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中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舍利子。所有地狱之道及地狱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我悉能知。今复少以譬喻略明斯义。舍利子。譬如世间有大火聚。高等人量。或逾人量。其火炽盛。后当息灭。烟焰暖气。而悉销尽。或有一人。于盛夏时炎暑之月。物景炽然。酷热可畏。其人自远而来。加复疲困。饥渴所逼。但随道径。诣火灭处。欲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见彼炎热极困苦者奔驰道径而求憩止。时明目人。窃作是念。彼大火聚。高等人量。或逾人量。其火方息。非清凉地。是人往彼。或坐或卧。转增热恼。甚不适意。必受极苦。作是念时。彼人前往。果如所念。受极苦恼。舍利子。有一类人。堕地狱者。亦复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正道所行。身坏命终。堕于恶趣。生地狱中。甚不适意。受极苦恼。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谛观斯事。舍利子。是故如来。于地狱道及地狱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彼畜生道及畜生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世间有秽恶聚。高等人量。或逾人量。秽恶之物。周匝充满。或有一人。于盛夏时炎暑之月。物景炽然。酷热可畏。其人自远而来。加复疲困。饥渴所逼。但随道径。诣秽恶处。欲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见彼炎热极困苦者奔驰道径而求憩止。时明目人。窃作是念。彼秽恶聚。高等人量。或逾人量。是人往彼。非清凉地。转增热恼。甚不光泽。不可爱乐。必受极苦。作是念时。其人前往。或坐或卧。果如所念。甚不光泽。不可爱乐。舍利子。有一类人。堕畜生者。亦复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正道所行。身坏命终。堕于恶趣。生畜生中。甚不光泽。不可爱乐。复不适意。受极苦恼。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谛观斯事。舍利子。是故如来。于畜生道及畜生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彼饿鬼道及饿鬼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有树高等人量。或逾人量。枯朽干悴。枝叶凋坠。时有一人。于盛夏时炎暑之月。物景炽然。酷热可畏。其人自远而来。加复疲困。饥渴所逼。但随道径诣枯树下欲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见彼人往枯树之下而求憩止。窃作是念。此人往彼。非清凉地。转受其苦。作是念时。其人前往。或坐或卧。果如所念。转受其苦。舍利子。有一类人。堕饿鬼者。亦复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正道所行。身坏命终。堕于恶趣。生饿鬼中。转受其苦。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谛观斯事。舍利子。是故如来。于饿鬼道及饿鬼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彼阿修罗道阿修罗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有树蚁聚其下高等人量。或逾人量。或有一人。于盛夏时炎暑之月。物景炽然。酷热可畏其人自远而来。加复疲困。饥渴所逼。但随道径。诣彼树下。欲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见彼人往蚁树之下而求憩止。窃作是念。此人往彼。非安隐地。转受其苦。作是念时。其人前往。或坐或卧。果如所念。转受其苦。舍利子。有一类人。堕阿修罗趣者。亦复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正道所行。身坏命终。堕于恶趣。阿修罗中。转受其苦。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谛观斯事。舍利子。是故如来。于阿修罗道及阿修罗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所有人道及人趣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有树高等人量。或逾人量。盘根茎干。而悉广大。然其枝叶。而不相等。或处疏隙。或处郁密。敷荫于下。亦悉差别。或有一人。于盛夏时炎暑之月物景炽然。酷热可畏。其人自远而来。加复疲困。饥渴所逼。但随道径。诣彼树下。欲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见彼人往大树之下而求憩止。窃作是念。此人往彼大树之下。或坐或卧。亦苦亦乐。间杂所受。作是念时。其人前往。或坐或卧。果如所念。苦乐杂受。舍利子。一类有情。生人趣者。亦复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圣所行道。身坏命终。生人趣中。苦乐杂受。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谛观斯事。舍利子。是故如来。于彼人道及人趣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所有天道及天趣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有一高广楼阁。周匝污墁。重复坚密。中无空隙。户扉窗牖。而悉扃闭。使彼风日不能侵映。于其中间。敷设于座。以赤缯帛。而为茵缛。次第增累。厚十六重。又于其上。覆以白缯。或有一人。于盛夏时炎暑之月。物景炽然。酷热可畏。其人自远而来。加复疲困。饥渴所逼。随路而进。欲登其上。以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见彼人来欲登其上而求憩止。窃作是念。此人若或登其楼阁。窗户荫闭。茵缛重厚。甚可爱乐。而复适意。必受其乐。作是念时。其人前往。登于重阁。或坐或卧。果如所念。受于快乐。舍利子。有一类人。生天界者亦复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圣所行道。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界之中。适悦快乐。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谛观斯事。舍利子是故如来。于彼天道及天趣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所有涅槃圣道及涅槃因。有情所证涅槃果法。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世间城邑不远。有天池沼。方面四等。其水清净。澄湛可爱。周匝皆是庵摩罗树。赡部之树。颇拏娑树。婆咩罗树。俱嚩播泥嚩多树。龙须树等。遍覆四面。触其水者。身支胜益。或有一人。于盛夏时炎暑之月。物景炽然。酷热可畏。其人自远而来。加复疲困。饥渴所逼。恒随道路。诣彼池沼。欲饮其水。沐浴其身。涤除炎热疲困之苦。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见彼人来诣池沼处。窃作是念。此人远来。疲困所苦。若诣彼池。饮其水已。沐浴其身。息除炎热疲困之苦。后当随意诣树影间。或坐或卧。随其所欲。得安隐乐。作是念时。彼人前往。果如所念。舍利子。有一类人证涅槃者。亦复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履践圣所行道。修涅槃因得涅槃果。诸漏已尽。非漏随增。心善解脱。慧善解脱。以自神力。证如是法。如来谛观斯事。见彼有情。漏尽解脱。证法得乐。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舍利子是故如来。于涅槃道及涅槃法。乃至有情证涅槃果。而悉能知。舍利子。彼长者子。于如是事。虽知虽见。以不信故。乃发是言。沙门瞿昙。尚无人中最上之法。况圣知见。最胜所证。入于论难。彼为声闻。宣说诸法。所求所修。以自辩才及不正智。而为所证。其所说法。岂能出要。尽苦边际。舍利子。由彼心言及彼所见相续谤故。速堕地狱。如坠重担。又如声闻苾刍。戒定慧学皆悉具足。少用勤力。智获果证。不以为难。彼堕恶趣。亦复如是。

  复次舍利子世有一类婆罗门者。作事火法。计为清净。彼相谓言。某甲某甲。人作事火法。而得清净。舍利子。彼事火法。极不清净。非我往昔曾不修习。虽历所修。终无胜利。以无始来。久远世中。不出生死。而刹帝利婆罗门及长者等。大族之中。随见所行。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况圣知见最胜所证。何以故。彼所计者。于其圣慧。不能了知。复不觉悟。由于圣慧不觉了故。何能出要尽苦边际。舍利子。若于圣慧。如实觉了。即能闭三有门。尽生死道。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类婆罗门者。以作福施会。计为清净。彼相谓言。某甲某甲。人作福施会。而得清净。舍利子。彼福施会。极不清净。非我往昔曾不修习。虽历所修。终无胜利。以无始来久远世中不出生死。而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大族。随见所行。多种作法。所谓杀马祀天。杀人祀天。杀象祀天。杀羊祀天。设法受食。作无遮会。以众色莲华作清净事。以白莲华作清净事。以物投火作祀天法。作帝释天法。作月天法。及出金宝作施会等。如是所修。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况圣知见最胜所证。何以故。彼于圣慧。不能了知。复不觉悟。由于圣慧。不觉了故。何能出要。尽苦边际。舍利子。若于圣慧。如实觉了。即能闭三有门。尽生死道。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类婆罗门者。以自教中所有咒法。计为清净。彼相谓言。某甲某甲人以其咒法。而得清净。舍利子。彼咒法者。极不清净。非我往昔曾不修习。虽历所修。终无胜利。以无始来久远世中不出生死。而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大族随见所行。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况圣知见。最胜所证。何以故。彼于圣慧。不能了知。复不觉悟。由于圣慧。不觉了故。何能出要。尽苦边际。舍利子。若于圣慧。如实觉了。即能闭三有门。尽生死道。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类婆罗门者。在轮回中。受生死身。计为清净。彼相谓言。某甲某甲人。在轮回中。受生死身。而得清净。舍利子。轮回生死。极不清净。非我往昔不历生死。以无始来久远世中。不能出离。除五净居天。舍利子。净居天中。一生彼已。不复还来人间受生。即于彼天。趣证涅槃。舍利子。未出生死者。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况圣知见。最胜所证。何以故。彼所计者。于其圣慧。不能了知。复不觉悟。由于圣慧。不觉了故。何能出要。尽苦边际。舍利子若于圣慧。如实觉了。即能闭三有门。尽生死道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类婆罗门者。以六趣处。计为清净。彼相谓言。某甲某甲。人往六趣处。而得清净舍利子。而彼六趣极不清净。非我往昔曾所不历。以无始来久远世中。六趣轮转。除五净居天。舍利子。净居天中一生彼已。不复还来人间受生即于彼天。趣证涅槃。舍利子。未离诸趣者。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况圣知见。最胜所证。何以故。彼所计者。于其圣慧。不能了知。复不觉悟。由于圣慧。不觉了故。何能出要。尽苦边际。舍利子。若于圣慧。如实觉了。即能闭三有门尽生死道。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类婆罗门者。以所生处。计为清净。彼相谓言。某甲某甲人。生于某处。而得清净。舍利子。彼所生处。极不清净。非我往昔不历所生。以无始来久远世中。不出生死。除五净居天。舍利子。净居天中。一生彼已。不复还来人间受生。即于彼天趣证涅槃。舍利子。未离所生者。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况圣知见。最胜所证。何以故。彼所计者。于其圣慧。不能了知。复不觉悟。由于圣慧。不觉了故。何能出要。尽苦边际。舍利子。若于圣慧。如实觉了。即能闭三有门尽生死道。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类婆罗门者。以自种子。计为清净彼相谓言。某甲某甲人。依自种子。而得清净。舍利子。彼之种子极不清净。非我往昔不依种生。以无始来久远世中不出生死。除五净居天。舍利子。净居天中一生彼已。不复还来人间受生。即于彼天趣证涅槃。舍利子。未出生死者。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况圣知见。最胜所证。何以故。彼所计者。于其圣慧。不能了知。复不觉悟。由于圣慧。不觉了故何能出要。尽苦边际。舍利子。若于圣慧如实觉了。即能闭三有门尽生死道。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类婆罗门者。作如是言。若修四种之法。得具足者。是为梵行清净。舍利子。彼修四法。以为梵行。得清净者我悉能知。我于是中。皆得最上。何等为四。一者彼能修行。我亦同彼最上修行。二者彼能厌离。我亦同彼最上厌离。三者彼能苦切逼身。我亦同彼最上苦切逼身。四者彼能寂静。我亦同彼最上寂静。舍利子云何同彼最上修行。谓彼外道。或常举手。我亦同之。或不坐床席。或常蹲踞。或食秽气粗粝饮食。或不定止一处随意旋转。或剃发留髭。或卧棘刺之上。或卧版木之上。或空舍中住。或定住一处。或一日三浴。乃至种种苦逼其身。我亦一一随彼所行。是为同彼最上修行。云何同彼最上厌离。舍利子。谓彼外道。或离服裸形举手受食。我亦随行。或不受丑面人食。不受颦蹙面人之食。不食两臼中间之食。不食两杵中间之食。不食两杖中间之食。不食两壁中间之食。不受怀妊人食。不受执炮者食。不与二人同一器食若处。或有乞匈之人在于门首。即不食之若处。或有犬在门首。亦不食之若处。或有蝇虫旋复。亦不食之。不受无言人食不受多言人食。若人言去不受彼食。若人言来不受彼食。若因诤讼所成之食。而亦不受。或唯受其一家之食。或复二三至七家食。或一餐一咽。或复二三至七餐咽。或一日一食。或复二三。或复七日。或复半月。至于一月乃一食之。于所食中不食于麨。亦不食饭。不食小豆。不饮华果所造之酒。不饮米所造酒。不食于肉。不食乳酪及以酥油。亦不食蜜及蜜所造之果。或不饮浆。不食多种[火*(十/甲/寸)]炙之食。唯饮洗稻之水。以为资养。或食秽稻。或食茅草或食棘树之果。或食生米。或食牛粪。或食树根枝叶果实。或复专诣旷野之中。采彼多种根茎枝叶种子等食。舍利子。彼如是行。我亦随行。是为我修最上厌离。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中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三·呆翁行悦
  普陀洛迦新志卷九·王亨彦
  卷第三(地部)·宝唱
  卷第五十六·德清
  卷第三十七·佚名
  卷第四十·佚名
  卷一百一十五·佚名
  卷二十一·性音
  卷第七·李遵勖
  六道集卷一·弘赞
  序·佚名
  卷三百三十三·佚名
  宗范卷下·钱伊庵
  宝峰英禅师·惠洪
  终南山蟠龙子肃禅师语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四·彭定求

        卷264_1 【琴歌】顾况   琴调秋些,胡风绕雪,峡泉声咽,佳人愁些。   卷264_2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上古一章】顾况   (上古,愍农也。)   遐哉上古,生弃与柱。句龙是生,乃有甫田。惟彼甫田,   有万斯

  • 葛郯·唐圭璋

      郯字谦问,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葛立方之子。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乾首七年(1171),常州通判。守临川,淳熙八年(1181)卒。有信斋词一卷。   玉蝴蝶   和维扬晁侍郎寄伯强   忆昨苕溪,惯弄五亭月笛,四水烟蓑。何事

  • 第十六出 酸报·李渔

    〖海棠春〗(外冠带、吉服,小生扶上)画堂今日神仙降,添半颗明珠入掌。未得寸心宽,先令双眸痒。老夫乔国用,只因病躯羸弱,老眼昏花,故此把婚姻大事,都叫女儿自家选择。他已曾相中才郎,约定今宵入赘,要老夫出来做主。叫院子,请小姐出

  • 第二十一出 野合·许自昌

    【霜蕉叶】〔净上〕蝶攘蜂闹。牵惹闲花草。整顿风情月调。又何愁桃源路遥。秋来相顾尙飘蓬。一片西飞一片东。夜半酒醒凭槛立。错教人恨五更风。张三郞为那阎婆息。眠思梦想。废寝忘餐。昨日纔有些儿好光景。不意又

  • 七言巻五十·洪迈

      七言  咏灯           韩偓  高在酒楼明锦幕逺随渔艇泊烟江古来幽怨皆销骨休向长门背雨窗  逺廊  浓烟隔帘玉漏泄斜灯照烛光参差绕廊倚槛更惆怅微雨轻寒花落时  屐子  六寸肤圆光致致白罗

  • 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二顔真卿顔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累迁殿中侍御史忤宰相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

  • 第二十五场·田汉

    [周、马二将过场。

  • 列传第二 文惠太子·萧子显

    文惠太子长懋,字云乔,世祖长子也。世祖年未弱冠而生太子,为太祖所爱。姿容丰润,小字白泽。宋元徽末,随世祖在郢。世祖还镇盆城拒沈攸之,使太子劳接将帅,亲侍军旅。除秘书郎,不拜。授辅国将军,迁晋熙王抚军主簿。事宁,世祖遣太子

  • 列传第九十一·刘昫

    ○田承嗣 侄悦 子绪 绪子季安 田弘正 子布 牟 布子在宥 张孝忠 子茂昭 茂昭子克勤 弟茂宗 茂和 陈楚附 田承嗣,平州人,世事卢龙军为裨校。祖璟,父守义,以豪侠闻于辽、碣。承嗣,开元末为军使安禄山前锋兵马使,累

  •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顺治十五年。戊午。十二月。癸亥朔。以精奇尼哈番渥黑、为散秩大臣  ○裁河南陈留、通许、尉氏、洧川、扶沟、中牟、原武、封邱、延津、兰阳、仪封、新郑、西华、商水、项城、沈邱、临颍、襄城、长葛、密县、

  •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七 “世界上的光辉”·溥仪

    从一九五六年下半年起,经常有些外国记者和客人来访问我,还有些外国人写信给我,向我要照片。一九五七年二月,我接到从法国斯梯林一温德尔寄来的一封信,请求我在照片上签字,信里除了附来几张我过去的照片外,还有一篇不知要做

  • 赵汝谈传·脱脱

    赵汝谈,字履常,生来就很聪明,十五岁时,因祖父的恩荫被补官为将士郎。他考中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丞相周必大得到他的文章认为他与众不同,对参知政事施师点说“:此人他日将在世上有名声。”赵汝谈调任汀州教授,改为广德军教

  • 三传辨疑卷五·程端学

      庄公  元年春王正月  左氏曰不称即位文姜出故也  啖氏曰遇弑则嗣子废即位之礼左氏不达其意而云文姜出故也且父为他国所弑其情君何不举其大而举其细非通论也且三月文姜方孙何妨正月即位乎叶氏曰继故也凡死不

  • 卷十二·朱熹

    传闻杂记「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夫人之于死也,何以知可不可哉?盖视义为去就耳。予尝曰:「死生之际,惟义所在,则义所以对死者也。」程伯淳闻而谓予曰:「义无对。」御史俸薄,故台中有「聚厅向火,分厅吃饭」之语。熙宁初,程伯

  • 卷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八宋 吕祖谦 撰懿氏卜妻敬仲【庄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厉公蔡出也生敬仲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

  • 阿育王纪念会献词·太虚

    ──二十九年一月在波罗奈讲──各位沙门、宰官、长者、居士、贵女:今天在释迦世尊初转法轮地的波罗奈,承尼赫鲁先生领导游行全市,并被推为摩诃菩提会所召开的纪念阿育王大会主席,对于本人及佛教访问团受十万市民之欢迎,曷

  •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二·宗晓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  观经融心解  修忏要旨  释辅行传弘决题下注文  止观义例境智互照  天台教与起信论融会章  释请观音疏中消伏三用  对阐义钞辨三用一十九问  观经融心解(并序)  一旦学

  • 卷第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七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庵罗夫人缘余尔时具寿阿难陀。从佛受咒及伽他已。即往广严城。以脚踏门阃。咸依上法。时庵罗夫人闻佛游行广严城。至我庵罗林。严饰侍从。前后围绕。乘诸珍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