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新趋势及其修学方针
──十九年十一月在叙府佛学社讲──
近来学佛之人日多,各处所有之正信会、功德林、居士林、佛学社等,皆为在家二众研究修学佛法之团体。旧来向有念佛会与法会等,不过为念诵礼拜之临时集会,与今有系统有研究之佛学社等相比拟,则大相径庭。至近来渐有之佛学社等,得一般士夫之共同研究,渐能将佛法流通于世。由是以观,佛法似有发达的希望,以对不振作之僧伽日趋衰落,适成一反比例。盖旧时之读书人读孔、孟之书,了知事亲以孝,亲君以忠,乃至事神以敬等,而于佛法则鲜能研究了解及之;因之、信仰佛教者,皆属不读书之农、工、商与妇孺,只知崇拜以祈福、消灾、延生、度亡等,致今日渐被世人诟为迷信!所以致此之由,盖有许多的因缘,识者类能道及,慈不赘说。近来读书人的思想业已开放,对于佛教已渐能自由探讨,由研究以至于流通,遂引入不少知识份子的信仰,于是佛法于社会便日见昌明矣!
复次、近二十年来之社会,正值激变恐慌之时,以致人心不安,咸欲于各种学术思想中寻条出路,故各种宗教、学术蔚然兴起。于比较研究之下,能使多数人满意者,厥惟佛法。故思想高深之人,多来学佛,以致归信者日形踊跃。颇有传流到全人类之趋势。因从各种宗教、学术比较研究所选得的佛学,确为改善社会人心之枢纽,所以旧来固守陈腐之僧人,必渐归于淘汰,其能契机应世之僧人,与由有研究、有愿力之居士新出家者,同负住持之责任,则佛法可更期发达昌明矣!
然在淘汰陈旧而激起许多新发正信之在家信徒后,与其散漫而无一致之修学与教化方针,何如有一名实相符之会社为之摄持,较为妥善,故余尝为佛教正信会之提倡,现今各佛学团体,尚多礼拜、念诵、祈福、求寿等旧式崇仰,其能深明佛理传布佛教以转移人心改良社会者,实不可多得。今各位皆佛学社社员中中坚份子,大抵皆具有学识经验,能深明佛理阐扬佛法者,对于现代社会及宏扬佛法的关系上,负有重大之责任,故须下一番深切的工夫,期与名实相符。因真的佛法,是悲智双修,而与自私自利迥不相侔。其为众生、兴正法、度苦厄之动机,是从无我大悲心之中流露出来,非但求自修自了之小乘法可比。要在悲愍众生,以众生之苦痛为己之苦痛,解脱众生之烦恼苦痛即断除自己之烦恼苦痛,因欲断除自他之烦恼苦痛故发大悲心。然在此心上又应如何建立正法呢?在佛法之正当修学途径,须从教、理、行、果之次第。第一、要重圣教──即佛说之经律与三乘圣贤所造之论──。此圣教为根本所依,即以为量,如邪正、是非、皆以圣数为度量,便能判断是非,辨别邪正。然此圣教为三乘圣贤所共遵守者,非仅诵持礼拜而已!须明此中之理,而理是能诠的名句文中的所诠义,依此理解到明切之时,深思玄悟,惭能贯通以得圆满之理解。而据理修行,应取大小乘所共依之戒、定、慧三增上学;从此推广,则为大乘所不共之六度行。但其中更可有一总持之行,用以贯穿一切散行,修一行即修一切行,修一切行仍不离一行──或禅、或净、或真言等,随其所宜,取其一行而为总持一切之行门──,如天台之一心三观,贤首之法界观等。若依一行而修一切行,由是渐进,是为大乘圆渐之果,至其果证之究竟位即佛。在未证佛果已前之菩萨果,如十信位之菩萨,亦须经十万大劫方始成就,此犹是初发心而尚未决定坚固发心者。若已决定坚固发心者,为初发心住;若修净行,须十信位上之菩萨方真有成就。若依菩提心将一切六度行贯穿起来,即此资粮便可随愿往生。然此种修行法门,远之为佛法之基础,近之则能建立人生道德,而为人中之正人君子;故不特为证佛果之历程上所必需,亦为人生道德所必需,尤为现在中国之不可少者。各位处于现在之时代,对于改造社会,纠正人心,皆负有重大之责任;倘能依此菩提心去修十善六度种种菩萨行,方足振兴佛教、救济人群也。(克全记)(见川东讲演录)
(附注)原题“在叙府佛学社讲词”,今改题。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三·佚名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佚名 五门禅经要用法·佚名 序·道世 重编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序·德清 卷第七·宋濂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五·子璇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卷第二·佚名 僧羯磨卷下(出四分律)·怀素 第九十二則 世尊一日陞座·胡兰成 宗门玄鉴图·佚名 第十四章 大寺及支提山之受纳·佚名 卷七十五·道世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