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华译提婆菩萨所著书述要

提婆菩萨或译题圣天菩萨,盖提婆译天,圣天犹云圣者提婆,乃对此菩萨之尊称也。其本生事迹,见鸠摩罗什所译提婆菩萨传,又付法藏因缘传等;然无不公认为龙猛弟子,故其年代当与圣龙猛同时而稍后。亦有当时与龙猛并化一方为“印度四日之一”说,实为继承及发扬龙猛大乘佛法之嫡裔。中华三论宗或四论宗,既以其百论视同龙猛中观诸论一味;西藏于龙猛,提婆亦以圣父子称,并崇无所轩轾。俊才奇智,折伏其时印度诸外道,至戕害其身以泄忿,洵佛教史上为摧破邪执,昌明正法而牺牲之第一先烈,能使吾人感奋无穷者也。

华文大藏中题为提婆或圣天所造论,凡七种,而菩萨本生鬘论则与圣勇等共同集成,兹叙次如下:

          提婆菩萨造    百论             姚秦鸠摩罗什译  二卷            婆薮开士释

此论于夹注有“修妒路”之句,即为本颂。唯因出什师意译,故句法长短非一,殆与释论呵成一气。释论师婆薮开士,古传即天亲,然亦有谓天亲较后罗什,不应罗什已传译天亲之释。然题鸠摩罗什译之发提菩提心论,亦天亲造,又将何说?故以天亲较前于罗什为宜。但以婆薮名者,印度原甚多,例婆薮仙人等,则说此释论造者为另一婆薮开士,亦非绝不可能也。此译糅合本释,义趣超奇,文笔雄健,使读之者法味资神,倍增逸兴,宜三论师每多讲诵。余昔在武昌亦曾为佛学院生讲之。

  广百论本   圣天菩萨造  唐三藏玄奘译  一卷

此提婆百论本颂,至奘师乃照原文直译,字义精深,非对读百论及广百论释论,不易解了。  

         圣天  造    大乘广百论释论    菩萨   唐三藏玄奘译  十卷             护法  释

此即广百论本之释论,护法论师造此释,颇会通中观、唯识二宗义,然亦犹安慧论师之中观论释,或不为清辨以来之后期中观论师所尊重。闻藏传有月称论师之广百论释论,中间对护法此释论有驳辩处,然西藏亦未传有此释论也。中国虽传,惜鲜研究阐扬者。

    百字论    提婆菩萨造  后魏菩提流支译  一卷

此论以一异有无诸义破诸外论,为约广百论义之略论,殆如约中论义为略说之十二门论。然论中有“如智境见一切法空,识无所取故,心识灭,种子灭”。又云:“世谛法皆如梦,梦非实有,又非是无,亦非无因”等句,近唯识论义。或系根本唯识论师,约百论颂义推演所造。以根本中百论师──龙树提婆于唯识义明法空,本不违拒而可容纳;根本唯识论师──无著,世亲别详缘起而辨三性,从唯识观入法空,故提婆亦可原有此论也。

    破外道小乘四宗论  提婆菩萨造  菩提流支译  不足一卷    破外道小乘涅槃论  提婆菩萨造  同上     同上

  此二论皆有“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为题,但皆未明引经文,盖亦宗经义以破当时所流行之外论耳。题中虽兼及小乘,然论文中祗破外道而已。其破法破义亦仍不出百论之枝流余绪,唯四宗论并列僧佉、卫世师、尼犍子、若提子四派;涅槃论详列外道所说涅槃有二十种:一者、小乘外道论师,二者、方论师,三者、风论师,四者、韦陀论师,五者、伊赊那论师,六者、裸形外道论师,七者、卫世师论师,八者、苦行论师,九者、女人眷属论师,十者、行苦行论师,十一者、净眼论师,十二者、摩陀罗论师,十三者、尼犍子论师,十四者、僧佉论师,十五者、摩醯首罗论师,十六者、无因论师,十七者、时论师,十八者、服水论师,十九者、口力论师,二十者、本生安荼论师,颇可为观察提婆菩萨生在印度时代之学术流派的参考。

    大丈夫论    提婆菩萨造  北凉沙门道泰译  二卷

  此论从行布施说至发大悲愿,可作为一种劝发菩提心论读,亦可作有实践菩萨所行之表现,而提婆菩萨舍身为法,亦即能实修于此大丈夫行者也。论云: ‘ 唯能作福,无智无悲名为丈夫;有福有智名善丈夫,若修福修智修悲,名大丈夫 ’。即以修集福智具大悲愿者名为大丈夫也。应多讲习,救诸佛弟子贪著清闲怠惰为高之弊。

    菩萨本生鬘论  圣勇圣天等造  宋绍德等译  十六卷

  此论前四卷,乃集录释尊过去世行菩萨道舍身饲虎等因缘,及佛住世时教化事迹而成。唯第五卷起,段落不明,而有“菩萨施行庄严尊者护国本生义边十一”, 至十六卷尽,有“菩萨施行庄严尊者护国本生义边第三十四,是谓菩萨修行胜利”之句。似与前四卷不相连续,乃另一专说“菩萨施行庄严尊者护国本生义边”。第一至三十四之论,前第一至第十遗失,乃将舍身饲虎等因缘录成前四卷耶。且从第五卷起,大意为赞修菩萨行,辞句牵连,义趣空泛,借题圣天等名,似与提婆菩萨无何关系!

  三

  总观华译提婆菩萨所著书,除菩萨本生鬘论可不计入外,其百论、大乘广百论释,则为婆薮与护法之广百论颂释论;百字论与破外道小乘四宗论、涅槃论,亦为百论枝义。故核之,唯广百论本及大丈夫论之二种耳。然广百论本穷般若智境,大丈夫论满菩提心行,则于智慧方便亦皆具足无余矣。故从前六论以修慧,后一论以修福,即堪为悲智双运之菩萨,成福慧两足之世尊!﹝见海刊十九卷五期﹞


猜你喜欢
  卷之二·佚名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二)·子璇
  法华玄论卷第二·吉藏
  卷十·佚名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佚名
  萨昙分陀利经·佚名
  卷之一·密行寂忍
  缵 日 宗·太虚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二·玄奘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四卷·马鸣
  卷第八十·佚名
  卷第二十一·晦翁悟明
  目次·松源崇岳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王日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田间诗学卷四·钱澄之

    魏谱略【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其封域南枕河曲北涉汾水至春秋鲁闵公元年晋献公灭之以其地赐大夫毕万自尔而后晋有魏氏 按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孔云蒲坂安邑皆与逼近谓境内有其

  • 卷一百四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四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二十一 曾巩 宿尊胜院 朝寒陟山砠宵雨集僧堂敝衣盖苦短客卧梦不长雄风树间吼枯槁簸欲僵向来雪云端叶下百仞隍起攀苍厓望正受万虑戕岁运忽当尔我顔安得芳

  • 卷四百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十六元稹酬乐天春寄微之鹦心明黠雀幽蒙何事相将尽入笼君避海鲸惊浪里我随巴蟒瘴烟中千山塞路音书絶两地知春历日同一树梅花数升酒醉寻江岸哭东风酬乐天舟泊夜读

  • 卷一百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十张谔张谔景龙中登进士第仕为陈王掾岐王范雅好儒士谔与阎朝隐刘庭琦郑繇等皆从之游赋诗饮酒後坐贬山茌丞诗十二首百子池【一有怀古二字】旧闻百子汉家池汉家渌水今逶迤宫女厌镜笑窥池身

  • 卷五十三·志第五·历二·宋濂

        ◎历二   ○授时历议下   交食   历法疏密,验在交食,然推步之术难得其密,加时有早晚,食分有浅深,取其密合,不容偶然。推演加时,必本于躔离朓朒;考求食分,必本于距交远近;苟入气盈缩、入转迟疾未得其正,则合

  • 卷一·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一宋 彭百川 撰圣宋仙源积庆符瑞赵氏之先自造父为周穆王御封赵城因氏焉其後与韩魏分晋列为诸侯至汉赵广汉居涿郡中遂为郡人皇高祖讳脁以儒学为业历永清文安幽都三县令皇曾祖讳珽亦儒学世

  • 辽南条约·佚名

    一八九五年十一月八日,光绪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明治二十八年十一月八日,北京。大清国大皇帝陛下、大日本国大皇帝陛下欲缔结条约,由日本国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一切仍归中国管理。大清国大皇帝陛下特简钦差全权大臣太子太

  • 柴春霖·周诒春

    柴春霖 年三十岁。生于甘肃兰州。兄畅霖。业商。未婚。初学于天津北洋客籍学堂。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政治学。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回国。任九江南浔铁路文案。又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

  • 卷三·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钦定四库全书左事纬前集卷三   灵璧知县马骕撰左氏辩例中祭祀例郊九望三雩二十一尝一烝二禘二大事一从祀一有事二作主一立宫二考宫一丹楹刻桷各一屋坏一桓五年秋大雩传曰书不时也凡祀啓蛰

  • 书传卷七·苏轼

    宋 苏轼 撰商书汤誓第一伊尹相汤伐桀古之君臣有如二君而不相疑者汤之于伊尹刘德之于诸葛孔明是也汤言聿求元圣与之戮力而伊尹曰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其君臣相期如此故孔子曰伊尹相汤伐桀太甲不明而废之思庸而复之君

  • 周书·金縢·佚名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

  • 卷下·佚名

    佛去淳家。呼阿难。去至鸠夷那竭国。阿难言诺。即与比丘僧。从华氏国。至鸠夷那竭国。佛道得玻下道止坐。呼阿难。阿难言诺。佛言:近是间有溪水。名鸠对。持钵往取水满钵来。我欲饮澡面。阿难即往。到溪水边。时有五百

  • ○事理不二第八·玄觉

      夫妙悟通衢。则山河非壅。迷名滞相。则丝毫成隔。然万法本源。由来实相。尘沙惑趣。原是真宗。故物像无边。般若无际者。以其法性本真。了达成智故也。譬夫行由通径。则万里可期。如其触物冲渠。则终朝域内。以其

  • 卷第二十二·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二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四 杭州径山洪諲禅师(南四沩山佑嗣) 因僧问奄息如灰时如何。諲曰犹是时人功干。曰干后如何。諲曰耕人田不种。曰毕竟如何。諲曰禾熟不登场。 天童华云。凤

  •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亦译《生活的智慧》,19世纪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重要伦理学著作之一。1890年出版。书中认为:人的命运自生开始就不能改变,只能在注定的生命线上展开自己,生命在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人唯一能做的是借助意志努

  • 屏山集·刘子翚

    诗文别集。一作《屏山文集》、《刘屏山文集》,全称《宋儒刘屏山先生文集》。二十卷。宋刘子翚撰。子翚卒后,嗣子玶幼,文多散佚。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玶搜求、编次其遗文,凡二十卷,胡宪为序。玶复为校订,至孝宗

  • 忠愍集·李若水

    宋代诗文别集。李若水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为《李忠愍集》12卷,其“后二卷为附录”。《宋史·艺文志》作《李若水集》10卷,盖略其附录仅称其文。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卷5尚载《李若水集》12卷。后其书不传,

  • 慨古录·圆澄

    全一卷。又作湛然禅师慨古录。明代曹洞宗僧湛然圆澄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圆澄慨叹当时禅林规矩荡然而渐趋腐败堕落,恐因丛林自身之萎顿,而引致类于‘三武’之法难,故列举六祖以降,唐、宋时代活泼生动之机缘实例,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