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龙翔笑隐欣禅师语录序

咄哉此录。自元历明代。以迄今日。埋没四百余年矣。一旦无所从来。突向龙宫海藏推出。落在山翁和上手中。山翁以重主天童。道经檇李。值白法老人嗣孙巨方法师主楞严紫柏院藏册事。因念佛祖慧命攸关。特曳拄杖。同埽道人过院。相视料理。随以瓣香。送入此录。顿令侧理轻编。放光动地。如延津剑跃土拭华阴时。真不思议大奇特因缘。非有司其呵护者。未易向山翁杖头出现也。欣师行履机缘。具载奎章阁学士虞公集行道记秘书少监黄公溍塔铭中。大略得法於仰山晦机熙师。而晦机渊源。则自大慧杲妙喜老人。晚传佛照光。而北磵简。而物初观。而晦机因传笑隐。笑隐传觉原昙季潭泐等五人。惟觉原得传定岩戒。而后来不可复问。是以欣师蒲室集行世。而湖州乌回。杭州报国。中天竺以至金陵大龙翔四会语录。早赐入藏者。反湮没无闻。以少后人。为之拂拭也。妙喜际遇宋高宗。奉勅两主径山。宗风大振。时号临济中兴。笑隐际遇元文宗。从金陵入登皇位。遂於潜邸。启建大龙翔集庆寺。诏师为开山祖。召赴北阙。特赐三品文阶。统领五山释教。号广智全悟禅师。僧规旧着黑衣。特赐黄衣。并其徒尽得衣黄。师有初改黄衣诗。见於蒲室集。云。宣诏亭前受牒还。御黄新赐满城看。臣僧记得沙弥日。齐着青衣上戒坛。当日南住新剎。北赴召对。优礼崇褒。锡赉无算。一时国师光华。佛法胜事。千载希有。回视妙喜。两勅径山。尤为竿头进步也。快读欣师全录。万有齐彰。一尘不涉。眼筋舌骨。雷震诸方。大机大用。真能踢倒须弥。掀翻溟渤。从上有大慧。同时有中峰。解入无垠。庶得并驱争先耳。埽道人自归依曹溪憨祖以来。诸方善知识。靡不觌面。儒禅参同契。颇知究心。因念自一花五叶之言。成五宗五灯之统。沩仰临济二宗。出自南岳。云门法眼曹洞三宗。出自青原。而沩仰云门法眼。如优钵天花。一现即灭。惟临济曹洞二灯常焰然。如景德传灯五灯会元传法正宗记僧宝传指月录佛祖纲鉴诸书所载。嗣法世次。虽存其间。或人多年短。或人少年长。游移牵附。舛错难稽。两家姓氏。往往疑似殽讹。阅代纪年。茫茫存没履历。当周武唐武宋徽诸帝王时。以崇道陵释。法微而灯传易晦。当唐初宋初明初诸代兴时。以翻译流通。法盛而宗乘反衰。尔时岂乏当阳记莂。总在隐现明灭间。无凭显印此佛法。时节因缘。所由付国王大臣也。大川洪师。作五灯会元。自妙喜开法以后。编次模糊。直云。自宋孝宗后。传法诸师。垂五百载。俱不可考。明初建安沈士荣。作续原教论。直云。自中峰撤席。未知道隐何方。尚赖教有明文。与心为证。慧命未绝。有若悬丝。两论现入大藏中。实格言也。要知个中一着。止分真伪。从门入者定非家珍。语其异。即一宗之内。有门庭施设之别。语其同。即两宗之外。无师承秘密之殊。即以一宗计之。如临济。以三圣为正传。乃三圣绝而兴化传。佛果以大慧为正传。乃大慧绝而虎丘传。洞山以曹山为正传。乃曹山绝而云居传。此一宗并传。难分旁正也。以两宗计之。如雪峰。九上洞山。三登投子。终嗣德山。是洞而济也。丹霞亲承马祖印可。终嗣石头。是济而洞也。此两宗互传。难分宾主也。智过於师。何烦提掇。魔外慑服。何烦斗争。善哉妙喜自赞云。如化鹍鹏。直自化耳。岂有法哉。笑隐亦抗声於晦机云。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此的的威音那畔话。乃一花五叶之真种子也。当此沧桑陵谷虚空消陨之时。有如山翁和上者。以普心大心。无边见心。止寻花叶根株。不问葛藤枝节。俾全没交涉。如欣师此录者。忽地冷灰豆爆。血溅梵天。岂得与逼塞虚空者。同日语哉。感而识之。阁笔三叹顺治丙申嘉平月望国子司业前戊辰二甲进士虞。

部郎副廷尉曹溪弟子福征檇李道一居士埽庵谭贞默盘谈撰

猜你喜欢
  中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印光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七卷·宝亮
  卷第四十三·佚名
  卷第二·李通玄
  明对治习气·印光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造塔功德经·佚名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四·海明
  卷四百七十六·佚名
  自序·正果法师
  后序·神清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六·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九·圆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春芜记目录·王錂

    第一齣 家门第二齣 访友第三齣 感叹第四齣 宴赏第五齣 瞥见第六齣 说剑第七齣 探遗第八齣 闺语第九齣 庆寿第十齣 言谢第十一齣 搆衅第十二齣 邂逅第十三齣 定计第十四齣 宸游第十五齣 阻遇第十六齣 

  • 三体唐诗选例·周弼

    七言截句一实接截句之法大抵第三句为主以实事寓意接处转换有力若断而续涵蓄不尽之趣此法久失其传世鲜有知之者矣一虚接第三句以虚语接前两句也亦有语虽实而意虚者于承接之间略加转换反正顺逆一呼一唤宫商自谐一用事诗

  • 卷五·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唐百家诗选卷五宋 王安石 编王昌龄二十三首塞上曲二首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云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功勲多被黜兵马亦

  • 卷五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十一典礼借田赋          【晋】潘 岳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羣后借于千亩之甸礼也于是乃使甸师清畿野庐埽路封人壝宫掌舎设枑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结崇基之灵址?

  • 卷之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东家杂记卷下·孔传

    宋孔传编先圣庙庙在曲阜县西一里西接鲁城二百余步即先圣旧宅鲁恭王闻金石丝竹之地也累朝东封告成行幸儒庙皆驻跸于此手植桧先圣手植桧三株两株双立御赞殿前各高六丈余围一丈四尺其一在杏坛之东南高五丈余围一丈三尺晋

  • 一百六十 内务府奏曹寅家人呈报修建西花园工程用银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据曹寅家人陈佐呈称:康熙五十一年五月间,奉大人谕,除原任郎中、现放分司乌罗图奏报者外,倘有查算未尽,遗漏之处,著尔明白写出呈报等语。查我主人修建房屋、挖河等项工程所用银两,除原任郎中、现放

  • 卷三十六·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三十六乾隆二十二年春正月癸夘命总兵官存泰赴巴里坤军营上谕军机大臣曰总兵官存泰丁忧回京着驰驿赴巴里坤听候调遣遇有总兵缺出即着署理甲辰命防凌孟克之子巴雅勒党承袭郡王上谕军机

  •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文颖曰六国时卫但称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

  • 陆逞传·令狐德棻

    陆逞字季明。最初名彦,字世雄。魏文帝曾经从容地对他说:“你这样温和文雅,为什么字叫世雄?况且为当世英雄,于你并不适宜。你与你的兄弟们,也不一样。”于是改了名和字。陆逞从小就谨慎细密,很早就有了名望。兄长陆通以军功另

  • 卷四 四之二·孔颖达

    ◎郑缁衣诂训传第七○陆曰:郑者,国名,周宣王母弟桓公友所封也。其地,《诗谱》云:“宗周圻内咸林之地,今京兆郑县是其都也。”《汉书·地理志》云“京兆郑县,周宣王弟郑桓公邑”,是也。至桓公之子武公滑突,随平王东迁,遂灭虢、郐

  • 卷一·蔡清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蒙引卷一明 蔡清 撰大学章句序【芟四条减一百四十二字】读此序见得教法始于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备于三代废于周衰传于孔子曾子失其传于孟子之后而复得表章于程子发明透彻于朱子自三代而上其教行于天

  • 卷八十七·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八十七   宋 程公说 撰小国第七爵姓俱亡江        厉英        巢桐        贰轸        绞州        权道        栢鄾       

  • 卷三十四·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三十四性理六道程子曰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地则为地道在人则为人道 天之自然谓之天道 天以生为道天命犹天道也以其用言也则谓之命观生理可以知道 系

  • 宗镜录卷第二十·延寿

    夫正因佛性。众生共有。经云。不由观智所显。则道常披露。云何异生。迷而不悟。答。智论云。众生心性。犹如利刀。唯用割泥。泥无所成。刀日就损。理体常妙。众生自粗。能善用之。即合本妙。又譬如一器中水淡味恒然。

  • 周易原旨·保巴

    元代保巴(蒙古族)著。八卷。前六卷对 《易经》六十四卦、《彖》、《象》、《文言》的注释,后两卷注 释《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书中主张“太极” 是最高的哲学范畴,太极为“理”,为“道”,“太极,理

  • 道德经注释·李西月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的诠释理论,主要有“以老解老”“以丹解老”“以儒解老”“以易解老”四个方面内容。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的诠释理论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1.几乎没有受到佛

  • 潜书·唐甄

    清初唐甄著。为议论时势,褒贬世事,究理明性的论文集。分上下2篇,凡97目。初名《衡书》:“志在权衡天下”(王闻远:《西蜀唐亭先生行略》)。后困蹇不遇,政治抱负无法伸展,遂更名《潜书》。康熙18年,唐甄怀《衡书》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