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

——为臣以尽忠为天职

【原文】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①。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②。”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3);申包胥如秦乞师④,曰:“吴为封豕长蛇⑤,以荐食上国(6),虐始于边楚(7)。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8),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9),若邻于君(10),疆场之患也(11)。逮吴之未定(12),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灵抚之。也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13)下臣何敢即安(1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15)。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注释】

①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②复:同“覆”,颠覆。③昭王:楚平王的儿子,名壬。随:诸侯国名。④如:去到,往。⑤封:大。豕:野猪。(6)荐:多次。食:侵食。(7)虐:侵害,残害。③越,流亡。③夷:指吴国。德:这里指贪心。厌:满足。(10)邻;接邻。(11)疆场:边界。(12)逮:及,趁。(13)所伏:藏身之地,安身之地。(14)即安:到适当的地方去,指“就馆”。(15)《无衣》:《诗·秦风》中的篇名。

【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靠著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读解】

我们在这里见到了另一种游说方式:动作表演。在言辞游说不起作用的时候,就用动作来表演,并且坚持不懈,终于感动了“上帝”,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包胥的表演功夫,竟然可以哭上七天七夜,连水都没有喝一口。这个说法虽然论人怀疑有添油加醋的夸张成分,但申包胥的这种精神,也够让人感动的了。

这种做法,也可以叫做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申包胥对秦哀公说的那番话,本来就是假托楚昭王的名义编造出来的,算得上是“瞒天过海”。他在秦庭的痛哭,说不定也是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叫做“随机应变”吧。以一国之大夫的身份,顾不得什么脸面啦,体统啦,身份啦,大胆放肆而又坚持不懈地在外国政府的官府中大哭特哭、滴水不沾,是不是也有点“苦肉计”的味道?

目的很简单:击败吴国,保住楚国,即“借刀杀人”。身为一个臣子,并未受国君之托,敢于如此胆大包天地擅自行动,确实表现了为臣的忠诚不移的美德,也可以说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吧。哪个国君有了这样的巨子,都是一种幸福,何愁成不了大事!

可惜的是,这种表里如一、当面背后一个样儿的赤胆忠心的巨子太少了——不是没有,而是太少。

猜你喜欢
  卷十 说命中第十三·孔颖达
  心度第五十四·韩非
  春秋经传辨疑目録·童品
  大学衍义卷二十九·真德秀
  孟子通卷二·胡炳文
  卷首下·董鼎
  ·心即是理··王守仁
  公食大夫礼第九·佚名
  四事品第三·佚名
  卷第八·佚名
  阅东方杂志漫感·太虚
  偶阅理想与文化的随感·太虚
  卷二十九·佚名
  卷二·佚名
  第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六·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六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夏课集【起丙申五月尽十二月】长夏家居与德尹约为书课弟方纂辑北史余点勘毛诗注疏中有疑义互相剖析此情不异曩时所憎者白髪耳喜东亭弟滇归见过【时德尹亦归故居】艰

  • 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十七·赵尔巽

      雷正绾 陶茂林 曹克忠 胡中和何胜必 萧庆高 杨复东 周达武李辉武 唐友耕   雷正绾,字伟堂,四川中江人。由把总从军湖北,积功至游击,赐号直勇巴图鲁。咸丰八年,从多隆阿援安徽石牌、潜山、太湖、桐城,诸战皆功最,累擢副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六年正月己丑朔元旦节群臣于五凤楼前行庆贺礼○大学士朱赓李廷机叶向高仍诣宫门外行叩头礼遣内臣管待酒饭又特赐上尊珍馔并烧割等物有差○辛卯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癸巳吏科都给事中陈治则稽查考成摘

  • 二百八十四 上谕著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兆页)家产·佚名

    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奉旨:江宁织造曹(兆页),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有违朕恩,甚属可恶!著行文江南总督

  • 卷十七上·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十七上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宾礼表昔者先王为宾礼以亲邦国制为朝觐聘问防同盟誓之礼所以协邦交明上下崇体统息纷争也六年五服一朝又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诸侯则世相朝

  • 五、我的信仰·林语堂

    我素不爱好哲学上无聊的理论、哲学名词,如柏拉图的"意象",斯宾诺沙的"本质"、"本体"、"属性",康德的"无上命令"等等,总使我怀疑哲学的念头已经转到牛角尖里去了。一旦哲学理论的体系过分动听,逻辑方面过分引人入胜时,我就难

  • 三三 王府庄·周作人

    鲁迅自己说过,小时候有一个时期寄食于亲戚家,被人说作乞食。这便是癸巳秋后至甲午夏天的事情,亲戚家即是鲁老太太的母家,那时外祖父早已去世,只是外婆和两房舅舅而已。外祖父晴轩公,名希曾,是前清举人,在户部做过主事,不久告假

  • 十国春秋卷十四·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十四僧祖肩石头大师僧令遵僧祖肩善阴阳五行之术常居太祖军中太祖将攻杭州潜令祖肩至城下侦险易祖肩反曰是腰鼓城也击之终不可得又闻其鼓角声曰钱氏子孙当贵盛未易图也后悉如其言石头大师者夙与徐温交善

  • 高琼传·脱脱

    高琼,家族世代为燕州人。祖父高霸,父亲高乾。五代时,李景割据江南,暗中勾结契丹,每年派遣一使者单独往返。高霸奉契丹之命,带着高乾随同出使李景。当到达江左时,间谍侦查到有北方使者与中国为敌,将兴起战争,于是杀了高霸,而将高

  • 第五计划·孙中山

    前四种计划既专论关键及根本工业之发达方法,今则进述工业本部之须外力扶助发达者。所谓工业本部者,乃以个人及家族生活所必需,且生活安适所由得。当关键及根本工业既发达,其他多种工业皆自然于全国在甚短时期内同时发生,欧

  • 卷十三·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三武备一【甲胄】<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三>  皇帝大阅胄一 谨按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凡兵事韦弁服贾公彦疏以韦为冕书费

  •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吕思勉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先生在海外组织中华革命党,这话在第四章中已经说过了。袁世凯死后,中华革命党的本部移于上海。八年十月十日,改称中国国民党。此时在国内还未明白组党。到十二年一月,才发表宣言,宣布党纲和总章,这一

  • 错币第四·桓宽

    大夫曰:“交币通施,民事不及,物有所并也。计本量委,民有饥者,谷有所藏也。智者有百人之功,愚者有不更本之事。人君不调,民有相万之富也。此其所以或储百年之余,或不厌糟糠也。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非散聚

  • 管子补注卷五·刘绩

      八观第十三        外言四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横通谓从旁而通也】闾闬不可以毋阖【阖扇也】宫垣关闭不可以不脩故大城不完则乱贼之人谋郭周外通则奸遁逾越者作里域横通则攘

  • 近思録集注卷九·茅星来

    治法【此篇乃斟酌先王之道使可行于今者以为万世不易之准学者宜究心焉凡二十七条按语类此卷作制度】濂溪先生曰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者字今本俱无 朱子曰纲纲上大绳也三纲者夫为妻纲父

  • 卷二十三·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二十三天子之孝均慈爱【臣】按仪礼言兄弟四体也盖二手二足在身之傍众子在父之傍上下左右合为一体故人之爱手足必无上下左右之异者人之爱其子亦无支嫡长幼之异者也大学之齐家也首曰之其所

  • 解学士文集·解缙

    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明解缙撰。解氏冤死后,家被籍没,诗文稿零落。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黄谏慕其人,方始辑其遗稿。黄在序中曾缕述辑解缙诗文之难。缙天才骏发,属文作诗多不留稿,另外由于缙遭遇奇特,生前即享大名

  • 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向妙吉祥菩萨说西方无量寿之陀罗尼,能增寿命,得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