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文孝经孔氏传原序

先王之道莫大于孝仲尼之教莫先于孝自六经而下无非孔氏遗书其有出孝经之右者乎何以言之天下无有无父母之人故也孝经有二本其一河间王所得十八章者谓之今文其一鲁共王坏孔壁所得竹牒科斗文二十二章者孔安国所为作传谓之古文安国曰今文十八章文字多误又曰河间王所上虽多误然以先出之故诸国往往有之汉先帝发诏称其辞者皆言传曰其实今文孝经也由是观之今文孝经之行也已久矣古文者虽安国为之训传葢当时未之行也迨乎汉季马季长拟作忠经十八章效今文孝经也郑康成注孝经亦其今文者也自是厥后今文孝经之行弥盛而古文亦与之俱行至唐明皇亲注孝经虽兼取孔郑二家之説然其经则用今文取其阙闺门章也于是古文孝经遂废不行至宋邢昺依明皇御注作正义然后孝经唯御注本行于世郑注遂亡古文孝经亦亡其传文而仅存其经文宋人尊信孝经者莫若司马温公然特得古文本经而读之耳不覩孔传也自二程至朱熹氏皆疑孝经以为后人所拟作朱子又妄改易本经篇章着为经一章传十四章且删去其本文二百余字孔子曰信而好古若朱子者可谓拂矣自是以来学朱氏者举不信孝经塾师不以为教至令童子辈目弗见孝经悲夫先王之道莫大于孝仲尼之教莫先于孝夫子不曰乎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是以后世人主不读书则已苟读书者必自孝经始况下焉者乎今朱氏之徒不读孝经而学心法其不为浮屠之归者防希夫古书之亡于中夏而存于我日本者颇多宋欧阳子尝作诗称逸书百篇今尚存昔僧奝然适宋献郑注孝经一本于太宗司马君实等得之大喜云今去其世七百有余年古书之散逸者亦不少而孔传古文孝经全然尚存于我日本岂不异哉予尝试检其书古人所引孔安国孝经传者及明皇御注之文邢昺以为依孔传者毕有特有一二字不同耳得非传写之互讹乎先儒多疑孔传以为后人伪造者予独以为非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弗敢毁伤孝之始也诸家解皆以为孝子不得以凡人事及过失毁伤其身体孔传乃以为刑伤葢三代之刑有劓刵及宫非伤身乎剕非伤体乎髠非伤髪乎墨非伤肤乎以此观之孔传尤有所当也王仲任亦尝诵是经文而曰孝者怕入刑辟刻画身体毁伤髪肤少徳泊行不戒慎之所致也合而观之可以见古训焉如从诸家説则忠臣赴君难者不避水火兵刄节妇有断发截鼻者彼皆为不孝矣是説不通也余故曰孔传者安国所作无疑也或曰尚书之文竒古难读安国传之其言甚简孝经之文平易安国传之乃不厌繁文何也曰传尚书者为学士大夫也故不尽其説使读者思而得之传孝经者为凡人也故丁宁其言以告谕之此其所以不同也呜呼夫孝者百行之本万善之先自天子至庶人所不可以一日废也夫孝不可以一日废则孝经亦不可以一日废也夫自朱氏之学行而孝经久废于世【纯】常慨焉幸孔壁古文孝经并与安国之传存于我日本者宁不知珍而寳之哉惟是经国人相传之久不知厯防人书写是以文字讹谬鱼鲁不辨【纯】既以数本校讐且旁及他书所引若释氏所称述苟有足征者莫不叅考十更裘葛乃成定本其经文与宋人所谓古文者亦不全同今不敢从彼改此葢相承之异未必宋本之是而我本之非也传中间有不成语虽疑其有误然诸本皆同无所取正故姑传疑以俟君子今文唐陆元朗尝音之古文则否今因依陆氏音例并音经传庶乎令读者不误其音矣书成而欲刻之家塾则浅田思孝出其槖装以助费遂趣命工从事予未能为吾家孝子且为孔氏忠臣云尔太宰纯谨序

猜你喜欢
  ●毛詩多識卷十·多隆阿
  经礼补逸卷三·汪克宽
  卷十·库勒纳
  第一章 总论·佚名
  卷十四·乾隆
  不苟论第四 博志·吕不韦
  卷之五十四·邵经邦
  大学·朱熹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梁漱溟
  浮山远禅师·惠洪
  卷十九·佚名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朱棣
  梵网经忏悔行法·智旭
  与胡适之书·太虚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367_1 【缑山鹤】张仲素   羽客骖仙鹤,将飞驻碧山。映松残雪在,度岭片云还。   清唳因风远,高姿对水闲。笙歌忆天上,城郭叹人间。   几变霜毛洁,方殊藻质斑。迢迢烟路逸,奋翮讵能攀。   卷367_2 【夜闻洛

  • 第三十五回 孟夫人京都见婿·陈端生

    第三十五回孟夫人京都见婿诗曰:夫人见婿惟惭愧,婿见丹青似醉痴。如此冰清和玉润,荣华富贵未交时。话说孟府夫人,于十一月二十七日直抵金台,早有家人们等竟预先策马飞鞭,早报到了龙图阁相府内。孟太师一闻,心中大喜,立刻分派

  • 古赋辨体巻十·祝尧

    元 祝尧 撰外録下文昔汉贾生投文而后代以为赋葢名则文而义则赋也是以楚辞载韩栁诸文以为楚声之续岂非以诸文并古赋之流欤今故録歴代文中之有赋义者于此若夫赋中有文体者反不若此等之文为可入于赋体云六朝孔德璋【名

  • 卷四百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五鲍溶鲍溶字德源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集五卷今编诗三卷古意【一作怨诗】女萝寄青松【一作松柏】緑【一作丝】蔓花绵绵三五定君婚结发早移天肃肃羔【一作羊】鴈礼泠泠琴瑟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万历十三年十二月丁卯朔诏裁惜薪司冗官减大炭以斤计者一十五万时山厂设于易州而数百里外林麓都尽旧额长装大炭岁五十五万嘉靖间以斋醮复加三十万又各厂中贵五百六十八员皆有分例边商苦之工科给事中王敬民以为言工部题

  • 卷之九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闗中奏议巻二·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马政类一为正卿寺体统以修邦政事吏部等衙门尚书等官兼太子太师马文升等题该本部题考功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吏科抄出督理马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题比者伏蒙皇上采纳廷议以方面之贤推升行太仆寺苑马寺卿少

  • 卷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四十六明 俞汝楫 编奏疏圣政疏隆重图书疏弘治四年大学士丘濬言臣前此上书欲将臣所进大学衍义补书中所载切要之务陆续陈献奉旨卿欲有言具奏来看臣见本书内备规制下图籍之储有云人君为治之道非

  • 卷二百九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九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殷帝太戊立伊陟为相【陟伊尹之子】亭有祥桑榖共生於朝一暮大拱【祥妖怪也二木合生不恭之罚郑玄曰两手搤之曰拱】帝惧问伊陟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

  • 十一年·佚名

    (乙酉)十一年大明成化元年春正月1月1日○己酉朔,百官賀。上御勤政殿,設會禮宴,王世子與孝寧大君補、臨瀛大君璆、永膺大君琰、河東府院君鄭麟趾、領議政申叔舟等文武百官,分入殿庭,四拜訖,各就位侍宴。樂奏《定大業》、《保太

  • 卷八十四·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八十四宋 陳祥道 撰五齊【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沈齊】三酒【事酒昔酒清酒】周禮酒正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以實八尊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一貳皆有酌數惟齊酒不貳皆有器量司尊彛掌

  • 《周 礼》·佚名

    作者:金景芳《周礼》是谈政治制度的书。汉初时,名为《周官》;将《周官》之名改称《周礼》,盖始于刘歆。自郑玄兼注《周礼》、《仪礼》、《礼记》,《周礼》遂为三礼之一。第一节 《周礼》作者和成书年代《周礼》作于何时?这

  • 论 塔 果 尔·太虚

    塔果尔或译太戈儿、泰莪尔、太谷尔,是现时飞声世界的一个印度诗人及哲学者。质言之,则是印度吠檀陀派中一个文学的人,哲学的人,修静虑的人,热心济世的人。然塔果尔之略历,已见于冯飞君塔果尔哲学之第一章、第二章,而吠檀陀之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佚名

    大唐罽宾三藏佛陀多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

  • 卷第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云外禅师语录卷第九侍者深极编颂古(并拈)三玄三要。第一玄婆婆丑拙不堪言生下孩儿千万亿了无一子见亲颜。第二玄毗卢顶上掣风颠金刚截断如泥碎朕兆依稀落有缘。第三玄万里长空月皎然

  • 帝京岁时纪胜·潘荣陛

    风俗志。清潘荣陛撰。不分卷。荣陛,大兴(今北京)人。雍正间供职皇宫。著有《工务记由》、《月令集览》和《昏仪便俗》等。是书为作者感“皇都品汇万方”而“岁时节令,风土景物”无所记述,乃以其耳目闻见著为是编。约成于

  • 皮克的情书·彭家煌

    现代中篇小说。彭家煌著。上海现代书局1928年7月初版。这部小说由42封情书组成。记叙一对情人在旧势力阴影下的爱情波折。北京某中学教员皮克看上了女学生涵瑜并向她求爱。他们“相识而忸怩的互倾衷曲”。皮克出身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