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寺及支提山之受纳
闻长老之言王愈益欢喜,不受[园丁所捧]瞻波迦华,亦以此捧献于长老。(一)长老投瞻波迦华于地面。于此处大地亦震动。[此]为第八地之震动。(二)与国人等俱,王军队见此希有扬举叫声,振摇衣服。(三)“大雄!第八地之震动何故耶?大慧者!请明示。我等将闻卿之话。”(四)“如来之身分遗骨八斗斛。大王!有大神通力之人人,将来一斗斛[于此处],奉安在此之场所,起感激之情为多数人人之信心,建设光辉之塔。”(六)大地震动时,来集一切人人与国人等俱王军队扬举叫声。(七)
[摩哂陀]于帝须园[其夜]止住,夜之明时,着内衣,缠衣,[八]如是取钵而入都之城市。行乞已来至王门。(九)入王宫,坐于座而于其处食事,以己手净钵,(一〇)食毕,以[法语]使王喜,去王宫由南门[出]城市,时于其处欢喜囿园,说最胜之火蕴[喻]经。于其处千有情得悟法。(一一、一二)说正法济度有情等,由座起而长老再于帝须园过[夜]。(一三)于其处过夜,夜明时,着内衣,缠衣,(一四)如是取钵入都之城市行乞已,来至王门。(一五)入王宫坐于座,于其处食事,己以手净钵,(一六)食毕[说法]使王喜悦,去都之城市。于最上之欢喜囿园为日中之休息,于其处美丽而说蛇喻经。于[此说法]已千人[得悟法]。此于楞伽为第五之得悟。(一七、一八)说正法令觉有情等,由座起赴帝须园。(一九)
王对八种之地震动,愈益欢欣,欢喜意扬满足,王告诸长老。(二〇)精舍建立。如是[余][奉献]高价僧园。大德![卿之]神足[定][起]大地之震动。(二一)“大王!于只此事非建立僧园。如来结界之决定而有一定之[仪]。(二二)以共住人之限界由八种之界相周遍说示[又][说示]不离三衣,集合一切僧伽议决公示。如是谓结界之一区。[如是]精舍为不动之物,园为被建立。”(二三、二四)“我与大臣侍臣等俱妻子等悉皆为卿之优婆塞,生涯归依。”(二五)“大雄!余愿卿如为我语。大众可住结界内之场所。(二六)慈悲守护,应常守护。”“大王!请如卿所欲以定境界,(二七)如定境界者,则僧伽决定结界。”摩诃波杜摩与昆伽拉之二头吉祥象[牵出](二八)于寇达玛罗伽地方先附以黄金之犁,牵四支大军为敌之调伏者刹帝利与长老俱以黄金之犁[示畔进行间]见有庄严之满水器、种种之美色幢、(二九、三〇)种种之华,以幢严饰弓窿门或高价之华鬘,多数光辉之灯火。如是王用黄金之犁耕[畔]。(三一)为多数人人之信仰,刹帝利与长老俱右绕城市达于河岸。(三二)用黄金之犁[表示]地上之大结界线而耕畔,[再]到寇达摩罗伽地方。(三三)于大群众[之前]结附结界与结界之时,于其处大地震动。[此]为最初地之震动。[三四]与国人等俱全王之军队,见此希有互相欢欣:“[此处]可为结界园。”(三五)自在者天帝须向长老等告示规定几千距离结界[线]之标相与场所。(三六)“由结界与场所应为之事已,[今]长老向比丘僧伽尽快确立精舍,又为余之哀愍请定结界。”岛之灯明者摩哂陀闻王之语,(三七、三八)告比丘之僧伽曰:“汝等比丘!我等定结界。”如是乌塔拉萨鲁哈之星宿下僧伽悉皆来集。(三九)决定场所有眼者结同一住所之界。确立最胜之精舍帝须园,(四〇)[其夜]住帝须园,夜明时,着内衣,缠衣,(四一)如是取钵入都之城市。行乞近于王门而来。(四二)入王宫坐于座于其处食事,[己]手净钵,(四三)食已[说法]使王喜悦由都之城市而去,在欢喜林囿园为日中之休息,(四四)彼时于其处说蛇喻经及无始经、无上之行藏,(四五)于大欢喜[林]其处再三说牛粪之训谕,转法轮[经]。(四六)岛之灯明者长老摩哂陀七日间说此等之诸经,令八千五百之众解脱缚。如是一个月不足与众俱止住于帝须园,(四七、四八)雨期将近于额沙荼之满月向城市告知一切人人:“安居之时期不[间近]。”[四九]
大寺之受纳毕
岛之灯明者摩哂陀,整床座,取衣钵,由帝须园离去。(五〇)着内衣,缠衣,如是取钵入于都之城市。(五一)行乞来至王门,入王宫,坐适宜之座。(五二)于其处食事,[己]手净钵,教授大会经。(五三)岛之灯明者摩哂陀,教授王已由座起不辞而去。(五四)大师由东门离去城市,去一切人人归还,来至眉沙迦山。(五五)大臣等悬念告王:“陛下!大长老等皆已往眉沙迦山。”(五六)闻[此之报告]王惊,立即系马于战车,与王妃俱刹帝利立即乘车。(五七)长老摩哂陀与众俱行山麓,其处岩间之所纳伽洽多迦池沐浴,饮水而立于山顶。(五八)刹帝利急急擦汗,由远已见立于山顶长老。(五九)刹帝利留王妃于车,由车降,接近长老,礼拜而言此事:(六〇)“大雄!何故快弃土地,弃余与有情等而来此山耶?”(六一)“我等实于此处前后满三个月,于如来之处作安居”(六二)“余为比丘之僧伽安乐应作一切之应为事,请垂哀愍为余施教。”(六三)[摩哂陀]“比丘等虽于森同于村里,于闭门住居入安居为佛所许。”(六四)[王]“[余对卿之]此言[其]意义理由一切了解。正于今日余造适当安居之场所。”(六五)大名声之[王]在家之[得限度事]遂选[一场所]与长老等:“由哀愍请留于[此处],(六六)大德!请入此岩房之园。大牟尼!确立精舍请定结界。”(六七)
大阿栗吒王之妹子及五十五人大名声之良家所生者等,(六八)近王礼拜言此事:“我等皆欲于胜慧者之处出家。(六九)我等欲行梵行。陛下请许允。”闻一同之言,大地之主王亦意满足,近而告长老曰:“有阿栗吒为首五十五人之导师。大雄!请在卿之处出家。[余许彼等之出家]。”(七〇、七一)闻王之言而岛之灯明者摩哂陀言比丘僧伽:“汝等比丘!我等将定结界。”(七二)长老等确立精舍,决定于同一住所及不离三衣,规定结界场所。(七三)于屯巴精舍场内规定[外]界内界,岛之灯明者摩哂陀宣言大结界。(七四)具眼者定一切之处,结界在帝须山确立第二之精舍,(七五)于额沙荼月完满月之布萨,乌塔拉萨鲁哈之星宿下,于山中结界,(七六)于第二之场内,先令大阿栗吒出家。于其处又为丹巴般尼王家者[此大阿栗吒]授具足戒。(七七)于彼处五十五人出家受具足戒。于第一园建立三十二之处所,(七八)于帝须山之精舍第二园建立三十二,其余之小园各各含建一处。(七九)于最上之山建立园与精舍毕而六十二人之阿罗汉悉[于楞伽]入最初之安居。(八〇)
支提山之受纳毕
猜你喜欢 阿育王经 第九卷·佚名 不退转法轮品第一·佚名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中·佚名 卷第一百五十九·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四卷·李通玄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下·文偃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欧阳竟无 梵摩渝经全文·佚名 21.说行道智见清净品·佛音 卷之二·佚名 卷第三十八·普瑞 宗镜录卷第七十六·延寿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一卷·佚名 卷五百八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