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之新趋势及其修学方针

──十九年十一月在叙府佛学社讲──

近来学佛之人日多,各处所有之正信会、功德林、居士林、佛学社等,皆为在家二众研究修学佛法之团体。旧来向有念佛会与法会等,不过为念诵礼拜之临时集会,与今有系统有研究之佛学社等相比拟,则大相径庭。至近来渐有之佛学社等,得一般士夫之共同研究,渐能将佛法流通于世。由是以观,佛法似有发达的希望,以对不振作之僧伽日趋衰落,适成一反比例。盖旧时之读书人读孔、孟之书,了知事亲以孝,亲君以忠,乃至事神以敬等,而于佛法则鲜能研究了解及之;因之、信仰佛教者,皆属不读书之农、工、商与妇孺,只知崇拜以祈福、消灾、延生、度亡等,致今日渐被世人诟为迷信!所以致此之由,盖有许多的因缘,识者类能道及,慈不赘说。近来读书人的思想业已开放,对于佛教已渐能自由探讨,由研究以至于流通,遂引入不少知识份子的信仰,于是佛法于社会便日见昌明矣!

复次、近二十年来之社会,正值激变恐慌之时,以致人心不安,咸欲于各种学术思想中寻条出路,故各种宗教、学术蔚然兴起。于比较研究之下,能使多数人满意者,厥惟佛法。故思想高深之人,多来学佛,以致归信者日形踊跃。颇有传流到全人类之趋势。因从各种宗教、学术比较研究所选得的佛学,确为改善社会人心之枢纽,所以旧来固守陈腐之僧人,必渐归于淘汰,其能契机应世之僧人,与由有研究、有愿力之居士新出家者,同负住持之责任,则佛法可更期发达昌明矣!

然在淘汰陈旧而激起许多新发正信之在家信徒后,与其散漫而无一致之修学与教化方针,何如有一名实相符之会社为之摄持,较为妥善,故余尝为佛教正信会之提倡,现今各佛学团体,尚多礼拜、念诵、祈福、求寿等旧式崇仰,其能深明佛理传布佛教以转移人心改良社会者,实不可多得。今各位皆佛学社社员中中坚份子,大抵皆具有学识经验,能深明佛理阐扬佛法者,对于现代社会及宏扬佛法的关系上,负有重大之责任,故须下一番深切的工夫,期与名实相符。因真的佛法,是悲智双修,而与自私自利迥不相侔。其为众生、兴正法、度苦厄之动机,是从无我大悲心之中流露出来,非但求自修自了之小乘法可比。要在悲愍众生,以众生之苦痛为己之苦痛,解脱众生之烦恼苦痛即断除自己之烦恼苦痛,因欲断除自他之烦恼苦痛故发大悲心。然在此心上又应如何建立正法呢?在佛法之正当修学途径,须从教、理、行、果之次第。第一、要重圣教──即佛说之经律与三乘圣贤所造之论──。此圣教为根本所依,即以为量,如邪正、是非、皆以圣数为度量,便能判断是非,辨别邪正。然此圣教为三乘圣贤所共遵守者,非仅诵持礼拜而已!须明此中之理,而理是能诠的名句文中的所诠义,依此理解到明切之时,深思玄悟,惭能贯通以得圆满之理解。而据理修行,应取大小乘所共依之戒、定、慧三增上学;从此推广,则为大乘所不共之六度行。但其中更可有一总持之行,用以贯穿一切散行,修一行即修一切行,修一切行仍不离一行──或禅、或净、或真言等,随其所宜,取其一行而为总持一切之行门──,如天台之一心三观,贤首之法界观等。若依一行而修一切行,由是渐进,是为大乘圆渐之果,至其果证之究竟位即佛。在未证佛果已前之菩萨果,如十信位之菩萨,亦须经十万大劫方始成就,此犹是初发心而尚未决定坚固发心者。若已决定坚固发心者,为初发心住;若修净行,须十信位上之菩萨方真有成就。若依菩提心将一切六度行贯穿起来,即此资粮便可随愿往生。然此种修行法门,远之为佛法之基础,近之则能建立人生道德,而为人中之正人君子;故不特为证佛果之历程上所必需,亦为人生道德所必需,尤为现在中国之不可少者。各位处于现在之时代,对于改造社会,纠正人心,皆负有重大之责任;倘能依此菩提心去修十善六度种种菩萨行,方足振兴佛教、救济人群也。(克全记)(见川东讲演录)

(附注)原题“在叙府佛学社讲词”,今改题。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三·佚名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佚名
  五门禅经要用法·佚名
  序·道世
  重编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序·德清
  卷第七·宋濂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五·子璇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卷第二·佚名
  僧羯磨卷下(出四分律)·怀素
   第九十二則 世尊一日陞座·胡兰成
  宗门玄鉴图·佚名
  第十四章 大寺及支提山之受纳·佚名
  卷七十五·道世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一·毕沅

      ◎宋纪三十一 ∷起昭阳赤奋若七月,尽阏逢摄提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大中祥符六年辽开泰二年   秋,七月,甲午,改上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曰东岳司命上卿祐圣真君

  • 八八三 谕参奏督催供事之朱依鲁尚无挟私情弊着从宽免其深究·佚名

    八八三 谕参奏督催供事之朱依鲁尚无挟私情弊着从宽免其深究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十九日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十九日奉旨:御史朱依鲁参奏督催祥庆责处供事一事,经王、大臣等提集人证质讯,并无确据。讯之朱依鲁,亦称得自传闻,不能指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元魏冦齐齐明帝建武元年魏主以上废海陵王自立谋大举入防防邉将言雍州刺史下邳曹虎遣使请降于魏十二月辛丑朔魏遣行镇南将军薛眞度督四将向襄阳将军刘昶平南将军王肃向义阳徐州刺史拓跋衍向钟离平南将军广

  • ●一五 帝崩马下·佚名

    贞元二年,宋绍兴二十年庚午,完颜亮移帝于燕京元帅府左廨中,拘禁如前,然已萌害杀之心矣。 贞元三年,宋绍兴二十一年辛未,帝囚居左廨如前。 贞元四年,宋绍兴二十二年壬申,完颜亮下令,修治甲兵,有南侵之意。亮母乃契丹主耶律延禧之

  • 程元振传·刘昫

    程元振以宦官身份在内侍省任职,累功迁升到内射生使。宝应末(762),肃宗去世,张皇后与太子有怨恨,恐怕他不依附自己,便召引越王李亻系代为处理国政。元振知道这一谋划后,秘密地告诉了李辅国,于是挟持太子,杀了越王和他的同党。

  • 梅尧臣传·脱脱

    梅尧臣字圣俞,宋宣州宣城人。是侍读学士梅询的侄子,在诗作方面造诣极深。他的诗,有一种深远而淡泊的意境,并常于平淡中显现匠心独运的奇巧。起初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诗才没有被人们发现。后来,梅尧臣以父荫而入官,为河南主簿。

  • 卷三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八兵制志七军政【廵防附】凡军政五年一举考察中外武职以定黜陟注上考者荐举卓异注下考者纠劾该管官具疏以闻不入举劾者以中平注考彚送兵部会都察

  • 戒第二十六·管仲

    桓公将东游,问于管仲曰:我游犹轴转斛,南至琅邪。司马曰:“亦先王之游已。”何谓也?管仲对曰:“先王之游也,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秋出,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夫师行而粮食其民者,谓之亡。从乐而不反者,谓之荒。先王有游夕之

  • 夜行第三·鹖冠子

    天文也,地理也,月刑也,日德也,四时检也,度数节也,阴阳气也。五行业也,五政道也,五音调也,五声故也,五味事也,赏罚约也。此皆有验,有所以然者,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成功遂事,莫知其状。图弗能载,名弗能举。强为之说曰:芴乎芒乎,中

  • 经说卷四·熊朋来

    宋 熊朋来 撰仪礼周礼礼记论语言学礼曲礼言读礼则礼有载籍可学可读其来乆矣今三礼多为后儒所议虽仪礼不免乐史之疑礼经赖此书为稍完尔礼记出于汉儒之手如王制为汉文帝博士所作缁衣为公孙尼子作月令为吕不韦作其他托

  • 卷三十八·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三十八    元 郑玉 撰 二十有三年春叔孙婼如晋 癸丑叔鞅卒 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 邾人城翼还将自离姑公孙鉏曰鲁将御我欲自武城还循山而南徐鉏丘弱茅地曰道下遇

  • 卷十四·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十四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书皇极经世书【邵伯温曰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正之谓经至变之谓世大中至正应变无方之谓道此依文公所取见於文集语録者类而集之】观物篇【言太极动静生隂阳在

  • 卷六·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六衍至德之义信易干文言曰九三忠信所以进德也朱熹本义曰忠信主于心者无一念之不诚也又曰忠信只是实且如孝须实是孝方始孝之德一日进一日如弟须实是弟方始弟之德一日进一日若不实却自无根了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解頭陀品下之餘   復次.   廣說空閑法 及與乞食法 餘十頭陀德 皆亦應廣說。   十二頭陀法上來已廣解二事.餘十頭陀功德亦應如是知.何以故.是二則爲開十   

  • 入大乘论卷下·佚名

        坚意菩萨造    北凉三藏法师道泰等译  讥论空品第二  问曰。汝先说调顺乘大苦乘。得妙果报。菩萨所得境界。甚难了知。答曰。菩萨行处。微妙甚难。于三阿僧祇劫。乃可成就。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在

  • 考信录·崔述

    中国古史考证辩伪著作。崔述撰。其门人陈履和曾刊刻崔述遗书19种,光绪5年(1789)定州王氏谦德堂刻《畿辅丛书》收《考信录》12种。顾颉刚搜罗整理、编成新的《崔东壁遗书》校点书于1936年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另有198

  • 像象管见·钱一本

    九卷,明钱一本著。此书不取京房、焦赣诸说,又不取陈抟、李之才之义。唯即卦、爻以求象,即象以明人事,故名。大旨以为由辞得象,而后无悬虚说理之病;知象为像,而后有神明默成之学。深辟言象遗理,言理遗象,仿佛其象而仍

  • 国朝诗评·王世贞

    明代论诗著作。王世贞著。一卷。共品评诗人八十余位,与《明诗评》所评诗人,略有出入。品评体例也与《明诗评》有所不同,取消了对诗人生平的简介,三言两语,直接品评诗人及其作品的风格和优劣,如评刘基“如刘宋好武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