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茕斋歌诗六十八首

李太白全集 卷七茕斋歌诗六十八首

歌 吟 下

○ 梁园吟

一作梁园醉酒歌 我浮一作乘黄河一作云去京阙,挂席欲进一作往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一作醉来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一作如清秋。玉一作素盘杨一作青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一作如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一作远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宫阙一作宾客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一作莫言归。连呼五白行一作投六博,分曹赌酒酣一作看驰辉。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一作忽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 鸣皋歌送岑征君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

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洪河凌竞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邈仙山一作神仙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一作虹扇海涌沧溟之波涛。玄猿绿罴,舔舕 岌危; 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嶅。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君不行兮何待?若反顾之黄鹤。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一作升万壑。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寡鹤清唳,饥鼯颦呻。魂独处此幽默兮,愀一作嘀空山而愁人。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躠于风尘。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阻秦关。麒麟阁上春还早,著书却忆伊阳好。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一作溪水横樵路。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一作云去。去时应过嵩少间,相思为折三花树。

○ 僧伽歌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瓶里千年铁柱骨,手中万岁胡孙藤。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一言散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 白云歌  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 金陵歌送别范宣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一作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一作日下离离长春草。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 笑歌行  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笑矣乎,笑矣乎。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笑矣乎,笑矣乎。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 横江词 六首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一作楚水东流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一作众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一作莫渡河归去来。

○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夜寂一作静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一作秋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 东山吟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 悲歌行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来乎,悲来乎。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 秋浦歌 十七首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一作曲,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一作人行路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永王军中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王出三山按五湖,楼船跨海次陪都。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上一作下列仙庭。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 峨眉山月歌  峡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峨眉山月歌  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一作峨眉山月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一作来还弄峨眉月。

○ 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一作弄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一作观之壮心魄。

○ 江夏行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 怀仙歌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巨鳌莫戴三山去,吾一作我欲蓬莱顶上行。

○ 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真一作仙人,时往一作西上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 清溪行  一作宣州清溪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脁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一作清辉。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身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相如不足跨鹔鹴,王恭鹤氅安可方。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

○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犹郁盘,龙虎秘光彩。蓄泄数千载,风云何霮!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

○ 草书歌行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 古意

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 山鹧鸪词

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

○ 和卢侍御通塘曲

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溪。通塘在何处?远在寻阳西。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石门中断平湖出,百丈金潭照云日。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相逢不相识,出没绕通塘。浦边清水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通塘不忍别,十去九迟回。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鸟从天来。月出青山送行子,四边苦竹秋声起。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猜你喜欢
  宋自道·唐圭璋
  丁注·唐圭璋
  ●卷二·袁嘉谷
  端平诗隽卷四·周弼
  目录·段克己
  第三十四出 阳诛(北中吕调先天韵)·丁耀亢
  一个厌世人的墓志铭·徐志摩
  卷三百十三·陈思
  卷二·魏源
  卷二百十四·曹学佺
  卷一百三十一·陈元龙
  卷一百二·陈元龙
  卷二·陈廷敬
  致吴景超·闻一多
  秋声集卷四·黄镇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何汶

      韩退之上  秋怀诗十一首  樊汝霖云:“《秋怀诗》十一首,《文选》体也。唐人最重《文选》学,公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文选》弗论也。而公诗如‘自许连城价’、‘傍砌看红药’、‘眼

  • 卷一·陈耀文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一 明 陈耀文 辑 小令 苍梧謡【饯刘恭父】      张安国 归十万人家儿样啼公归去何日是来时 二 归猎猎薰风卷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盃 三 归数得宣麻拜相时秋前後公衮更莱衣 十六字令【

  • 卷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二李乂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属文第进士茂才异等调万年尉长安中擢监察御史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睿宗朝进吏部侍郎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开元初转紫微侍郎未几除刑部尚书卒年六十八

  • 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六十·宋濂

        崔斌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性警敏,多智虑,魁岸雄伟,善骑射,尤攻文学,而达政术。世祖在潜邸召见,应对称旨,命佐卜怜吉带,将游骑戍淮南。斌负才略,卜怜吉带甚敬礼之。兵驻扬州西城,俾斌领骑兵觇敌形势,斌视敌兵乱

  • 卷之五百八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戊午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戌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朕钦奉皇太后懿旨、礼部奏、元旦礼仪一摺。元旦令节。皇帝率王公百官。着

  • 三八四 谕内阁所有《明史 本纪》着英廉等将原本逐一考核添修·佚名

    三八四 谕内阁所有《明史 本纪》着英廉等将原本逐一考核添修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十三日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十三日内阁奉上谕:前因《明史》内于蒙古人、地名昔译未真,特命馆臣照辽金、元,三史例查核改订,并就原板扣算字数刊正,

  • 蔡京传·脱脱

    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人。登熙宁三年(1070)进士第,调任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出使辽国回来,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此时他的弟弟蔡卞已是中书舍人,按规定,做官要以先后为序,蔡卞请求排位在蔡京之后,兄弟二人同时负责书写诏

  • 塔塔统阿传·宋濂

    塔塔统阿,畏兀族人。天性聪敏,善于言谈,精通本国文字,乃蛮大..可汗尊他为师,委任他掌管金印及钱谷。太祖西征,乃蛮国亡,塔塔统阿带着金印逃亡,但不久被擒。太祖问他:“大..人民疆土都为我所有,你带着印到哪里去?”塔塔统阿回答说

  • 第二十四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社会情态【盛唐之进士府兵与农民】·钱穆

    要把握住盛唐社会情态,最好亦从当时几项制度方面去看。 一、唐代之贡举制唐代士人出身,可分三途:一生徒,由学馆。【此沿汉代博士弟子制。】二乡贡,由州、县。【此沿汉代郡国察举孝廉制。】三制举。【此沿汉代贤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九 洪武三年十二月丙辰朔。 戊午,宥松江盗钱鹤皋余党。初,鹤皋作乱伏诛,其党诛连不已。至是,复逮至百五十四人,法皆当死。上曰:“贼首既诛,此胁从者。”俱贷其死,谪戍兰州。 中书省臣言:“西北诸虏

  • 通有第三·桓宽

    大夫曰:“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诸之冲,跨街衢之路也。故物丰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

  • 门人薛侃录·王守仁

      〔1〕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人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工夫上又发病”。   〔2〕侃问:“专

  • 改过实验谈·李叔同

    改过实验谈癸酉正月在厦门妙释寺讲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着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

  • 卷第二十二(收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二(收字号) 甲子(汉灵帝中平元年起)庚午(献帝初平元年)甲戌(汉改兴平)丙子(汉改建安)庚子(魏高祖黄初元年)辛丑(蜀汉昭烈章武元年)壬寅(吴太祖黄武元年)癸卯(汉后主建兴元年)丁未(魏明帝太和元年)己

  • 鹤峰悟禅师语录序·济悟

    鹤峰悟禅师语录序鹤公品诣予于塔志铭中已略详其概矣。兹其门人戒雷勒其师语录。告成复问叙于予。谓予因和尚生前所托不敢以不文辞也。但予闻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此中授受不着语言。安有文字。且昔古德尝云。吾无暇拜

  • 易韵·毛奇龄

    四卷。清毛奇龄撰。《周易》的 《系辞》及爻象多为韵文,吴棫《韵补》很少征引《周易》文字,至明张献翼始作《读易韵考》七卷。然张氏不懂古音,往往随口取读,或牵引附会,颇庞杂无绪。至毛氏此书与顾炎武《易本音》,方对《周

  • 杜工部草堂诗话·蔡梦弼

    宋代诗评汇编。又简称《草堂诗话》。宋蔡梦弼辑录。二卷。梦弼有《杜工部草堂诗笺》已著录。此编凡二百余条,均为宋人诗话、语录、文集中论杜甫诗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曰:“曰‘草堂’者,甫客蜀时所居也。近代注者

  • 中法兵事始末·罗惇曧

    《中法兵事始末》,晚清罗惇曧(一八七一~一九二四)撰。罗氏为清季野史掌故方面的大家,著述丰富,此书即其中的一种,民国时曾被编入《满清野史》丛书中,现据此标点整理。