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译马鸣菩萨所著书述要
一
马鸣菩萨在佛教史上颇有难以论定之概,或言为佛灭后创兴大乘第一人而龙极乃其继起者──基督教徒谓即耶稣十二使徒中之多马,而大乘佛教为基督教变成,虽附会可笑,亦因以马鸣创兴大乘──;或言为小乘人之擅长诗歌文学者,乃参预结集迦湿弥罗三藏之五百罗汉中一人。其别传见鸠摩罗什译马鸣菩萨传,及付法藏因缘传等,大抵虽出家小乘有部,示证阿罗汉果。其实是证大乘第八地菩萨,且为颇著神通事变者,故传有前后马鸣不一。而密部中亦有金刚智所译马鸣菩萨大神力无比验法之修习仪轨。祗以其时大乘久隐,小乘犹盛,故秘其所著大乘宗论。只赞扬佛本行等缘以引发时人对于大乘之歆慕,及善不善业六道轮回等导俗增长善根;或于大乘盛行后传其所论秘本,每腾疑议,然卒莫掩精光之所蕴,而汉文系之华、韩、日佛教受其启发特深也!
二
马鸣菩萨所著书见于华译者,除去重译凡八种,兹序次于左:
大乘起信论 梁真谛译 一卷 大乘起信论 唐实叉难陀译 二卷 大宗地玄文本论 陈真谛译 二十卷
此中唐译起信论虽二卷而文义大同,实乃同本重译。闻玄奘时印度已无此论,曾由奘师据梁译转翻为梵文以传天竺。实叉难陀稍后玄奘三藏,或系据奘译梵本再译来华,亦未可知。而此起信与宗地二论,实为马鸣“大乘总持法门”之所存。起信弘扬最广而宗地尤富奥秘之义,惜尚鲜发挥者。对此二论虽不少疑议,而察其气息沉雄,旨趣深厚,且非龙猛、无著二大士之言所逮,除慈氏诸论莫与伦比者,设非不动地菩萨畴克臻此!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 宋日称译 不及一卷
此以经称,系录经文,然实为经释。所明大旨在空无我性,已开龙猛空宗之先河矣。
事师法五十颂 宋日称译 不及一卷
此为属于密续部中专明奉事师长之行轨者。观此及玄文本论,则密咒乘亦萌芽于马鸣菩萨者欤?
佛所行赞经 北凉昙无谶译 五卷 大庄严论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十五卷
佛所行赞,为咏叹释尊一代行迹之一首史诗。由此于印度有以马鸣为大诗人者,译笔亦颇畅润,最好能教少年沙弥常讽诵之,则对于佛陀油然自生信心矣!另有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佛本行经,与此文义同而稍有增广,然称系金刚力士答诸天问说,或为马鸣改作所依之原料欤!大庄严论,则采集佛本行、佛夙生菩萨行及佛弟子行等,以丰丽松爽之笔调,作为种种故事叙陈,兼贤愚因缘、百喻、杂譬喻等众长;而又译自意译之圣鸠摩罗什,设能分篇列题,加以标点,皆朗然可讽诵之绝妙小品或笔记文学。而辩理论事,增养生信,其为用亦滋广,较之选读他种文学引发邪想者,殆有天渊之别。
十不善业道经 宋日称译 不及一卷 六趣轮回经 宋日称译 一卷 佛说六道伽陀经 宋法天译 一卷
佛说六道伽陀为六趣轮回之同本重译,并为五言颂句,乃马鸣菩萨摄经义为偈颂以便讽宣者。十善业道则为简释十不善业经义,结云此十不善业道是地狱因,翻此而修十善业道,则于恶趣永不堕落 。 则此明善不善业为六趣因,六趣即明十善不善之报,明此世间业报因果,即为总括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诸导俗兴善教化。
三
综上华译马鸣菩萨书八种,初三是明大乘根本义者,其中又以前二为总持宗,后一为空性宗;次三是明大乘方便行者,其中又以前一为陀罗尼门,后一为波罗密门,次二是明世间业报以劝善惩恶者。依此辑为马鸣菩萨丛书,亦于本末体用兼赅之矣。玆摄制一表如下: ┌大总持义 ┌根本义┤ │ └空无我义 ┌出世法┤ │ │ ┌陀罗尼行 佛法┤ └方便行─────────┤ │ └波密罗行 └世间法───────────────────善恶业报
﹝见海刊十九卷二期﹞
猜你喜欢 续高僧传卷第第二十二·道宣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七·海明 卷下·佚名 卷之十三·别庵性统 卷八·佚名 卷四·佚名 筠州九峰玄禅师·惠洪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卷十·佚名 覆杨星森居士书(三通)·太虚 卷第五·佚名 第三 拘萨罗相应·佚名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四(末)(论第四)·慧沼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一·希叟绍昙 卷第三十九(为字号)·朱时恩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