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慈宗要藏目录

一 经藏

一、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二、弥勒佛法身咒印(佛说陀尼集经)  三、观上生经要及诸疏摘要  四、弥勒诸经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罗什译)  佛说弥勒来时经(失名译)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义净译)  (以上皆舍利弗问同本异译六译存三)  佛说弥勒下生经──(法护译或否)  佛说弥勒下生经──(罗什译)  (此阿难问与舍利弗问稍异)  弥勒问八法经──(有异译)  弥勒所问经──(有二译)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慈氏菩萨所说缘生稻芊喻经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  佛说慈氏菩萨陀罗尼经

五、诸经摘录

华法经普贤菩萨劝发品  心地观经──四则  大灌顶经──(礼药师亦见弥勒)  七佛所说神咒经──(文殊咒)  佛说陀罗尼集经──(大势至咒)  首楞严三昧经一  (以上诸经皆导归兜率见弥勒者)  首楞严三昧经二  佛本行经  华严经善财见弥勒章  楞严经弥勒圆通章  悲华经  十住断结经  狮子月佛本生经  贤愚因缘经  (以上诸经有关说弥勒行果者)

二 律藏

一、菩萨戒本  二、菩萨戒羯磨仪  三、菩萨戒本讲要及诸疏摘要  四、菩萨戒本旧译  五、菩萨戒诸文摘录  瑜伽菩萨地戒品  菩萨戒决择分  菩萨璎珞经大众受学品第七  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戒  菩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受十善戒经  真言受菩提心戒仪及受五戒八戒文

  三 论藏

  一、真实义品  二、真实义决择分  三、真实义品讲要及诸疏摘录  四、宗释诸论

  大乘五蕴论  三十唯识论  二谛章显名辩体门──(义林章)  唯识章出体门──(义林章)  因明学概论  八识规矩颂讲要  佛法总抉择谈  法相唯识学概论

  五、诸论摘录

  佛地论  发菩提心论

  四 杂藏

  一、弥勒佛礼赞文四首──奘译  二、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  三、应化灵感略  四、上生嘉言略  五、宗祖史传史

  宗派源流之慈宗略史  瑜伽师地论叙之慈宗略史  婆薮槃豆法师传  玄奘法师传  窥基法师传﹝单行本﹞


猜你喜欢
  卷第五·佚名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佚名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印光
  卷之八·佚名
  阅回教改造杂志第一期·太虚
  鸟巢禅师塔院重建碑·太虚
  大乘中观释论 第三卷·安慧
  祖庭事苑卷第一·睦庵善卿
  撰叙大意·熊十力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一卷·龙树
  第二十六章 摩利阇越提精舍之祭·佚名
  甘地运动的成败关系世界文化·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三·澄观
   第三十二則 臨濟佛法大意·胡兰成
  重刻大佛顶经玄文序·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二十三·彭定求

        卷523_1 【怀钟陵旧游四首】杜牧   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歌谣千里春长暖,   丝管高台月正圆。玉帐军筹罗俊彦,绛帷环珮立神仙。   陆公馀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   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四齣·汤显祖

    第三十一齣 繫帅【三台令】〔生引衆上〕长年坐策兵机。这几日有些狐疑。檀萝欲翦快如飞。怎不见捷旌旗。〔集唐〕纔到城门打鼔声。武陵一曲想南征。谁知一夜秦楼客。白髮新添四五茎。俺淳于棼久鎭南柯。威名颇重。近

  • 眉山集补钞·吴之振

    唐庚次韵强幼安冬日旅舍残岁无多日,此身犹旅人。客情安枕少,天气举杯频。桂玉黄金尽,风埃白发新。异乡梅信远,谁寄一枝春。秧马拟向明时受一厘,着鞭尝恐老农先。行藏已问吾家举,从此驰名四十年。谪罗浮作说与门前白鹭群,也须

  • 提要·沈周

    臣等谨案石田诗选十巻明沈周撰周有石田杂记已着録此集不标体制不谱年月但分天文时令等三十一类葢仿宋人分类杜诗之例据慈溪张鈇跋葢其友光禄寺署丞华汝徳所编也顾元庆夷白斋诗话载都穆学诗于周尝作节妇诗有青灯泪眼枯

  • 卷一百八十·列传第七十七·柯劭忞

      唆都(百家奴) 李恒(世安) 来阿八赤 樊楫(李天祜 唐琮)   唆都,扎剌儿氏。骁勇善射,宿卫世祖潜邸。从征大理。李璮叛,又从诸王哈必赤平之。还言于胡曰:“郡县奸民多从间道鬻马于宋境,乞免其罪,籍为兵。”从之。得兵三千人,以

  • ●同异录卷下论述下·陆深

    臣深释曰:道无精粗,法有伦要,故析为下篇,并皆奇文奥义,可以考见古今之物情习俗,盖有神明之道焉。各仍旧篇,故曰论述。 ○杨时《求仁齐记略》 吾邑距中州数千里之远,舟车不通,缙绅先生与一时怀德秉义之士,足以表世范俗者,皆无自而

  • ●簷曝雜記卷三·赵翼

    ○粵西灘峽粵西灘與峽皆極險。府江之昭平峽,橫州之大灘,右江之努灘、雞翼灘,左江之歸德峽、果化峽,余皆身經其地,而昭平峽最險。余初至桂林,由水路赴鎮安任。先是大雨十七晝夜,是日適晴。巳刻自桂林發舟,日午已至平樂。舟子忽

  • ●卷三·朱彭寿

    ◎古今得谥文正诸人本朝定例,凡大臣应否予谥,由礼部先行奏请,俟得旨允准后,行知内阁撰 拟谥号四字,恭候钦定,由翰林授职之员(及官至大学士者)。上一字坐谥文, 死事之臣上一字坐谥忠,惟文正则不敢拟,悉出特旨,自非品学德业无愧完人

  • 第三八六咨同治九年十月初三日一二二一一--一·佚名

    后垄汛守府向,据后垄街陈姓禀,咨请淡水分府给发陈姓族长谕戳咨文 钤记 福建台湾北路右营后珑汛千总之钤记〔蓝〕领补用都阃府、署〔北路〕右营后垄汛守府向,为咨请察给谕戳,以便转发承领事。照得本年

  • 八三六 谕内阁《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该总纂等应予议叙·佚名

    八三六 谕内阁《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该总纂等应予议叙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四库馆办理《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真按:不当有逗号!】该总纂等应予议叙。其覆校、分校

  • 志卷第九 高丽史五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五行三。○五行五曰土土居中央生万物者也。 而莫重于稼穑土气不养则稼穑不成金木水火 之而为异为地震为雨土时则有夜妖时则有  之 

  • 秘书志卷第六·王士点

      秘书库延佑三年三月二十一日,木剌忽怯薛第一日嘉禧殿内有时分,对速古儿赤也奴、院使呀不花与张彦清学士有来,叔固大学士对本监官阔阔出少监传,奉圣旨,秘书监里有的书画,无签贴的教赵子昂都写了者么道。至元十四年正月二

  • 选举一三·徐松

    唱名【宋会要】雍熙二年三月十五日,太宗御崇政殿试进士,梁颢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 【宋会要】 选举 宋会要辑稿 选举一三 恩科 即特奏名 恩科即特

  • 卷十一(闵元年,尽二年)·孔颖达

    ◎闵公(○陆曰:“闵公,名启方,庄公之子,母叔姜。《史记》云:名开。谥法:在国遭难曰闵。”)[疏]“正义曰:《鲁世家》:闵公,名开,庄公之子,惠王十六年即位。杜《世族谱》云:名启方。汉景帝讳启,启、开因是而乱。杜《谱》云:“启方”,从《

  • 卷五 公冶长第五·邢昺

    [疏]○正义曰:此篇大指明贤人君子仁知刚直,以前篇择仁者之里而居,故得学为君子,即下云“鲁无君子,斯焉取斯”是也,故次《里仁》。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曰:“公冶长,弟子,鲁人也。姓公冶,名

  • 原序·夏良胜

    中庸衍义原序臣闻言帝王之学者必本于道言帝王之道者必达于治然一以孔氏为宗孔氏道之大成也虽厄于治而学道以图治者非尊孔则绌孔道之传得其宗者曰曽子述大学言天下之治必本道而学也曽子之传得其宗者曰子思作中庸言天下

  • 戒庵老人漫笔·李诩

    一名《戒庵漫笔》。笔记。明李诩(1505—1593)撰。八卷。诩字厚德,自号戒庵老人,江阴(今属江苏)人。一生坎坷不遇,“七试场屋”均落第。性耽文史,好评骘古今,性格耿介,不与权势通。后淡于仕进,居家读书自适。随笔缀录闻见杂说

  • 八白易传·叶山

    明叶山撰。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广采历代史事及诸子杂说以证《易》,大旨与杨万里《诚斋易传》相类。全书只释六十四卦爻辞,而不涉及《彖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