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和篇第一

  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其来也几微易简,其究也广大坚固。起知于易者干乎!效法于简者坤乎!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不如野马、絪缊,不足谓之太和。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不如是,虽周公才美,其智不足称也已。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惟尽性者一之。

  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然则圣人尽道其间,兼体而不累者,存神其至矣。彼语寂灭者往而不反,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二者虽有间矣,以言乎失道则均焉。

  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

  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者也。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陷于浮屠以山河大地为见病之说。此道不明,正由懵者略知体虚空为性,不知本天道为用,反以人见之小因缘天地。明有不尽,则诬世界乾坤为幻化。幽明不能举其要,遂躐等妄意而然。不悟一阴一阳范围天地、通乎昼夜、三极大中之矩,遂使儒、佛、老、庄混然一涂。语天道性命者,不罔于恍惚梦幻,则定以「有生于无」,为穷高极微之论。入德之途,不知择术而求,多见其蔽于诐而陷于氵㸒矣。

  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絪缊」,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与!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浮而上者阳之清,降而下者阴之浊,其感(遇)[通]聚(散)[结],为风雨,为雪霜,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煨烬,无非教也。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故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无之故」。盈天地之间者,法象而已;文理之察,非离不相覩也。方其形也,有以知幽之因;方其不形也,有以知明之故。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故圣人语性与天道之极,尽于参伍之神变易而已。诸子浅妄,有有无之分,非穷理之学也。

  太虚为清,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凡气清则通,昏则壅,清极则神。故聚而有间则风行,[风行则](而)声闻具达,清之验与!不行而至,通之极与!

  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圣者,至诚得天之谓;神者,太虚妙应之目。凡天地法象,皆神化之糟粕尔。

  天道不穷,寒暑(已)[也];众动不穷,屈伸(已)[也];鬼神之实,不越二端而已矣。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

  感而后有通,不有两则无一。故圣人以刚柔立本,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大义。

  「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推而岁成。」神易无方体,「一阴一阳」,「阴阳不测」,皆所谓「通乎昼夜之道」也。

  昼夜者,天之一息乎!寒暑者,天之昼夜乎!天道春秋分而气易,犹人一寤寐而魂交。魂交成梦,百感纷纭,对寤而言,一身之昼夜也;气交为春,万物糅错,对秋而言,天之昼夜也。

  气本之虚则湛(本)无形,感而生则聚而有象。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故爱恶之情同出于太虚,而卒归于物欲,倏而生,忽而成,不容有毫发之间,其神矣夫!

  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万物形色,神之糟粕,性与天道云者,易而已矣。心所以万殊者,感外物为不一也,天大无外,其为感者絪缊二端而已[焉]。物之所以相感者,利用出入,莫知其乡,一万物之妙者与!

  气与志,天与人,有交胜之理。圣人在上而下民咨,气壹之动志也;凤凰仪,志壹之动气也。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襄元年,尽四年)·孔颖达
  四书賸言补目録·毛奇龄
  卷四十八·卫湜
  卷五·王道焜
  原序·王天与
  卷三·方苞
  第46章 射义·戴圣
  似顺论第五 慎小·吕不韦
  卷五百六十一·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十二·王亨彦
  卷第三·李遵勖
  报国寺募修大殿缘起·太虚
  欢迎萧督军致谢词·太虚
  佛说贤首经一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六·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周弼

    【臣】等谨案端平诗隽四卷宋周弼撰弼字伯弜汶阳人所选三体唐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之乃称为新建人洪武间以明经官训导考是编前有宝祐丁已菏泽李龏序称与弼同庚生同寓里相与论诗三十余年尝手刋端平集十二卷行于世又称弼

  • 涡堤孩新婚歌·徐志摩

    小溪儿碧冷冷,笑盈盈讲新闻, 青草地里打滚,不负半点儿责任; 砂块儿疏松,石砾儿轻灵, 小溪儿一跳一跳的向前飞行, 流到了河,暖溶溶的流波, 闪亮的银波,阳光里微酡, 小溪儿笑呷呷的跳入了河, 闹嚷嚷的合唱一曲新婚歌, “开门,水晶的龙

  • 卷九十一·志第五十八·柯劭忞

      ○乐一   △制乐始示 登歌乐器 宫县乐器 节乐之器 文舞器 武舞器 舞表 乐县   元之乐制,雅乐施于郊庙,宴乐施于朝廷之燕享。雅乐之制有三:曰乐器,曰乐章,日乐舞。宴乐之制有二:日乐器,日乐仪。然所谓雅乐,本宋之《

  • 第十六回 驻定陶项梁败死 屯安阳宋义丧生·蔡东藩

      却说李斯受了刑讯,搒掠至千余下,竟至昏晕不醒。赵高令左右取过冷水,喷上斯面,斯才苏醒转来。再经高喝令供实,斯恐重遭搒掠,不得已当堂诬服,随即牵还狱中。斯且忍痛作书,自叙前功,尚望二世从轻发落,特浼狱吏呈将进去,偏又为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八·佚名

    万历九年十一月辛酉朔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刘斯洁为南礼部尚书○户部奏河南府起角□羊太仓额银四万四千七十余两计少五百九十六两锭数不依部题法马全用私铸据总督刘思问科道万象春等审究情节系知府赵于敏扣克所致宜通

  • 第七十一卷 儒林 三·缪荃孙

    镇 江 府 汉包 咸包咸,字子良,会稽曲阿人也。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王莽末,去归乡里,于东海界为赤眉所得,遂见拘执。十余日,成晨夜诵经自若,赤眉异而遣之。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光武即位

  •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一·佚名

    世宗实录正德十六年(五月)嘉靖元年(七月)嘉靖二年(四月、六月、十一月)嘉靖三年(四月)嘉靖四年(四月、六月、八月)嘉靖六年(九月)嘉靖八年(十月)嘉靖九年(三月)嘉靖十年(二月)嘉靖十二年(九月)嘉靖十五年(七月)嘉靖十八年(闰七月)嘉靖十九年(二

  • 九八三 谕内阁遗漏销毁《问山集》之总纂等官着分别罚俸·佚名

    九八三 谕内阁遗漏销毁《问山集》之总纂等官着分别罚俸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吏部奏遗漏销毁《问山集》之总纂、提调等官罚俸一疏,内阁奉谕旨:汪如藻着罚俸六个月;孙士毅着于现任内罚俸三个月;萧际韶、德昌着各销去纪

  • 三九四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筹备领回书籍办法折·佚名

    三九四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筹备领回书籍办法折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山西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遵旨奏明事。窃臣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奉上谕:前经降旨令将各省进到书籍,于每书面页注明年月、姓氏,押

  • 卷八十三·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八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史记八十三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俶天历反鲁仲连子云齐辩士田巴服狙邱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有徐刦

  • 秦纪二 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前227)·司马光

    秦纪二 秦始皇帝二十年(甲戌,公元前227年) [1]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而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袖而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通制条格卷第七·拜住

     军防  差遣大德十一年五月,中书省御史台呈:千户不阑奚,四川行省差遣赴中书省缴纳宣慰司印信,因病二十余日不行还职。看详今后各处行省,非干军情,其余事不应差使军官,理宜禁治。都省准呈。  口粮医药至元十五年三月,钦奉

  • 卷八十三·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巻八十三    明 湛若水 撰 屯田下【授间田水利附】 唐髙祖武德六年十月壬戌并州大总管府长史窦静表请于太原署屯田以省餽运议者以为烦扰不许静切论不已敇征静入朝使与

  • 第四章 22·辜鸿铭

    子曰:“古者 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辜讲孔子说:“老年人之所以保持沉默是因为害怕言行不相符。”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周礼集説        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按周礼集説十卷不着撰人名氏前有元初陈友仁序称其友沈则正近得此书于霅编节条理与东莱读诗记东斋书相类名氏则未闻也癸未

  • 五阴品第二之一·佚名

    尔时佛告持世菩萨。持世。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法实相。若欲善分别一切法章句。若欲得念力。若欲转身具足得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疾入如是法门。于是法门得智慧光明。何以故?于是法中疾得具足故。又复持

  • 卷之十四·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四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书问上黄檗老和尚座下七十大诞人天围绕共庆遐龄愧不肖为山川修阻未能预祝徒切神驰拟欲奋飞而至犹恐冒违国禁况未承尊命是以欲举而中止焉所

  • 听月楼·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人情小说,属才子佳人小说之后期作品。不分卷二十回。未署作者姓名别号。有无名氏序,语气为自序,作于嘉庆十七年(1812),作品当完成于此时,今存忠恕堂及积秀堂初刊本均梓于嘉庆二十年,此外尚有文奎堂、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