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八品 法心分别

几何之蕴、几何之处、几何之界、几何之谛、几何之根、几何之因、几何之食、几何之触、几何之受、几何之想、几何之思、几何之心耶?

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谛、二十二根、九因、四食、七触、七受、七想、七思、七心。

此处,如何是五蕴耶?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此言为五蕴。

此处,如何是十二处耶?是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此言为十二处。

此处,如何是十八界耶?是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此言为十八界。

此处,如何是四谛耶?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此言为四谛。

此处,如何是二十二根耶?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此言为二十二根。

此处,如何是九因耶?是三善因、三不善因、三无记因。

此中,如何是三善因耶?是无贪欲之善因、无瞋恚之善因、无愚痴之善因,此言为三善因。

此中,如何是三不善因耶?是贪欲之不善因、瞋恚之不善因、愚痴之不善因,此言为三不善因。

此中,如何是三无记因耶?是或依善法之异熟,或于作无记法之无贪欲、无瞋恚、无愚痴,此言为三无记因。

此处,如何是四食耶?是抟食、触食、意思食、识食,此言为四食。

此处,如何是七触耶?是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界触、意识界触,此言为七触。

此处,如何是七受耶?是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界触所生之受、意识界触所生之受,此言为七受。

此处,如何是七想耶?即眼触所生之想、耳触所生之想、鼻触所生之想、舌触所生之想、身触所生之想、意界触所生之想、意识界触所生之想,此言为七想。

此处,如何是七思耶?是眼触所生之思、耳触所生之思、鼻触所生之思、舌触所生之思、身触所生之思、意界触所生之思、意识界触所生之思,此言为七思。

此处,如何是七心耶?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界、意识界,此言为七心。

于欲界,几何之蕴……乃至……几何之心耶?于欲界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三谛、二十二根、九因、四食、七触、七受、七想、七思、七心。

此中,如何是欲界之五蕴耶?是色蕴……乃至……受蕴,此言为欲界之五蕴。

此中,如何是欲界之十二处耶?是眼处、色处……乃至……意处、法处,此言为欲界之十二处。

此中,如何是欲界之十八界耶?是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此言为欲界之十八界。

此中,如何是欲界之三谛耶?是苦谛、集谛、道谛,此言为欲界之三谛。

此中,如何是欲界之二十二根耶?是眼根……乃至……已知根、具知根,此言为欲界之二十二根。

此中,如何是欲界之九因耶?是三善因、三不善因、三无记因,此言为欲界之九因。

此中,如何是欲界之四食耶?是抟食、触食、意思食、识食,此言为欲界之四食。

此中,如何是欲界之七触耶?是眼触……乃至……意识界触,此言为欲界之七触。

此中,如何是欲界之七受……乃至……七想……乃至……七思……乃至……七心耶?是眼识……乃至……意界、意识界,此言为欲界之七心。

于色界,几何之蕴……乃至……几何之心耶?于色界是五蕴、六处、九界、三谛、十四根、八因、三食、四触、四受、四想、四心。

此中,如何为色界之五蕴耶?是色蕴……乃至……识蕴,此言为色界之五蕴。

此中,如何是色界之六处耶?是眼处、色处、耳处、声处、意处、法处,此言为色界之六处。

此中,如何是色界之九界耶?是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此言为色界之九界。

此中,如何是色界之十四根耶?是眼根、耳根、意根、命根、喜根、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此言为色界之十四根。

此中,如何是色界之八因耶?是三善因、二不善因、三无记因。

此中,如何是三善因耶?是无贪欲之善因、无瞋恚之善因、无愚痴之善因,此言为三善因。

此中,如何是二不善因耶?是贪欲之不善因、愚痴之不善因,此言为二不善因。

此中,如何是三无记因耶?是或依善法之异熟,或于作无记法之无贪欲、无瞋恚、无愚痴,此言为三无记因。

此中,如何是色界之三食耶?是触食、意思食、识食,此言为色界之三食。

此中,如何是色界之四触耶?是眼触、耳触、意界触、意识界触,此言为色界之四触。

此中,如何是色界之四受……乃至……四想……乃至……四思……乃至……四心耶?是眼识、耳识、意界、意识界,此言为色界之四心。

于无色界,几何之蕴……乃至……几何之心耶?于无色界是四蕴、二处、二界、三谛、十一根、八因、三食、一触、一受、一想、一心。

此中,如何是无色界之四蕴耶?是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此言为无色界之四蕴。

此中,如何是无色界之二处耶?是意处、法处,此言为无色界之二处。

此中,如何是无色界之二界耶?是意识界、法界,此言为无色界之二界。

此中,如何是无色界之三谛耶?是苦谛、集谛、道谛,此言为无色界之三谛。

此中,如何是无色界之十一根耶?是意根、命根、喜根、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已知根、具知根,此言为无色界之十一根。

此中,如何是无色界之八因耶?是三善因、二不善因、三无记因,此言为无色界之八因。

此中,如何是无色界之三食耶?是触食、意思食、识食,此言为无色界之三食。

此中,如何是无色界之一触耶?是意识界触,此言为无色界之一触。

此中,如何是无色界之一受……乃至……一想……乃至……一思……乃至……一心耶?是意识界,此言为无色界之一心。

于无所属,是几何之蕴……乃至……几何之心耶?是于无所属,乃四蕴、二处、二界、二谛、十二根、六因、三食、一触、一受、一想、一思、一心。

此中,如何为无所属之四蕴耶?是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此言为无所属之四蕴。

此中,如何是无所属之二处耶?是意处、法处,此言为无所属之二处。

此中,如何所属之二界耶?是意识界、法界,此言为无所属之二界。

此中如何是无所属之二谛耶?是道谛、灭谛,此言为无所属之二谛。

此中,如何是无所属之十二根耶?是意根、命根、喜根、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此言为无所属之十二根。

此中,如何是无所属之六因耶?是三善因、三无记因。此中,如何是三善因耶?是无贪欲之善因、无瞋恚之善因、无愚痴之善因,此言为三善因。

此中,如何是三无记因耶?是依善法异熟之无贪欲、无瞋恚、无愚痴,此言为三无记因。此言为无所属之六因。

此中,如何是无所属之三食耶?是触食、意思食、识食,此言为无所属之三食。

此中,如何是无所属之一触耶?是意识界触,此言为无所属之一触。

此中,如何是无所属之一受……乃至……一想……乃至……一思……乃至……一心耶?是意识界,此言为无所属之一心。

五蕴之几何是欲界所属耶?几何是非欲界所属耶?……乃至……七心之几何是欲界所属耶?几何是非欲界所属耶?

色蕴是欲界所属。四蕴是欲界所属、非欲界所属。

十处是欲界所属。二处是欲界所属、非欲界所属。

十六界是欲界所属。二界是欲界所属、非欲界所属。

集谛是欲界所属。二谛是非欲界所属。苦谛是欲界所属、非欲界所属。

十根是欲界所属。三根是非欲界所属。九根是欲界所、非欲界所属。

三不善因是欲界所属。六因是欲界所属、非欲界所属。

抟食是欲界所属。三食是欲界所属、非欲界所属。

六触是欲界所属。意识界触是欲界所属、非欲界所属。

六受、六想、六思、六心是欲界所属。意识界是欲界所属、非欲界所属。

五蕴之几何是色界所属耶?几何是非色界所属耶?……乃至……七心之几何是色界所属耶?几何是非色界所属耶?

色蕴是非色界所属。四蕴是色界所属、非色界所属。

十处是非色界所属。二处是色界所属、非色界所属。

十六界是非色界所属。二界是色界所属、非色界所属。

三谛是非色界所属。苦谛是色界所属、非色界所属。

十三根是非色界所属。九根是色界所属、非色界所属。

三不善因是非色界所属。六因是色界所属、非色界所属。

抟食是非色界所属。三食是色界所属、非色界所属。

六触是非色界所属。意识界触是色界所属、非色界所属。

六受……六想……六思……六心是非色界所属。意识界是色界所属、非色界所属。

五蕴之几何是无色界所属耶?几何是非无色界所属耶?……乃至……七心之几何是无色界所属耶?几何是非无色界所属耶?

色蕴是非无色界所属。四蕴是无色界所属、非无色界所属。

十处是非无色界所属。二处是无色界所属、非无色界所属。

十六界是非无色界所属。二界是无色界所属、非无色界所属。

三谛是非无色界所属。苦谛是无色界所属、非无色界所属。

十四根是非无色界所属。八根是无色界所属、非无色界所属。

三不善因是非无色界所属。六因是无色界所属、非无色界所属。

抟食是非无色界所属。三食是无色界所属、非无色界所属。

六触是非无色界所属。意识界触是无色界所属、非无色界所属。

六受……六想……六思……六心是非无色界所属。意识界是无色界所属、非无色界所属。

五蕴之几何是所属耶?几何是非所属耶?……乃至……七心之几何是所属耶?几何是无所属耶?

色蕴是所属。四蕴是所属、无所属。

十处是所属。二处是所属、无所属。

十六界是所属。二界是所属、无所属。

二谛是所属。二谛是无所属。

十根是所属。三根是无所属。九根是所属、无所属。

三不善因是所属。六因是所属、无所属。

抟食是所属。三食是所属、无所属。

六触是所属。意识界触是所属、无所属。

六受……六想……六思……六心是所属。意识界是所属、无所属。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几何之蕴出现耶?……乃至……几何之心出现耶?即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者五蕴出现。或者十一处出现。或者十处出现。或者更有[其他]十处出现。或者九处出现。或者七处出现。或者十一界出现。或者十界出现。或者其他之十界出现。或者九界出现。或者七界出现。于一切者一谛出现。或者十四根出现。或者十三根出现。或者其他之十三根出现。或者十二根出现。或者十根出现。或者九根出现。或者其他之九根出现。或者八根出现。或者其他之八根出现。或者七根出现。或者五根出现。或者四根出现。或者三因出现。或者二因出现。或者以无因者出现。于一切者四食出现。于一切者一触出现。于一切者一受……一想……一思……一心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者如何五蕴出现耶?是色蕴……乃至……识蕴。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者此等之五蕴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十一处出现耶?是欲缠之天、初劫者之人、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趣、地狱者、全处者,于转生之刹那则十一处出现。即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于欲界转生之刹那则此等之十一处于此等者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十处出现耶?是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趣、地狱者、生盲者,于转生之刹那十处出现。即眼处、色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于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十处于此等者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其他之十处出现耶?是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趣、地狱者、生聋者,于转生之刹那十处出现。即眼处、色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十处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九处出现耶?是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趣、地狱者、生盲聋者,于转生之刹那九处出现。即色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九处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七处出现耶?是胎生之有情者于转生之刹那七处出现。即色处、香处、味处、身处、触处、意触、法处。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七处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十一界出现耶?是欲缠之天、初劫者之人、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地狱者、完全处者,于转生之刹那十一界乃出现。即眼界、色界、耳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身界、触界、意识界、法界。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十一界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十界出现耶?是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趣、地狱者、生盲者,于转生之刹那十界出现。即色界、耳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身界、触界、意识界、法界。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十界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其他之十界出现耶?是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趣、地狱者、生聋者,于转生之刹那十界出现。即眼界、色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身界、触界、意识界、法界。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十界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九界出现耶?是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地狱者、生盲聋者,于转生之刹那九界出现。即色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身界、触界、意识界、法界。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九界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七界出现耶?是胎生之有情于转生之刹那七界出现。即色界、香界、味界、身界、触界、意识界、法界。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者此等之七界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者如何一谛出现耶?是苦谛。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者此一谛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十四根出现耶?是欲缠之天、以有因智相应者,于转生之刹那十四根出现。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喜根、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十四根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十三根出现耶?是欲缠之天、以有因智不相应者,于转生之刹那十三根出现。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或男根、命根、喜根,或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十三根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十三根出现耶?是胎生之有情、以有因智相应者,于转生之刹那十根出现。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命根、喜根,或者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十三根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十二根出现耶?是初劫之人者、以有因智不相应者,于转生之刹那十二根出现。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命根、喜根,或者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十二根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十根出现耶?是胎生之有情、以有因智相应者,于转生之刹那十根出现。即身根、意根、女根,或者男根、命根、喜根,或者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十根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九根出现耶?是胎生之有情、以有因智不相应者,于转生之刹那九根出现。即身根、意根、女根,或者男根、命根、喜根,或者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九根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其他之九根出现耶?是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趣、地狱者、完全处者,于转生之刹那九根出现。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或者男根、命根、舍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九根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八根出现耶?是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趣、地狱者、生盲者,于转生之刹那八根出现。即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或者男根、命根、舍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八根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其他之八根出现耶?是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趣、地狱者、生聋者转生之刹那八根出现。即眼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或者男根、命根、舍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八根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七根出现耶?是化生之馈鬼、化生之阿修罗、化生之畜生趣、地狱者、生盲聋者于转生之刹那七根出现。即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或者男根、命根、舍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七根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五根出现耶?是胎生之有情、除无性之无因者于转生之刹那五根出现。即身根、意根、女根,或者男根、命根、舍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五根出现。

于欲界有情转生之刹那于何人四根出现耶?是胎生之有情、以无因无性者,于转生之刹那四根出现。即身根、意根、命根、舍根。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四根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三因出现耶?是欲缠天、初劫之人、胎生之有情、以有因智相应者,于转生之刹那三因出现。即无贪欲之异熟因、无瞋恚之异熟因、无痴之异熟因。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三因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何人二因出现耶?是欲缠之天、初劫之人、胎生之有情、以有因智不相应者,于转生之刹那二因出现。即无贪欲之异熟因、无瞋恚之异熟因。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此等者此等之二因出现。其余之有情以无因而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人如何之四食出现耶?是抟食、触食、意思食、识食。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者此等之四食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人如何之触出现耶?是意识界触。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者此之一触出现。

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者如何一受……一想……一思……一心乃出现耶?是意识界。于欲界转生之刹那于一切者此之一心出现。

于色界转生之刹那则几何之蕴出现耶?……乃至……几何之心出现耶?即于色界转生之刹那除无想有情天而外,

五蕴出现。

五处出现。

五界出现。

一谛出现。

十根出现。

三因出现。

三食出现。

一触出现。

一受……乃至……一想……乃至……一思……乃至……一心出现。

于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五蕴出现耶?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于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五蕴出现。

于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五处出现耶?是眼处、色处、耳处、意处、法处。于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五处出现。

于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五界出现耶?是眼界、色界、耳界、意识界、法界。于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五界出现。

于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一谛出现耶?是苦谛。于色界转生之刹那此一谛出现。

于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十根出现耶?是眼根、耳根、意根、命根、喜根,或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于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十根出现。

于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三因出现耶?是无贪欲之异熟因、无瞋恚之异熟因、无愚痴之异熟因。于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三因出现。

于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三食出现耶?是触食、意思食、识食。于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三食出现。

于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一触出现耶?是意识界触出现。于色界转生之刹那此之一触出现。

于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一受……一想……一思……一心出现耶?是意识界。于色界转生之刹那此之一心出现。

于无想有情天转生之刹那几何之蕴出现耶?……乃至……几何之心出现耶?于无想有情天转生之刹那乃

一蕴出现。是色蕴。

二处出现。是色处、法处。

二界出现。是色界、法界。

一谛出现。是苦谛。

一根出现。是色命根。

无想有情是无因、无食、无触、无受、无想、无思、无心而出现。

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几何之蕴出现耶?……乃至几何之心出现耶?是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乃

四蕴出现。

二处出现。

二界出现。

一谛出现。

八根出现。

三因出现。

三食出现。

一触出现。

一受……一想……一思……一心出现。

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四蕴出现耶?是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四蕴出现。

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二处出现耶?是意处、法处。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二处出现。

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二界出现耶?是意识界、法界。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二界出现。

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一谛出现耶?是苦谛。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此之一谛出现。

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八根出现耶?是意根、命根、舍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八根出现。

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三因出现耶?是无贪欲之异熟因、无瞋恚之异熟因、无愚痴之异熟因。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三因出现。

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之三食出现耶?是触食、意思食、识食。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三食出现。

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一触出现耶?是意识界触。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此等之一触出现。

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如何一受……一想……一思……一心出现耶?是意识界。于无色界转生之刹那此之一心出现。

欲缠之诸法。非欲缠之诸法、色缠之诸法、非色缠之诸法。无色缠之诸法、非无色缠之诸法。所属之诸法、无所属之诸法。

如何诸法是欲缠耶?是下则以无间地狱为界限,上以他化自在天为终,所有之于其中间者是此处之缠、此处所属之蕴、界、处、色、受、想、行、识,此等诸法为欲缠。

如何诸法非欲缠耶?是色缠、无色缠、无所属者,此等诸法非欲缠。

如何诸法是色缠耶?下以梵世为界限,上以色究竟天为终,所有之于其中间者是此处之缠、此处之所属,或等至、所生、现法乐住者之心、心所法,此等诸法是色缠。

如何诸法是非色缠耶?是欲缠、无色缠、无所属者,此等诸法是非色缠。

如何诸法是无色缠耶?是下以虚空无边处天为界限,上以非想非非想处天为终,所有之于其中间者是此处之缠、此处之所属,或等至、所生、现法乐住者之心、心所法,此等诸法是无色缠。

如何诸法是非色缠耶?是欲缠、色缠、无所属者,此等诸法是非无色缠。

如何诸法是所属耶?是以有漏善不善无记之诸法是欲缠、色缠、无色缠之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此等诸法是所属。

如何诸法是无所属耶?是道、道果及无为界,此等诸法是无所属。

天者,有三天:通俗天、出生天、清净天。名为通俗天者是诸王、诸后、诸[王]子。称出生天者是由四大王天始以上之诸天。言清净天者是言阿罗汉。

施以施而终,戒以正持而终,布萨羯磨以作而终,生于何处耶?施以施而终,戒以正持而终,布萨羯磨以作而终,或一类者是长者大家之朋友而生。或一类者是婆罗门大家之朋友而生。或一类者是刹帝利大家之朋友而生。或一类者是四大王天之朋友而生。或一类者是三十三天之朋友而生。或一类者是夜摩天之朋友而生。或一类者是睹史多天之朋友而生。或一类者是化乐天之朋友而生。或一类者是化自在天之朋友而生。

人间是几何之寿命耶?是百岁,或[稍]少,或[稍]长。

四大王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此人间之五十年是彼四大王天之一日一夜。彼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彼月之十二个月为一年。彼一年天数之五百年是四大王天之寿命。

以人间之数为几何耶?是九百万年。

三十三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此人间之百年是彼三十三天之一日一夜。彼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彼月之十二个月为一年。彼一年天数之千年是三十三天之寿命。

以人间之数为几何耶?是三千六百万年。

夜摩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此人间之二百年是彼夜摩天之一昼夜。彼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彼月之十二个月为一年。彼一年天数之二千年是夜摩天之寿命。

以人间之数为几何耶?是一亿四千四百万年。

睹史多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此人间之四百年是彼睹史多天之一昼夜。彼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彼月之十二个月为一年。彼一年天数之四千年是睹史多天之寿命。

以人间之数为几何耶?是五亿七千六百万年。

化乐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此人间之八百年是彼化乐天之一昼夜。彼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彼月之十二个月为一年。彼一年天数之八千年是化乐天之寿命。

以人间之数为几何耶?是二十三亿四百万年。

他化自在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此人间之千六百年是彼他化自在天之一昼夜。彼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彼月之十二个月为一年。彼一年天数之一万六年是他化自在天之寿命。

以人间之数为几何耶?是九十二亿六百万年。

此等六[欲天]之欲缠、欲成就者,

若一切之[寿命]于一数之,为几何之寿命耶?

于彼,依百二十亿及二亿八千万,

依五十百千之雨期而明确。

若劣修初禅,则生于何处耶?劣修初禅,为梵众天之同朋而生。

于彼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四分之一劫。

若中等修初禅,生于何处耶?修中等初禅,为梵辅天之同朋而生。

于彼为几何寿命耶?是半劫。

若胜修初禅,生于何处耶?胜修初禅,为大梵天之同朋而生。

于彼为几何之寿命耶?是一劫。

若劣修第二禅,生于何处耶?劣修第二禅,为少光天之同朋而生。

于彼为几何之寿命耶?是二劫。

若中等修第二禅,生于何处耶?中等修第二禅,为无量光天之同朋而生。

于彼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四劫。

若胜修第二禅,生于何处耶?胜修第二禅,为极光净天之同朋而生。

于彼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八劫。

若劣修第三禅,生于何处耶?劣修第三禅,为少净天之同朋而生。

于彼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十六劫。

若中等修第三禅,生于何处耶?中等修第三禅,为无量净天之同朋而生。

于彼为几何之寿命耶?是三十二劫。

若胜修第三禅,生于何处耶?胜修第三禅,为遍净天之同朋而生。

于彼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六十四劫。

修第四禅而所缘之种种性、作意之种种性、欲之种种性、愿之种种性、胜解之种种性、引发之种种性、慧之种种性。或一类者为无想有情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广果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无烦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无热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善现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善见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色究竟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到达虚空无边处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到达识无边处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无所有处天之同朋而生。或一类者为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天之同朋而生。

无想有情天与广果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五百劫。

无烦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千劫。

无热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二千劫。

善现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四千劫。

善见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八千劫。

色究竟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十六千劫。

到达虚空无边处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二十千劫。

到达识无边处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四十千劫。

到达无所有处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六十千劫。

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天为几何之寿命耶?是八十四千劫。

“虽散施功德,能往于欲、色之趣者,

 纵获有之最上,再往于恶趣,

 有情唯其长寿者,寿尽而死,

 依大仙所说:‘如何之有亦无常住。’

 故有知、聪慧、贤明真实者之思考,

 为老死之解脱以修最高之道。

 为没入涅槃以修谛道,

 遍知一切漏,以无漏而般涅槃。”

五蕴之几何为所知通耶?几何为所遍知耶?几何为所断耶?几何为所修耶?几何为所证耶?几何为非所断耶?……非所修耶?……非所证耶?……乃至……七心之几何为所知通耶?几何为所遍知耶?几何为所断耶?几何为所修耶?几何为所证耶?几何为非所断耶?……非所修耶?……非所证耶?

色蕴是所知通、所遍知而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四蕴是所知通、所遍知而有所断、所修、所证、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

十处是所知通、所遍知而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二处是所知通、所遍知而有所断、所修、所证、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

十六界是所知通、所遍知而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二界是所知通、所遍知而有所断、所修、所证、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

集谛是所知通、所遍知、所断而非所修、非所证。道谛是所知道、所遍知而非所断、所修、非所证。灭谛是所知通、所遍知而非所断、非所修、所证。苦谛是所知通、所遍知而有所断、非所修、非所证、非所断。

九根是所知通、所遍知而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忧根是所知通、所遍知而所断、非所修、非所证。已知根是所知通、所遍知、非所断而所修、所证。具知根是所知通、所遍知而非所断、非所修、所证。三根是所知通、所遍知、非所断而所修、所证、非所修、非所证。六根是所知通、所遍知而有所断、所修、所证、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

三不善因是所知通、所遍知而非所修、非所证。三善因是所知通、所遍知、非所断而有所修、非所证、非所修。三无记因是所知通、所遍知、非所断、非所修而有所证、非所证。

抟食是所知通、所遍知而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三食是所知通、所遍知而有所断、所修、所证、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

六触是所知通、所遍知而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意识界触是所知通、所遍知而有所断、所修、所证、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

六受……六想……六思……六心是所知通、所遍知而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意识界是所知通、所遍知而有所断、所修、所证、非所断、非所修、非所证。

五蕴几何为有所缘耶?几何为无所缘耶?……乃至……七心之几何为有所缘耶?几何为无所缘耶?

色蕴是无所缘。四蕴是有所缘。

十处是无所缘。意处是有所缘。法处是有所缘、无所缘。

十界是无所缘。七界是有所缘。法界是有所缘、无所缘。

二谛是有所缘。灭谛是无所缘。苦谛是有所缘、无所缘。

七根是无所缘。十四根是有所缘。命根是有所缘、无所缘。

九因是有所缘。

抟食是无所缘。三食是有所缘。

七触……七受……七想……七思……七心是有所缘。

五蕴几何为有所缘所缘耶?几何为无所缘所缘耶?几何为无所缘耶?……乃至……七心几何为有所缘所缘耶?几何为无所缘所缘耶?几何为无所缘耶?

色蕴是无所缘。四蕴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

十处是无所缘。意处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法处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无所缘。

十界是无所缘。六界是无所缘所缘。意识界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法界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无所缘。

灭谛是无所缘。道谛是无所缘所缘。集谛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苦谛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无所缘。

七根是无所缘。五根是无所缘所缘。九根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命根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无所缘。

九因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

抟食是无所缘。三食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

六触是无所缘所缘。意识界触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

六受……六想……六思……六心是无所缘所缘。意识界是有所缘所缘、无所缘所缘。

五蕴几何为见耶?几何为闻耶?几何为觉耶?几何为识耶?几何为非见、非闻、非觉、非识耶?……乃至……七心之几何为见耶?几何为闻耶?几何为觉耶?几何为识耶?几何为非见、非闻、非觉、非识耶?

色蕴是有见、闻、觉、识。有非见、非闻、非觉、非识。四蕴是非见、非闻、非觉而识。

色处是见而非闻、非觉、非识。声处是非见而闻、非觉、识。香处……味处……触处是非见、非闻而觉、识。七处是非见、非闻、非觉而识。

色界是见而非闻、非觉、识。声界是非见而闻、非觉、识。香界……味界……触界是非见、非闻、觉、识。十三界是非见、非闻、非觉、识。

三谛是非见、非闻、非觉、识。苦谛是见、闻、觉、非见、非闻、非觉、识。

二十二根是非见、非闻、非觉、识。

四食是非见、非闻、非觉、识。

七触是非见、非闻、非觉、识。

七受……七想……七思……七心是非见、非闻、非觉、识。

五蕴几何为善耶?几何为不善耶?几何为无记耶?……乃至……七心几何为善耶?几何为不善耶?几何为无记耶?

色蕴是无记。四蕴是善、不善、无记。

十处是无记。二处是善、不善、无记。

十六界是无记。二界是善、不善、无记。

集谛是不善。道谛是善。灭谛是无记。苦谛是善、不善、无记。

十根是无记。忧根是不善。未知当知根是善。四根是善、无记。六根是善、不善、无记。

三不善因是不善。三善因是善。三无记因是无记。

抟食是无记。三食是善、不善、无记。

六触是无记。意识界触是善、不善、无记。

六受……六想……六思……六心是无记。意识界是善、不善、无记。

五蕴几何为乐受相应耶?几何为苦受相应耶?几何为不苦不乐受相应耶?……乃至……七心几何为乐受相应耶?几何为苦受相应耶?几何为不苦不乐受相应耶?

二蕴不可言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三蕴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十处不可言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意处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法处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不可言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十界不可言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五界是不苦不乐受相应。身识界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意识界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法界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不可言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二谛是乐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灭谛不可言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苦谛是苦受相应、乐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不可言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十二根不可言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六根是乐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三根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命根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不可言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瞋恚之不善因是苦受相应。七因是乐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愚痴之不善因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抟食不可言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三食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五触是不苦不乐受相应。身触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意识界触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七受不可言为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五想……五思……五心是不苦不乐受相应。身识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意识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

五蕴几何为异熟耶?几何为异熟法法耶?几何为非异熟非异熟法法耶?……乃至……七心几何为异熟耶?几何为异熟法法耶?几何为非异熟非异熟法法耶?

色蕴是非异熟非异熟法法。四蕴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十处是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二处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十界是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五界是异熟。意界是异熟、异熟非异熟法法。二界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二谛是异熟法法。灭谛是非异熟非异熟法法。苦谛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七根是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三根是异熟。二根是异熟法法。已知根是异熟、异熟法法。九根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六因是异熟法法。三无记因是异熟、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抟食是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三食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五触是异熟。意界触是异熟、非异熟非异熟法法。意识界触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五受……五想……五思……五心是异熟。意界是异熟、非异熟非异熟法法。意识界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五蕴几何为已取顺取耶?几何为不已取顺取耶?几何为不已取不顺取耶?……乃至……七心几何为已取顺取耶?几何为不已顺取耶?几何为不已取不顺取耶?

色蕴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四蕴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五处是已取顺取。声处是不已取顺取。四处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二处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十界是已取顺取。声界是不已取顺取。五界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二界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集谛是不已取顺取。二谛是不已取不顺取。苦谛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

九根是已取顺取。忧根是不已取不顺取。三根是不已取不顺取。九根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三不善因是不已取顺取。三善因是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三无记因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抟食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三食者乃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五触是已取顺取。意界触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意识界触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五受……五想……五思……五心是已取顺取。意界者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意识界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五蕴几何为有寻有伺耶?几何为无寻唯伺耶?几何为无寻无伺耶?……乃至……七心几何为有寻有伺耶?几何为无寻唯伺耶?几何为无寻无伺耶?

色蕴是无寻无伺。三蕴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行蕴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不可言为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十处是无寻无伺。意处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法处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不可言为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十五界是无寻无伺。意界是有寻有伺。意识界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法界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不可言为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集谛是有寻有伺。灭谛是无寻无伺。道谛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苦谛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不可言为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九根是无寻无伺。忧根是有寻有伺。舍根是有寻有伺、无寻无伺。十一根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抟食是无寻无伺。三食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五触是无寻无伺。意界触是有寻有伺。意识界触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五受……五想……五思……五心是无寻无伺。意界是有寻有伺。意识界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五蕴几何为色耶?几何为无色耶?……乃至……七心几何为色耶?几何为无色耶?

色蕴是色。四蕴是无色。

十处是色。意处是无色。法处是色、无色。

十界是色。七界是无色。法界是色、无色。

三谛是无色。苦谛是色、无色。

七根是色。十四根是无色。命根是色、无色。

九因是无色。

抟食是色。三食是无色。

七触是无色。

七受……七想……七思……七心是无色。

五蕴几何为世间耶?几何为出世间耶?……乃至……七心几何为世间耶?几何为出世间耶?

色蕴是世间。四蕴是世间、出世间。

十处是世间。二处是世间、出世间。

十六界是世间。二界是世间、出世间。

二谛世间。二谛是出世间。

十根是世间。三根是出世间。九根是世间、出世间。

三不善因是世间。六因是世间、出世间。

抟食是世间。三食是世间、出世间。

六触是世间。意触界触是世间、出世间。

六受……六想……六思……六心是世间。意识界是世间、出世间。

猜你喜欢
  卷七·佚名
  卷第五·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上·佚名
  第二十四卷·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三·净挺
  西方合论 第二卷·袁宏道
  卷第四·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二·佚名
  语言品第八·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序·彦悰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世亲
  论境界·印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曲江春·沈泰

    (关中美陂王九思撰西湖季英沈士伸评武林用仪童渐逵、孟含朱冏阅) 正名唐肃宗擢用文臣,曲江媪不识诗人。 岑评事好奇邀客,杜子美沽酒游春。 △第一折 (〔正末扮杜子美上〕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薰赤羽旗。宫草霏霏承委,炉

  • 卷八·邓雅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八(明)邓雅 撰○七言絶句玉笥十咏【曾伯曼命题】玉笥晴云三十六峰杳难分上有佳气常氤氲安得良工拂绢素画我山中眠白云紫盖春雨紫盖突兀青天位老鹤结巢松树枝坐看山色净如染正是东风过雨时何君驾

  • 卷一百八 天聖七年(己巳,1029)·李焘

      起仁宗天聖七年五月盡是年十二月   五月己未朔,詔禮部貢舉。庚申,詔曰:「朕試天下之士,以言觀其趣向。而比來流風之敝,至於會萃小說,磔裂前言,競為浮誇靡曼之文【一】,無益治道,非所以望於諸生也。禮部其申飭學者,務明先

  •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十六·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二月。癸亥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安。至壬辰皆如之。  ○甲子。遣官祭先医之神。  ○谕内阁、瑞联奏酌保剿除围场窜匪出力员弁一摺。刑部员外郎高

  • 四九四 谕内阁吴省兰等在四库馆校书得力着准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佚名

    四九四 谕内阁吴省兰等在四库馆校书得力着准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十日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十日内阁奉上谕:国子监助教吴省兰、助教衔张义年,学问尚优,且在四库馆校勘羣书,颇为得力,俱着加恩准其与本科

  • 卷二十·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畧卷二十二月己丑命黑龙江副都綂喀特虎从军黑龙江将军萨卜素奏言副都綂喀特虎喇子二人俱告请愿赴军中竭力以効犬马之劳【臣】

  • 十二年·佚名

    (戊申)十二年清乾隆五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甲子朔,召見諸承旨于重熙堂,命有父母人早退。○下綸音于八道四都曰:「農者,民之所以資生,唯其勤孜之方,若無待乎勸焉,而每歲元朝,必下勸農之敎,誠以性有勤怠,力有贍乏。乏且怠者,不有以勸

  • 卷二十 聘礼第八·郑玄

    夫人使下大夫劳以二竹簋方,玄被?里,有盖。(竹簋方者,器名也。以竹为之,状如簋而方,如今寒具?。?者圜,此方耳。)[疏]“夫人”至“有盖”。○注“竹簋”至“方耳”。○释曰:自此尽“以宾入”,论夫人劳宾之事。夫人劳使下大夫者,降

  • 卷一·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一      宋 沈棐 撰周天王春秋之时周自平王至敬王历十三王其间王臣聘鲁者八隐七年凡伯九年南季桓四年宰渠伯纠五年仍叔之子八年家父庄二十三年祭叔僖三十年宰周公宣十年王季子 来求者

  • 尚书七篇解义卷一·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勲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古者无谥放勲重华皆颂其德美之称故孟子屈原皆引为尧舜之号若禹臯则文命允廸皆属下文读之亦道德美而辞繁耳钦在内明则敬之通也文在外思则文

  • 卷五十·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五十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哀公四传【癸亥】十七年春卫侯为虎幄于借圃【杜于借田之围新造幄幕皆以虎兽为饰】成求令名者而与之始食焉【林始食以落其成○成絶句】大子请使良夫【以良夫应

  •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四·南石文琇

    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前住持比丘吴郡文琇集 大鉴下二十一世 天童天目礼禅师法嗣 四明育王横川如珙禅师 永嘉大姓林氏,有叔父为禅沙门者,曰正则。视师幼不肉食,爱之,乃度其祝发,预戒於广慈院。初见石田於灵隐,及痴绝至,犹留从之

  • 芸庵类稿·李洪

    宋代诗文别集。6卷。李洪著。据陈贵谦序,作者原有著作20卷。因年久有大量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集的作品,编为诗5卷、文1卷。其诗内容狭窄,大多为咏物写景之作。如《寒食怀西游去岁游从》:“去年寒食

  • 九鼎神丹经诀·狐刚子

    全称《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作者不详,旧题狐刚子述。共二十卷,简称为《九鼎神丹经诀》。书中认为:凡欲长生而不得神丹金液是不行的,呼吸导引、吐故纳新及服草木之药,可以延年,但不免于死,惟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于是书中列举多

  •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汪国垣

    本书作者对古典小说、诗歌、目录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光宣以来的近代诗歌是作者的研究对象。因此本书可称得上是专家之作。该书保存了当时诗坛上不少第一手材料,是广大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必备之书。

  • 佛说意经·佚名

    佛说意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中阿含四十五,心经同本。说心意之相。

  • 金光王童子经·佚名

    佛说金光王童子经,一卷,宋法贤译。说金光童子过去之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