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六

衍至德之义

易干文言曰九三忠信所以进德也

朱熹本义曰忠信主于心者无一念之不诚也又曰忠信只是实且如孝须实是孝方始孝之德一日进一日如弟须实是弟方始弟之德一日进一日若不实却自无根了如何会进

【臣】按乾卦备元亨利贞之德而二之成德在于仁三之进德在于诚终日干干夕犹惕若形容诚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形容畏都极危切

无妄【卦名】元亨利贞

程颐曰无妄者至诚也至诚者天之道也天之化育万物生生不穷各正其性命乃无妄也人能合无妄之道则所谓天地合其德也

【臣】按无妄之义程释之以至诚而本义释之以实理天地之生生不穷以是故也无妄之元亨利贞即干之元亨利贞干之君子行此四德者自强不息无妄之君子行此四德者至诚无息也物物而与之以无妄者天之四德事事而与之以无妄者人之四德然非逐事逐物而为之安排布置也雷以动之生生之运用也则阴阳和而万物育矣人之动而以天焉生生之连续也则父母顺而万事得矣无妄之君子体各正性命之义为底豫之舜为归全之参为申生之防为伯奇之顺惟所命之无不顺受其正者也

中孚【卦名】豚鱼吉

程颐曰豚躁鱼防物之难感者也孚信能感于豚鱼则无不至矣所以吉也

【臣】按孚字之义朱子尝举字説云従爪从子如鸟抱子之象今之乳字一边従孚盖中所抱者实有物也中间实有物所以人自信之解得极有精理今按卦序自中孚以前凡六十卦其言孚者亦屡矣或彖辞或爻辞或孚在人或孚在己吉凶悔吝各以其物惟中孚専以名卦其彖辞独取象于豚鱼而夫子释之曰豚鱼吉信及豚鱼也程信能及于豚鱼信道至矣盖尝稽诸火册所记天地间感应之事则未有神奇于孝德所孚者如鱼之为王氏【名祥】而跃笋之为孟氏【名宗】而生泉之为姜氏【名诗】而涌以至于董生邵南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以上事详孝行】而韩愈之驯鳄鱼之暴亦事之相类者圣人取象于信及豚鱼诚有以也

书太甲上【太甲汤孙也商史录伊尹告戒太甲之辞为上中下三篇因以名之也】曰克终允德

蔡沉集曰允信也有诸己之谓信实有其德于身也

太甲中曰允德协于下惟明后

蔡沉集曰允德则有诚身诚意之实德诚于上协和于下惟明后然也

先王子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

蔡沉集曰此言汤德所以协于下者困穷之民若己子而爱之之若子则心之爱者诚矣未有诚而不动者故民服其命无有不得其懽心

【臣】按伊尹之训太甲也营宫于桐使亲近烈祖成汤之陵墓【汤墓在桐】则是以奉先之孝兴发其仁义礼智之本心使之知君亲临之厚莫重焉之义也允德乃性之所自有向者狎习不顺理义之人是以至于败度败礼今大甲因思念其祖而克终信德故史纪之于上篇之终而中篇申之以允德协于下又举成汤之子困穷民心悦服而言是允德之见于爱者乃仁之信也仁而信则礼义智无不信矣下篇云神无常享享于克诚诚之一字自此始诚也允也信也皆所以实其仁义礼智之德者也

咸有一德【伊尹致仕而去恐大甲德不纯一作此篇以谏戒商史取其篇中咸有一德四字以为篇目】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蔡沉曰二三则杂矣德之纯则无往而不吉德之杂则无往而不凶

【臣】按一者诚也一德即允德一其德则笃于爱敬顺而吉也二三其德则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逆而凶也伊尹此篇始曰眷求一德遂曰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又曰惟天佑于一德惟民归于一德而又两言惟一一言克一而卒之以一哉王心盖反覆致意于上天下民之不可欺而诚之不可掩以见有此一德则百行万善皆实无此一德则百行万善皆伪而已矣嗣王之惟新厥德以视乃烈祖者为之本则善原于一而动罔不臧岂顾问哉

周官【成王训廸百官史录其言以周官名之】曰无载【事也】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蔡沉曰当有实得于己不可従事于伪作德则中外惟一故心逸而日休休焉作伪则揜防不睱故心劳而日着其拙矣

【臣】按此虽训戒臣下之词亦可见成王圣心之纯念尔祖而脩厥德以不敢恶慢之诚而为谆谆之诲也

诗大雅下武【篇名美武王能缵太王王季之绪而有天下也】其二章曰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朱熹集曰配对也京镐京也武王能继先王之德而长言合于天理故能成王者之信于天下也若暂合而遽离暂得而遽失则不谓之孚矣

朱善曰世德皆实心之形着天命即实理之流行

三章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惟则【式则皆法也】

朱熹集曰言武王所以能成王者之信而为四方之法者以其长言孝思而不忘是以其孝为可法耳若有时而忘之则其孝者伪耳何足法哉

【臣】按宋儒陈鹏飞曰王者之德着于人而可信者谓之孚存于心而不忘者谓之孝天下皆知法武王之德而不知德之可法者本于圣人之孝也防哉言乎孝为信德之至而至德者先王之所以顺天下也不烦辞説而自明者矣

论语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朱熹曰天地生生之理只是直才直便是生生之理罔只是脱空作伪做人不诚实以非为是以黑为白如不孝于父却与人説我孝不弟于兄却与人説我弟此便是罔

【臣】按直即是诚君子固无所往而不用其诚若至于事父事兄本原之地有不信实则为刑戮之人矣人未有不诚于孝弟而诚于他者善乎宋儒杨时有言曰古人于幼子常示毋诳所以养其直也此则于孩提稍长之际而充实其爱敬之心而培植其生生之本作圣之功不外于是矣

中庸第十六章曰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胡炳文曰诚者中庸一书之枢纽而首于此章见之宋李邦直始谓不欺之谓诚徐仲车谓不息之谓诚子朱子又加以真实二字诚之説尽矣六经言诚自商书始但言神享人之诚而中庸直言神之诚其防微矣

【臣】按不欺不息合真实二字诚之解无余蕴矣中庸不于子臣弟友夫妇言诚而以神言诚明乎诚者天之所以为元亨利贞人之所以为仁义礼智天人合一之理也在天则其所以元亨利贞者真实而无一息之妄在圣人之心则其所以仁义礼智者亦真实而无一息之妄在天则但可言不息在人则可兼言不欺不欺则究亦不息矣天之德莫大于生而非诚则无以成化有人之行莫火于孝而非诚则无以尽爱敬此信之德所以并仁义礼智而为五也故二十五章曰诚者物之终始又曰性之德也

【臣】又按宋儒饶鲁曰凡物之终始莫非隂阳合散之所为而阴阳合散莫非真实无妄之理后世此理未明有指神于佛老而竞为淫祀以邀福者一何怪诞不经至此哉使天下后世皆知率性之道则佛氏之空者非性矣皆知率性之道则老氏之无者非道矣皆知神之诚则知后世淫祀之幻妄者非诚矣臣请即其説而申之曰祖宗之精气存乎子孙之身者也子孙之所以续于祖宗者诚为之续也生则亲安之安其诚也祭则享之享其诚也夫以啮指而心痛者生人之诚可相通也其不歆乎非类者死者之诚不相接也佛老之徒既生不能致爱敬于父母而淫祀以求福者反以考妣之道媚其匪类不亦伪乎神德之盛也孝德之至也一诚而已矣

二十章曰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朱熹曰反诸身是反求于心不诚是不曾实有此心如事亲孝须实有此孝之心若外面假为孝之事里面却无孝之心便是不诚矣

【臣】按朱熹此言假设以警人使知反求于心也其实孝之事未有不出于中心之所诚然者但是父母有不顺虽爱敬已尽犹当负罪引慝耳必至于动天地感神而后为诚也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中庸之理得孟子而益明矣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朱熹曰万物不是万物之迹只是万物之理如君臣之义父子之亲道理本备于吾身诚是实有此理检点自家身上果无欠缺事君真个忠事亲真个孝莫不各尽其当然而无一毫之不尽则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自然快活

陈栎曰实有此理曰诚纯乎此理而无私曰仁【臣】按孟子此章即中庸之义疏也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是举万物皆备中众理之总名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自顺乎亲而信乎友获乎上无一之非诚矣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故当明善以诚身也

通书曰诚者圣人之本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诚即大极也通者方出而赋于物善之继也复者各得而藏于己性之成也】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静无则至正而已动有然后明与达可见】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非诚则五常百行皆无其实所谓不诚无物者也静而不正故邪动而不明不达故暗且塞】故诚则无事矣至易而行难【实理自然故易人伪夺之故难】果而确无难焉【果者阳之决确者阴之守决之勇守之固则人伪不能夺之矣】

【臣】按通书挈一诚字为主诚为大极继善为阳动诚之通成性为阴静诚之复以在人者而推合于天也故曰于图已为五行之性矣其曰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犹中庸言以达德行达道所以行之者一也之意至易而行难者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何以信乎友获乎上故难也果而确无难焉一诚而五常百行皆实有于我矣

朱熹曰五者之中所谓信者真实无妄之理也仁义礼智皆真实无妄故信不必言 或谓仁义礼智之四德又添信字谓之五性如何曰信是诚实此四者实有是仁实有是义礼智亦然如五行之有土非土不足以载四者又如土于四时各寄旺十八日或谓旺于戊巳然季夏乃土之本宫故尤旺又曰木仁金义火礼水智各有所主独土无位又为四行之实故信亦无位而为四德之实也【实字与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之实同】

【臣】按春木夏火秋金冬水此四行之本位也以夏之首承春之末以秋之首承夏之末以冬之首承秋之末此四行之有本位即有界限节次而土之旺于四季者其故可推也故四时之信天下之大信也旺于四季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各于是而极其盛在人则仁义礼智亦各自充积极其盛也然而春生者天道之始亲亲者人道之始则土之实此四行者亦必自春生为始信之实此四德者亦必自亲亲为始也又真德秀曰阳之性健木火属焉在人则为仁礼阴之性明金水属焉在人则为义智而土则二气之冲和性亦兼乎健顺盖后天之卦坤土在离火兑金之交而居其间有续之义惟其冲和而兼健顺故也尤旺于季夏者为离火之子兑金之母也自人而言则仁礼阳也健也主乎亲者也义智阴也顺也主乎严者也信则冲和而兼健顺诚乎爱者必生敬诚乎敬者又生爱也

薛瑄曰秉心塞渊可以为积德之要思无疆思无斁可以为进学之要思无邪乃诚身之要又曰反身而诚则实有诸己矣又曰勿起一念之妄诚可存矣又曰诚不动人当责诸己

【臣】按秉操也塞实也渊深也言其操心诚实而渊深也此卫风定之方中之篇之辞也无疆者思之逺也无斁者无厌斁也无邪者无邪意也此鲁颂駉篇之辞也诗人美卫之文公鲁之僖公皆言其诚实无妄之心致牧马之盛亦诚能动物之一证也人而无此诚实无妄之心则凡有所为而必不成即使万念皆实而一念或妄则亦随所为之事而罔功者也而况家庭父子之间温凊定省之际岂其载尔伪而为之者乎明善诚身以顺乎亲则四德皆实而百行皆成矣

胡居仁曰理无不实心无不正之谓诚故荀子【名况】以养心莫善于诚周程讥其不识诚诚如五谷已成果实已熟又焉用养孟子言养心莫善于寡欲无欲即诚也【臣】按此以诚训成也四时备而为天道之成而四季之月又四时之各一成也四德备而为人道之成而仁之至义之尽礼之会智之固又四德之各为一成也爱则诚爱敬则诚敬爱敬各为一成也终于立身孝子成身始中终为一成也此皆其理之无不实心之无不正者为之也如其有待于养则未成而不得谓之诚矣此荀况之説所以见讥于周程也

已上信之德之至

御定孝经衍义卷六

猜你喜欢
  非攻下第十九·墨子
  胡子衡齐序·胡直
  卷十三·朱熹
  提要·王充耘
  论语集解义疏卷五·皇侃
  论孟精义纲领·朱熹
  孟子集注考证卷二·金履祥
  卷四十五·程公说
  卷十二·库勒纳
  卷十·欧阳修
  卷八·王昭禹
  卷三百二十三·佚名
  大雲初分解脱转福德藏法门健度第八·佚名
  法句譬喻经安宁品第二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四·李遵勖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诗镜卷十七·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十七 明 陆时雍 编 梁第一 【梁诗妖艳声近於淫靓妆艶抺巧笑娇啼举止向人卖致】 武帝【姓萧氏讳衍字叔达初仕齐累迁随王镇西谘议参军後讨东昬而自立四传五十五年 武帝素而妍铅粉不施风华坐振

  • 一一八五 军机大臣奏将《乐律全书》校正条例交六阿哥等添改进呈片·佚名

    一一八五 军机大臣奏将《乐律全书》校正条例交六阿哥等添改进呈片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初六日昨蒙发下《乐律全书》校正条例,已交六阿哥同邹奕孝等将案语首条添改,谨夹签进呈。俟发下,交武英殿纂修缮写,并恭录御制诗二篇冠于

  • 卷二十六·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六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齐楚争盟表五霸之中仲尼独许齐桓然论者谓自桓伯而天下遂不复知有王吾谓春秋之世之趋于伯非自桓始也桓八年楚已合诸侯于沈鹿矣十一年屈瑕盟

  • 王素传·沈约

    王素字休业,是琅笽临沂人氏。他高祖王翘之,是晋朝光禄大夫。王素少年时便志气不凡。家庭贫困,母亲年老。刚开始当庐陵国侍郎,母亲去世,他便辞职,守孝期满,庐陵王刘绍当江州刺史,亲人旧友劝修整故居。王素没有顺从,而是丢下家中

  • 唐纪四十四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三建中四年(癸亥、783)·司马光

    唐纪四十四唐德宗建中四年(癸亥,公元783年) [1]春,正月,丁亥,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 [1]春季,正月,丁亥(初十),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在清水结盟。 [2]庚寅,李希烈遣其将李克诚袭陷汝州,执别驾李元平。元平,本

  • 130.说实话的高允·林汉达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在东晋初年,拓跋部还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吸收了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经济制度。公元386年,鲜卑贵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后,任用了一批汉族

  • 虞书·大禹谟·佚名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

  • 御题陈经尚书详解六韵·陈经

    御题陈经尚书详解六韵帝王行事具心中【櫽括经题语】挈要一言迥鲜同数【上声】彼専通难偻指得兹详解足治【平声】躬卷成五十能探奥书秘半千未防【经南宋淳熙间进士逮今五百余年矣】大典阙诚惜漏休阳复购可称功【

  • 卷三十·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说卷三十   宋 时澜 撰周官第二十二     周书金縢成王初年之书也洛诰周公还政之书也无逸立政周公教戒成王之书也周官成王亲政开物成务之书也合是数篇以观成王可以见其本质焉可以见其

  • 大智度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現普身第十五   爾時世尊在師子座上坐.於三千大千世界中其德特尊.光明色像威德巍巍.徧至十   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譬如須彌山王光色殊特衆山無能及者。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七(论本第十六七八九二十)·窥基

    基撰思谓思虑。即遍行思。唯意识俱。因思生慧。名为思慧。今取因思慧所成诸法。体通五蕴。为此地体。文分为二。初标列三门。后随别释。自性清净者。明思慧体。简生得善故名清净 思择所知者。思择一切所应知法 思择

  • 卷第二十三·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二十三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摄相应分相应品第二之上心心数法。当知相应。当知不相应。当知无相应。当知非无相应相应。当知亦有相应不相应无相应非无相应不相应。当知亦有相应不相应

  • 卷第四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入王宫门学处第八十二之四尔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竹林园中。时有南方壮士。力敌千夫。来至此城诣影胜王所。自言勇健弓马无双。王见欢喜加之重禄。授其大将。时摩揭

  • 丛林盛事卷下·道融

    宋 沙门 道融 撰○宝峰祥叉手为童子时。闻二老宿夜话。举古德颂云。征轮轧轧过江南。暂把遗骸寄泐潭。秦岭烟沙犹未息。月明空锁定僧庵。祥不觉感悟泣下。老宿问其故。祥云。某近梦中得此句。当是前身之所为者。宿

  • 回顾·贝拉米

    《回顾:公元2000—1887年》是美国爱德华·贝拉米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88年。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小说体裁,叙述一个生于1857年的名叫韦斯特的美国人,他于1887年在波土顿地下室里入睡,成为长眠的僵尸。到公元2000年被一

  • 古今医统大全·徐春甫

    一百卷。明徐春甫撰。徐春甫,字汝元,号思鹤,祁门(今属安徽省)人。曾从名医汪宦学医,博通内、妇、儿各科医术。不计名利,以救人为己任,后授太医院官职。以《内经》为本,推崇李杲,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著述颇多

  •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文益

    全一卷。唐代僧法眼文益(885~958)撰,明代僧语风圆信、郭凝之编。又作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大智藏大导师语录、清凉文益禅师语录、文益录、法眼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集录法眼文益之略传,及其住崇寿院、报恩禅院、清凉

  • 大辩邪正经·佚名

    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共分十一品。首先叙述十地。其次提出要断绝生死轮回,就应当先破除六种错误的观点及态度,依善知识。接着用本生故事说明归依善知识必得大利益。以下解释众生之所以轮回不绝,是由于不证入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