏之佛教纪元皆可一致,尤易成为世界统一之佛教纪元。故今再将第一系说之确实性申言之。

第一系中佛陀伽耶碑一,可与第二系中之缅甸所传佛陀伽耶碑二之价值相等,然众圣点记及善见律毗婆娑之二说,虽为印度直接传来中国者,然不及锡兰史与西藏史之确实,以此所传之二律,均系小乘二十部中之昙无德部与有部之律,既系分裂后之律,其传说每出于此部分立之后,故难真确。而锡兰为印度外佛教早流传之地,自阿育王弟摩哂陀传入之后,二千余年,相承无中断,且少变化,故其所传说最可凭信。加以印度第三五百年后期之佛教,完全传在西藏,而西藏史所传佛年,又祗与锡兰所差二年,弥可凭信。况第一系之三说,西藏史与锡兰史差二年,锡兰史与佛碑一又祗差一年,三说甚为密迩,较之第二系之三说,众圣点记为五六六,善见婆娑为五五九,相差有七年之远;致众圣点记之说,殆成孤立。亦足征第一系说较第二系说为确也。况依吕澄依第二系众圣点记所说制年表,援引之史实,则世亲之皈入大乘,已在刘宋之初,较鸠摩罗什在姚秦译经,且后一二十年,如此,则吉藏等所传罗什译之百论释即出世亲者,岂不冲突!纵云释百论之婆薮非世亲,证以梁天监六年来华之菩提流支,译金刚仙论之末尾上有谓:“然弥勒世尊但作长行释,论主天亲,既从无障碍──即无著──比丘边学得,转教金刚仙论师等,此金刚仙转教无尽意,无尽意复转教圣济,圣济转教菩提流支,迭相传据,以至于今,殆二百年许未曾断绝”。梁天监六年,逆推上二百年亦应在西晋之末,而世亲年辈应较早于鸠摩罗什。且依吕表则陈那著论之年代,应后于真谛之来华 ,而真谛译有陈那之论 ,殆为不可争之事实。凡此、中国翻译史上之事实,若依第二系说在在冲突,而改依第一系说 , 推前约六十年,则窒碍皆可免除。此依中国翻译史实为旁证,可征第一系说之尤为确矣。今世界现存之佛教,仅锡兰、中国、西藏之三系。中国既无可依之说,而西藏、锡兰说又极相近,若华文系之中国及日本等佛教徒众,皆采取第一系说为纪元,则世界之佛教纪元非即可定于一乎?

然第一系中又何以专采用锡兰之说乎?一、以锡兰之佛教为最早最稳定之佛教,其史传最可凭信。二、以锡兰说在西藏说与佛碑一说之间,最为折衷,因独取之。故今于佛历纪元,应大书特书曰:“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佛教历二五五六年”。并应于佛历二五六○年之佛诞日──即民国二十五年,在中国或锡兰,召开一世界佛教徒大会,而以议定万国佛教纪元之统一为第一事。佛历二五五六、六、二十、在南京。﹝见海刊十三卷八期﹞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一·佚名
  诞生品第七·佚名
  龙翔笑隐欣禅师语录序·大訢
  佛说佛名经卷第六·佚名
  卷第四·契嵩
  第十 比丘相应·佚名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中·佚名
  百論卷上·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九·玄奘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智顗
  普陀洛迦新志卷四·王亨彦
  卷九·赞宁
  丹霞淳禅师语录序·丹霞子淳
  十二因缘论一卷·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补遗·佚名

    辽补遗金补遗伪楚补遗元补遗○辽补遗王族称呼世里标,尊居横帐压群僚。汉臣最数酇侯贵,恩赐椒房尽姓萧。[契丹国志]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至阿保机变家为国,始以王族号为横帐,仍以所居之地名曰世里著姓。世里

  • 马融列传第五十·范晔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

  • 卷二百九十六·列传第五十五·脱脱

        韩丕 师颃 张茂直 梁颢杨徽之吕文仲 王着 吕祐之 潘慎修 杜镐 查道   韩丕,字太简,华州郑人。父杲,晋开运中,为曲阳主簿,契丹攻城,陷没焉。母改适他氏。丕幼孤贫,有志操,读书于骊山、嵩阳,通《周易》、《礼记

  • 卷第二百五十六 唐紀七十二·司马光

      起閼逢執徐(甲辰)六月,盡強圉協洽(丁末)三月,凡二年有奇。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中和四年(甲辰、八八四年)   六月,壬辰,東川留後高仁厚奏鄭君雄斬楊師立出降。仁厚圍梓州久不下,乃為書射城中,道其將士曰:「仁厚不忍城中玉

  • 卷之三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光绪八年。壬午。十二月。戊辰。谕内阁、鸿胪寺少卿延茂奏、景山官学。亟宜整顿。请饬妥议章程。并筹捐修置学舍器具。暨指拨各省闲款。为八旗官学经费各摺片。着派广寿。阎敬铭。张之万。会同宝鋆、李鸿藻。徐桐。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 列传二百七十·纪昀

    列传元 【二十四】○元二十四苏克囊嘉特 蒙古台鄂啰齐 鄂勒哲图拜特穆尔辉图伊克默色 贝降博尔欢【巴图】苏克囊嘉特蒙古台鄂啰齐鄂勒哲图拜特穆尔辉图伊克默色贝降博尔欢△苏克苏克蒙古人父呼鲁古尔国王穆呼哩麾下

  • 七三一 军机大臣奏各省解到违碍各书分别办理情形片·佚名

    七三一 军机大臣奏各省解到违碍各书分别办理情形片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查各省送到违碍各书,节经臣等开单进呈在案。兹又据各省督抚等将应营销毁各书陆续解到,交该纂修等详加阅看。查出《秘书》、《兵衡》等九十

  • 提要·谭纶

    【臣】等谨案谭襄敏奏议十巻明谭纶撰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襄敏其諡也事迹具明史本此编乃其厯官疏草分为三集曰闽稿嘉靖四十二年再起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时所上也曰蜀稿嘉靖四十四年起为陜西巡抚

  • ●新吾吕先生实政录序·吕坤

    大学传释治平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至论洁矩大道曰忠信以得之盖王道本于诚意保苍赤安社稷非可以声音笑貌为也士君子遭时遘主孰不亟自表建以为国为民居然自命顾忠信未豫心寔不诚一膜之外已成胡越乌能以实心行实政噢咻生民

  • 孟子集注大全卷七·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孟子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集注大全卷七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贠师旷之聦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古之明目者公输子

  • 卷十·陈则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提纲卷十     宋 陈则通 撰杂例门鲁宫室僭侈例隐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庄二十有三年秋丹桓宫楹 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 二十有九年春新延廐僖二十年春新作南门文十有六年毁泉台成六年二月

  • 卷一百四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二冠礼史记始皇本纪始皇九年四月己酉王冠带剑汉书惠帝本纪四年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蕙田案此皇帝冠肆赦之始通典汉改皇帝冠为

  • 卷六·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氏传补注卷六   元 赵汸 撰襄公上元年追书也【据二年遂城虎牢不系郑者伯主之令以内辞书也哀三年围戚不系卫者以有卫石曼姑也此围彭城亦伯主之令且宋华元在焉而经特书宋彭城其为追书明矣但传以

  • 卷二百五·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四复次善现,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

  • 俱舍论疏 第三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三卷沙门法宝撰分别根品第二之一明根等义立名有异此论名根品。杂心名行品。正理名差别品然杂心合此论根品.世品总名行品。以行有二义。一缘。二所作。缘行是因行。所作是果行。由此杂心合为行品。因

  • 三天易髓·李道纯

    一卷。元莹蟾子李道纯撰,混然子校正。道教经书。内容由四部分构成:一、《儒曰太极·火符直指》。以《易经》中“潜龙勿用”等为四言十五颂,使合三五之数,并加以注解,以易理讲内丹。又称:释曰玄珠,儒曰太极,道曰金丹,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吴正子

    四卷。《外集》一卷。旧本题西泉吴正子笺注。须溪 (今江西吉安)刘辰翁评点。吴正子不知何人。考此本以刘辰翁之评列于其后。吴氏当为南宋人。李贺诗注本甚多,明代以来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五家本。又有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